更多“开始能够主动寻找游戏伙伴是哪个年龄阶段幼儿同伴交往发展的特点?() ”相关问题
  • 第1题:

    活泼好动、好奇好问、好模仿、易受暗示、喜欢交往,这是哪个年龄阶段儿童性格发展的特点()。

    A新生儿

    B乳儿

    C婴儿

    D幼儿


    正确答案:D

  • 第2题:

    简述3岁后幼儿同伴交往发展的特点。


    答案:
    解析:
    3岁后,幼儿同伴交往发展特点的主要表现是:
    (1)3岁左右的幼儿,游戏中间交往主要是非社会性的,以独自游戏或平行游戏为主,彼此间没有联系,各玩各的;
    (2)4岁左右的幼儿,联系性游戏增多,并逐渐成为主要游戏形式;
    (3)5岁以后,幼儿合作性游戏开始发展,同伴交往的主动性和协调性逐渐发展;
    (4)幼儿期同伴交往主要是同性别的儿童交往,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明显。女孩更明
    显表现出交往的选择性,其偏向更加固定,女孩游戏中交往水平高于男孩,男孩对同伴的消极反应明显多于女孩。

  • 第3题:

    游戏对于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帮助幼儿“去自我中心”,促进幼儿的同伴交往和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游戏促进了儿童的社会交往关系;游戏提供了儿童社会实践的机会;游戏使儿童经常体验积极的情感;游戏帮助儿童摆脱了自我中心

  • 第4题:

    3岁后,幼儿与同伴交往发展特点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答案:
    解析:
    3岁后,幼儿与同伴交往发展特点的主要表现如下: (1)3岁左右的幼儿,游戏中间交往主要是非社会性的,以独自游戏或平行游戏为主,彼此间没有联系,各玩各的。
    (2)4岁左右的幼儿,联系性游戏增多,并逐渐成为主要游戏形式。
    (3)5岁以后,幼儿合作性游戏开始发展,同伴交往的主动性和协调性逐渐发展。
    (4)幼儿期同伴交往主要是同性别的儿童交往,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明显。女孩更明显表现出交往的选择性,其偏向更加固定,女孩游戏中交往水平高于男孩,男孩对同伴的消极反应明显多于女孩。

  • 第5题:

    试用巴顿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简述同伴交往行为的发展。
    幼儿的同伴互动大都反映于他们的游戏行为中。巴顿在自由游戏时观察了2-4.5岁的幼儿。她的观察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交往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根据游戏中社会性由低到高的次序,她将幼儿在自由游戏活动中的行为分成以下六种:非游戏、单独游戏、旁观者、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或有组织的互补游戏。巴顿的观察发现,幼儿游戏行为的发展过程是:独自游戏(2到2岁半)→平行游戏(2岁半到3岁)→联合游戏(3岁半到4岁半)→合作游戏(4岁半以上)。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游戏活动中的复杂性和互动水平也越来越高。当然,单独游戏在整个学前阶段一直都很普遍,但这种游戏并不是儿童社会性不成熟的表现。另外,虽然这几种游戏形式是随幼儿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出现的,但并不意味着后一种形式的游戏会取代前一阶段的游戏形式。3-6岁的幼儿出现了更高社会互动水平的游戏行为,但单独游戏和平行游戏仍是该年龄阶段的主导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