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在年底的献爱心活动中,某单位共有100人参加捐款。经统计,捐款总额是19000元,个人捐款数 ”相关问题
  • 第1题:

    甲、乙、丙、丁四人为地震灾区捐款,甲捐款数是另外三人捐款总数的一半,乙捐款数是男外三人捐款总数的1/3,丙捐款数是另外三人捐款总数的1/4,丁捐款l69元,问四人一共捐了多少钱?

    A.780元

    B.890元

    C.1183元

    D.2083元


    正确答案:A

  • 第2题:

    单位号召员工为贫困灾区捐款,你会选择哪种做法?( )

    A.因为是自愿捐款,自己可以不捐

    B.自己工资低,少捐点

    C.看别人捐多少就捐多少

    D.尽量多捐点


    答案:D

  • 第3题:

    单位在为雪灾地区人民捐款的活动中收到两笔没有署名的捐款,经过查找,可以断定是
    张、李、陈、王四人中的某两个捐的。经询问:
    张说:“不是我捐的。”
    李说:“是王捐的。”
    陈说:“是李捐的。”
    王说:“我肯定没有捐。”
    最后经过调查证实,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说的是真话。
    根据上述条件,下列哪项最有可能为真?

    A.是李和王捐的
    B.是张和陈捐的
    C.是陈和王捐的
    D.是张和李捐的

    答案:B
    解析:
    由题干可知李和王的话矛盾,必定一真一假,所以张和陈说的是假话,可以推出张捐了、李没捐,可能的人选包含张不包含李。故本题选B。

  • 第4题:

    某社区组织了一次助学捐款活动,在场的老王、老李和老张均积极捐款。若老王捐款的1/3是老李捐款的1/5、老张捐款的1/11,且老张比老王多捐192元,则他们的捐款总额是:

    A.418元
    B.456元
    C.494元
    D.532元

    答案:B
    解析:
    设老王捐款为 x, 老李捐款为y , 老张捐款为z。
    根据题意可以得到两个方程:

  • 第5题:

    为响应建设银行总行扶贫工作,B分行拟定本月29号为分行“扶贫日”,计划开展一系列帮扶活动,着力把扶贫工作落到实践。为此分行积极号召广大员工奉献爱心,参加公益捐款活动。公司业务部小赵、小李、小王、小丁四人率先做出表率,小赵捐款数量是另外三人捐款总额的一半,小李捐款数量是另外三人捐款总额的1/3,小王捐款是另外三人捐款总数的1/4,小丁捐款169元,请问四人一共捐了多少钱? ( )

    A.890
    B.1183
    C.780
    D.2083

    答案:C
    解析:
    由“小赵捐款数量是另外三人捐款总额的一半”可知另外三人捐款总额-2赵,则四人捐款总额-3赵,赵-1/3总额:同理,由“小李捐款数量是另外三人捐款总额的1/3”可得四人捐款总额-4李,李-1/4总额;由“小王捐款是另外三人捐款总数的1/4”可得四人捐款总额-5王,王-1/5总额,则小丁捐款169- (1-1/3-1/4-1/5)总额,解得总额=780, .C选项正确,A. B. D选项错误。故本题应选C.

  • 第6题:

    在年底的献爱心活动中,某单位共有100人参加捐款,经统计,捐款总额是19000元,个人捐款数额有100元、500元和2000元三种,该单位捐款500元的人数为

    A.13
    B.18
    C.25
    D.30
    E.28

    答案:A
    解析:

  • 第7题:

    在向南方雪灾受灾地区捐款的活动中。某慈善组织收到一笔10 000元的匿名捐款,该组织经过调查,发现是甲、乙、丙、丁四个人当中的某一个捐的。慈善组织成员对他们进行求证时,发现他们的说法相互矛盾:
    甲说:对不起。这钱不是我捐的
    乙说:我估计这钱肯定是丁捐的
    丙说:乙的收入最高。肯定是乙捐的
    丁说:乙的说法没有任何根据
    假定四人中只有一个说了真话,那么真正的捐款者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A
    解析:
    【知识点】教师基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题干中乙和丁的话互为矛盾命题,则必有一真一假,根据题意只有一个人说了真话,则甲和丙说的都是假话,得出甲是捐款者。

  • 第8题:

    汶川大地震后,王强同学想通过捐款献爱心。他获取捐款的信息来源最可信的是()。

    • A、 中央电视台发布的捐款账号
    • B、 手机短信中的捐款账号
    • C、 QQ群中群主推荐的捐款账号
    • D、 因特网上搜索得到的捐款账号

    正确答案:A

  • 第9题:

    近日,某地发生自然灾害,领导要求大家每人捐款500元,你是捐款活动的负责人,很多同事向你反映捐款数额过大,不愿意捐款,你该怎么办?


