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D
解析:
2019版教材P66,水中的溶解氧在温跃层以上比较多甚至可接近饱和,而温跃层以下,大气中溶解进水中的氧很难到达,越接近湖泊底部,越缺氧,加之有机污染物被生物降解消耗了水中的氧,故选D;
更多“(2016年)稳定分层湖泊中,易缺氧的水层是( )。”相关问题
  • 第1题:

    通过湖泊、水库水替换的次数指标α和 β卢经验性标准来判别水温是否分层,当( )时,一般情况下可认为湖泊、水库为稳定分层型。


    答案:B
    解析:

  • 第2题:

    关于含水层易污染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含水层介质颗粒越大,渗透性越差,含水层越易污染
    B:含水层介质颗粒越小,渗透性越好,含水层越易污染
    C:含水层介质颗粒越大,渗透性越好,含水层越不易污染
    D:含水层介质颗粒越小,渗透性越差,含水层越不易污染

    答案:D
    解析:
    一般来说,含水层中介质颗粒越大、裂隙或溶隙越多,渗透性越好,污染物的衰减能力越低,防污性能越差。

  • 第3题:

    下列关于湖泊水温变化规律说法正确的有()。

    A:湖泊水温变化具有时间和空间规律,其中主要是季节性变化和垂直变化,对于大湖泊,通常垂向分为三个层次,上层温度较高,下层温度较低,中间为温跃层
    B:湖泊水文是否分层,由经验性指标α、β辨别,其中α<20、β>0时,认为湖泊、水库(人造湖泊)是分层的
    C:洪水期湖泊只能是混合型,如果α<10,则为分层型
    D:利用湖泊或水库的平均水深H判断是否分层时,当H>10m时认为下层水不受上层水的温度影响,为分层型

    答案:A,D
    解析:
    湖泊水温度分层的判别方法有两种:①利用湖泊或水库的平均水深H判断是否分层时,当H>10m时认为下层水不受上层水的温度影响,为分层型。②当α<10,认为湖泊是稳定的分层型;α>20时,湖泊为混合型。在洪水期,利用α判断可能出现与现实矛盾的现象,所以引入β;当β<1/2时,洪水对湖泊的水温分层几乎没有影响;当β>1时,大洪水期湖泊水温可能是临时性混合型。

  • 第4题:

    充满于上、下两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成为()水。


    正确答案:承压

  • 第5题:

    承压水是埋藏在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透水层中的重力水。


    正确答案:正确

  • 第6题:

    焦油和水分层后,水层在下面。


    正确答案:错误

  • 第7题:

    编制注水井配注方案时,注水层段调整的类型包括()等。

    • A、细分注水层段
    • B、改变注水层段位置
    • C、笼统注水井改为分层注水井
    • D、分层注水井改为笼统注水井

    正确答案:A,B,C,D

  • 第8题:

    分层注水指示曲线是注水层段分层注水压力与()的关系曲线。


    正确答案:分层注水量

  • 第9题:

    地表以下充满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为承压水,下列()为承压水的特征。()

    • A、水温随季节而有规律的变化,水质易受污染
    • B、地下水不受气候的影响,动态较稳定,不易受污染
    • C、含水层的顶面承受静水压力
    • D、空间分布极不均匀,水力联系各向异性

    正确答案:B,C

  • 第10题:

    多选题
    湖泊、水库水温是否分层,常用湖泊、水库水替换的次数指标ex和办经验性标准来判别,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当洪水期α<10时,认为湖泊、水库为稳定分层型

    B

    当洪水期α>20时,认为湖泊、水库为稳定分层型

    C

    当洪水期β<1/2时,洪水对湖泊水温分层几乎没有影响

    D

    当洪水期β>1时,认为在大洪水时可能是临时性混合型


    正确答案: D,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在湖泊、水库水体中,表水层的()活跃,中间水层()作用明显,而在湖库底部基本上是()作用。

    正确答案: 氧分解,兼气性微生物,厌氧分解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承压水是埋藏在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透水层中的重力水。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稳定分层湖泊中,易缺氧的水层是( )。

