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某建筑物矩形基础尺寸为4m×2m(见图),上层为黏性土,压缩模量Es1=8.5MP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180kPa;下层为淤泥质土,Es2=1.7MPa,承载力特征值fak=78kPa,基础顶面轴心荷载标准值F=680kN,则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压力值pz与自重应力值pcz的和最接近于(  )kPa。A. 43.2B. 54.8C. 66.7D. 88

题目
已知某建筑物矩形基础尺寸为4m×2m(见图),上层为黏性土,压缩模量Es1=8.5MP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180kPa;下层为淤泥质土,Es2=1.7MPa,承载力特征值fak=78kPa,基础顶面轴心荷载标准值F=680kN,则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压力值pz与自重应力值pcz的和最接近于(  )kPa。


A. 43.2
B. 54.8
C. 66.7
D. 88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D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2.7条第2款规定,矩形基础的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压力值为:



式中,pc为基础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经计算为:pc=18×2.0=36kPa;
Pk为基底压力,经计算为:



查表可得,由于Es1/Es2=8.5/1.7=5,z/b=4/2=2.0>0.5,取θ=25°;
则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压力值为:



软弱下卧层顶面处,土的自重应力为:pcz=18×2+(19.0-10)×4=72kPa;
则总和为:pz+pcz=16.07+72=88.07kPa。由此可知,D项数值最为接近。
更多“已知某建筑物矩形基础尺寸为4m×2m(见图),上层为黏性土,压缩模量Es1=8.5MP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180kPa;下层为淤泥质土,Es2=1.7MPa,承载力特征值fak=78kPa,基础顶面轴心荷载标准值F=680kN,则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压力值pz与自重应力值pcz的和最接近于(  )kPa。 ”相关问题
  • 第1题:

    软弱下卧层验算公式Pz+Pcz≤faz,其中Pcz为软弱下卧层顶面处土的自重应力值,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Pcz的计算应当从基础底面算起
    B.Pcz的计算应当从地下水位算起
    C.Pcz的计算应当从基础顶面算起
    D.Pcz的计算应当从地表算起

    答案:D
    解析:
    附加应力Pz的计算应从基础底面算起,自重应力Pcz的计算应当从地表算起。

  • 第2题:

    某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底面宽度为b,埋置深度为1.2m。取条形基础长度1m计算,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处的标准组合值:竖向力Fk,弯矩Mk。已知计算Gk(基础自重和基础上土重)用的加权平均容重γG=20kN/m3,基础及工程地质剖面如图所示。



    7.淤泥质土层②顶面处土的自重压力值pcz和经深度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z分别为(  )kPa。

    A. 70.6;141.3
    B. 73.4;141.3
    C. 70.6;119.0
    D. 73.4;119.0

    答案:A
    解析:
    淤泥质土层②顶面处的自重压力值为:pcz=17×0.8+19×3.0=13.6+57=70.6kPa;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2.4条规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按下式修正:fa=fak+ηbγ(b-3)+ηdγm(d-0.5)。查表5.2.4可得,淤泥质土的承载力修正系数为:ηb=0,ηd=1.0,则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

  • 第3题:

    某钢筋混凝土筏形基础,基础尺寸、埋深及地基条件如图4-18所示。计算土的自重应力时,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为10kN/m3;游泥质黏土层为软弱下卧层。已知淤泥质黏土层顶面经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30kPa,试问,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pk(kPa),必须小于下列何项数值才能满足软弱下卧层的强度要求?

    (A) 64
    (B) 84
    (C) 94
    (D) 114


    答案:D
    解析:
    (D) 解答:由《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 5.2.7规定对软弱下卧层进行验算:

  • 第4题:

    某柱下独立基础,基础埋深为d=1.5m,基础平面和各层土的压缩模量如图所示。设基础底面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fak=153kPa,由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准永久荷载标准组合产生的轴心压力Fk=1080kN。



    1.确定基础Ⅰ基底中心的附加压力p0最接近于(  )kPa。

    A. 183
    B. 180
    C. 160
    D. 153

    答案:A
    解析:
    基底附加压力为由土体自重以外的荷载对土体产生的压力,则基底附加压力为:



    由此可知,A项数值最为接近。

  • 第5题:

    某地一软弱地基采用换填法处理:
    I.某一内墙基础传至室内地面处的荷载值Fk=204kN/m,基础埋深d = 1.2m,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二者折算平均重度yG=20kN/m3。
    II.换填材料采用中、粗砂,其承载力特征值为fak=160kPa,重度y= 18kN/m3,压缩模量 Es =18MPa。
    III.建筑场地是很厚的淤泥质土,其承载力特征值为,fak =70kPa,重度y = 17.5kN/m3,压缩模量Es=1.7MPa。
    (3)若砂垫层的厚度为1. 5m,条基宽度b= 1. 5m,垫层底面处经尝试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z最接近( )kPa。
    A. 110 B. 120 C. 130 D. 140


