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某耕地进行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监测地面积中等,田块土壤不均匀,则监测点的布设应该采用: A.对角线布点采样法 B.梅花形布点采样法 C.棋盘式布点采样法 D.蛇形布点采样法

题目
对某耕地进行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监测地面积中等,田块土壤不均匀,则监测点的布设应该采用:

A.对角线布点采样法
B.梅花形布点采样法
C.棋盘式布点采样法
D.蛇形布点采样法

相似考题
更多“对某耕地进行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监测地面积中等,田块土壤不均匀,则监测点的布设应该采用: ”相关问题
  • 第1题:

    根据《环境影响技术导则 声环境》,关于公路建设项目声环境现状监测布设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应在代表性敏感目标处布设监测点
    B.应在垂直拟建公路不同距离处布设监测点
    C.应在拟建公路两侧采用网格法布设监测点
    D.敏感目标高于(含)三层建筑时,应在各楼层布设监测点

    答案:A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7.3.1.3当声源为流动声源,且呈现线声源特点时,现状测点位置选取应兼顾敏感目标的分布状况、工程特点及线声源噪声影响随距离衰减的特点,布设在具有代表性的敏感目标处(A正确)。为满足预测需要,也可选取若干线声源的垂线,在垂线上距声源不同距离处布设监测点。其余敏感目标的现状声级可通过具有代表性的敏感目标实测噪声的验证并结合计算求得。

  • 第2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HJ964-2018),关于土壤环境跟踪监测计划,说法错误的包括()

    A.监测点位只布设在重点影响区附近
    B.监测指标只选择建设项目特征因子
    C.二级评价每3年内开展1次跟踪监测工作
    D.跟踪监测应尽量在农作物收割后开展

    答案:A,B,C,D
    解析:
    导则HJ964-2018的9.3.2 a)监测点位应布设在重点影响区和土壤环境敏感目标附近;b)监测指标应选择建设项目特征因子;c)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的建设项目一般每3年内开展1次监测工作,二级的每5年内开展1次,三级的必要时可开展跟踪监测;d)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跟踪监测应尽量在农作物收割后开展。A选项应该是布设在重点影响区和土壤环境敏感目标附近;C选项一级评价每3年1次,二级评价每5年1次;D选项说法只针对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

  • 第3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监测布点的说法,关于公路建设项目声环境现状监测布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应在代表性敏感目标处布设监测点

    B.应在垂直拟建公路不同距离处布设监测点

    C.应在拟建公路两侧采用网格法布设监测点

    D.敏感目标高于(含)三层建筑时,应在各楼层布设监测点

    答案:A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 7.3 .1 .3 当声源为流动声源,且呈现线卢源特点时,现状测点位直选取应兼顾敏感目标的分布状况、工程特点及线声源噪声影响随距离衰减的特点,布设在具有代表性的敏感目标处(A 正确)。为满足预删需妥,也可选取若干线卢源的垂线,在垂线上距声源不同距离处布设监测点。其余敏感目标的现状声级可通过具有代表性的敏感目标实测噪声的验证并结合计算求得。

  • 第4题:

    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对于污染事故的土壤监测,应设置背景对照点。


    正确答案:正确

  • 第5题:

    土壤墒情基本监测站网应承担灌溉耕地(或牧场)和非灌溉耕地(或牧场)的墒情监测任务,配备墒情要素监测所必需的仪器设备,进行长期监测和资料整编。


    正确答案:正确

  • 第6题:

    土壤墒情监测站网布设无须考虑旱作农业、牧业的地理格局。


    正确答案:错误

  • 第7题:

    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进行区域土壤环境背景监测时,若需采集土壤剖面样,则每个剖面采集三层土样。


    正确答案:正确

  • 第8题:

    多选题
    据《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 25.2-2014),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监测常用的监测点位布设方法包括()等。
    A

    系统随机布点法

    B

    系统布点法

    C

    分区布点法

    D

    简单随机布点法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多选题
    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对于农田土壤监测单元的点位布设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大气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采用均匀布点

    B

    固体废物堆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以污染源为中心放射状布点

    C

    农用化学物质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以污染源为中心放射状布点

    D

    综合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布点采用综合放射状、均匀、带状布点法


    正确答案: D,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军团菌病重要的预防控制措施是(  )。
    A

    对土壤进行监测

    B

    对人群进行监测

    C

    对空气进行监测

    D

    对水源进行监测

    E

    对昆虫进行监测


    正确答案: C
    解析:
    军团菌病最容易通过各种雾化或冷却水传播,监测各种水源中军团菌的污染,对水源进行消毒处理,是预防军团菌病的有效措施。

  • 第11题:

    单选题
    对某耕地进行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监测地面积中等,田块土壤不均匀,则采样点的布设应该采用()。
    A

    对角线布点采样法

    B

    梅花形布点采样法

    C

    棋盘式布点采样法

    D

    蛇形布点采样法


    正确答案: A
    解析: 对角线布点法适用于污水灌溉及废水污染造成的土地污染;梅花形布点法适用于田块面积小、地形平坦、土壤均匀的田地;蛇形布点法适用于田块面积大、地形不平坦、土壤举均匀的田地。

  • 第12题:

    判断题
    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进行区域土壤环境背景监测时,若需采集土壤剖面样,则每个剖面采集三层土样。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HJ964-2018),土壤环境现状监测点布设依据不包括()

    A.土壤环境影响类型
    B.环境敏感程度
    C.评价工作等级
    D.土地利用类型

    答案:B
    解析:

  • 第14题:

    现状监测取样方法:土壤表层样监测点的监测取样方法一般参照执行()。

    A.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
    B.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
    C.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D.地下水监测技术规范

    答案:C
    解析:

  • 第15题:

    据《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 25.2-2014),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监测常用的监测点位布设方法包括()等。

    • A、系统随机布点法
    • B、系统布点法
    • C、分区布点法
    • D、简单随机布点法

    正确答案:A,B,C

  • 第16题:

    假如场地土壤污染特征不明确或场地原始状况严重破坏,可采用系统随机布点法进行监测点位布设。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7题:

    对某耕地进行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监测地面积中等,田块土壤不均匀,则采样点的布设应该采用()。

    • A、对角线布点采样法
    • B、梅花形布点采样法
    • C、棋盘式布点采样法
    • D、蛇形布点采样法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过程中,采样点的布设方法()。

    • A、对角线
    • B、梅花形
    • C、蛇形
    • D、棋盘式

    正确答案:A,B,C,D

  • 第19题:

    判断题
    假如场地土壤污染特征不明确或场地原始状况严重破坏,可采用系统随机布点法进行监测点位布设。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判断题
    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对于污染事故的土壤监测,应设置背景对照点。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布点中,一般同类土壤布点个数为( )。
    A

    3~5个点

    B

    1个点

    C

    2个点

    D

    3个点


    正确答案: A
    解析:

  • 第22题:

    判断题
    土壤墒情基本监测站网应承担灌溉耕地(或牧场)和非灌溉耕地(或牧场)的墒情监测任务,配备墒情要素监测所必需的仪器设备,进行长期监测和资料整编。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判断题
    土壤墒情监测站网布设无须考虑旱作农业、牧业的地理格局。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