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设计水文条件下排污河段排放口断面径污比为4.0,排放口上游氨氮背景浓度为0.5mg/L,排放口氨氮排放量为86.4kg/d,平均排放浓度10mg/L,则排放口断面完全混合后氨氮的平均浓度为( )。A.5.25mg/L B.3.00mg/L C.2.50mg/L D.2.40mg/L

题目
已知设计水文条件下排污河段排放口断面径污比为4.0,排放口上游氨氮背景浓度为0.5mg/L,排放口氨氮排放量为86.4kg/d,平均排放浓度10mg/L,则排放口断面完全混合后氨氮的平均浓度为( )。

A.5.25mg/L
B.3.00mg/L
C.2.50mg/L
D.2.40mg/L

相似考题
更多“已知设计水文条件下排污河段排放口断面径污比为4.0,排放口上游氨氮背景浓度为0.5mg/L,排放口氨氮排放量为86.4kg/d,平均排放浓度10mg/L,则排放口断面完全混合后氨氮的平均浓度为( )。”相关问题
  • 第1题:

    设计枯水流量条件下,某河段控制断面A上游2个可控点源排放氨氮在断面A的浓度贡献不得超过0.5mg/L。已知,甲乙厂排放每千克氨氮在断面A的氨氮浓度增量分别为0.03mg/L,0.01mg/L。甲厂已核定的氨氮排放量为10kg/d,则乙厂可核定的最大氨氮允许排放量为( )。

    A.10kg/D
    B.13.3kg/D
    C.15kg/D
    D.20kg/D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意,乙厂可核定的最大氨氮允许排放量=(0.5-0.03×10)/0.01=20kg/d。

  • 第2题:

    (2012年)已知设计水文条件下排污河段排放口断面径污比为4.0,排放口上游氨氮背景浓度为0.5mg/L,排放口氨氮排放量为86.4kg/d,平均排放浓度10mg/L,则排放口断面完全混合后氨氮的平均浓度为( )。

    A.5.25 mg/L
    B.3.00 mg/L
    C.2.50 mg/L
    D.2.40 mg/L

    答案:D
    解析:
    径污比为河流径流量和排污量之比。

  • 第3题:

    已知设计水文条件下排污河段排放口断面径污比为4.0,排放口上游氨氮背景浓度为0.5mg/L,排放口氨氮排放量为86.4kg/d,平均排放浓度10mg/L,则排放口断而完全混合后氨氮的平均浓度为()。

    A:5.25mg/L.
    B:3.00mg/L
    C:2.50mg/L
    D:2.40mg/L

    答案:D
    解析:
    对于点源排放持久性污染物,河水和污水完全混合、反映河流稀释能力的方程为:c=(CpQp+ChQh/(Qp+Qh)。式中,c为完全混合的水质浓度,mg/L;Qp为污水排放量,m3/s;cp为污染物排放浓度,mg/L;ch为上游来水流量,m3/s;ch为上游来水污染物浓度,mg/L。则该排放口断面完全混合后氨氮的平均浓度为:c=(4*0.5+1*10)÷(1+4)=2.40(mg/L)。

  • 第4题:

    某拟建项目排污口对岸现有一个污水排放量为3.6万t/d的排污口,COD的排放浓度为100mg/L。河流上游枯水期设计流量为10m3/s,COD背景浓度15mg/L。该项目设计污水量为10.0万t/d,COD排放浓度为50mg/L。则采用一维稳态水质模型计算得到的排放断面COD起始浓度为( )。

    A.21.56mg/L
    B.24.95mg/L
    C.42.80mg/L
    D.55.00mg/L

    答案:A
    解析:
    由于上游枯水期设计流量10m3/s=86.4万t/d,根据一维稳态水质模型,排放断面COD的起始浓度为:c0=(cuQu+ceQe)/(Qu+Qe)=(3.6×100+86.4×15+10.0×50)/(3.6+86.4+10.0)=21.56mg/L。

  • 第5题:

    稳定排放非保守物质的某排放口位于均匀感潮河段,其浓度增量预测釆用一
    锥湖平维潮平均模型。 一维潮平均模型公式为
    排放口下游1Okm处浓度增量为排放口处浓度增量的50%、则排放口上游1Okm处浓度增量为排放口处浓度增量的( )。
    A. 37.5% B. 25% C. 12.5% D. 7.5%


    答案:C
    解析:

  • 第6题:

    某企业同一排污口排放两种工业污水,每种工业污水中同一污染物的排放标准限值不同,依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该排放口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应为()。

    A:各排放标准限值的上限
    B:各排放标准限值的下限
    C:各排放标准限值的算术平均值
    D:按规定公式计算确定的浓度值

    答案:D
    解析:
    同一排放口排放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别的污水,且每种污水的排放标准又不同时,其混合污水的排放标准按规定公式计算确定的浓度值。

