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柱下独立基础的底面尺寸为1.6m×2.4m。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荷载准永久组合值Fk=600kN,基础埋深d=2.0m,其余如图所示。1.确定地基变形计算深度zn最接近于(  )m。A. 3.70B. 3.90C. 4.12D. 5.20

题目
某柱下独立基础的底面尺寸为1.6m×2.4m。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荷载准永久组合值Fk=600kN,基础埋深d=2.0m,其余如图所示。



1.确定地基变形计算深度zn最接近于(  )m。

A. 3.70
B. 3.90
C. 4.12
D. 5.20

相似考题
更多“某柱下独立基础的底面尺寸为1.6m×2.4m。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荷载准永久组合值Fk=600kN,基础埋深d=2.0m,其余如图所示。 ”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柱下矩形独立基础,基础尺寸见图4-16。垂直于力矩作用方向的基础底面边长为2m,力矩作用方向的基础边长为。相应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柱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FK为500kN,基础自重及其上土重之和Gk为100kN,作用于基底的竖向荷载偏心距e等于,基底反力的合力作用点至基础底面最大压力边缘的距离为1.0m。

    试问,力矩作用方向的基础边长(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 3.33
    (B) 3.45
    (C) 3.50
    (D) 3.55


    答案:A
    解析:
    (A) 解答: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 — 2002)图5.2. ,设合力作用点至基础底面最大压力边缘的距离为,与基础宽度之间的关系为:

  • 第2题:

    某柱下独立基础,基础埋深为d=1.5m,基础平面和各层土的压缩模量如图所示。设基础底面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fak=153kPa,由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准永久荷载标准组合产生的轴心压力Fk=1080kN。



    2.假定考虑基础Ⅱ对基础Ⅰ的影响,基础Ⅰ基底中心在基底下深度4m范围内的土层压缩量s′最接近于(  )mm。

    A. 36.1
    B. 45.2
    C. 60.3
    D. 78.3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3.9条规定,计算地基变形,当存在相邻荷载时,应计算相邻荷载引起的地基变形,其值可按应力叠加原理,采用角点法计算。对基础Ⅰ:荷载面积为odea:长宽比为:l/b=1.5/1=1.5;对于Ⅰ中心o点,应为4倍荷载面积odea产生压缩量。基础Ⅱ对基础Ⅰ的影响:荷载面积为odgc-odfb:odgc长宽比为:l/b=5/1.5=3.3;odfb长宽比为:l/b=3/1.5=2;对Ⅰ中心o点,应为2倍荷载面积(odgc-odfb)产生压缩量。查附录K表可知,列表进行计算:



    考虑基础Ⅱ影响,基础Ⅰ基底中心在基底下深度4m内土压缩量为:s′=45.2mm。由此可知,B项数值最为接近。

  • 第3题:

    某柱下独立基础的底面尺寸为1.6m×2.4m。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荷载准永久组合值Fk=600kN,基础埋深d=2.0m,其余如图所示。



    2.确定用于地基变形计算的基底中心附加压力p0最接近于(  )kPa。

    A. 156.25
    B. 158.25
    C. 176.35
    D. 196.25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2.2条第1款规定,当轴心荷载作用时,基底压力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Fk为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值;Gk为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A为基础底面面积。则基底附加压力为:



    由此可知,B项数值最为接近。

  • 第4题:

    某柱下独立基础的底面尺寸为1.6m×2.4m。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荷载准永久组合值Fk=600kN,基础埋深d=2.0m,其余如图所示。



    5.确定基底中心的最终变形量s最接近于(  )mm。

    A. 65.4
    B. 60.3
    C. 58.2
    D. 56.1

    答案:D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3.5条规定,计算地基变形时,地基内的应力分布,可采用各向同性均质线性变形体理论。由Es=5.5MPa,p0=158.25kPa>fak=155kPa,根据表5.3.5可知,内插得沉降计算经验系数为:



    则可得最终变形量为:s=ψss′=1.15×48.8=56.1mm。由此可知,D项数值最为接近。

  • 第5题:

    某柱下独立基础的底面尺寸为2.5m×2.5m,基础埋深2.0m,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荷载准永久组合为F=1600kN。地基土层分布如图16所示。


    A、5、0
    B、5、3
    C、5、9
    D、7、6

    答案:D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3.7条和第5.3.8条规定,计算深度=b(2.5—0.4lnb)=2.5×(2.5—0.4×ln2.5)=5.33m。但第三层土的压缩模量较小,应继续向下计算。又2m<b=2.5m<4m,查表5.3.7得,△z=0.6m,故变形计算深度:=7+0.6=7.6m。

