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下列关于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确定原则和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A.大气环境防护区域应以厂址中心为起点确定 B.项目厂界浓度超标,须调整工程布局,待满足厂界浓度限值后,再核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C.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是考虑全厂的所有污染源,包括点源、面源、有组织、无组织排放等 D.以自厂界起至超标区域的最远垂直距离作为大气环境防护区域

题目
(2019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下列关于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确定原则和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环境防护区域应以厂址中心为起点确定
B.项目厂界浓度超标,须调整工程布局,待满足厂界浓度限值后,再核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C.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是考虑全厂的所有污染源,包括点源、面源、有组织、无组织排放等
D.以自厂界起至超标区域的最远垂直距离作为大气环境防护区域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C,D
解析:
见原文8.7.5。视频有误,以此为准。对于属于同一生产单元(生产区、车间或工段)的无组织排放源,应合并作为单一面源计算并确定其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而采用进一步预测模式由于考虑所有污染源的综合叠加及项目周边实际地形地貌影响,场界外的预测结果可能超过环境防护距离的估算结果。对于在环境防护距离之外出现区域浓度超过环境质量标准的,应考虑采取有效的污染源控制措施,确保环境质量达标。随着企业装备水平和环境管理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一些大型化工企业,无组织排放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而有组织排放点源数量众多,无组织排放所占比例缩小。因此,只考虑无组织排放源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往往很小,甚至无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设置要求,从而忽略了高排气筒点源排放的污染物对周边大气环境叠加的影响,导致了其局限性。
更多“(2019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下列关于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确定原则和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相关问题
  • 第1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属于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步骤。

    A:确定评价等级
    B:确定评价范围
    C:确定气象条件
    D:确定面源排放温度

    答案:C
    解析: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步骤一般为:①确定预测因子;②确定预测范围;③确定计算点;④确定污染源计算清单;⑤确定气象条件;⑥确定地形数据;⑦确定预测内容和设定预测情景;⑧选择预测模式;⑨确定模式中的相关参数;⑩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 第2题:

    (2019年)某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二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表达的图表应包括()。

    A.基本信息底图
    B.项目基本信息图
    C.达标评价结果表
    D.污染物排放量核算表

    答案:A,B,D
    解析:
    见原文8.9。

  • 第3题:

    某建设项目同一单元内有两个仅排放同一种污染物的无组织排放源,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关于该项目大气环境的防护距离设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别对两个无组织排放源进行计算,分别确定其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B、分别对两个无组织排放源进行计算,按最大值确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C、将两个无组织排放源合并为一个面源进行计算,再确定其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D、分别对两个无组织排放源进行计算,按各自计算值之和确定其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答案:C
    解析:
    10.1.3对于属于同一生产单元(生产区、车间或工段) 的无组织排放源,应合并作为单一面源计算并确定其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 第4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关于预测因子选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评价因子确定预测因子
    B.根据评价等级确定预测因子
    C.根据评价范围确定预测因子
    D.根据预测模型确定预测因子

    答案:A
    解析:

  • 第5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木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下列关于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确定原则和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环境防护区域应以厂址中心为起点确定
    B.项目厂界浓度超标,须调整工程布局,待满足厂界浓度限值后,再核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C.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是考虑全厂的所有污染源,包括点源、面源、有组织、无组织排放等以自厂界起至超标区域的最远垂直距离作为大气环境防护区域

    答案:C
    解析:

  • 第6题:

    (2019年)某“烟塔合一”源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一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大气环境影响预测适用的模型是()。

    A.ADMSAERMODCALPUFFAUSTAL2000

    答案:D
    解析:

  • 第7题: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关于环境风险评价范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大气环境影响一级评价范围,距离源点不小于5km
    B.大气环境影响二级评价范围,距离源点不小于2.5km
    C.海洋评价范围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规划执行
    D.地面水评价范围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规划执行

    答案:B
    解析:
    环境风险评价范围的确定依据是危险化学品的伤害阈和敏感区域位置。大气环境影响一级评价范围,距离源点不低于5km;二级评价范围,距离源点不低于3km范围。地面水和海洋评价范围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规定执行。

  • 第8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关于预测因子选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评价因子确定预测因子
    B.根据评价等级确定预测因子
    C.根据评价范围确定预测因子
    D.根据预测模型确定预测因子

    答案:A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预测因子应根据评价因子而定,选取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评价因子作为预测因子。

  • 第9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属于新建项目运营期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的布点点位的有()。

    A.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外侧
    B. 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C. 厂界
    D. 预测的网格点

    答案:A,C
    解析:
    环境质量监测点位一般在项目厂界或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如有)外侧设置1- 2个监测点。

  • 第10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基于估算模式计算某企业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时,甲污染物计算的距离为205m,乙污染物计算的距离为300m,丙污染物计算的距离为350m,则该企业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应取()。

    • A、400m
    • B、500m
    • C、350m
    • D、325m

    正确答案:C

  • 第11题:

