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双柱下条形基础梁,由柱传至基础梁顶面的竖向力设计值分别为F1和F2。基础梁尺寸及工程地质剖面如图所示。假定基础梁为无限刚度,地基反力按直线分布。5.F1、F2、c和b值同题(4)。当柱支座宽度的影响略去不计时,其基础梁支座处最大弯矩设计值,最接近于(  )kN·m。A. 123.16B. 147.80C. 399.05D. 478.86

题目
某双柱下条形基础梁,由柱传至基础梁顶面的竖向力设计值分别为F1和F2。基础梁尺寸及工程地质剖面如图所示。假定基础梁为无限刚度,地基反力按直线分布。



5.F1、F2、c和b值同题(4)。当柱支座宽度的影响略去不计时,其基础梁支座处最大弯矩设计值,最接近于(  )kN·m。

A. 123.16
B. 147.80
C. 399.05
D. 478.86

相似考题
更多“某双柱下条形基础梁,由柱传至基础梁顶面的竖向力设计值分别为F1和F2。基础梁尺寸及工程地质剖面如图所示。假定基础梁为无限刚度,地基反力按直线分布。 ”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双柱下条形基础梁,由柱传至基础梁顶面的竖向力设计值分别为F1和F2。基础梁尺寸及工程地质剖面如图所示。假定基础梁为无限刚度,地基反力按直线分布。



    1.假定F1=1100kN,F2=900kN,右边支座悬挑尺寸b=1000mm。若地基反力呈均匀(矩形)分布状态,则基础梁左边支座悬挑尺寸c应为(  )mm。

    A. 1100
    B. 1200
    C. 1300
    D. 1400

    答案:D
    解析:
    竖向作用力的合力为:∑F=F1+F2=1100+900=2000kN,对左边支座中心取矩,则可得合力中心距左支座中心的距离为:

    {图}

    由地基反力呈均匀分布状态,且b=1000mm,可得:c+xa=4-1.8+b=3.2m;则基础梁左边支座悬挑尺寸为:c=3.2-xa=3.2-1.8=1.40m=1400mm。

  • 第2题:

    某双柱下条形基础梁,由柱传至基础梁顶面的竖向力设计值分别为F1和F2。基础梁尺寸及工程地质剖面如图所示。假定基础梁为无限刚度,地基反力按直线分布。



    4.假定设计值F1=1206kN,F2=804kN,c=1800mm,b=10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钢筋中心至混凝土下边缘的距离a=40mm。当基础梁翼板宽度bf=1250mm时,其翼板最小厚度hf应为(  )mm。

    A. 150
    B. 200
    C. 300
    D. 350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2.2条,轴心荷载作用时,基底净反力为:



    翼板边缘到梁边的距离为:



    则底板于梁边的剪力为:



    根据第8.2.9条式(8.2.9-2)计算,截面高度影响系数为:



    则翼板厚度为:



    且翼板最终厚度应满足:hf≥122.84+40=162.84mm,故翼板最小厚度取200mm。

  • 第3题:

    某双柱下条形基础梁,由柱传至基础梁顶面的竖向力设计值分别为F1和F2。基础梁尺寸及工程地质剖面如图所示。假定基础梁为无限刚度,地基反力按直线分布。



    6.条件同(5)。试确定基础梁的最大剪力设计值最接近于(  )kN。

    A. 673.95
    B. 591.18
    C. 561.63
    D. 493.03

    答案:A
    解析:
    根据



    分别计算得各控制点截面的剪力值,并进行比较分析如下:A点左剪力为:



    A点右剪力为:



    B点右剪力为:




    B点左剪力为:



    中点剪力为:



    所以最大剪力设计值为673.9kN。由此可知,A项数值最为接近。

  • 第4题: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传力途径是()。

    A:板→主梁→次梁→柱→基础
    B:板→次梁→主梁→柱→基础
    C:板→主梁→次梁→墙→柱→基础
    D:板→次梁→主梁→墙→柱→基础

    答案:B
    解析:

  • 第5题:

    进行柱下条形基础的内力计算时,满足( )条件时可按连续梁计算,地基反力看作直线分布。
    A.上部结构刚度较小、地基土和荷载分布较不均匀
    B.上部结构刚度较大、地基土和荷载分布都比较均匀
    C.条形基础梁高度不大于柱距的1/6
    D.条形基础梁高度不小于柱距的1/6


    答案:B,D
    解析:
    条形基础梁的内力按连续梁计算的条件包括:当地基持力层土质均匀,上部结构刚度较好,各柱距相差不大(<20%),柱荷载分布较均匀,且基础梁的高度大于1/6 柱距时,地基反力认为符合直线分布,基础梁的内力可按简化的直线分布法计算。当不满足之前的条件,则按弹性地基梁法计算。

  • 第6题:

    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在满足一定条件时,柱下条形基础的地基反力可按直线分布且条形基础梁的内力可按连续梁计算,问下列哪些选项的条件是正确的?(  )

