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中毒的机制,描述正确的是A.HbCO的解离较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速度快3600倍 B.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较HbCO的解离速度快240倍 C.O与血红蛋白亲和力比CO与血红蛋白亲和力大3600倍 D.CO与血红蛋白亲和力比O与血红蛋白亲和力大240倍 E.O与血红蛋白亲和力比CO与血红蛋白亲和力大240倍

题目
一氧化碳中毒的机制,描述正确的是

A.HbCO的解离较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速度快3600倍
B.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较HbCO的解离速度快240倍
C.O与血红蛋白亲和力比CO与血红蛋白亲和力大3600倍
D.CO与血红蛋白亲和力比O与血红蛋白亲和力大240倍
E.O与血红蛋白亲和力比CO与血红蛋白亲和力大240倍

相似考题
更多“一氧化碳中毒的机制,描述正确的是”相关问题
  • 第1题:

    关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病机制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D

  • 第2题: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血标本碳氧血红蛋白的采集,描述正确的是

    A:早期及时
    B:12小时后
    C:24小时后
    D:36小时后
    E:8小时后

    答案:A
    解析:
    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测定,是诊断一氧化碳中毒的特异性指标,采取血标本一定要早期、及时,否则离开现场后数小时碳氧血红蛋白会逐渐消失,脱离中毒环境8小时以后测定其诊断价值不大。

  • 第3题:

    关于儿茶酚胺对心肌的正性变力作用机制,正确的描述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 第4题:

    以下描述中,对于机构运动描述正确的是()?

    • A、机构运动创建的机制中,可以不包含固定件
    • B、机构运动创建的机制中,只能存在一个驱动命令
    • C、机构运动创建的机制中,不能实现多个零件均是固定件
    • D、机构运动创建的机制中,必须包含固定件、运动副、驱动

    正确答案:D

  • 第5题:

    一氧化碳中毒机制是一氧化碳与________结合,形成________,引起组织_________。


    正确答案:红细胞的血红蛋白(Hb);碳氧血红蛋白(COHb);缺氧

  • 第6题:

    在APG40中关于RAID的正确描述是()

    • A、采用RAID 0机制,通过硬件RAID实现的
    • B、采用RAID 1机制,通过硬件RAID实现的
    • C、采用RAID 0机制,通过软件RAID实现的
    • D、采用RAID 0机制,通过软件RAID实现的

    正确答案:B

  • 第7题:

    填空题
    一氧化碳中毒机制是一氧化碳与________结合,形成________,引起组织_________。

    正确答案: 红细胞的血红蛋白(Hb),碳氧血红蛋白(COHb),缺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一氧化碳中毒的机制、临床表现是什么?

    正确答案: CO中毒主要引起组织缺氧。CO吸入体内后,85%与血液中红细胞的血红蛋白(Hb)结合,形成稳定的COHb。CO与Hb的亲和力比氧与Hb的亲和力大240倍。吸入较低浓度CO即可产生大量COHb。COHb不能携带氧,且不易解离,是氧合血红蛋白(02Hb)解离速度的l/3600。COHb的存在还能使血红蛋白氧解离曲线左移。血氧不易释放给组织而造成细胞缺氧。
    临床表现:
    轻度中毒:头痛、头晕、头胀、耳鸣、恶心、呕吐、心悸、站立下稳,有短暂的意识模糊。
    中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加重外,颜面潮红,口唇呈樱桃红色,脉快多汗,步态蹒跚,嗜睡,甚至昏迷。
    重度中毒:除昏迷外,主要表现有各种反射明显减弱或消失,大小便失禁,四肢厥冷,口唇苍白或紫绀,大汗,体温升高,血压下降,瞳孔缩小、不等大或扩大;呼吸浅表或出现潮式呼吸。可发生严重并发症,如脑水肿、肺水肿、心肌损害、休克、酸中毒及肾功能不全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病机制。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有关肾替代治疗的机制描述正确的是()
    A

    弥散作用是血液滤过治疗中溶质清除的主要机制

    B

    对流机制是血液透析治疗中溶质清除的主要机制

    C

    吸附作用是血液透析的主要作用机制

    D

    弥散作用是血液透析的主要作用机制

    E

    吸附作用是血浆滤过的主要作用机制


    正确答案: D
    解析: 血液透析主要通过弥散的方式清除溶质。故选择D。

  • 第11题:

    单选题
    关于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机制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B

    C

    D

    E


    正确答案: E
    解析:
    喹诺酮类药物发展迅速,目前第三代喹诺酮类(氟喹诺酮类)如培氟沙星、环丙沙星、依诺沙星、氧氟沙星等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这类药物的抗菌机制是抑制细菌DNA回旋酶,阻碍DNA复制导致细菌死亡。

  • 第12题:

    单选题
    关于青霉素G抗菌作用机制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B

    C

    D

    E


    正确答案: D
    解析:
    青霉素抑制细菌细胞壁上粘肽合成酶,阻止粘肽合成,造成胞壁缺损,在渗透压和自溶酶的作用下,菌体破裂死亡。由作用机制可知:青霉素对繁殖期细菌作用强,因此时细菌合成大量细胞壁,对革兰阴性杆菌不敏感,因此类杆菌细胞壁粘肽含量低;对人体细胞无损伤,对真菌无效。

