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现状调查时,河流流量为15m3/s,氨氮浓度0.8mg/L,河道功能区标准为1.0mg/L,河道枯水设计流量10m3/s下,氨氮的占标率为( )。”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拟建项目排污口对岸现有一个污水排放量为3.6万t/d的排污口,COD的排放浓度为100mg/L。河流上游枯水期设计流量为10m3/s,COD背景浓度15mg/L。该项目设计污水量为10.0万t/d,COD排放浓度为50mg/L。则采用一维稳态水质模型计算得到的排放断面COD起始浓度为()。
    A.21.56mg/L B.24.95mg/L C.42.80mg/L D.55.00mg/L


    答案:A
    解析:
    由于10m3/s=86.4万t/d,根据一维稳态水质模型,排放断面COD的起始浓度为:c0=(cuQu+ceQe)/(Qu+Qe)=(3.6×100+86.4×15+10.0×50)/(3.6+86.4+10.0)=21.56(mg/L)。

  • 第2题:

    已知干、支流汇流前的流量分别为9m3/s、1m3/s.浓度分別为0.2mg/L、2.0mg/L.汇流混合后的氨氮平均浓度为()。
    A.1.1Omg/L B.0.48mg/L C.0.42mg/L D.0.38mg/L


    答案:D
    解析:

  • 第3题:

    设计枯水流量条件下,某河段控制断面A上游2个可控点源排放氨氮在断面A的浓度贡献不得超过0.5mg/L。已知,甲乙厂排放每千克氨氮在断面A的氨氮浓度增量分别为0.03mg/L,0.01mg/L。甲厂已核定的氨氮排放量为10kg/d,则乙厂可核定的最大氨氮允许排放量为( )。

    A.10kg/D
    B.13.3kg/D
    C.15kg/D
    D.20kg/D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意,乙厂可核定的最大氨氮允许排放量=(0.5-0.03×10)/0.01=20kg/d。

  • 第4题:

    某河流控制断面重金属铜的水质目标为1.0mg/L,该断面允许负荷按设计枯水流量10m3/s确定,控制断面以上铜的非点源污染可以忽略不计,近期枯水期断面实测铜浓度0.8mg/L,同步实测流量20m3/s,可以推断出目前控制断面以上铜负荷()。

    A:超过断面允许负荷60%
    B:超过断面允许负荷20%
    C:未超过断面允许负荷
    D:尚可增加20%负荷

    答案:A
    解析:
    超过断面允许负荷=(0.8*20-1.0*10)/(1.0*10)*100%=60%。

  • 第5题:

    用一维稳态水质模型预测河流中的氨氮浓度分布,需要的基础数据包括( )。

    A.河流过水断面面积
    B.污水排放量、氨氮排放浓度
    C.氨氮一阶动力学反应速率
    D.河流流量、河流氨氮背景浓度

    答案:A,B,C,D
    解析:

  • 第6题:

    (2011年)河流干流流量为9m3/s,氨氮浓度为1.0mg/L:支流流量为1m 3/s,氨氮浓度为9.0mg/L。支流汇入干流混合后,氨氮平均浓度为( )。

    A.10.0mg/L
    B.8.2mg/L
    C.5.0mg/L
    D.1.8mg/L

    答案:D
    解析:

  • 第7题:

    某入海河流在下游修闸建水库阻挡咸潮上溯,河流、水库、咸水河口段的控制断面位置见下图。现状分析显示枯水设计流量条件下,控制断面X、Y、Z的氨氮浓度占标率分别为80%、100%、110%,若要全部控制断面达标,减排氨氮有效的河段有( )。

    A.X断面上游
    B.X-Y河段
    C.Y-Z河段
    D.Z断面下游

    答案:C,D
    解析:
    要求型。题中,控制断面X、Y的氨氮浓度占标率分别为80%、100%,说明X断面上游和X-Y河段全部达标;控制断面Y、Z的氨氮浓度占标率分别为100%、110%,说明Y--Z河段的部分河段和Z断面下游已超标,减少这两个河段的氨氮排放量对减排氨氮有效。故选CD。几乎同2016年90题。

  • 第8题:

    现状调查时,河流流量为15m3/s,氨氮浓度0.8mg/L,河道功能区标准为1.0mg/L,河道枯水设计流量103/S下,氨氮的占标率为()。

    A.56% B.80% C.100% D.120%


    答案:D
    解析:
    D解析:根据教材上的占标率计算公式:Pi=(15×0.8)/(10×1.0)=120%。

  • 第9题:

    某河流化学需氧量浓度为20mg/L,氨氮浓度为1.5mg/L,该河流水质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的()类水质要求。

    A:Ⅱ
    B:Ⅲ
    C:Ⅳ
    D:Ⅴ

    答案:C
    解析: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规定,基本项目中的常用项目标准限值如表5所示。



  • 第10题:

    已知干、支流汇流前的流量分别为9m³/s、1m³/s.浓度分別为0.2mg/L、2.0mg/L.汇流混合后的氨氮平均浓度为()。

    • A、1.1Omg/L
    • B、0.48mg/L
    • C、0.42mg/L
    • D、0.38mg/L

    正确答案:D

  • 第11题:

    单选题
    现状调查时,河流流量为 20m3/s, BOD5浓度 3mg/L,河道功能区标准限值为 4mg/L,河道设计枯水流量 10m3/s条件下,BOD5的占标率为( )。
    A

    75%

    B

    100%

    C

    125%

    D

    150%


    正确答案: C
    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现状调查时,河流流量为 20m³/s, BOD5浓度 3mg/L,河道功能区标准限值为 4mg/L,河道设计枯水流量 10m³/s条件下,BOD5的占标率为( )。
    A

    75%

    B

    100%

    C

    125%

    D

    150%


    正确答案: C
    解析:

  • 第13题:

    (2017年)某入海河流在下游修闸建水库阻挡咸潮上溯,河流、水库、咸水河口段的控制断面位置见下图。现状分析显示枯水设计流量条件下,控制断面X、Y、Z的氨氮浓度占标率分别为80%、100%、110%,若要全部控制断面达标,减排氨氮有效的河段有( )。

    A.X断面上游
    B.X-Y河段
    C.Y-Z河段
    D.Z断面下游

    答案:C,D
    解析:
    修阐建水库阻挡咸潮上溯,所以河口段的超标水不会上溯到水库及水库上游的河段,X断面的上游和X-Y河段现已达标,题目问的要全部控制面达标,X段上游和X-Y段已达标,那么有效的是针对超标河段,故AB不选;减少COD排放量对Y—Z河段和Z断面下游都可改善,故选CD。

  • 第14题:

    某河道控制断面 、氨氮、DO执行的水质标准分别是4mg/L、1 mg/L、5 mg/L,枯水期三者的实测值分别是3.0 mg/L、2.0 mg/L、4.0 mg/L,相应的饱和溶解氧值是8 mg/L,则 、氨氮、DO的标准指数应为( )。

    A.1.33 2.00 2.80
    B.1.33 1.00 1.20
    C.0.75 2.00 5.50
    D.0.75 2.00 2.80

    答案:D
    解析:
    单项水质参数的标准指数: ,则BOD5的标准指数=3.0/4.0=0.75,氨氮的标准指数=2.0/1.0=2.00;DO标准指数分两种情况考虑: 题中,DO的实测值为4mg/L<标准值5mg/L,故标准值 ,选D。饱和溶解氧值为8mg/L是冗余信息。

  • 第15题:

    (2016年)某市域范围内河流功能交接断面上、下游功能区氨氮标准浓度分别为2mg/L和1mg/L。为保证下游饮用水使用功能,拟定上游出境断面氨氮允许占标率为60%,则上游出境断面的允许氨氮浓度限值为( )。

    A.1.0mg/L
    B.1.2mg/L
    C.1.5mg/L
    D.2.0mg/L

    答案:A
    解析:
    为保证下游饮用水使用功能,故选A。

  • 第16题:

    某项目排水量0. 3m*/s浓度60mg/L,河流流量是1. 5m/s,河流所在功能区标准为浓度30mg/L,目前河流污染物浓度占标率为70%,忽略混合区的范围,需要预留10%的安全余量,项目排水的最大浓度是:

    A:54mg/L
    B:27mg/L.
    C:57mg/L
    D:30mg/L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河流完全混合模式的运用。根据题干,目前河流污染物浓度占标率为70%,则浓度现状值为30mg/LX70%=21mg/L.需要预留10%的安全余量,则混合后的初始浓度不能大于100%-10%=90%占标率。
    可以列出完全混合模式初始浓度方程式如下

