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女,35 岁,因服敌敌畏自杀,家人将其送人医院急诊科。如果你是值班护士,请问: 1、根据病人的病情,可以选用哪种洗胃方法? 2、可以选择哪些洗胃溶液? 3、在洗胃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题目

王芳,女,35 岁,因服敌敌畏自杀,家人将其送人医院急诊科。如果你是值班护士,请问: 1、根据病人的病情,可以选用哪种洗胃方法? 2、可以选择哪些洗胃溶液? 3、在洗胃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1、洗胃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胃管洗胃法 2)全自动洗胃机洗胃 2、所选择的洗胃溶液可以是温开水、生理盐水、2%~4%碳酸氢钠、1%盐水、1:15000~1:20000的高锰酸钾。3、注意事项(1)如中毒物质不明确时,先抽吸胃内容物送检,以确定毒物性质,然后选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洗胃,待毒物性质明确后,再用对抗剂洗胃。 (2)中毒较轻者取坐位或半卧位,较重者取左侧卧位,昏迷病人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3)洗胃液温度为25—38℃,随着温度增高,毒物吸收增快。 (4)每次灌人量以300~500mL为宜,如灌人量过多,容易溢出导致误吸。收增加和引起急性胃扩张。 (5)洗出液应到澄清无味为止。 (6)洗胃过程中,应随时观察病人病情变化
更多“王芳,女,35 岁,因服敌敌畏自杀,家人将其送人医院急诊科。如果你是值班护士,请问: 1、根据病人的 ”相关问题
  • 第1题:

    患者女,30岁。服敌敌畏,被家人送医院,即给予解磷定、阿托品等治疗。护理评估其阿托品化的指标应不包括

    A、瞳孔较前扩大

    B、皮肤干燥

    C、颜面潮红

    D、肺部啰音减少

    E、心率减慢


    参考答案:E

  • 第2题:

    郑先生,45岁。因与邻居发生争吵,服乐果中毒,家人发现后将其送入医院抢救。护士应选用何种溶液对患者洗胃

    A.蛋清水
    B.2%~4%碳酸氢钠
    C.1:15000高锰酸钾
    D.生理盐水
    E.温开水

    答案:B
    解析:

  • 第3题:

    女,35岁。误服有机磷农药50m1,立即被其家人送往医院,该病人抢救成功的关键是

    A.静脉注射毛花苷C
    B.彻底洗胃
    C.解磷定与阿托品合用
    D.早期应用阿托品
    E.早期应用解磷定

    答案:B
    解析:

  • 第4题:

    你作为急诊科值班人员,有个病人情况危急,没有带现金,也联系不到他的家人,你会怎么处理?


    答案:
    解析:
    作为急诊科值班人员,面对题目中出现的紧急、意外状况,我会本着“生命至上”的原则,积极安排对病人的抢救。
    首先,我会立即通知护士长,安排分诊护士,配合分诊护士根据病人的病情需要安排其坐姿或卧位,交代注意事项及患者须知、安排床位等。并在病历上作相应的记录,按照相关标准给予治疗及护理。
    其次,立即将情况向主管领导进行汇报请示,并积极与院领导取得联系,申请对其“先抢救,后付款”,或者自己先垫付急救费用,不耽误对病人抢救的最佳时机。
    再次,协调相关科室做好病人的抢救,开通抢救通道,准备抢救仪器。遇到因科内条件限制不能处理的急诊患者如脏器破裂,则通知相关医生,立即送往手术室,争取抢救时间,在护送途中我也会通知相关工作人员做好相应的救治工作(如开通静脉通道等)。
    最后,在做好救治工作的同时,我会和接诊护士一同检查、清点患者的物品并登记、签名后暂时保管。 根据患者随身物品所提供的资料,设法通知其家人或朋友。 无论如何,我都会尽一名医务人员应尽的责任,在其家人到来之前尽可能向其提供帮助,避免病人因“等钱救命”而耽误最佳救助时间的事情发生。

  • 第5题:

    患者男,29岁。因轻生偷服敌敌畏约200ml,急送医院诊治。护士应着重观察患者的指征是

    A:皮肤与黏膜
    B:瞳孔
    C:面容
    D:呕吐物
    E:病理反射

    答案:B
    解析:
    农药中毒早期或病情较轻者可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流涎、多汗、视物模糊、乏力等。病情较重者除上述症状外,并有瞳孔缩小,肌肉震颤,流泪,支气管分泌物增多,肺部有干、湿啰音和哮鸣音,腹痛、腹泻,意识恍惚,行路蹒跚,心动过缓,发热,寒战等。重症病例常有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心房颤动等心律异常,血压升高或下降,发绀,呼吸困难,口、鼻有泡沫甚至带有血液,惊厥,昏迷,大、小便失禁或尿潴留,四肢瘫痪、反射消失等,可因呼吸麻痹或伴循环衰竭而死亡。吸入中毒患者,呼吸道及眼部症状出现较早,口服中毒常先发生胃肠道症状,皮肤接触中毒则以局部出汗和邻近肌纤维收缩为最初表现,敌敌畏与皮肤接触处多出现红斑样改变,渐成水疱。A、B、C、D、E都属于观察患者中毒后的指征,但在治疗过程中更需要观察瞳孔的变化,来决定如何用药。因此选项B最佳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