  • 第6题:

    某柱下独立基础的底面尺寸为1.6m×2.4m。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荷载准永久组合值Fk=600kN,基础埋深d=2.0m,其余如图所示。



    4.确定计算深度范围内土层压缩模量的当量值


    (MPa)与(  )项接近。

    A. 5.3
    B. 5.5
    C. 5.7
    D. 5.9

    答案:C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3.6条规定,变形计算深度范围内压缩模量的当量值



    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Ai为第i层土附加应力系数沿土层厚度的积分值;根据题(3)得到的附加应力系数可得:A1=0.2217,A2=0.2023;故计算深度范围内土层压缩模量的当量值为:



    由此可知,B项数值最为接近。

  • 第7题:

    某场地为均质黏性土场地,土层资料为:fak=150kPa,y = 18kN/m3,e = 0. 90, IL =0.70,地下水埋深为6.0m,场地中有独立基础,上部结构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传至基础顶面的荷载为1000kN,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时传至基础顶的荷载为1300kN,基础埋深为2.0m,只考虑中心荷载作用条件时,基础底面积不宜小于( )m2。
    A. 5.6 B. 6.6 C. 7.3 D. 9.5


    答案:C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第5. 2. 4条计算,查表5. 2. 4 得:ηb =0,ηd =1:则: fa =fak +ηby(b-3) +ηdym(d-0. 5) =150+0 + 1×18×(2 -0.5)=177kPa
    基础底面积为:

  • 第8题:

    某方形独立柱基,底面尺寸为B=L=2.0m,埋置深度为1.5m。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处的竖向力设计值F=600kN,相应的竖向力标准值Fk=480kN(恒载占60%,活载占40%,准永久值系数ψq=0.5)。已知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设计值G=130kN,相应的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标准值Gk=115kN。基础及工程地质剖面如图5-22所示。



    答案:D
    解析:

  • 第9题:

    如图所示某柱下独立基础,基础底面尺寸3.0m×2.5m,埋深1.5m,上部结构传至基础的轴向荷载为Fk=1650kN。

    假设p0>fa,计算基础底面下6m内主要压缩土层的最终沉降量时,沉降计算经验系数ψs的取值为何值?(  )

    A. 1.3
    B. 1.2
    C. 1.1
    D. 1.0

    答案:B
    解析:

  • 第10题:

    计算地基变形时,传至基础底面的荷载组合应是()。

    • A、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 B、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
    • C、荷载效应频遇组合
    • D、荷载效应永久组合

    正确答案:B

  • 第11题:

    单选题
    已知某基础形心受到上部结构传来的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为400kN,基础埋深1.5m,基础底面尺寸为3m×2m,则其基底压力为()kPa。()
    A

    66.7

    B

    96.7

    C

    230

    D

    200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某场地为均质黏性土场地,土层资料为:fak=150kPa,γ=18kN/m3,e=0.90,Ic=0.70,地下水埋深为6.0m,场地中有独立基础,上部结构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传至基础顶面的荷载为1000kN,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时传至基础顶的荷载为1300kN,基础埋深为2.0m,只考虑中心荷载作用条件时,基础底面积不宜小于(  )m2。
    A

    5.6

    B

    6.6

    C

    7.3

    D

    9.5


    正确答案: B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2.4条计算,查表5.2.4得:ηb=0,ηd=1则:
    fa=fak+ηbγ(b-3)+ηdγm(d-0.5)=150+0+1×18×(2-0.5)=177kPa则基础底面积为:A=F/(fa-γGd)=1000/(177-20×2)=7.3m2

  • 第13题:

    某柱下独立矩形基础,基础尺寸、埋深及地基条件如图4-15所示。基础和基础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为20kN/m3。


    已知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时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F为1800kN,试问,计算沉降时取用的基底附加压力p0(kPa),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 90
    (B) 117
    (C) 120
    (D) 147


    答案:C
    解析:
    (C) 解答:由《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5.3.5条规定计算:

  • 第14题:

    某柱下独立基础的底面尺寸为1.6m×2.4m。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荷载准永久组合值Fk=600kN,基础埋深d=2.0m,其余如图所示。



    3.确定分层总和法算出的基底中心的地基变形量s′最接近于(  )mm。

    A. 36.2
    B. 43.5
    C. 48.8
    D. 50.3

    答案:C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3.5条规定,计算地基变形时,地基内的应力分布,可采用各向同性均质线性变形体理论。其最终变形量可按下式计算:







    根据附录K表K.0.1-2可知,附加应力系数



    计算如表所示。



    故基底中心的地基变形量:s′=48.8mm。由此可知,C项数值最为接近。

  • 第15题:

    某多层工业厂房采用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基础底面平面尺寸3.6mx3.6m,基础埋深1.5m;地下水位在地表下3.5m。场地表层分布有3.0m厚的淤泥,拟将基础范围的游泥挖除后换填碎石,换填厚度1.5m。厂房的基础及地质情况如图所示。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柱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Fk为1560kN,基础及其以上土体的加权平均重度为20kN/m3。试问,此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pk(kPa),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120 (B)150 (C)170 (D)190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式(5.2.2-1):

  • 第16题:

    某柱下矩形独立基础,基础尺寸见图4-16。垂直于力矩作用方向的基础底面边长为2m,力矩作用方向的基础边长为。相应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柱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为FK500kN,基础自重及其上土重之和Gk为100kN,作用于基底的竖向荷载偏心距e等于,基底反力的合力作用点至基础底面最大压力边缘的距离为1.0m。

    试问,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大压力(kPa),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 150
    (B) 160
    (C) 180
    (D) 200


    答案:D
    解析:
    (D) 解答: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 — 2002) 5.2.2条,荷载偏心距:

  • 第17题:

    某柱下独立基础,基础埋深为d=1.5m,基础平面和各层土的压缩模量如图所示。设基础底面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fak=153kPa,由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准永久荷载标准组合产生的轴心压力Fk=1080kN。



    1.确定基础Ⅰ基底中心的附加压力p0最接近于(  )kPa。

    A. 183
    B. 180
    C. 160
    D. 153

    答案:A
    解析:
    基底附加压力为由土体自重以外的荷载对土体产生的压力,则基底附加压力为:



    由此可知,A项数值最为接近。

  • 第18题:

    某场地为均质黏性土场地,土层资料为:fak=150kPa,r=18kN/m3,e=0.90,Ic=0.70,地下水埋深为6.0m,场地中有独立基础,上部结构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传至基础顶面的荷载为1000kN,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时传至基础顶的荷载为1300kN,基础埋深为2.0m,只考虑中心荷载作用条件下,基础底面积不宜小于(  )m2。

    A.5.6
    B.6.6
    C.7.3
    D.9.5

    答案:C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式(5.2.4)计算,基础宽度和深度的地基承载力影响系数:由e=0.90,Ic=0.70,查表5.2.4,nb=0,nd=1。

  • 第19题:

    某方形独立柱基,底面尺寸为B=L=2.0m,埋置深度为1.5m。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处的竖向力设计值F=600kN,相应的竖向力标准值Fk=480kN(恒载占60%,活载占40%,准永久值系数ψq=0.5)。已知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设计值G=130kN,相应的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标准值Gk=115kN。基础及工程地质剖面如图5-22所示。


    A.30.5
    B.32.9
    C.34.0
    D.35.5

    答案:A
    解析:

  • 第20题:

    如图所示某柱下独立基础,基础底面尺寸3.0m×2.5m,埋深1.5m,上部结构传至基础的轴向荷载为Fk=1650kN。

    基础底面附加压力p0最接近于(  )kPa。

    A. 252.0
    B. 238.0
    C. 228.4
    D. 222.0

    答案:D
    解析:

  • 第21题:

    如图所示某柱下独立基础,基础底面尺寸3.0m×2.5m,埋深1.5m,上部结构传至基础的轴向荷载为Fk=1650kN。

    用简化方法确定地基沉降计算深度zn为(  )m。

    A. 4.5
    B. 5
    C. 5.5
    D. 7.5

    答案:C
    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某柱下独立基础,基础埋深为d=1.5m,基础平面和各层土的压缩模量如下图所示。设基础底面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f ak=153kPa,由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准永久荷载标准组合产生的轴心压力F k=1080kN。 假定考虑基础Ⅱ对基础Ⅰ的影响,基础Ⅰ基底中心在基底下深度4m范围内的土层压缩量s′最接近于()mm。
    A

    36.1

    B

    45.2

    C

    60.3

    D

    78.3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某柱下独立基础的底面尺寸为1.6m×2.4m。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荷载准永久组合值F k=600kN,基础埋深d=2.0m,其余如下图所示。 确定计算深度范围内土层压缩模量的当量值 (MPa)与()项接近。
    A

    5.3

    B

    5.5

    C

    5.7

    D

    5.9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