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错误
更多“1、在相同条件下,敲击一个音叉听到的声音必定小于两个音叉同时振动时在同一位置处所听到的声音。”相关问题
  • 第1题:

    ①听到了声音
    ②处理电信号
    ③声音源的振动
    ④产生电信号
    ⑤引起鼓膜振动

    A.③④②⑤①
    B.①⑤④②③
    C.③⑤④②①
    D.①④②⑤③

    答案:C
    解析:
    第一步,观察选项,确定首句应从①③中选择。
    第③句“声音源的振动”是产生声音的原因,要先产生声音才能听到声音,所以第③句适合做首句,排除B、D选项。
    第二步,观察分析剩余选项,尾句都是第①句,所以要辨析中间项。
    应先有鼓膜的震动才能“产生电信号”,即⑤应在④之前,排除A项。
    因此,选择C选项。

  • 第2题:

    “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是人们都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是因为()。

    • A、声音太大
    • B、声音的频率大于人们能听到声音的频率
    • C、声音太小
    • D、声音的频率小于人们能听到声音的频率

    正确答案:B

  • 第3题:

    人耳的非线性效应中,鸡尾酒会效应是指()

    • A、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音同时存在时,其中的一个声音在听觉上会掩盖另一个声音
    • B、在纷乱的现场,人们照样能听出其中某个人的声音来
    • C、人耳在同时听到两频率相近的纯音时,会产生差频似的颤音感
    • D、当内容相同的两个音相继到达人耳时,仅当第二个音延迟时间达到35ms~50ms后,才会感觉到有延迟音出现

    正确答案:B

  • 第4题:

    下列有关声波的正确说法有()

    • A、夏季打雷时会听到隆隆的雷声,这是声波的共振
    • B、“不见其人,只闻其声”,这是声波的衍射
    • C、绕着发音的音叉走一圈,可以听到忽强忽弱的声音,这是声波的干涉
    • D、回音壁的原理是声波的折射

    正确答案:B,C

  • 第5题:

    在等待救援时,保存体力的方法有()

    • A、不管是否听到救援的声音,都要呼喊
    • B、只要还能呼喊就要大声呼救
    • C、听到救援的声音时再大声呼救
    • D、听到救援的声音时也不呼救

    正确答案:C

  • 第6题:

    以下关于音叉物位计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 A、当音叉没有触及液面时,音叉不动作,电子线路输出无物料信号。
    • B、当音叉没有触及液面时,音叉受激振动,电子线路输出无物料信号。
    • C、当液面升高,触及音叉时,音叉受激振动,电子线路输出有物料信号。
    • D、当液面升高,触及音叉时,音叉振动加剧,电子线路输出有物料信号。

    正确答案:B

  • 第7题:

    患者女性,19岁,学生,在听到自来水流水的声音时,同时听到有人议论她的声音,这种症状属于:()

    • A、思维化声
    • B、听错觉
    • C、反射性幻觉
    • D、机能性幻觉
    • E、心因性幻觉

    正确答案:D

  • 第8题:

    为测定某音叉C的频率,可选定两个频率已知的音叉A和B;先使频率为800Hz的音叉A和音叉C同时振动,每秒钟听到两次强音;再使频率为797Hz音叉B和C同时振动,每秒钟听到一次强音,则音叉C的频率应为:()。

    • A、800Hz
    • B、799Hz
    • C、798Hz
    • D、797Hz

    正确答案:C

  • 第9题:

    IP网络语音对讲系统正常使用的效果是()。

    • A、通话过程中双方能同时听到对方声音
    • B、通话过程中双方不能听到对方声音
    • C、通话过程中双方只能能听到一方声音
    • D、每次通话时都需要软件设置

    正确答案:A,C

  • 第10题:

    单选题
    “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是人们都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是因为()。
    A

    声音太大

    B

    声音的频率大于人们能听到声音的频率

    C

    声音太小

    D

    声音的频率小于人们能听到声音的频率


    正确答案: B
    解析: B超频率在人的极限听觉频率之上,所以听不到。故本题答案为B。

  • 第11题:

    单选题
    患者在听到脚步的声音的同时听到有人议论他的声音,这种症状属于()。
    A

    思维化生

    B

    听错觉

    C

    反射性幻觉

    D

    功能性幻觉

    E

    心因性幻觉


    正确答案: E
    解析: 功能性幻觉是伴随现实刺激而出现的幻觉。即当某种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时出现涉及该器官的幻觉,正常的知觉与幻觉并存。

