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对大气环境三级评价项目,其监测制度是()。A:作1期监测B:可不作监测,必要时可作1期监测C:作1期不利季节D:作1期有利季节

题目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对大气环境三级评价项目,其监测制度是()。

A:作1期监测
B:可不作监测,必要时可作1期监测
C:作1期不利季节
D:作1期有利季节

相似考题
更多“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对大气环境三级评价项目,其监测制度是()。”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新建项目排气筒距自然保护区边界2km,估算模式计算的Pm=9.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该项目大气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答案:C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大气环境评价工作等级见表1。



  • 第2题:

    对于大气一级评价项目,按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规定,其现状监测不得少于二期,其监测季节分别为( )。
    A夏季、冬季
    B夏季、秋季
    C春季、夏季
    D春季、秋季


    答案:A
    解析:

  • 第3题:

    某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关于该项目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必要时可做1期监测
    B.应在冬季进行1期监测
    C.应在夏季进行1期监测
    D.应在不利季节进行1期监测

    答案:A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第7.3.2.1款规定,一级评价项目应进行2期(冬季、夏季)检测;二级评价项目可取1期不利季节进行检测,必要时可作2期检测;三级评价项目必要时可作1期检测。

  • 第4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经过对建设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选择( )种主要污染物,计算其等标排放量。

    A.1~2
    B.2~3
    C.2~4
    D.1~3

    答案:D
    解析: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根据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选择1~3种主要污染物,分别计算每一种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第i个污染物),及第i个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值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10%。

  • 第5题: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不适用于建设项目的(),区域和规划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亦可参照使用。
    A.新建工程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B.改建工程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C.扩建工程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D.施工期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答案:D
    解析: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适用于建设项目的新建或改、扩建工程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区域和规划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亦可参照使用。


  • 第6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关于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一、二、三级评价项目均应采用进一步预测模型开展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B. 二级、三级评价项目不进行进一步预测与评价
    C. 三级评价项目需对污染物排放量进行核算
    D. 二级评价项目需对污染物排放量进行核算

    答案:B,D
    解析:
    8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8.1 一般性要求
    8.1.1 一级评价项目应采用进一步预测模型开展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8.1.2 二级评价项目不进行进一步预测与评价,只对污染物排放量进行核算。
    8.1.3 三级评价项目不进行进一步预测与评价。

  • 第7题:

    某大气环境一级评价的新建项目,其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有其他在建项目,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污染源调查时,该在建项目的数据来源应采用的资料或文件是()。

    A. 项目监督性监测数据
    B. 在线监测数据
    C. 已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D. 年度排污许可执行报告

    答案:C
    解析:
    评价范围内在建和拟建项目的污染源调查,可使用己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的资料;改建、扩建项目现状工程的污染源和评价范围内拟被替代的污染源调查,可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依次优先使用项目监督性监测数据、在线监测数据、年度排污许可执行报告、自主验收报告、排污许可证数据、环评数据或补充污染源监测数据等。污染源监测数据应采用满负荷工况下的监测数据或者换算至满负荷工况下的排放数据。

  • 第8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对大气环境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个数应不少于()。

    A9个

    B10个

    C12个

    D15个


    B
    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不少于10个。

  • 第9题:

    大气环境质量三级评价项目,若评价范围内已有例行监测点位,或评价范围内有近()年的监测资料,且其监测数据有效性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HJ2.2—2008)有关规定,并能满足项目评价要求的,可不再进行现状监测。

    • A、1
    • B、2
    • C、3
    • D、7

    正确答案:C

  • 第10题:

    单选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关于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级评价项目不得少于二期(夏季、冬季)

    B

    —级评价项目不得少于二期(夏季、秋季)

    C

    二级评价项目可取一期不利季节,必要时也应作二期

    D

    三级评价项目必要时可作一期监测


    正确答案: D
    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大气环境三级评价工作分级判据的条件是 (    )。
    A

    Pmax≥10%

    B

    1%≤Pmax<10%

    C

    Pmax<1%

    D

    Pmax<10%


    正确答案: D
    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大气环境质量三级评价项目,若评价范围内已有例行监测点位,或评价范围内有近(    )年的监测资料,且其监测数据有效性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HJ2. 2-2008)有关规定,并能满足项目评价要求的,可不再进行现状监测。
    A

    1

    B

    2

    C

    3

    D

    7


    正确答案: D
    解析:

  • 第13题: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属于专题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是()。

    A.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B. 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C. 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
    D.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答案:A
    解析:
    专题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指环境风险评价、人群健康风险评价、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固体废物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 第14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下列关于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级评价项目不得少于二期(夏季、冬季)监测
    B.—级评价项目不得少于二期(夏季、秋季)监测
    C.二级评价项目可取一期不利季节,必要时也应作二期监测
    D.三级评价项目必要时可作一期监测

    答案:B
    解析:
    进行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时,一级评价项目应进行二期(冬季、夏季)监测;二级评价项目可取一期不利季节进行监测,必要时应作二期监测;三级评价项目必要时可作一期监测。每期监测时间,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性的7天有效数据,采样时间应符合监测资料的统计要求。@##

  • 第15题:

    (2019年)某“烟塔合一”源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一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大气环境影响预测适用的模型是()。

    A.ADMSAERMODCALPUFFAUSTAL2000

    答案:D
    解析:

  • 第16题:

    我国颁布的第一个适用于区域性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导则是()。
    A.《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B.《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C.《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相关大气环境标准》
    D.《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答案:A
    解析: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适用于区域性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导则。

  • 第17题:

    某“烟塔合一”源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一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大气环境影响预测适用的模型是()

    A.ADMS
    B.AERMOD
    C.CALPUFF
    D.AUSTAL2000

    答案:D
    解析:

  • 第18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属于新建项目运营期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的布点点位的有()。

    A.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外侧
    B. 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C. 厂界
    D. 预测的网格点

    答案:A,C
    解析:
    环境质量监测点位一般在项目厂界或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如有)外侧设置1- 2个监测点。

  • 第19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关于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一级评价项目不得少于2期(夏季、冬季)监测
    B:一级评价项目不得少于2期(夏季、秋季)监测
    C:二级评价项目可取1期不利季节监测,必要时也应作2期监测
    D:三级评价项目必要时可作1期监测

    答案:B
    解析:
    一级评价项目应进行2期(冬季、夏季)监测;二级评价项目可取1期不利季节进行监测,必要时应作2期监测;三级评价项目必要时可作1期监测。

  • 第20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对大气环境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个数应不少于()。

    • A、9个
    • B、10个
    • C、12个
    • D、15个

    正确答案:B

  • 第21题:

    单选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三级评价项目的评价范围边长取(  )。
    A

    <p>2D<sub>10%</sub></p>

    B

    2.5km

    C

    5km

    D

    不需设置


    正确答案: D
    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我国颁布的第一个适用于区域性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导则是()。
    A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B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

    C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相关大气环境标准》

    D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正确答案: A
    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对大气环境三级评价项目,其监测制度是  (    )
    A

    可作1期监测

    B

    可不作监测,必要时可作1期监测

    C

    作1期有利季节监测

    D

    作1期不利季节监测


    正确答案: C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