    正确答案: 为灾区捐款可以有效帮助受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让他们感受到政府的温暖和关怀。作为负责人,我会积极动员大家参与捐款,当然,对于部分有困难的同志,我认为也应当予以考虑,适当降低数额,具体我会做出如下处理:
    首先,我会向领导反映,我们单位有一些同志虽然很想捐款,但确实是生活比较困难,建议领导可以让他们适当少捐款,多捐助一些衣物,这也是对灾区献爱心的一种方式,相信领导也会予以理解并同意。
    其次,我会组织一次动员大会,让大家认识到此次捐款的积极意义,我会通过向大家展示一些视频、图片、新闻报道等,让大家认识到灾区情况的严重性,让大家知道灾区朋友们面临的生活困难。向大家发出倡议,希望大家能伸出援助之手。我也会向大家说明,确实有困难的同志可以将情况私下里向我说明,我会向领导汇报,领导同意后可以适当少捐一些钱,多捐一些衣物。
    最后,我也会主动捐款,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并向积极捐款的同事表示衷心的感谢。我相信,大家在我积极倡导之下,能够了解灾区群众的不易,积极参与到捐款项目中来,真正地给灾区人民带去一份爱心。

  • 第10题:

    问答题
    近日,某地发生自然灾害,领导要求大家每人捐款500元,你是捐款活动的负责人,很多同事向你反映捐款数额过大,不愿意捐款,你该怎么办?

    正确答案: 为灾区捐款可以有效帮助受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让他们感受到政府的温暖和关怀。作为负责人,我会积极动员大家参与捐款,当然,对于部分有困难的同志,我认为也应当予以考虑,适当降低数额,具体我会做出如下处理:
    首先,我会向领导反映,我们单位有一些同志虽然很想捐款,但确实是生活比较困难,建议领导可以让他们适当少捐款,多捐助一些衣物,这也是对灾区献爱心的一种方式,相信领导也会予以理解并同意。
    其次,我会组织一次动员大会,让大家认识到此次捐款的积极意义,我会通过向大家展示一些视频、图片、新闻报道等,让大家认识到灾区情况的严重性,让大家知道灾区朋友们面临的生活困难。向大家发出倡议,希望大家能伸出援助之手。我也会向大家说明,确实有困难的同志可以将情况私下里向我说明,我会向领导汇报,领导同意后可以适当少捐一些钱,多捐一些衣物。
    最后,我也会主动捐款,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并向积极捐款的同事表示衷心的感谢。我相信,大家在我积极倡导之下,能够了解灾区群众的不易,积极参与到捐款项目中来,真正地给灾区人民带去一份爱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汶川大地震后,王强同学想通过捐款献爱心。他获取捐款的信息来源最可信的是()。
    A

     中央电视台发布的捐款账号

    B

     手机短信中的捐款账号

    C

     QQ群中群主推荐的捐款账号

    D

     因特网上搜索得到的捐款账号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在向南方雪灾受灾地区的捐款活动中,某慈善组织收到一笔10000元的匿名捐款,该组织经过调查,发现是甲、乙、丙、丁四个人当中的某一个捐的。慈善组织成员对他们进行求证时,发现他们的说法相互矛盾:

    甲说:对不起,这钱不是我捐的。

    乙说:我估计这钱肯定是丁捐的。

    丙说:乙的收入最高,肯定是乙捐的。

    丁说:乙的说法没有任何根据。

    假定四人中只有一个说了真话,那么到底谁是真正的捐款者呢?( )

    A.甲

    B.乙

    C.丙

    D.丁


    正确答案:A
    81-A [解析]乙丁说法矛盾,必有一真,又四人中只有一人说了真话,所以甲的说法错误,可以确定是甲捐的。

  • 第13题:

    学校在为云南鲁甸地震的义捐活动中收到的两笔没有署真名的捐款,经过多方查证,可以断定是周、吴、郑、王中的某两个捐的。经询问,
    周:不是我捐的
    吴:是王捐的
    郑:是吴捐的
    王:我肯定没有捐
    最后经过详细调查证实四个人中只有两个人说的是真话。
    根据已知条件,请你判断下列哪项可能是真的:
    A是吴和王捐的
    B是周和王捐的
    C是郑和王捐的
    D是郑和吴捐的


