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建设项目经计算确定D10%为2km,则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范围为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A2km为半径的圆B周长4km矩形区域C2.5km为半径的圆D边长4km矩形区域

题目
某建设项目经计算确定D10%为2km,则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范围为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

A2km为半径的圆

B周长4km矩形区域

C2.5km为半径的圆

D边长4km矩形区域


相似考题
更多“某建设项目经计算确定D10%为2km,则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范围为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项目经估算模式计算的D10%为3km,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该项目大气评价范围是以排放源为中心、边长为( )的矩形区域。

    A.2.5km
    B.3km
    C.5km
    D.6km

    答案:D
    解析: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规定,应根据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范围确定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即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D10%为半径的圆或2×D10%为边长的矩形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当最远距离超过25km时,确定评价范围为半径25km的圆形区域或边长50km矩形区域。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5km。

  • 第2题:

    某项目经估算模式计算的D10%为3km,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该项目大气评价范围是以排放源为中心、边长为()的矩形区域。
    A.2.5km B.3km C.5km D.6km



    答案:D
    解析:
    D 根据项目排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范围确定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即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D10%为半径的圆或2×D10%为边长的矩形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另外,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5km。题目汇总D10%为3km,故答案为D。

  • 第3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某建设项目经计算确定D10%为26km,则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范围为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

    A:26km为半径的圆
    B:25km为半径的圆
    C:周长50km矩形区域
    D:边长52km矩形区域

    答案:B
    解析:
    当最远距离超过25km时,确定评价范围为半径25km的圆形区域或边长50km矩形区域。

  • 第4题:

    某建设项目经计算确定D10%为2km,则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范围为以排放源为中心点,()。

    A:以2km为半径的圆
    B:周长4km的矩形区域
    C:以2.5km为半径的圆
    D:边长4km的矩形区域

    答案:C
    解析:
    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5km。

  • 第5题:

    某建设项目经计算确定D10%为26km,则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范围为以排放源为中心点,()。

    A:以26km为半径的圆
    B:以25km为半径的圆
    C:周长50km的矩形区域
    D:边长52km的矩形区域

    答案:B
    解析:
    当最远距离超过25km时,确定评价范围为半径25km的圆形区域或边长50km的矩形区域。

  • 第6题:

    关于环境空气评价范围哪种说法不正确()

    • A、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是根据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范围而确定的
    • B、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D10%为半径的圆或2×D10%为边长的矩形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 C、当最远距离超过25km时,确定评价范围为半径25km的圆形区域,或以边长50km的矩形区域
    • D、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10km

    正确答案:D

  • 第7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的有关规定,以下关于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评价范围的正确表述有()

    • A、根据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范围确定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即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D10%为半径的圆或2×D10%为边长的矩形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 B、当最远距离超过25km时,确定评价范围为半径25km的圆形区域,或边长50km矩形区域
    • C、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5km。
    • D、对于以线源为主的城市道路等项目,评价范围可设定为线源中心两侧各200m的范围

    正确答案:A,B,C,D

  • 第8题:

    某建设项目经计算确定D10%为2km,则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范围为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

    • A、2km为半径的圆
    • B、周长4km矩形区域
    • C、2.5km为半径的圆
    • D、边长4km矩形区域

    正确答案:C

  • 第9题:

    单选题
    关于环境空气评价范围哪种说法不正确()
    A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是根据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范围而确定的

    B

    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D10%为半径的圆或2×D10%为边长的矩形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C

    当最远距离超过25km时,确定评价范围为半径25km的圆形区域,或以边长50km的矩形区域

    D

    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10km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某建设项目用地长800m、宽500m,经计算该项目污染物排放占标率Pmax为87%,对应的D10%为2.0km,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该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判定为()。
    A

    一级

    B

    二级

    C

    三级

    D

    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正确答案: A
    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某建设项目排放两种大气污染物,经计算A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为15%,D10%为1.2 km;B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为10%,D10%为1.1 km,则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范围为自厂界外延(  )的矩形区域。
    A

    5 km

    B

    2.5 km

    C

    1.2 km

    D

    3 km


    正确答案: C
    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某建设项目经计算确定D10%为6km,则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范围为以排放源为中心点,()。
    A

    以6km为直径的圆

    B

    以主导风向为主轴的12km为边长的矩形

    C

    以12km为边长的矩形

    D

    应根据评价等级来确定


    正确答案: D
    解析: 大气环境评价范围为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D10%为半径的圆或2×D10%为边长的矩形。选项A应为6km为半径的圆。

  • 第13题:

    某项目污染源主导风向下风向5km处有一规模较大的城市,经估算模式计算的最远D10%为3.5km。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该项目预测范围选择合理的是( )。