  • 第13题:

    两位老人在大雪封门后用炉子取暖时,出现急性的精神状态改变、疲劳、恶心和红唇,可能是一氧化碳中毒。除了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以外,一氧化碳中毒的机制还包括抑制


    正确答案:E

  • 第14题:

    简述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采取高压氧治疗的作用机制和适应证。


    答案:
    解析:
    (1)作用机制:高压氧治疗可增加血液中溶解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迅速纠正组织缺氧:(2)高压氧治疗适应症:昏迷或有昏迷史患者,及出现明显心血管系统症状、COHb明显升高者,应给予高压氧治疗。

  • 第15题:

    一氧化碳中毒引起缺氧的类型及一氧化碳中毒的机制。
    ⑴CO可引起血液性缺氧。
    ⑵CO中毒机制:
    ①CO远较O2与Hb的亲和力大:CO可与血红蛋白结合生成碳氧血红蛋白(HbCO)。CO与Hb结合速率为O2与Hb结合速率的1/10,但碳氧血红蛋白的解离速度却是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速度的1/2100,因此CO与Hb的亲和力是O2与Hb的亲和力的210倍。当吸人气中含有0.1%的O2时,血液中约有50%的Hb与CO形成碳氧血红蛋白而失去携带氧的能力。
    ②当CO与Hb分子的4个血红素中的一个结合后,将增加其余3个血红素对氧的亲和力使Hb中已结合的氧释放减少。
    ③CO还能抑制红细胞内糖酵解,使2,3-DPG生成减少,氧离曲线左移

  • 第16题:

    一氧化碳中毒主要机制是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高氧血红蛋白。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7题:

    下述关于机制凭证描述正确的是()。

    • A、机制凭证由财务软件自动生成,经会计人员确认后转入普通凭证的处理流程
    • B、机制凭证不能够手工录入
    • C、机制凭证生成后不能够修改
    • D、机制凭证不需确认即可审核

    正确答案:A,B,C

  • 第18题:

    单选题
    关于胰岛素降血糖作用机制描述正确的是(  )。
    A

    B

    C

    D

    E


    正确答案: D
    解析:
    胰岛素可加速葡萄糖的无氧酵解和有氧氧化,促进糖原合成,同时又抑制糖原分解和糖异生。即胰岛素使血糖的分解作用增加而来源减少,从而降低血糖。

  • 第19题:

    问答题
    一氧化碳中毒导致组织缺氧的机制。

    正确答案: 由于CO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从而失去运氧功能;此外,CO还能抑制红细胞内糖酵解,使其2,3-二磷酸甘油酸生成减少,氧离曲线左移,氧合血红蛋白中的氧不易释出,从而加重组织缺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关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病机制,以下不正确的是(  )。
    A

    主要为组织缺氧

    B

    CO与Hb有较强亲和力

    C

    COHb失去携氧能力

    D

    COHb易解离

    E

    全身和中枢缺氧症状为主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一氧化碳中毒引起缺氧的类型及一氧化碳中毒的机制。

    正确答案: ⑴CO可引起血液性缺氧。
    ⑵CO中毒机制:
    ①CO远较O2与Hb的亲和力大:CO可与血红蛋白结合生成碳氧血红蛋白(HbCO)。CO与Hb结合速率为O2与Hb结合速率的1/10,但碳氧血红蛋白的解离速度却是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速度的1/2100,因此CO与Hb的亲和力是O2与Hb的亲和力的210倍。当吸人气中含有0.1%的O2时,血液中约有50%的Hb与CO形成碳氧血红蛋白而失去携带氧的能力。
    ②当CO与Hb分子的4个血红素中的一个结合后,将增加其余3个血红素对氧的亲和力使Hb中已结合的氧释放减少。
    ③CO还能抑制红细胞内糖酵解,使2,3-DPG生成减少,氧离曲线左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关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病机制的描述,以下哪项是正确的()
    A

    主要为组织耐氧

    B

    CO与Hb有较强亲和力

    C

    COHb失去携氧能力

    D

    COHb易解离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关于甲苯磺丁脲降血糖作用机制描述正确的是(  )。
    A

    B

    C

    D

    E


    正确答案: A
    解析:
    甲苯磺丁脲(甲磺丁脲)为口服降血糖药,其降糖作用与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还促进生长抑素释放,使胰岛a细胞释放胰高血糖素下降,尚能增强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等因素有关,因此本品只对胰岛功能尚存、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有效。86.关于胰岛素降血糖作用机制描述正确的是是

  • 第24题:

    问答题
    一氧化碳中毒导致血液性缺氧的发生机制及其主要特点。

    正确答案: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大210倍,一氧化碳中毒时可形成大量的碳氧血红蛋
    白而失去携氧能力,同时CO还能抑制红细胞的糖酵解,使2,3—DPG合成减少,氧离曲线左移,HbO2的氧不易释出,故可导致缺氧。其主要特点是动脉血氧含量低于正常,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减小,血氧容量、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均在正常范围内,粘膜、皮肤呈樱桃红色。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