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亲戚之情话,__________。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题目

悦亲戚之情话,__________。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相似考题
更多“悦亲戚之情话,__________。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相关问题
  • 第1题:

    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5月18日四川省绵阳市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归去来兮辞》
    2.内容: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3.基本要求:
    (1)带领学生朗读理解第一段;
    (2)理解作者归隐的原因;
    (3)体会作者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辞官归隐的情怀。
    答辩题目
    1.简要说明什么是辞赋?
    2.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


    答案:
    解析: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陶渊明的归隐倾向,历来被文人所称道。对于这一点,人们为什么津津乐道呢?辞官归隐的价值究竟何在呢?这节课,我们就通过他直述归隐原委的一首辞《归去来兮辞》,来讨论一下陶渊明归隐的原因和归隐留给我们的价值。(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要求读准字音。
    2.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并在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
    3.感受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明确:本文作于辞官之初,叙述了他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活动,创造出一种宁静恬适、乐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
    (三)深入研读
    (1)播放音频,引导学生朗诵第一段,思考问题:
    ①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是什么?请依据文本作答。
    明确:田园将芜、心为形役、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②从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请用自己的话作答。
    明确:自责、自悔→“田园将芜”“心为形役”,自恕、自慰→“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2)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思考、讨论。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①作者归家途中的迫切体现在哪里?
    明确:舟遥遥、问征夫、恨晨光,尤其一个“恨”字,迫切之情,溢于言表。
    ②抵家时的欣喜体现在哪些语句当中?
    明确: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可感悟出主仆俱迎,妻子皆乐的情景,尤其具有情味的是妻子,好似不出来迎接,但由“有酒盈樽”可知妻子比谁都盛情,多好的一幅天伦之乐图啊!
    ③这一段表现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明确:本性爱自然,讨厌官场世俗,喜欢归隐田园,表达了作者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向往田园生活的隐士情怀,也抒发了他为追求高尚的人生理想,坚定自己高洁的人生追求。淡泊明志。闲适自在的隐士情怀。
    (四)拓展延伸
    谈谈对古代归隐现象的看法。
    (五)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总结,深化感情。(陶渊明,入仕为官是他的初衷,摒弃官场是他的节操,淡泊明志是他的追求,躬耕田亩是他生活的保障,琴书诗酒是他的生活情趣,固穷守节是他归隐意念,乐天知命是他人生的真悟,今天学习的《归去来兮辞》,是了解陶渊明的隐士情怀,了解中国古代隐士文化的一个窗口。)
    作业:以《我眼中的陶渊明》为题,写一篇随笔。
    【板书设计】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向往田园
    归隐
    淡泊明志
    【答辩题目解析】
    1.简要说明什么是辞赋?
    【参考答案】
    本文是一篇辞赋。辞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篇幅长短不限,句式散文化。大体上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以四言六言为主,间有长短句,在整齐之中有参差,错落有致,韵脚的转换和押韵的方式也灵活而富于变化。在汉代,人们习惯将辞和赋统称为辞赋,不加区别。但实际上二者仍是两种不同的文体。其相似之处在于:辞和赋都注重文采,讲究铺排,善于用典;但赋的句式进一步散文化,关联词语增多。在内容上,赋以咏物说理为主,而辞则重在抒情。
    以上是我的全部答案,谢谢考官。
    2.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
    【参考答案】
    营造宽松气氛,唤起学生自信,心理学告诉我们,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营造宽松的气氛,放手让学生自由学、思、疑、问,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敢说敢想、潜能得到最大发挥,从而树立自信。
    巧妙设计疑问,激发学生好奇。心理学认为,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才会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的效果。因此,老师所提的问题要与学生的兴趣紧密相连,投其所好,巧妙设计疑问,让他们的好奇心成为语文课堂上事倍功半的催化剂。

  • 第2题:

    89、“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表明诗人()爱好琴艺。

    A.陶潜

    B.诸葛亮

    C.嵇康

    D.山涛


    A

  • 第3题:

    3、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彼且奚适也

    B.童子何知

    C.农人告余以春及

    D.而莫之夭阏者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 第4题:

    下列句子归类正确的是( )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③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
    ④求人可使报秦者⑤农人告余以春及⑥君何以知燕王⑦桃之天夭,灼灼其华⑧而刘夙婴疾病
    ⑨微斯人吾谁与归⑩今臣之国贱俘

    A.①/②③/④⑦⑧/⑤/⑥⑨⑩
    B.①⑤/②③/④⑥⑦⑧⑨/⑩
    C.①/②⑧/③⑤/④⑦/⑥⑨⑩
    D.①⑥/②⑧/③⑤⑦/④⑨/⑩

    答案:C
    解析:

  • 第5题:

    8、下列各句中的词的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请息交以绝游。息交:断绝交游

    B.悦亲戚之情话。亲戚:包括父母在内的内外亲,范围比现代汉语广

    C.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有事:耕种之事

    D.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行体:将要得以体息一下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 行休 。 行体:将要得以体息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