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有关抗震的一些观点,其中何项不正确? 提示:不考虑楼板开洞影响,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作答。 (A)对于板柱-抗震墙结构,沿两个主轴方向穿过柱截面的板底两个方向钢筋的受拉承载力应满足该层楼板重力荷载代表值(8度时尚宜计人竖向地震)作用下的柱轴压力设计值 (B)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两端(不包括洞口两侧)宜设置端柱或与另一方向的剪力墙相连 (C)抗震设计的剪力墙应设置底部加强部位,当结构计算嵌固端位于地下一层底板时,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

题目
下列关于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有关抗震的一些观点,其中何项不正确?
提示:不考虑楼板开洞影响,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作答。
(A)对于板柱-抗震墙结构,沿两个主轴方向穿过柱截面的板底两个方向钢筋的受拉承载力应满足该层楼板重力荷载代表值(8度时尚宜计人竖向地震)作用下的柱轴压力设计值
(B)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两端(不包括洞口两侧)宜设置端柱或与另一方向的剪力墙相连
(C)抗震设计的剪力墙应设置底部加强部位,当结构计算嵌固端位于地下一层底板时,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应从地下一层底板算起
(D)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应避免在地下室顶板开大洞口。地下室顶板的厚度不宜小于180mm,若柱网内设置多个次梁时,可适当减小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C
解析:
答案:(C)
解答: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6.6.4条及条文说明,(A)正确;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6.1.8条第3款,(B)正确;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6.1.10条,(C)不正确;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6.1.14条及条文说明(D)正确,故选(C)。
更多“下列关于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有关抗震的一些观点,其中何项不正确?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关于竖向地震作用的主张,其中何项不正确?
    (A) 9度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B) 8度抗震设计时,跨度大于24m的结构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C) 8度抗震设计的带转换层高层结构中的转换构件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
    (D) 8度采用隔震设计的建筑结构,可不计竖向地震作用


    答案:D
    解析:
    答案:(D)
    解答: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3.3.2条3、4款及条文说明和10.2.6条,(A)、(B)、(C)正确。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1.1条注(D)不正确,故选(D)。

  • 第2题:

    下列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中可用于B级高度高层建筑的为( )。Ⅰ.全部落地抗震墙结构Ⅱ.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Ⅲ.框架结构Ⅳ.板柱一抗震墙结构

    A.Ⅰ、Ⅱ
    B.Ⅰ、Ⅲ
    C.Ⅱ、Ⅳ
    D.Ⅲ、Ⅳ

    答案:A
    解析:
    参见《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3.3.1条。

  • 第3题:

    下列关于高层混凝土结构抗震分析的一些观点,其中何项相对准确?

    (A)B级高度的高层建筑结构应采用至少二个三维空间分析软件进行整体内力位移计算

    (B)计算中应考虑楼梯构件的影响

    (C)对带转换层的高层结构,必须采用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补充计算

    (D)规则结构控制结构水平位移限值时,楼层位移计算亦应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


    答案:B
    解析:
    (B)

    解答: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5.1.13-1、5.1.13-3知,A,C不正确。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3.6.6条,B正确。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4.6.3-3条及条文说明,D不正确。

  • 第4题:

    下列关于防震缝设置的叙述,何项正确?( )

    A.房屋高度相同时,各类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防震缝宽度也相同
    B.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采用框架-抗震墙结构时,其防震缝宽度可比采用框架结构时小50%
    C.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采用抗震墙结构时,其防震缝宽度可比采用框架结构小50%
    D.砌体结构防震缝的宽度总小于钢筋混凝土结构

    答案:D
    解析:
    参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6.1.4条。钢筋混凝土房屋需要设置防震缝时,应符合下列规定:防震缝宽度应分别符合下列要求:①框架结构(包括设置少量抗震墙的框架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当高度不超过15m时不应小于100mm;高度超过15m时,6度、7度、8度和9度分别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宽20mm;②框架-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不应小于本款①项规定数值的70%,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不应小于本款①项规定数值的50%;且均不宜小于100mm;③防震缝两侧结构类型不同时,宜按需要较宽防震缝的结构类型和较低房屋高度确定缝宽。砌体结构的防震缝宽度取70-100mm。