  • 第7题:

    控制断面用来反映某污区(口)排放的污水对水质的影响,应设置在排污区(口)的上游、污水与河水混匀处、主要污染物浓度有明显降低的断面。


    正确答案:错误

  • 第8题:

    根据各排污口的流量和监测浓度,计算并列表统计国家实施总量控制的六项污染物(COD、氨氮、工业粉尘、烟尘、二氧化硫、固体废物)()。

    • A、年产生量和年排放量
    • B、日产生量和日排放量
    • C、月产生量和月排放量
    • D、季产生量和季排放量

    正确答案:A

  • 第9题:

    某污染源排污口某月污水排放量为1000t,石油类的排放浓度为3000mg/l,废水处理设施对石油类的处理率为85%。求:该排污口当月石油类的排放量和去除量?


    正确答案: 该排污口当月石油类的排放量为G=KCQ=10-3×3000×1000=3000(kg)
    去除量为G=Gη∕(1-η)=3000×85%/(1-85%)=17000(kg)

  • 第10题:

    判断题
    控制断面用来反映某污区(口)排放的污水对水质的影响,应设置在排污区(口)的上游、污水与河水混匀处、主要污染物浓度有明显降低的断面。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控制断面用来反映某排污区(口)排污的污水对水质的影响,应设置在排污区(口)的下游、污水与河水基本混匀处。所控制的纳污量不应小于该河段总纳污量的80%。

  • 第11题:

    单选题
    某企业年排废水500万m3,废水中氨氮浓度为30mg/L,排入Ⅲ类水体,采用废水处理方法氨氮的去除率为60%,Ⅲ类水体氨氮的排放标准为15mg/L,则该企业废水处理后氨氮的年排放量为( )。
    A

    50t

    B

    60t

    C

    70t

    D

    90t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某污染源排污口某月污水排放量为1000t,石油类的排放浓度为3000mg/l,废水处理设施对石油类的处理率为85%。求:该排污口当月石油类的排放量和去除量?

    正确答案: 该排污口当月石油类的排放量为G=KCQ=10-3×3000×1000=3000(kg)
    去除量为G=Gη∕(1-η)=3000×85%/(1-85%)=17000(kg)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用一维稳态水质模型预测河流中的氨氮浓度分布,需要的基础数据包括( )。

    A.河流过水断面面积
    B.污水排放量、氨氮排放浓度
    C.氨氮一阶动力学反应速率
    D.河流流量、河流氨氮背景浓度

    答案:A,B,C,D
    解析:

  • 第14题:

    某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污口下游均匀河段,无其他排放口,测得A、B两断面溶解氧浓度分别为5mg/L和6mg/L,按照一维稳态水质模拟分析,两断面间可能存在的断面平均浓度包括( )。

    A.4.9mg/L
    B.5.1mg/L
    C.5.5mg/L
    D.6.1mg/L

    答案:A,B,C
    解析:
    根据氧垂曲线,临界氧亏点为氧垂曲线的最低点,若A断面在临界氧亏点左侧,则A断面至临界氧亏点之间的溶解氧浓度小于5mg/L;若A断面在临界氧亏点右侧,或在临界氧亏点处,则A、B两断面间的溶解氧浓度在5~6mg/L之间。由此可知,A、B两断面间的溶解氧浓度不可能超过6mg/L。

  • 第15题:

    多参数优化法一般需要的数据是( )。
    A. 各测点的位置和取样时间
    B. 各排放口的排放量、排放浓度
    C. 水质、水文数据
    D. 支流的流量及其水质
    E. 各排放口、河流分段的断面位置


    答案:A,B,C,D
    解析:
    建设项目实施过程各阶段拟预测的水质参数应根据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评价等级、当地的环保要求筛选和确定。拟预测水质参数的数目应既说明问题又不过多。一般应少于环境现状调查水质参数的数目。

  • 第16题:

    设计枯水流量条件下,某河段控制断面A上游2个可控点源排放氨氮在断面A的浓度贡献不得超过0.5mg/L。已知,甲乙厂排放每千克氨氮在断面A的氨氮浓度增量分包为0.03mg/L,0.01mg/L。甲厂已核定的氨氮排放量为10kg/d,则乙厂可核定的最大氨氮允许排放量为()。
    A.10kg/d B.13.3kg/d C.15kg/d D.20kg/d


    答案:D
    解析:
    D解析:根据题意,最大氨氮排放量=(0.5﹣0.03×10)/0.01=20。

  • 第17题:

    用一维稳态水质模型预测河流中的氨氮浓度分布,需要的基础数据包括()。

    A:河流过水断面面积
    B:污水排放量、氨氮排放浓度
    C:氨氮一阶动力学反应速率
    D:河流流量、河流氨氮背景浓度

    答案:A,B,C,D
    解析:
    预测河流中暗淡浓度需要河流的水的流速,通过河流过水断面面积可以得知湿周、水力半径,求出水流流速。对于溶解态污染物,当污染物在河流横向方向上达到完全混合后,描述污染物的输移、转化的微分方程为:



    式中,A表示河流横断面面积;Q表示河流流量;c表示水质组分浓度;DL表示综合的纵向离散系数;SL表示直接的点源或非点源强度;SB表示上游区域进入的源强;SK表示动力学转化率,正为源,负为汇。设定条件:稳态忽略纵向离散作用,一阶动力学反应速率K,河流无侧旁入流,河流横断面面积为常数,上游来流量Qu,上游来流水质浓度cu污水排放流量Qe,污染物排放浓度ce,则上述微分方程的解为:



    式中,C0表示初始浓度,mg/L,计算式为c0=(cuQu+ceQe)/(Qu+Qe),K表示一阶动力学反应速度,1/d;M表示河流流速,m/s;x表示沿河流方向距离,m;c表示位于污染源(排放口)下游x处的水质浓度,mg/L。

  • 第18题:

    甲企业年排废水600万m3,废水中氨氮浓度为20mg/L,排入Ⅲ类水体,拟采用废水处理方法氨氮去除率为60%,Ⅲ类水体氨氮浓度的排放标准15mg/L。甲企业废水处理后氨氮的年排放量为()。

    A:48t
    B:72t
    C:4.8t
    D:7.2t

    答案:A
    解析:
    氨氮年排放量=6000000*20*103*10-9*(1-60%)=120*(1-0.6)=48(t)。

  • 第19题:

    控制断面用来反映某排污区(口)排放的污水对水质的影响。因此应设置在()。

    • A、河段的上游
    • B、河段的下游
    • C、排污区(口)的上游
    • D、排污区(口)下游

    正确答案:D

  • 第20题:

    某石油化工厂1993年建厂,总排放口某月污水排放量为90000t,COD排放浓度为390mg/L,SS排放浓度为85mg/L,BOD排放浓度为200mg/L,石油类排放浓度为23mg/L,pH值为4.54;该厂为了配套生产,于1998年5月又新建成并投产了一电镀车间,车间排污口排水量为1000t,Cr6+为0.6mg/L,该厂污水排入Ⅳ水域。计算该厂每月应缴纳废水排污费多少元?


    正确答案: 污水排入Ⅳ水域,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二级标准,其中COD150mg/l,BOD60mg/l,SS200mg/l,pH值6-9,石油类10mg/l,Cr6+0.5mg/l
    (1)计算各排污口各种污染物的排放量:
    ①总排污口:COD=90000×390/1000=35100(kg/月)
    SS=90000×85/1000=7650(kg/月)
    BOD=90000×200/1000=18000(kg/月)
    石油类=90000×23/1000=2070(kg/月)
    ②电镀车间排污口一类污染物的排放量
    Cr6+=1000×0.6/1000=0.6(kg/月)
    (2)当量数
    COD=35100/1=35100当量
    BOD=18000/0.5=36000当量
    SS=7650/4=1912.5当量
    石油类=2070/0.1=20700当量
    PH值=90000/1=90000当量
    Cr6+=0.6/0.02=30当量
    (3)BOD与COD只能收一项;总排污口前三位pH,BOD,石油类,三种污染物均超标。车间排污口Cr6+超标,应加倍收费。
    (a)总排污口:
    基本排污费:0.7×(90000+36000+20700)=102690(元/月)
    超标排污费:0.7×(36000+20700)=39690(元/月)(pH,BOD,石油类三项均超标,但pH超标不加倍,因此只收取BOD和石油类的超标排污费)
    (b)车间排污口:
    基本排污费:0.7×30=21(元/月)
    超标排污费:0.7×30=21(元/月)
    所以该厂每月应缴纳废水排污费:102690+39690+21×2=142422(元/月)

  • 第21题:

    多参数优化法一般需要的数据是()。

    • A、各测点的位置和取样时间
    • B、各排放口的排放量、排放浓度
    • C、水质、水文数据
    • D、支流的流量及其水质
    • E、各排放口、河流分段的断面位置

    正确答案:A,B,C,D

  • 第22题:

    多选题
    多参数优化法一般需要的数据是()。
    A

    各测点的位置和取样时间

    B

    各排放口的排放量、排放浓度

    C

    水质、水文数据

    D

    支流的流量及其水质

    E

    各排放口、河流分段的断面位置


    正确答案: D,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根据各排污口的流量和监测浓度,计算并列表统计国家实施总量控制的六项污染物(COD、氨氮、工业粉尘、烟尘、二氧化硫、固体废物)()。
    A

    年产生量和年排放量

    B

    日产生量和日排放量

    C

    月产生量和月排放量

    D

    季产生量和季排放量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