    A、地基比较均匀
    B、上部结构刚度较好
    C、荷载分布均匀
    D、基础梁的高度不小于柱距的1/10

    答案:A,B,C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8.3.2条第1款规定,柱下条形基础的计算,除应符合本规范第8.2.6条的要求,尚应符合下列规定:在比较均匀的地基上,上部结构刚度刚好,荷载分布较均匀,且条形基础梁的高度不小于1/6柱距时,地基反力可按直线分布,条形基础梁的内力可按连续梁计算,此时边跨跨中弯矩及第一内支座的弯矩值宜乘以1.2的系数。

  • 第7题:

    柱下条形基础的计算要求中,下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条形基础相交处,不应重复计算基础底面积
    • B、对均匀地基,上部结构刚度较好;荷载分布较均匀,基础梁高度不小于1/6柱距时,地基反力可按直线分布,基础梁内力可按连续梁计算
    • C、可不必验算柱边缘处的受剪承载力
    • D、当存在扭矩时,尚应进行抗扭验算

    正确答案:C

  • 第8题:

    单选题
    某双柱下条形基础梁,由柱传至基础梁顶面的竖向力设计值分别为F 1和F 2。基础梁尺寸及工程地质剖面如下图所示。假定基础梁为无限刚度,地基反力按直线分布。 假定设计值F 1=1206kN,F 2=804kN,c=1800mm,b=10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钢筋中心至混凝土下边缘的距离a=40mm。当基础梁翼板宽度b F=1250mm时,其翼板最小厚度h f应为()mm。
    A

    150

    B

    200

    C

    300

    D

    350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多选题
    柱下条形基础的内力计算,当不满足()条件时宜按弹性地基梁计算。()
    A

    上部结构刚度较好、地基土和荷载分布都比较均匀

    B

    上部结构刚度较差、地基土和荷载分布都比较均匀

    C

    条形基础梁高度不大于柱距的1/6

    D

    条形基础梁高度不小于柱距的1/6


    正确答案: B,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填空题
    在比较均匀的地基上,上部结构刚度较好,荷载分布较均匀,且条形基础梁的高度不小于()柱距时,地基反力可按直线分布,条形基础梁的内力可按()计算。当不满足上述要求时,宜按()计算。

    正确答案: 1/6、连续梁、弹性地基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在设计柱下条形基础的基础梁最小宽度时,下列哪项为正确的?(  )[2011年真题]
    A

    梁宽应大于柱截面的相应尺寸

    B

    梁宽应等于柱截面的相应尺寸

    C

    梁宽应大于柱截面宽高尺寸中的最小值

    D

    由基础梁截面强度计算确定


    正确答案: D
    解析:
    设计时,柱下条形基础梁宽度一般比柱宽每侧宽50mm,但当柱宽度大于40mm(特别是当柱截面更大)时,每侧梁宽如仍比柱宽50mm,将不经济且无必要。此时,梁宽可不一定大于柱宽,可在柱附近做成八字形过渡,由基础梁截面强度计算确定。

  • 第12题:

    单选题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在柱下条形基础设计中,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2013年真题]
    A

    条形基础梁顶部和底部的纵向受力钢筋按基础梁纵向弯矩设计值配筋

    B

    条形基础梁的高度按柱边缘处基础梁剪力设计值确定

    C

    条形基础翼板的受力钢筋按基础纵向弯矩设计值配筋

    D

    条形基础翼板的高度按基础横向验算截面剪力设计值确定


    正确答案: C
    解析:
    柱下条形基础可视为作用有若千集中荷载并置于地基上的梁,同时受到地基反力的作用。在柱下条形基础结构设计中,除按抗冲切和剪切强度确定基础高度,并按翼板弯曲确定确定基础底板横向配筋外,还需计算基础纵向受力,以配置纵向受力筋。则柱下条形基础翼板的受力钢筋应按基础横向弯矩设计值配筋。

  • 第13题:

    某双柱下条形基础梁,由柱传至基础梁顶面的竖向力设计值分别为F1和F2。基础梁尺寸及工程地质剖面如图所示。假定基础梁为无限刚度,地基反力按直线分布。



    3.假定竖向荷载标准值F1=1206kN,F2=804kN,c=1800mm,b=1000mm,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300kPa,设计算基础梁自重和基础梁上的土重标准值用的平均重度=20kN/m3,地基反力可按均匀分布考虑。试确定基础梁翼板的最小宽度b为(  )mm。

    A. 1000
    B. 1095
    C. 1200
    D. 1300

    答案:B
    解析:
    已知竖向荷载的合力为:∑F=F1+F2=1206+804=2010kN,fa=300kPa,



    =20kN/m3,基础梁长为:L=1.8+4.0+1.0=6.8m;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2.2条规定,基础梁翼缘宽度应满足:

  • 第14题:

    某双柱下条形基础梁,由柱传至基础梁顶面的竖向力设计值分别为F1和F2。基础梁尺寸及工程地质剖面如图所示。假定基础梁为无限刚度,地基反力按直线分布。



    2.已知中密中砂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250kPa,试确定基底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最接近(  )kPa。
    提示:可假定基础宽度bf<3m。