  • 第12题:

    单选题
    双耳静噪效应指的是()。
    A

    双耳对类似(但不是同样的)声信号的综合作用;

    B

    一耳先听到一个低频音,另一耳稍迟听到一个高频音,这时听到的是一高一低两个声音;

    C

    若同时接收一高一低两个信号,则听到的是一个综合的声音;

    D

    当双耳听觉相同时,背景噪声就不容易掩蔽言语声,但双耳听觉不平衡时就不起作用;

    E

    依赖双耳对前后左右声源的强度、时间、相位和频率差的辨别能力来实现。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甲、乙两人同时观看同一场相声晚会,甲在家中通过电视看现场直播,而乙是在现场观看,甲家距电视台30公里,问:甲、乙谁先听到演员的声音?

    A. 甲先听到
    B. 乙先听到
    C. 同时听到
    D. 无法听到

    答案:A
    解析:

  • 第14题:

    用手敲击桌面,可以听到声音,但并没有看到桌面在振动,说明桌面发声时是不振动的。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5题:

    为了测定某个音叉C的频率,另外选取两个频率已知,而且与它频率接近的音叉A和B,音叉A的频率是800 Hz,B的频率是797 Hz,进行下列的试验:第一步:使音叉A与C同时振动,每秒钟听到声音加强二次;第二步:使音叉B与C同时振动,每秒钟听到声音加强一次。根据这样的结果就可以确定音叉C的频率是()

    • A、3 Hz
    • B、1Hz
    • C、802Hz
    • D、798Hz
    • E、796Hz

    正确答案:D

  • 第16题:

    一个物体(比如音叉、钢尺、橡皮筋、铁钉等)在()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声音是由物体()而产生的。


    正确答案:力;往返;振动

  • 第17题:

    小明做了一个试验,第一次把铅笔放在离脸不远处,敲击铅笔,耳朵听到了声音,第二次把铅笔咬住,用同样的力敲击铅笔,这使他也听到了声音,问:两次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两次听到声音为什么不同?


    正确答案: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更大,更清晰,因为固体传声比空气传声快。

  • 第18题:

    在上提仪器时,应(),确认仪器在防喷管内方可关清蜡闸门。

    • A、听到声音
    • B、进行试探闸板
    • C、听到声音并试探闸板
    • D、碰堵头听到声音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有关音叉液位开关的使用,以下哪个说法不正确()

    • A、音叉液位计在安装、拆卸、搬运的过程中不允许敲击、碰撞音叉。
    • B、如果音叉报警频率高,可以在音叉上面安装遮挡板,以减少粉末集结
    • C、检查校验音叉时,将叉股向下放置,通电观察叉端震动,按压叉端停止振动,观察输出接点通断状况。
    • D、音叉液位开关在投用以后,如果没有异常,则不需要太多地维护。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如果MS1与MS2分别占用BSC1与BSC2进行通话,对BSC1进行环回调试,环回测试中用户感知的正常状态为()

    • A、向MSC侧环回,MS1听到MS2的声音,MS2听到MS2的声音
    • B、向MSC侧环回,MS1听到MS1的声音,MS2听到MS1的声音
    • C、向BTS侧环回,MS1听到MS2的声音,MS2听到MS2的声音
    • D、向BTS侧环回,MS1听到MS1的声音,MS2听到MS1的声音

    正确答案:A,B,C,D

  • 第21题:

    单选题
    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

    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D

    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患者女性,19岁,学生,在听到自来水流水的声音时,同时听到有人议论她的声音,这种症状属于:()
    A

    思维化声

    B

    听错觉

    C

    反射性幻觉

    D

    机能性幻觉

    E

    心因性幻觉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判断题
    用手敲击桌面,可以听到声音,但并没有看到桌面在振动,说明桌面发声时是不振动的。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案例:初中物理“声音”的一段课堂教学实录如下:师:请大家把手放在自己的声带上,说一句话,看看有什么感觉?生:感觉到声带在振动。师:大家敲打一下桌上的音叉,看看有什么现象?生:音叉在抖动。师:通过上面的亲身体会,我们能够很容易发现,当有声音发出时,肯定会伴随着物体的振动,也就是说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问题:(1)对上述课堂实录进行评述。(2)针对存在的问题,设计一个改进的教学方案(形式不限,可以是教学思路、教学活动等)。

    正确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