  • 第5题:

    抗震设计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墙结构中,在地震作用下的主要耗能构件为下列何项?( )

    A.抗震墙
    B.连梁
    C.框架梁
    D.框架柱

    答案:B
    解析:
    结构构件应具有必要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延性及耗能等方面的性能。主要耗能构件应有较高的延性和适当的刚度,承受竖向荷载的主要构件不宜作为主要耗能构件。连梁在发生延性破坏时,梁端会出现垂直裂缝,受拉区会出现微裂缝,在地震作用下会出现交叉裂缝,并形成塑性绞,结构刚度降低,变形加大,从而吸收大量的地震能量,同时通过塑性铰仍能继续传递弯矩和剪力,对墙肢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使剪力墙保持足够的刚度和强度。在这一过程中,连梁起到了一种耗能的作用,对减少墙肢内力,延缓墙肢屈服有着重要的作用。

  • 第6题:

    下列高层建筑结构中,何项为复杂高层建筑结构?Ⅰ.连体结构 Ⅱ.多塔楼结构Ⅲ.筒中筒结构 Ⅳ.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简体结构( )

    A.Ⅰ、Ⅱ、Ⅲ
    B.Ⅰ、Ⅱ
    C.Ⅱ、Ⅲ、Ⅳ
    D.Ⅲ、Ⅳ

    答案:B
    解析:
    参见《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10.1.1条,复杂高层建筑结构包括带转换层的结构、带加强层的结构、错层结构、连体结构以及竖向体型收进、悬挑结构。修订后的新规范将多塔楼结构并入竖向体型收进、悬挑结构。

  • 第7题:

    关于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的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限值,下列比较哪一项不正确?( )

    A.框架结构>框架-抗震墙结构
    B.框架抗震墙结构>抗震墙结构
    C.抗震墙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
    D.框架结构>板柱-抗震墙结构

    答案:C
    解析:
    结构的抗侧移刚度越小,则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的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限值越大。

  • 第8题:

    某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多层商场,建于Ⅱ类场地,7度抗震设防区,建筑物总高度28m,营业面积为12000m2,试问,下列对该建筑物抗震等级的判定,其中何项正确?()

    • A、一级
    • B、二级
    • C、三级
    • D、四级

    正确答案:A

  • 第9题:

    某高层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三级,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回答下列有关框架梁的设计与施工构造问题:矩形梁的截面尺寸宜满足哪些要求?


    正确答案:矩形梁的截面尺寸,宜符合下列要求:梁的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mm,截面高宽比不宜大于4,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

  • 第10题:

    单选题
    下列关于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布置的一些观点,其中何项无不妥之处?()[2008年真题]
    A

    剪力墙是主要抗侧力构件,数量尽量多一些,全部剪力墙抗弯刚度之和越大越好

    B

    抗震设计时,剪力墙的布置宜使各主轴方向的侧向刚度接近,非地震区抗风设计时,则可根据备主轴风力大小布置,使结构满足承载力和位移要求

    C

    剪力墙应布置在建筑物周边,增大建筑物的抗扭刚度

    D

    非地震区抗风设计时,剪力墙的数量应使框架部分承受的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倾覆力矩的50%


    正确答案: D
    解析: A项,根据旧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8.1.2条条文说明,剪力墙应适量,刚柔并济;C项,根据第8.1.8条,纵向剪力墙不宜集中布置在房屋的两尽端;D项,根据旧版规范第8.1.3条条文说明,非抗震设计时,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的数量和布置,应使结构满足承载力和位移要求。

  • 第11题:

    问答题
    某高层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三级,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回答下列有关框架梁的设计与施工构造问题:梁端加密区的箍筋配置应符合哪些要求?