    答案:C
    解析:
    解析:
    使用代入法,吴和王的话矛盾。
    代入A则周说真话,吴说真话,郑说真话,王说假话,三人说真话,与题干矛盾;
    代入B则周说假话,吴说真话,郑说假话,王说假话,三假与题干矛盾;
    代入C则周吴说真话,郑王说假话,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C。

  • 第14题:

    台风过后,某单位发起救灾捐款活动,甲、乙两部门的员工人数之比是4:3,捐款总额之比是5:4。若甲部门的人均捐款是300元,则乙部门的人均捐款是

    A.270元
    B.290元
    C.320元
    D.350元

    答案:C
    解析:

  • 第15题:

    学校组织学生举行献爱心捐款活动,某年级共有三个班,甲班捐款数是另外两个班捐款总数的2/5,乙班捐款学是丙班的1.2倍,丙班捐款数比甲班多300元,则这三个班一共捐款( )元。

    A.6000
    B.6600
    C.7000
    D.7700

    答案:D
    解析:
    甲班捐款数是乙班和丙班捐款总数的2/5,即乙班和丙班的捐款总数比甲班多3/5,丙班捐款比甲班多300元,乙班捐款是丙班的1.2倍,则乙班捐款比甲班多300×1.2=360元,即300+360=660元为乙班和丙班的捐款总数比甲班多的3/5,故甲、乙、丙三个班的捐款总数为(5+2)×(660+3/5)=7×1100=7700。

  • 第16题:

    某单位组织员工进行爱心募捐,鼓励员工捐款捐物,所有员工都参加了,其中捐物的有45人,捐款的有75人,既捐款又捐物的有31人,则该单位共有员工( )人。

    A.89
    B.90
    C.95
    D.99

    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容斥问题,属于二集合容斥类,用公式法解题。
    第二步,根据二集合容斥原理公式,总数-两者都不满足的个数=满足条件1的个数+满足条件2的个数-两者都满足的个数,所有员工都参加了,故两者都不满足的为0,代入数据,得总数=45+75-31=89。
    因此,选择A选项。

  • 第17题:

    某市统计局开展了一次关于市民参加慈善捐助活动的专题调查,成功访问了该市2003位16周岁及以上的常住市民。调查显示,47.5%的市民在过去一年中参加过不同种类的慈善捐助活动。





    捐款金额确定的捐款市民中,月均愿捐款50元及以下的人数是月均愿捐款超过500元人数的多少倍?

    A.11.6
    B.18.4
    C.37.8
    D.58.5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现期倍数计算。
    定位表3,月均捐款50元及以下的人数占比为20.3%+21.3%+22.7%=64.3%,月均捐款超过500元的人数占比2.4%+1.1%=3.5%,则所求=64.3%/3.5%≈18.4。
    因此,选择B选项。

  • 第18题:

    下列哪些不属于慈善活动()。

    • A、购买彩票
    • B、小明为地震灾区捐款20元
    • C、单位组织的献爱心活动
    • D、参与慈善组织的公益募捐活动

    正确答案:A,C

  • 第19题:

    某单位为灾区捐款记录表:S(职工号,姓名,捐款额,部门),如果要打印一个按部门统计捐款总额的报表,在报表设计时应使用的函数是()

    • A、=Avg([捐款额])
    • B、=Count([捐款额]
    • C、=Total([捐款额])
    • D、=Sum([捐款额])

    正确答案:D

  • 第20题:

    甲、乙、丙、丁四人为地震灾区捐款,甲捐款数是另外三人捐款总数的一半,乙捐款数是另外三人捐款总数的1/3,丙捐款数是另外三人捐款总数的1/4,丁捐款169元。问四人一共捐了多少钱( )

    • A、780元
    • B、890元
    • C、1183元
    • D、2083元

    正确答案:A

  • 第21题:

    单选题
    学校山区献爱心捐助小组突然收到一大笔没有署名的捐款,经过多方查找,可以断定是甲、乙、丙、丁中的一个人捐的。经询问,甲说:“不是我捐的。”乙说:“是丁捐的。”丙说:“是乙捐的。”丁说:“我肯定没有捐。”最后经过详细调查证实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说的是真话。根据以上已知条件,请判断下列哪项为真(   )
    A

    甲说的是真话,是丙捐的

    B

    丁说的是真话,是甲捐的

    C

    乙说的是真话,是丁捐的

    D

    丁说的是假话,是丁捐的


    正确答案: A
    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某单位为灾区捐款记录表:S(职工号,姓名,捐款额,部门),如果要打印一个按部门统计捐款总额的报表,在报表设计时应使用的函数是()
    A

    =Avg([捐款额])

    B

    =Count([捐款额]

    C

    =Total([捐款额])

    D

    =Sum([捐款额])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