    答案:A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第3.0.4条,仅对砂垫层的承载力进行深度修正,且ηd=1.0,则faz =fak +ηdym (d-0.5) =70 + 1.0×(17.5×1.2+ 18×1.5)/2.7×(2. 7-0.5) =109. 1kPa。

  • 第6题:

    某柱下独立基础底面尺寸为3 mX4 m,传至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为300 kPa,基础埋深3.0 m,地下水埋深4.0 m,地基的天然重度20 kN/m3,压缩模量Es1=15 MPa, 软弱下卧层顶面埋深6 m,压缩模量Es2=5 MPa,在验算下卧层强度时,软弱下卧层顶面处附加应力与自重应力之和最接近()。
    (A) 199 kPa (B) 179 kPa (C) 159 kPa (D) 79 kPa


    答案:B
    解析:
    据:①《面授班辅导讲义》第十六讲。
    ②《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7-2002)第5. 2. 7条。 如图所示。
    (1)基础底面的天然应力Pc为: Pc= γ d=20 X 3=60 (kPa)
    (2)应力扩散角e
    (3)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应力pz为:
    (4)软弱下卧层顶面的自重应力pcz为:
    Pcz=ΣγiHi=20 X 3+20 X 1+10 X 2=100 (kPa)
    (5)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应力与自重应力的和Pz+Pcz为:
    Pz+Pcz=79. 3+100=179. 3 (kPa)
    答案为(B)。

  • 第7题:

    某柱下扩展锥形基础,柱截面尺寸为0.4m×0.5m,基础尺寸、埋深及地基条件见图5-13。基础及其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取20kN/m3。



    假定黏性土层的下卧层为淤泥质土,其压缩模量E8=3MPa。假定基础只受轴心荷载作用,且b1为1.4m;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柱底的竖向力Fk=1120kN。试问,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压力值pz(kPa),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

    (A) 28 (B)34 (C)40 (D)46


    答案:B
    解析:

  • 第8题:

    某软弱地基采用换填法处理:①某一内墙基础传至室内地面处的荷载值为Fk=204kN/m,基础埋深d=1.20m,已知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标准值二者折算平均重度γG=20kN/m3;②换填材料采用中、粗砂,已知其承载力特征值fak=160kPa,重度γ=18kN/m3,压缩模量Es=18MPa;③该建筑场地是很厚的淤泥质土,已知其承载力特征值fak=70kPa,重度γ=17.5kN/m3,压缩模量Es=1.7MPa。条件同题,垫层底面处经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z(kPa)与()项最为接近。

    • A、110
    • B、120
    • C、130
    • D、140

    正确答案:A

  • 第9题:

    单选题
    验算地基受力层范围内软弱下卧层承载力时,下述说法中()选项不正确。()
    A

    地基基础荷载计算应采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B

    下卧层顶面的压力为附加压力与自重压力值之和

    C

    下卧层承载力特征值只进行深度修正,不进行宽度修正

    D

    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应力值宜采用角点法计算求得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某墙下条形基础,顶面的中心荷载标准值F=180kN/m,基础埋深d=1.0m,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180kpa,则该基础的最小底面宽度为()
    A

    1.125m

    B

    1.2m

    C

    1.1m

    D

    1.0m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某软弱地基采用换填法处理:①某一内墙基础传至室内地面处的荷载值为Fk=204kN/m,基础埋深d=1.20m,已知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标准值二者折算平均重度γG=20kN/m3;②换填材料采用中、粗砂,已知其承载力特征值fak=160kPa,重度γ=18kN/m3,压缩模量Es=18MPa;③该建筑场地是很厚的淤泥质土,已知其承载力特征值fak=70kPa,重度γ=17.5kN/m3,压缩模量Es=1.7MPa。确定该内墙的最小基础宽度b最接近于()m。
    A

    1.6

    B

    1.4

    C

    1.2

    D

    1.0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某建筑物基础采用条形基础,埋深1.5m,条形基础轴线间距为8m,地基土重度为20kN/m3,作用在基础顶面的竖向荷载标准组合值为FK=400kN/m,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200kPa,无明显的软弱下卧层或坚硬下卧层。试问:该工程详勘时,钻孔最小孔深应取下列()项。()
    A