    正确答案: 梁端加密区的箍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对抗震等级为三级时,加密区长度取(1.5hb、500mm)中的较大值;箍筋最大间距取(hb/4、8d、150mm)中最小值;箍筋的最小直径取8mm;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箍筋最小直径应增大2mm;梁端加密区箍筋肢距,三级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下列关于地基基础设计的一些主张,其中何项是不正确的?(  )[2008年真题]
    A

    场地内存在发震断裂时,如抗震防烈度小于8度,可忽略发震断裂错动对地面建筑的影响

    B

    对砌体房屋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

    C

    当高耸结构的高度不超过20m时,基础倾斜的允许值为0.008

    D

    高宽比大于4的高层建筑,基础底面与地基之间零应力区面积不应超过基础底面面积的15%


    正确答案: C
    解析:
    A项,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4.1.7条第1款规定,震防烈度小于8度,可忽略发震断裂错动对地面建筑的影响;B项,根据第4.2.1条第2款第2项规定,砌体房屋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C项,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表5.3.4可知,高耸结构的高度Hg不超过20m时,基础倾斜的允许值为0.008;D项,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12.1.6条规定,高宽比大于4的高层建筑,基础底面不宜出现零应力区。

  • 第13题:

    下列关于高层混凝土结构的相关论述,何项观点不符合相关规范、规程要求?(  )

    A.房屋高度大于60m的高层建筑,设计时应按基本风压的1.1倍采用
    B.无论采用何种结构体系,结构的平面和竖向布置宜使结构具有合理的刚度、质量和承载力分布,避免因局部突变和扭转效应而形成薄弱部位
    C.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只要结构的弹性等效侧向刚度和重力荷载之间的关系满足一定的限值,可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不利影响
    D.抗震设计时,钢筋混凝土柱轴压比中的轴向压力,采用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向压力设计值

    答案:A
    解析:
    A项错误,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4.2.2条及其条文说明规定,对于高度大于60m的高层建筑,承载力设计时风荷载计算应按基本风压的1.1倍采用,对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一般仍可采用基本风压值确定。B项正确,根据条文说明第3.1.5条规定,无论采用何种结构体系,结构的平面和竖向布置宜使结构具有合理的刚度、质量和承载力分布,避免因局部突变和扭转效应而形成薄弱部位。C项正确,根据第5.4.1条及其条文说明规定,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只要结构的弹性等效侧向刚度和重力荷载之间的关系满足一定的限值,可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不利影响。D项正确,根据第6.4.2条注1规定,抗震设计时,钢筋混凝土柱轴压比中的轴向压力,采用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向压力设计值。

  • 第14题:

    下列关于抗震设计的概念,其中何项不正确? ?
    (A)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多、高层钢筋混凝土楼屋盖,不应采用预制装配式结构
    (B)利用计算机进行结构抗震分析时,应考虑楼梯构件的影响
    (C)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不宜采用单跨框架结构
    (D)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设计时,应防止剪切破坏先于弯曲破坏


    答案:A
    解析:
    (A)正确表述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3. 5. 4条第5款。(B)见《建 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3. 6. 6条第1款。
    (C)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6. 1.5条。(D)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2008年版)3. 5. 4条第2款。

  • 第15题:

    下列关于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一些主张,其中何项不正确?
    (A)抗震等级为一、二级的框架梁柱节点,一般不需进行节点区轴压比验算
    (B)当仅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组合时,偏心受拉柱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取为1.0
    (C)框架梁内贯通矩形截面中柱的每根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抗震等级为一、二级时, 不宜大于框架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
    (D)—级抗震等级设计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层截面弯矩设计值应按墙肢组合弯矩计算值的1.2倍采用