  • 第17题:

    (2015年)现状调查时,河流流量为15m3/s,氨氮浓度0.8 mg/L,河道功能区标准为1.0 mg/L,河道枯水设计流量10m3/s下,氨氮的占标率为( )。

    A.56%
    B.80%
    C.100%
    D.120%

    答案:D
    解析:

  • 第18题:

    某市域范围内河流功能区交接断面上、下游功能区氨氮标准浓度分别为2mg/L和1mg/L。为保证下游饮用水使用功能,拟定上游出境断面氨氮允许占标率为60%,则上游出境断面的允许氨氮浓度限值为( )。

    A.1.0mg/L
    B.1.2mg/L
    C.1.5mg/L
    D.2.0mg/L

    答案:A
    解析:
    交接断面的下游功能区氨氮标准浓度为1mg/L,则上、下游出境断面的允许氨氮浓度限值不能超过交接断面的下游功能区氨氮标准浓度值,即1mg/L。

  • 第19题:

    设计枯水流量条件下,某河段控制断面A上游2个可控点源排放氨氮在断面A的浓度贡献不得超过0.5mg/L。已知,甲乙厂排放每千克氨氮在断面A的氨氮浓度增量分包为0.03mg/L,0.01mg/L。甲厂已核定的氨氮排放量为10kg/d,则乙厂可核定的最大氨氮允许排放量为()。
    A.10kg/d B.13.3kg/d C.15kg/d D.20kg/d


    答案:D
    解析:
    D解析:根据题意,最大氨氮排放量=(0.5﹣0.03×10)/0.01=20。

  • 第20题:

    用一维稳态水质模型预测河流中的氨氮浓度分布,需要的基础数据包括()。

    A:河流过水断面面积
    B:污水排放量、氨氮排放浓度
    C:氨氮一阶动力学反应速率
    D:河流流量、河流氨氮背景浓度

    答案:A,B,C,D
    解析:
    预测河流中暗淡浓度需要河流的水的流速,通过河流过水断面面积可以得知湿周、水力半径,求出水流流速。对于溶解态污染物,当污染物在河流横向方向上达到完全混合后,描述污染物的输移、转化的微分方程为:



    式中,A表示河流横断面面积;Q表示河流流量;c表示水质组分浓度;DL表示综合的纵向离散系数;SL表示直接的点源或非点源强度;SB表示上游区域进入的源强;SK表示动力学转化率,正为源,负为汇。设定条件:稳态忽略纵向离散作用,一阶动力学反应速率K,河流无侧旁入流,河流横断面面积为常数,上游来流量Qu,上游来流水质浓度cu污水排放流量Qe,污染物排放浓度ce,则上述微分方程的解为:



    式中,C0表示初始浓度,mg/L,计算式为c0=(cuQu+ceQe)/(Qu+Qe),K表示一阶动力学反应速度,1/d;M表示河流流速,m/s;x表示沿河流方向距离,m;c表示位于污染源(排放口)下游x处的水质浓度,mg/L。

  • 第21题:

    甲企业年排废水600万m3,废水中氨氮浓度为20mg/L,排入Ⅲ类水体,拟采用废水处理方法氨氮去除率为60%,Ⅲ类水体氨氮浓度的排放标准15mg/L。甲企业废水处理后氨氮的年排放量为()。

    A:48t
    B:72t
    C:4.8t
    D:7.2t

    答案:A
    解析:
    氨氮年排放量=6000000*20*103*10-9*(1-60%)=120*(1-0.6)=48(t)。

  • 第22题:

    单选题
    已知干、支流汇流前的流量分别为9m³/s、1m³/s.浓度分別为0.2mg/L、2.0mg/L.汇流混合后的氨氮平均浓度为()。
    A

    1.1Omg/L

    B

    0.48mg/L

    C

    0.42mg/L

    D

    0.38mg/L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某企业年排废水500万m3,废水中氨氮浓度为30mg/L,排入Ⅲ类水体,采用废水处理方法氨氮的去除率为60%,Ⅲ类水体氨氮的排放标准为15mg/L,则该企业废水处理后氨氮的年排放量为( )。
    A

    50t

    B

    60t

    C

    70t

    D

    90t


    正确答案: B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