    A.以该项目的污染源为中心10km×7km范围
    B.以该项目的污染源为中心7km×7km范围
    C.以该项目的污染源为中心5km×7km范围
    D.以该项目的污染源为中心3.5km×3.5km范围

    答案:A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大气环境影响的预测范围应覆盖评价范围,同时还应考虑污染源的排放高度、评价范围的主导风向、地形和周围环境敏感区的位置等进行适当调整。计算污染源对评价范围的影响时,一般取东西向为X坐标轴、南北向为Y坐标轴,项目位于预测范围的中心区域。题中,该项目的预测范围是以2×D10%(7km)和2×5km(10km)为边长的矩形,即以该项目污染源为中心10km×7km的范围。

  • 第14题:

    某项目污染源主导风向下风向5km处有一规模较大的城市,经估算模式算的最远D10%为3.5km。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该项目预测范围选择合理的是()。
    A.以该项目的污染源为中心10km×7km范围
    B.以该项目的污染源为中心7km×7km范围
    C.以该项目的污染源为中心5km×7km范围
    D.以该项目的污染源为中心3.5km×3.5km范围



    答案:A
    解析:
    A 预测范围应覆盖评价范围,同时还应考虑污染源的排放高度、评价范围的主导风向、地形和周围环境敏感区的位置进行适当调整。计算污染源对评价范围的影响时,一般取东西向为X坐标轴、南北向为Y坐标轴,项目位于预测范围的中心区域。本题以2×D10%(7km)和2km×5km(10km)为矩形边长,即以该项目污染源为中心10km×7km范围。

  • 第15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大气导则》关于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级评价项目,根据建设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距离(D10%),影响评价范围自排放源外延D10%的矩形区域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当D10%超过25 km时,确定评价范围为边长50 km的矩形区域;当D10%小于2.5 km时,评价范围边长取5 km。
    B.二、三级评价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边长取5 km。
    C.对于新建、迁建及飞行区扩建的枢纽及干线机场项目,评价范围还应考虑受影响的周边城市,最大取边长50 km。
    D.规划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以规划区边界为起点,外延规划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距离(D10%)的矩形区域。

    答案:C
    解析:

  • 第16题:

    某建设项目排放两种大气污染物,经计算A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为8%,D10%为3km;B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为9%,D10%为2km,则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等级为()。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一级或二级

    答案:C
    解析:
    如污染物数i大于1,取P值中最大者(Pmax),和其对应的D10%。本题的Pmax取9%,D10%为2km,按照导则只要满足Pmax<10%和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的一个条件就可定为三级。

  • 第17题:

    以下关于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确定说法错误的是()。

    A: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D10%为半径的圆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B: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2*D10%为边长的矩形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C: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2*D10%为半径的圆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D:当最远距离超过25km时,确定评价范围为边长50km的矩形区域

    答案:C
    解析:
    注意新修订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对评价范围做了新的规定,在复习时一定要熟悉掌握。

  • 第18题:

    某建设项目排放两种大气污染物,经计算A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为15%,D10%为1.2km,B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为10%,D10%为1.1km,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为1.2km,则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等级为()。

    • A、一级
    • B、二级
    • C、三级
    • D、一级或二级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某建设项目经计算确定D10%为6km,则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范围为以排放源为中心点,()。

    • A、以6km为直径的圆
    • B、以主导风向为主轴的12km为边长的矩形
    • C、以12km为边长的矩形
    • D、应根据评价等级来确定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某建设项目经计算确定D10%为26km,则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范围为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

    • A、26km为半径的圆
    • B、25km为半径的圆
    • C、周长50km矩形区域
    • D、边长52km矩形区域

    正确答案:B

  • 第21题:

    单选题
    某建设项目经计算确定D10%为26km,则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范围为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
    A

    26km为半径的圆

    B

    25km为半径的圆

    C

    周长50km矩形区域

    D

    边长52km矩形区域


    正确答案: B
    解析: 当最远距离超过25km时,确定评价范围为半径25km的圆形区域或边长50km矩形区域。

  • 第22题:

    单选题
    某建设项目经计算确定D10%为2km,则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范围为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
    A

    2km为半径的圆

    B

    周长4km矩形区域

    C

    2.5km为半径的圆

    D

    边长4km矩形区域


    正确答案: C
    解析: 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5km。

  • 第23题:

    单选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某建设项目排放两种大气污染物,经计算A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为15%,D10%为1.2km,B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为10%,D10%为1.1km,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为1.3km,则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等级为()。
    A

    一级

    B

    二级

    C

    三级

    D

    一级或二级


    正确答案: D
    解析: 污染物数大于1,取Pmax值中最大者和其对应的D10%,即Pmax=15%,D10%=1.2km,因三级评价的判据为Pmax<10%或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1.3km),据此得出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