    6.5m

    B

    8.5m

    C

    10.0m

    D

    10.5m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某柱下独立基础,基础埋深为d=1.5m,基础平面和各层土的压缩模量如图所示。设基础底面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fak=153kPa,由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准永久荷载标准组合产生的轴心压力Fk=1080kN。



    2.假定考虑基础Ⅱ对基础Ⅰ的影响,基础Ⅰ基底中心在基底下深度4m范围内的土层压缩量s′最接近于(  )mm。

    A. 36.1
    B. 45.2
    C. 60.3
    D. 78.3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3.9条规定,计算地基变形,当存在相邻荷载时,应计算相邻荷载引起的地基变形,其值可按应力叠加原理,采用角点法计算。对基础Ⅰ:荷载面积为odea:长宽比为:l/b=1.5/1=1.5;对于Ⅰ中心o点,应为4倍荷载面积odea产生压缩量。基础Ⅱ对基础Ⅰ的影响:荷载面积为odgc-odfb:odgc长宽比为:l/b=5/1.5=3.3;odfb长宽比为:l/b=3/1.5=2;对Ⅰ中心o点,应为2倍荷载面积(odgc-odfb)产生压缩量。查附录K表可知,列表进行计算:



    考虑基础Ⅱ影响,基础Ⅰ基底中心在基底下深度4m内土压缩量为:s′=45.2mm。由此可知,B项数值最为接近。

  • 第14题:

    某群桩基础的平面,本桩基设计等级为乙级。剖面和地基土层分布情况如图所示。地质情况如下:
      ①杂填土:重度γ=17.8kN/m3;
      ②淤泥质土:γ=17.8kN/m3,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ik=20kPa,属高灵敏度软土;
      ③黏土:其重度γ=19.5kN/m3,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ik=60kPa,土的压缩模量Es1=8.0MPa;
      ④淤泥质土: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k=70kPa,压缩模量Es2=1.6MPa;在桩长深度范围内各土层的加权平均土层极限摩擦力标准值qsk=21kPa。
      且作用于桩基承台顶面的竖向力设计值F=3600kN,桩基承台和承台上土自重设计值G=480kN。



    4.软弱下卧层顶面处自重应力(kPa)与下列(  )项值接近。

    A. 149.56
    B. 157.96
    C. 172.34
    D. 184.1

    答案:D
    解析:
    由各土层重度及厚度,可得软弱下卧层顶面处自重应力为:σcz=17.8×1.5+17.8×1.0+7.8×14+9.5×3.2=184.1kPa。由此可知,D项数值最为接近。

  • 第15题:

    某软弱地基采用换填法处理:
      ①某一内墙基础传至室内地面处的荷载值为Fk=204kN/m,基础埋深d=1.20m,已知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标准值二者折算平均重度γG=20kN/m3;
      ②换填材料采用中、粗砂,已知其承载力特征值fak=160kPa,重度γ=18kN/m3,压缩模量Es=18MPa;
      ③该建筑场地是很厚的淤泥质土,已知其承载力特征值fak=70kPa,重度γ=17.5kN/m3,压缩模量Es=1.7MPa。

    2.若砂垫层的厚度为1.5m,条基宽度b=1.5m,则垫层底面的附加压力pz最接近于(  )kPa。

    A. 60
    B. 65
    C. 70
    D. 75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第4.2.2条规定,垫层的厚度z应根据需置换软弱土(层)的深度或下卧层的承载力确定,对于条形基础,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b为矩形基础或条形基础底面的宽度(m);pk为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kPa);pc为基础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值(kPa);z为基础底面下垫层的厚度(m);θ为垫层的压力扩散角,宜通过试验确定,当无试验资料时,可按表5.2.7采用。



    由此可知,B项数值最为接近。

  • 第16题:

    某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底面宽度为b,埋置深度为1.2m。取条形基础长度1m计算,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处的标准组合值:竖向力Fk,弯矩Mk。已知计算Gk(基础自重和基础上土重)用的加权平均容重γG=20kN/m3,基础及工程地质剖面如图所示。



    6.假定Fk、Mk、b和x值同题(5),并已计算出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pk=160.36kPa。已知:黏性土层①的压缩模量Es1=6MPa,淤泥质土层②的压缩模量Es2=2MPa,则淤泥质土层②顶面处的附加压力值pz最接近于(  )kPa。

    A. 63.20
    B. 64.49
    C. 68.07
    D. 69.47

    答案:D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2.7条规定,对于条形基础,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压力值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pk-pc)为基底附加应力,经计算为:pk-pc=160.36-(17×0.8+19×0.4)=139.16kPa;θ为地基压力扩散角,由Es1/Es2=6.0/2=3,z/b=2.6/2.2=1.182,查表5.2.7可得,θ=23°;则淤泥质土层②顶面处的附加压力值pz为:



    由此可知,D项数值最为接近。

  • 第17题:

    某老建筑物采用条形基础,宽度2.0m,埋深2.5m,拟增层改造,探明基底以下2.0m 深处下卧淤泥质粉土,fak=90kPa,Es=3MPa。如图所示,已知上层土的重度为18kN/m3, 基础及其上土的平均重度为20kN/m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60kPa,无地下水,试问,基础顶面所允许的最大竖向力Fk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答案:B
    解析:

  • 第18题:

    某厂房柱基础如图所示,bX1= 2X3m,受力层范围内有淤泥质土层③,该层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35kPa,荷载标准组合时基底平均压力Pk=202kPa,则淤泥质土层顶面处自重应力与附加应力的和为()。



    答案:B
    解析:

  • 第19题:

    某方形独立柱基,底面尺寸为B=L=2.0m,埋置深度为1.5m。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处的竖向力设计值F=600kN,相应的竖向力标准值Fk=480kN(恒载占60%,活载占40%,准永久值系数ψq=0.5)。已知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设计值G=130kN,相应的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标准值Gk=115kN。基础及工程地质剖面如图5-22所示。

    假定勘察报告提供①黏性土土层的孔隙比e=0.8,液性指数IL=0.84,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62kPa,该土层的承载力特征值fa最接近于(  )kPa。

    A.162.0
    B.176.0
    C.78.7
    D.189.2

    答案:D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2.4条规定,修正后的承载力特征值为:fa=fak+ηbγ(b-3)+ηdγm(d-0.5);
    式中,ηb、ηd为基础宽度和埋置深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由于e=0.8<0.85,且IL=0.84<0.85,即均小于0.85,查表5.2.4可得,承载力修正系数为:ηb=0.3,ηd=1.6;
    则修正后的承载力特征值fa为:
    fa=fak+ηbγ(b-3)+ηdγm(d-0.5)=162+0+1.6×17×(1.5-0.5)=189.2kPa。
    由此可知,D项数值最为接近。

  • 第20题:

    单选题
    假定Fk、Mk、b和x值同题(5),并已计算出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pk=160.36kPa。已知:黏性土层①的压缩模量Es1=6MPa,淤泥质土层②的压缩模量Es2=2MPa,则淤泥质土层②顶面处的附加压力值pz最接近于(  )kPa。
    A

    63.20

    B

    64.49

    C

    68.07

    D

    69.47


    正确答案: A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2.7条规定,对于条形基础,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压力值可按下式计算:pz=b(pk-pc)/(b+2ztanθ)。
    式中,(pk-pc)为基底附加应力,经计算为:pk-pc=160.36-(17×0.8+19×0.4)=139.16kPa。
    θ为地基压力扩散角,由Es1/Es2=6.0/2=3,z/b=2.6/2.2=1.182,查表5.2.7可得,θ=23°。
    则淤泥质土层②顶面处的附加压力值pz为:pz=b(pk-pc)/(b+2ztanθ)=2.2×139.16/(2.2+2×2.6×tan23°)=69.47kPa。

  • 第21题:

    单选题
    软弱下卧层验算公式Pz+Pcz≤faz,其中Pcz为软弱下卧层顶面处土的自重压力值,关于Pz,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2010年真题]
    A

    Pz是基础底面压力

    B

    Pz是基底附加压力

    C

    Pz是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压力,由基础底面压力按一定的扩散角计算得到

    D

    Pz是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压力,由基底附加压力按一定的扩散角计算得到


    正确答案: A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条文说明第5.2.7条可知,Pz是指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应力,它是由基底附加压力按一定的扩散角计算得到的,不等于基底附加应力,但和附加应力有一定的关系。

  • 第22题:

    单选题
    某建筑钢筋混凝土墙下条形基础,传至基础顶面的荷载标准值为F=210kN/m,基础埋深0.5m,黏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182kPa,重度γ=18kN/m3,厚4m。其下为淤泥,经修正后的淤泥承载力特征值faz=130kPa,压力扩散角θ=23°,按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则条形基础宽度至少应为()
    A

    1.1m

    B

    1.2m

    C

    1.3m

    D

    1.4m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验算地基受力层范围内软弱下卧层承载力时,下述( )说法不正确。
    A

    地基基础荷载计算应采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B

    下卧层顶面的压力为附加压力与自重压力值之和

    C

    下卧层承载力特征值只进行深度修正,不进行宽度修正

    D

    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应力值宜采用角点法计算求得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