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2010二级建筑师考试题对某一施工现场进行高程测设,M点为水准点,已知高程为12.00m;N点为待测点,安置水准仪于M,N之间,先在M点立尺,读得后视读数为4.500m,然后在N点立尺,读得前视读数为3.500m,N点高程为多少m。

题目
请教2010二级建筑师考试题

对某一施工现场进行高程测设,M点为水准点,已知高程为12.00m;N点为待测点,安置水准仪于M,N之间,先在M点立尺,读得后视读数为4.500m,然后在N点立尺,读得前视读数为3.500m,N点高程为多少m。


相似考题
更多“请教2010二级建筑师考试题 对某一施工现场进行高程测设,M点为水准点,已知高程为12.00m;N点为待测点,安置水准仪于M,N之间,先在M点立尺,读得后视读数为4.500m,然后在N点立尺,读得前视读数为3.500m,N点高程为多少m。”相关问题
  • 第1题:

    对某一施工现场进行高程测设,M点为水准点,已知高程为12.000m;N点为待测点,安置水准仪于M、N之间,先在M点立尺,读得后视读数为4.500m,然后在N点立尺,读得前视读数为3.500m,N点高程为( )m。

    A.11
    B.12
    C.12.5
    D.13

    答案:D
    解析:
    2020版教材P48页
    例题公式为b=Ha+a-Hp,根据本题可得N点高程=M点水准点已知高程+后视读数-前视读数=12.000+4.500-3.500=13.000m

  • 第2题:

    对某一施工现场进行高程测设,已知高程为12.000m,N 点为待测点,读得后视读数为4.500m,读得前视读数为3.500m。N 点高程为( )m。

    A.11.000
    B.12.000
    C.12.500
    D.13.000

    答案:D
    解析:

  • 第3题:

    对某一施工现场进行高程测设。M点为水准点,已知高程为12.000m;N点为待测点。安置水准仪于M、N之问,先在M点立尺,读得后视读数为4.500m,然后在N点立尺,读得前视读数为3.500m。N点高程为()m。


    A、11
    B、12
    C、12.5
    D、13

    答案:D
    解析:
    从图中可知,“A点高程HA+A点读数a=B点高程HB+B点读数b”。针对本题,“M点高程HM+M点读数m=N点高程HN+N点读数n”,则N点高程计算公式为:HM+m-n=12.000+4.500-3.500=13.000m.故本题的正确项为“D.13.000”。

  • 第4题:

    对某一施工现场进行高程测设,已知点A 点高程为10.000m,后视读数为4.800m,前视读数为3.500m,则待测点B 点高程为()m。

    A.11.000
    B.11.300
    C.8.700
    D.10.000

    答案:B
    解析:
    HB=10.000+4.800-3.500=11.300m

  • 第5题:

    已知A点高程为14.305m,欲测设高程为15.000m的B点,水准仪安置在A,B两点中间,在A尺读数为2.314m,则在B尺读数应为()m,才能使B尺零点的高程为设计值。


    正确答案:1.619

  • 第6题:

    已知M点实地高程为39.651m,N点设计高程为40.921m。在M、N中间安置水准仪,读得M尺上读数为1.561m,N尺上读数为0.394m,则N点处填挖高度为( )

    • A、挖0.103m
    • B、不填不挖
    • C、填0.103m
    • D、填1.270m

    正确答案:C

  • 第7题:

    已知A点高程为14.305m,欲测设高程为15.000m的B点,水准仪安置在A,B两点中间,在A尺读数为2.314m,则在B尺读数应为(),才能使B尺零点的高程为设计值。


    正确答案:1.619m

  • 第8题:

    某建筑公司为施工的需要,在施工现场进行A点高程测量和B点高程放样工作。采用DS3型水准仪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施测。己知水准点BM1高程为15.888m,后视读数a=713m,在A点的前视读数b=1.111m。B点已知高程为15.000m,请回答下列问题:B点桩立尺读数为()m时,才能使尺底高程为15.000m。

    • A、2.601
    • B、1.713
    • C、1.111
    • D、2.315

    正确答案:A

  • 第9题:

    单选题
    对某一施工现场进行高程测设,M点为水准点,己知高程为12.00m;N点为待测点,安置水准仪于M,N之间,先在M点立尺,读得后视读数为4.50m,然后在N点立尺,读得前视读数为3.50m,N点高程为()m。
    A

    11.00

    B

    12.00

    C

    12.50

    D

    13.00


    正确答案: A
    解析: 设B为待测点,其设计高程为HB,A为水准点,己知其高程为HA。为了将设计高程HB测定于B,安置水准仪于A、B之间,先在A点立尺,读得后视读数为m;然后在B点立尺。为了使B点的标高等于设计高程HB,升高或降低B点上所立之尺,使前视尺读数等于b,B点高程可按下式计算:HB=HA+a-b,则N点高程式=12.000+4.500-3.500=13.00m

  • 第10题:

    填空题
    已知A点高程为14.305m,欲测设高程为15.000m的B点,水准仪安置在A,B两点中间,在A尺读数为2.314m,则在B尺读数应为()m,才能使B尺零点的高程为设计值。

    正确答案: 1.619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设A点高程为15.023m,欲测设设计高程为16.000m的B点,水准仪安置在A、B两点之间,读得A尺读数a=2.340m,B尺读数b为多少时,才能使尺底高程为B点高程。

    正确答案: 水准仪的仪器高为Hi=15.023+2.23=17.363m,则B尺的后视读数应为
    b=17.363-16=1.363m,此时,B尺零点的高程为16m。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已知M点实地高程为39.651m,N点设计高程为40.921m。在M、N中间安置水准仪,读得M尺上读数为1.561m,N尺上读数为0.394m,则N点处填挖高度为(  )。
    A

