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骨髓象不具有下列哪些改变A.常有Ph染色体B.有白血病裂孔现象C.过氧化酶染色呈阳性反应D.原始粒细胞胞浆中有Auer小体E.非特异性酯酶染色阳性不被氟化钠所抑制

题目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骨髓象不具有下列哪些改变

A.常有Ph染色体
B.有白血病裂孔现象
C.过氧化酶染色呈阳性反应
D.原始粒细胞胞浆中有Auer小体
E.非特异性酯酶染色阳性不被氟化钠所抑制

相似考题
更多“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骨髓象不具有下列哪些改变”相关问题
  • 第1题:

    患者,女性,35岁,发热伴皮下出血1个月,骨髓象示:骨髓原始细胞>85%,过氧化酶(+),Auer小体(+)。该患者诊断考虑为()

    • 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B、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 C、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 D、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 E、急性红白血病

    正确答案:B

  • 第2题:

    有关白血病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Ph染色体是只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才有的特异性染色体
    • 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无Auer小体
    • C、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象常有“细胞裂孔”现象
    • 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时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积分可增高
    • E、急性粒细胞白血病过氧化物酶染色阳性

    正确答案:A

  • 第3题:

    白血病裂孔现象可见于哪种血液病骨髓象()

    • A、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 B、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 C、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 D、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 E、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正确答案:B

  • 第4题:

    外周血出现较高比例的中晚幼粒细胞,NAP染色粒细胞呈强阳性反应,骨髓象基本正常()

    • A、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 B、MDS
    • C、类白血病反应
    • D、急性白血病
    • E、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正确答案:C

  • 第5题:

    单选题
    白血病裂孔现象可见于哪种血液病骨髓象()
    A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B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C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D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E

    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6题:

    问答题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血象和骨髓象有哪些特点?

    正确答案: (1)周围血象:白细胞计数显著增高,早期可在50×10^9/L以下,高者可达(600~1000)×10^9/L,原粒细胞加早幼粒细胞少于10%,中幼粒、晚幼粒细胞较多,嗜酸性和嗜碱性细胞增多,白细胞分类类似骨髓象,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或完全阴性,可见有核红细胞。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轻度至中度减少。血小板早期多正常,、但有1/3病例增高,晚期减少。
    (2)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中、晚粒细胞显著增高,嗜酸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增多,原粒细胞加早幼粒细胞所占的比例小于10%,粒/红比例增至10:1~50:1。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晚期减少。90%病例Ph^1染色体阳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试述亚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的临床表现,血象与骨髓象的特点。

    正确答案: 亚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患者起病较缓慢,病程介于急性与慢性之间,一般为2~4个月。临床表现主要为贫血,其次是发热与感染,脾肿大,出血或神经系统症状较少见。血象:白细胞数增多,正常或减少,各阶段幼稚细胞可见,但以嗜中性中幼粒以下阶段细胞为多见,原粒与早幼粒细胞比值较大,幼稚粒细胞核浆发育不平衡且有畸形现象。红细胞显著减少,血红蛋白多在69以下,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随病情的发展,贫血程度加重,网织红细胞正常或轻度增加,血小板明显减少,平均在3万左右。骨髓象:增生明显或极度活跃。粒细胞系明显增生,以中幼粒细胞为主,多大于20%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比值多超过15%,晚幼、杆状及分叶核细胞逐渐减少,而表现为各期粒细胞比值呈纺锤状,备期幼稚细胞核浆发育不平衡。红细胞系增生受抑制,各期幼红细胞比值均减少。巨核细胞明显减少,会计多可见2~3个巨核细胞,血小板减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单选题
    患者治疗后症状缓解出院。1年后,患者不明原因高热,骨关节疼痛,再次入院。经骨髓象检查发现骨髓中原粒细胞为31%。此时应考虑下列何种疾病?(  )
    A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型)

    B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C

    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

    D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

    E

    骨髓纤维化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血象和骨髓象有哪些特点?


    正确答案: (1)周围血象:白细胞计数显著增高,早期可在50×10^9/L以下,高者可达(600~1000)×10^9/L,原粒细胞加早幼粒细胞少于10%,中幼粒、晚幼粒细胞较多,嗜酸性和嗜碱性细胞增多,白细胞分类类似骨髓象,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或完全阴性,可见有核红细胞。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轻度至中度减少。血小板早期多正常,、但有1/3病例增高,晚期减少。
    (2)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中、晚粒细胞显著增高,嗜酸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增多,原粒细胞加早幼粒细胞所占的比例小于10%,粒/红比例增至10:1~50:1。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晚期减少。90%病例Ph^1染色体阳性。

  • 第10题:

    试述亚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的临床表现,血象与骨髓象的特点。


    正确答案:亚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患者起病较缓慢,病程介于急性与慢性之间,一般为2~4个月。临床表现主要为贫血,其次是发热与感染,脾肿大,出血或神经系统症状较少见。血象:白细胞数增多,正常或减少,各阶段幼稚细胞可见,但以嗜中性中幼粒以下阶段细胞为多见,原粒与早幼粒细胞比值较大,幼稚粒细胞核浆发育不平衡且有畸形现象。红细胞显著减少,血红蛋白多在69以下,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随病情的发展,贫血程度加重,网织红细胞正常或轻度增加,血小板明显减少,平均在3万左右。骨髓象:增生明显或极度活跃。粒细胞系明显增生,以中幼粒细胞为主,多大于20%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比值多超过15%,晚幼、杆状及分叶核细胞逐渐减少,而表现为各期粒细胞比值呈纺锤状,备期幼稚细胞核浆发育不平衡。红细胞系增生受抑制,各期幼红细胞比值均减少。巨核细胞明显减少,会计多可见2~3个巨核细胞,血小板减少。

  • 第11题: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骨髓象不具有下列哪些改变()

    • A、常有Ph染色体
    • B、有白血病裂孔现象
    • C、过氧化酶染色呈阳性反应
    • D、原始粒细胞胞浆中有Auer小体
    • E、非特异性酯酶染色阳性不可被氟化钠所抑制

    正确答案:A

  • 第12题:

    下列关于急性白血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急性白血病外周血白细胞比正常人增高
    • B、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原始和早期幼稚细胞显著增多
    • C、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可出现白血病“裂孔”现象
    • D、急性白血病骨髓可见红细胞系和血红蛋白减少
    • E、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象退化细胞明显增多,蓝细胞(涂抹细胞)多见

    正确答案:A

  • 第13题:

    单选题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骨髓象不具有下列哪些改变()
    A

    常有Ph染色体

    B

    有白血病裂孔现象

    C

    过氧化酶染色呈阳性反应

    D

    原始粒细胞胞浆中有Auer小体

    E

    非特异性酯酶染色阳性不可被氟化钠所抑制


    正确答案: E
    解析: Ph染色体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特征性异常染色体。

  • 第14题:

    单选题
    男性,40岁,发热伴皮肤出血点2周,查骨髓象:骨髓原始细胞>80%,POX(++),Auer小体(+),其最可能的诊断是()
    A

    急淋白血病

    B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C

    急性单核白血病

    D

    急性红白血病

    E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5题:

    单选题
    下列哪一项不符合类白血病反应的骨髓象特点()
    A

    粒细胞常有毒性改变

    B

    可见粒细胞核左移

    C

    骨髓象往往有明显的变化

    D

    红系和巨系无明显异常

    E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常明显增加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