    A.表层
    B.温跃层上部
    C.温跃层下部
    D.底层

    答案:D
    解析:
    水中溶解氧在温跃层以上比较多甚至可接近饱和,而温跃层以下,大气中溶解进水中的氧很难到达,加之有机污染物被生物降解消耗了水中的氧,因此下层(即底层)的溶解氧较低,成为缺氧区。

  • 第14题:

    下列关于湖泊水温变化规律说法正确的是()。

    A:湖泊水温变化具有时间和空间规律,其中主要是季节性变化和垂直变化,对于大湖泊,通常垂向分为三个层次,上层温度较高,下层温度较低,中间为温跃层
    B:湖泊水文是否分层,由经验性指标α、β来辨别,其中α<20、β>0时,认为湖泊、水库(人造湖泊)是分层的
    C:夏季,溶解氧较高的是下层湖泊
    D:利用湖泊或水库的平均水深H判断是否分层时,当H>10m时认为下层水不受上层水的温度影响,为分层型
    E:洪水期湖泊只能是混合型,如果α<10,则为分层型

    答案:A,D
    解析:
    湖泊水温度是否分层对分析湖泊水库的污染很重要,其判别方法有两种,其一是答案D。其二是当α<10,认为湖泊是稳定的分层型;α>20时,湖泊为混合型。在洪水期,利用α判断可能出现与现实矛盾的现象,所以引入β:当β<1/2时,洪水对湖泊的水温分层几乎没有影响;当β>1时,大洪水期湖泊水温可能是临时性混合型。

  • 第15题:

    湖泊与水库的简化时,可以将湖泊、水库简化为()。
    A.大湖(库)
    B.小湖(库)
    C.分层湖(库)
    D.小型湖泊


    答案:A,B,C
    解析:
    湖泊与水库的简化时,可以将湖泊、水库简化为大湖(库)、小湖(库)、分层湖(库)。

  • 第16题:

    可用来判断湖泊、水库水温是否分层的方法是()。

    • A、α=年总入流量/湖泊、水库总容积
    • B、β=一次洪水总量/湖泊、水库总容积
    • C、湖泊、水库的平均水深
    • D、湖泊、水库的总径流量

    正确答案:A,B,C

  • 第17题:

    养鱼池水中最易产生硫化氢的情况是()

    • A、夏季晴天的表水层中
    • B、夏季阴雨天的表水层中
    • C、夏季连晴高温天气的底水层中
    • D、冬季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凡是()个注水层段不属于分层注水层段。

    • A、一
    • B、二
    • C、三
    • D、四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在湖泊、水库水体中,表水层的()活跃,中间水层()作用明显,而在湖库底部基本上是()作用。


    正确答案:氧分解;兼气性微生物;厌氧分解

  • 第20题:

    分层注水指示曲线是注水层段()与()的关系曲线。


    正确答案:分层注水压力;分层注水量

  • 第21题:

    通过湖泊、水库水替换的次数指标α和β经验性标准来判别水温是否分层,当()时,一般情况可认为湖泊、水库为稳定分层型。

    • A、α<10,β<20
    • B、α<10
    • C、α<20,β<10
    • D、β>0

    正确答案:B

  • 第22题:

    多选题
    可用来判断湖泊、水库水温是否分层的方法是()。
    A

    α=年总入流量/湖泊、水库总容积

    B

    β=一次洪水总量/湖泊、水库总容积

    C

    湖泊、水库的平均水深

    D

    湖泊、水库的总径流量


    正确答案: D,C
    解析: 选项C是经验判断法。湖泊、水库的平均水深H>10m,是分层型,反之可能是混合型。

  • 第23题:

    单选题
    通过湖泊、水库水替换的次数指标α和β经验性标准来判别水温是否分层,当()时,一般情况可认为湖泊、水库为稳定分层型。
    A

    α<10,β<20

    B

    α<10

    C

    α<20,β<10

    D

    β>0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