    挖0.103

    B

    不填不挖

    C

    填0.103m

    D

    填1.270m


    正确答案: D
    解析:
    M、N两点设计高差为:hMN=HN-HM=40.921-39.651=1.270m;M、N两点实际高差为:Δh=hM-hN=1.561-0.394=1.167m。可知应填土,且填土高度为hMN-Δh=1.270-1.167=0.103m。

  • 第13题:

    事件一:由于建设单位提供的高程基准点A点(高程HA为75.141m)离基坑较远,项目技术负责人要求将高程控制点引测至临近基坑的B点。技术人员在两点间架设水准仪,A点立尺读数a为1.441m,B点立尺读数b为3.521m。【相当于:已知A点75.141,;后视读数1.441;前视读数3.521;求B。】
      【问题】
      列式计算B点高程HB。


    答案:
    解析:
     HB=HA+a-b(或75.141+1.441-3.521)=73.061m

  • 第14题:

    对某一施工现场进行高程测设, M 点为水准点, 已知高程为 12.00m; N 点为待测点, 安置水准仪于 M,N 之间, 先在 M 点立尺, 读得后视读数为 4.500m, 然后在 N 点立尺, 读得前视读数为 3.500m, N 点高程为( ) m。
    A. 11.000
    B. 12.000
    C. 12.500
    D. 13.000


    答案:D
    解析:
    参见教材 P46。 设 B 为待测点, 其设计高程为 HB, A 为水准点, 已知其高程为 HA。 为了将设计高程 HB 测定于 B, 安置水准仪于 A、 B 之间, 先在 A 点立尺, 读得后视读数为 m; 然后在 B 点立尺。 为了使 B点的标高等于设计高程 HB, 升高或降低 B 点上所立之尺, 使前视尺之读数等于 b, B 点高程可按下式计算:HB=HA+m-b 则 N 点高程式=12.000+4.500-3.500=13.00m

  • 第15题:

    对某一施工现场进行高程测设,M点为水准点,已知高程为12.000m,N点为待测点,安置水准仪于M、N之间,先在M点立尺,读得后视读数为4.500m,然后在N点立尺,读得前视读数为3.500m,N点高程为()m。

    A、11.000
    B、12.000
    C、12.500
    D、13.000

    答案:D
    解析:
    2020版教材P 49
    N点高程可按下式计算:HN=HM+a-b,则N点高程=12.000+4.500-3.500=13.000(m)。

  • 第16题:

    已知M点实地高程为39.651m,N点的设计高程为40.921m。当在M、N中间安置水准仪,读得M尺上读数为1.561m,N尺上读数为0.394m,则N点处填挖高度为( )。

    A.挖0.103m
    B.不填不挖
    C.填0.103m
    D.填1.270m

    答案:C
    解析:

  • 第17题:

    利用高程为107.581m的水准点A,测设高程为107.881m的B点.设标尺立在水准点A上时的读数为1.356m,再将标尺立于B点上,问在标尺上的读数为多少时,尺底面的高程就是B点的高程?


    正确答案: Δh=107.881-107.581=0.3m
    B  =1.356-0.3=1.056m

  • 第18题:

    已知A点高程为14.305m,欲测设高程为15.000m的B点,水准仪安置在A,B两点中间,在A尺读数为2.314m,则在B尺读数应为1.619m,才能使B尺零点的高程为设计值。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9题:

    由高程为504.321m的已知水准点B,测设一个设计高程为505.104m的A点,水准仪安置于两者之间,读得B点水准尺读数为1.642m,当A点水准尺读数为()时,其尺底恰为其设计高程。

    • A、0.895
    • B、0.859
    • C、1.859
    • D、1.895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设A点高程为15.023m,欲测设设计高程为16.000m的B点,水准仪安置在A、B两点之间,读得A尺读数A=2.340m,B尺读数B为多少时,才能使尺底高程为B点高程。


    正确答案: 水准仪的仪器高为:
    H1=15.023+2.23=17.363m,
    则B尺的后视读数应为:
    B=17.363-16=1.363m,此时,B尺零点的高程为16m。

  • 第21题:

    单选题
    对某一施工现场进行高程测设,M点为水准点,已知高程12.000m,N点为待测点,安置水准仪于M、N之间,先在M点立尺,读得后视读数为4.500m,然后在N点立尺,读得前视读数为3.500m。N点高程为(   )
    A

    11.000

    B

    12.000

    C

    12.500

    D

    13.000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已知水准点高程为35.000m,当测设某±0高程(35.280m)时,后视读数为1.050m,则欲立尺点的读数应是(  )。
    A

    0.280m

    B

    0.770m

    C

    1.280m

    D

    1.770m


    正确答案: B
    解析:
    根据水准测量原理计算公式可得,欲立尺点即前视点读数=水准高程H+后视读数h-测试点高程,代入数据可得:35.000+1.050-35.280=0.770m。

  • 第23题:

    单选题
    水准测量中设M点为后视点,N为前视点,M点的高程是59.053m,当后视读数为1.026m,前视读数为1.156m,则N点的高程是(  )。
    A

    59.183m

    B

    58.923m

    C

    59.138m

    D

    58.329m


    正确答案: C
    解析:
    由水准测量原理高差法公式:hMN=a-b,HN=HM+hMN。式中,a为高程点M的水准尺读数,称为后视读数;b为高程点N的水准尺读数,称为前视读数;hMN为N点对M点的高差;HM为已知高程点。故N点高程:HN=59.053+(1.026-1.156)=58.923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