    A. 278
    B. 288
    C. 302
    D. 326

    答案:D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2.4条规定,修正后的承载力特征值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ηb、ηd为承载力修正系数,由地基土为中砂查表5.2.4可得,ηb=3.0,ηd=4.4;γm为基底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经计算为:



    假定基础宽度bf<3m,则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



    由此可知,D项数值最为接近。

  • 第15题:

    某双柱下条形基础梁,由柱传至基础梁顶面的竖向力设计值分别为F1和F2。基础梁尺寸及工程地质剖面如图所示。假定基础梁为无限刚度,地基反力按直线分布。



    7.条件同(5),则基础梁的跨中最大弯矩设计值最接近于(  )kN·m。

    A. -519.18
    B. -289.30
    C. -231.56
    D. -205.85

    答案:B
    解析:
    弯矩最大点在剪力等于0处,该点距左端距离应为:



    由此可知,B项数值最为接近。

  • 第16题: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的要求,以下关于柱下条形基础的计算要求和规定,哪一项是正确的?
    (A)荷载分布不均,如地基土比较均匀,且上部结构刚度较好,地基反力可近似按直线分布
    (B)对交叉条形基础,交点上的柱荷载,可按交叉梁的刚度或变形办调的要求,进行分配
    (C)需验算柱边缘处基础梁的受冲切承载力
    (D)当存在扭矩时,尚应作抗弯计算


    答案:B
    解析:

  • 第17题: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在柱下条形基础设计中,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条形基础梁顶部和底部的纵向受力钢筋按基础梁纵向弯矩设计值配筋
    B、条形基础梁的高度按柱边缘处基础梁剪力设计值确定
    C、条形基础翼板的受力钢筋按基础纵向弯矩设计值配筋
    D、条形基础翼板的高度按基础横向验算截面剪力设计值确定

    答案:C
    解析:
    A项,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8.2.7条第3款规定,基础底板配筋,应按抗弯计算确定。柱下条形基础翼板的受力钢筋应按基础横向弯矩设计值配筋。

  • 第18题:

    柱下条形基础的内力计算,当不满足()条件时宜按弹性地基梁计算。()

    • A、上部结构刚度较好、地基土和荷载分布都比较均匀
    • B、上部结构刚度较差、地基土和荷载分布都比较均匀
    • C、条形基础梁高度不大于柱距的1/6
    • D、条形基础梁高度不小于柱距的1/6

    正确答案:A,D

  • 第19题:

    下列关于单向板肋梁楼盖传力途径的表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 A、竖向荷载→板→柱或墙→基础
    • B、竖向荷载→板→主梁→柱或墙→基础
    • C、竖向荷载→板→次梁→柱或墙→基础
    • D、竖向荷载→板→次梁→主梁→柱或墙→基础

    正确答案:D

  • 第20题:

    单选题
    以下()不是柱下条形基础的地基反力按直线分布计算的条件。
    A

    地基土均匀

    B

    梁高不小于1/6柱距

    C

    上部荷载分布均匀

    D

    梁的翼板宽度不小于1/6柱距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柱下条形基础的计算要求中,下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条形基础相交处,不应重复计算基础底面积

    B

    对均匀地基,上部结构刚度较好;荷载分布较均匀,基础梁高度不小于1/6柱距时,地基反力可按直线分布,基础梁内力可按连续梁计算

    C

    可不必验算柱边缘处的受剪承载力

    D

    当存在扭矩时,尚应进行抗扭验算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关于设计柱下条形基础的基础梁最小宽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梁宽应大于柱截面的相应尺寸

    B

    梁宽应等于柱截面的相应尺寸

    C

    梁宽应大于柱截面宽高尺寸中的最小值

    D

    由基础梁截面强度计算确定


    正确答案: B
    解析:
    设计柱下条形基础的基础梁最小宽度,柱下条形基础梁宽度一般比柱宽每侧宽50mm。但当柱宽度大于400mm时,每侧梁宽如仍比柱宽50mm,则不经济且无必要。此时,梁宽不一定大于柱宽,可在柱附近做成八字形过渡,最终做成何种形式,是由基础梁截面强度计算确定。

  • 第23题:

    多选题
    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在满足一定条件时,柱下条形基础的地基反力可按直线分布且条形基础梁的内力可按连续梁计算,问下列哪些选项的条件是正确的?(  )[2013年真题]
    A

    地基比较均匀

    B

    上部结构刚度较好

    C

    荷载分布均匀

    D

    基础梁的高度不小于柱距的1/10


    正确答案: A,B,C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8.3.2条第1款规定,柱下条形基础的计算,除应符合本规范第8.2.6条的要求,尚应符合下列规定:在比较均匀的地基上,上部结构刚度较好,荷载分布较均匀,且条形基础梁的高度不小于1/6柱距时,地基反力可按直线分布,条形基础梁的内力可按连续梁计算,此时边跨跨中弯矩及第一内支座的弯矩值宜乘以1.2的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