    单选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污染物排放源强应采用()。
    A

    削减达标后的源强

    B

    工程分析中确定的源强

    C

    初步工程分析中确定的源强

    D

    无组织源的源强


    正确答案: D
    解析: 该题考核的是“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参数选择”:有场界排放浓度标准的,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应首先满足场界排放标准。如预测结果在场界监控点处(以标准规定为准)出现超标,应要求削减排放源强。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污染物排放源强应采用削减达标后的源强。

  • 第12题:

    不定项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描述中属于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的主要内容有()。
    A

    大气污染控制措施

    B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设置

    C

    项目选址及总图布置的合理性

    D

    事故风险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正确答案: A
    解析:

  • 第13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大气环境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是根据()确定。

    A: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
    B:等标排放量
    C:最远距离D10%
    D:环境空气敏感区的分布

    答案:A,C
    解析:
    评价工作等级按分级判据进行划分。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中,如污染物数i大于1,取P值中最大者(Pmax)和其对应的D10%

  • 第14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下列属于第三阶段工作程序的内容包括()

    A.大气污染控制措施
    B.制定环境监测计划
    C.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
    D.总量控制指标核算

    答案:B,C
    解析:

  • 第15题:

    某建设项目无组织排放的特征污染物场界预测浓度超过场界控制点处无组织排放浓度标准限值。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关于该项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确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按无组织排放源设计源强参数计算并确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B.按无组织排放源事故源强参数计算并确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C.对无组织排放源强削减至场界预测浓度达到环境质量标准浓度限值后,计算并确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D.对无组织排放源强削减至场界预测浓度达到场界排放监控浓度限值后,计算并确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答案:D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10.2.2有场界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的,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应首先满足场界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要求。如预测结果在场界监控点处(以标准规定为准)出现超标,应要求削减排放源强。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污染物排放源强应采用削减达标后的源强(D正确)。

  • 第16题:

    某建设项目无组织排放的特征污染物场界预测浓度超过场界监控点无 组织排放浓度标准限值。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关于该项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确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按无组织排放源设计源强参数计算并确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B.按无组织排放源事故源强参数计算并确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C.对无组织排放源强削减至场界预测浓度达到环境质量标准浓度限值后,计算并确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D.对无组织排放源强削减至场界预测浓度达到场界排放监控浓度限值后,计算并确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答案:D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10.2.2 有场界元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佳的,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应首先满足场界元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要求。如预测结果在场界监控点处(以标准规a定为准)出现超标,应要求削减排放源强。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污染物排放源强应采用削减达标后的源强(D 正确)。

  • 第17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下列关于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确定原则和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无组织排放多种污染物时,应根据排放量最大的污染物确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B.当有多个排放同类污染物的无组织排放源时,应根据排放量最大的源确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C.属于同一生产车间的无组织排放源,应合并作为单一面源计算确定其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D.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污染物,排放源强无需考虑无组织排放监控点达标情况

    答案:C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确定原则和要求包括:①对于属于同一生产单元(生产区、车间或工段)的无组织排放源,应合并作为单一面源计算并确定其大气环境防护距离;②当无组织源排放多种污染物时,应分别计算,并按计算结果的最大值确定其大气环境防护距离;③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污染物排放源强应采用削减达标后的源强。

  • 第18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下列描述中属于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的主要内容有()。

    A.大气污染控制措施
    B.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设置
    C.项目选址及总图布置的合理性
    D.事故风险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答案:A,B,C
    解析: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的主要内容为ABC+污染源的排放强度与排放方式.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落实情况.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 第19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一大气环境》,计算无组织排放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时,所计算的控制距离以( ) 为起点。

    A.污染源边界
    B.污染源中心
    C.厂区边界
    D.厂区中心

    答案:B
    解析:

  • 第20题:

    某“烟塔合一”源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一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大气环境影响预测适用的模型是()

    A.ADMS
    B.AERMOD
    C.CALPUFF
    D.AUSTAL2000

    答案:D
    解析:

  • 第21题:

    下列选项中,其大气环境影响评价适用于《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的是()

    A.煤化工项目
    B.铜冶炼项目
    C.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D.电镀产业园规划

    答案:A,B,D
    解析:
    根据HJ2.2-2018,本标准适用于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规划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可参照使用。由于C选项不属于规划环评范畴,因此错误。

  • 第22题: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中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是基于()开发的计算模式,此模式主要用于确定无组织排放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 A、AERMOD模式
    • B、估算模式
    • C、ADMS模式
    • D、CALPUFF模式

    正确答案:B

  • 第23题:

    单选题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推荐模式包括()。
    A

    估算模式、进一步预测模式和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

    B

    估算模式、进一步预测模式和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

    C

    估算模式、ADMS预测模式、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

    D

    估算模式、AERMOD预测模式、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


    正确答案: C
    解析: 进一步预测模式包括AERMOD模式、ADMS模式和CALPUFF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