    答案:D
    解析:
    (D)解答:选项(A)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JGJ3—2002)第6.2.7条条文说明,说法正确;
    选项(B)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JGJ3—2002)第4.7.2条规定,说法正确;
    选项(C)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JGJ3 — 2002)第6.3.3条或《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第6.3.4条第二款规定,说法正确;
    选项(D)不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JGJ3—2002)第7.2.6条规定,说法不正确,故选(D)。

  • 第16题:

    下列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何项为复杂高层建筑结构?Ⅰ.带转换层的结构 Ⅱ.带加强层的结构Ⅲ.错层结构 Ⅳ.框架-核心筒结构( )

    A.Ⅰ、Ⅱ、Ⅲ、Ⅳ
    B.Ⅰ、Ⅱ、Ⅲ
    C.Ⅰ、Ⅲ、Ⅳ
    D.Ⅱ、Ⅲ、Ⅳ

    答案:B
    解析:
    参见《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10.1.1条,复杂高层建筑结构包括带转换层的结构、带加强层的结构、错层结构、连体结构以及竖向体型收进、悬挑结构。修订后的新规范将多塔楼结构并入竖向体型收进、悬挑结构。

  • 第17题:

    下列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中可用于B级高度高层建筑的为下列何项?Ⅰ.全部落地防震墙结构Ⅱ.部分框支防震墙结构Ⅲ,框架结构Ⅳ.板柱-防震墙结构( )

    A.Ⅰ、Ⅱ
    B.Ⅰ、Ⅲ
    C.Ⅱ、Ⅳ
    D.Ⅲ、Ⅳ

    答案:A
    解析:

  • 第18题:

    部分框支剪力墙高层建筑,在地面以上大空间转换结构的描述,下列何项不正确?( )

    A.6度抗震设计时转换构件可采用厚板
    B.7度抗震设计时转换层不宜超过第5层
    C.8度抗震设计时转换层不宜超过第4层
    D.9度抗震设计时不应采用带转换层的结构

    答案:C
    解析:
    对部分框支剪力墙带大空间转换层的高层建筑,属于复杂高层建筑结构。对转换层设计要求,《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10.2.4条规定,转换结构构件可采用转换梁、桁架、空腹桁架、箱形结构、斜撑等,非抗震设计和6度抗震设计时可采用厚板,7度、8度抗震设计的地下室的转换结构可采用厚板。第10.2.5条规定,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在地面以上设置转换层的位置,8度设防时不宜超过3层,7度时不宜超过5层,6度时其层数可适当提高,9度抗震设计时不应采用带转换层的结构、带加强层的结构、错层结构、连体结构以及竖向体形收进、悬挑结构。

  • 第19题:

    关于抗震设计的B级高度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适用的结构体系与A级高度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相同
    B.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6~9度的乙、丙类高层建筑
    C.平面和竖向均不规则的高层建筑的最大适用高度可不降低
    D.应按有关规定进行超限高层建筑的抗震设防专项审查复核

    答案:D
    解析:

  • 第20题:

    下列关于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布置的一些观点,其中何项无不妥之处?()[2008年真题]

    • A、剪力墙是主要抗侧力构件,数量尽量多一些,全部剪力墙抗弯刚度之和越大越好
    • B、抗震设计时,剪力墙的布置宜使各主轴方向的侧向刚度接近,非地震区抗风设计时,则可根据备主轴风力大小布置,使结构满足承载力和位移要求
    • C、剪力墙应布置在建筑物周边,增大建筑物的抗扭刚度
    • D、非地震区抗风设计时,剪力墙的数量应使框架部分承受的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倾覆力矩的50%

    正确答案:B

  • 第21题:

    试问,下列一些主张中何项不符合现行国家规范,规程的有关规定或力学计算原理?()

    • A、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8度抗震设计时,其转换构件尚应考虑竖向地震的影响
    • B、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只要结构的弹性等效侧向刚度和重力荷载之间的关系满足一定的限制,可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不利影响
    • C、高层建筑结构水平力是设计的主要因素。随着高度的增加,一般可认为轴力与高度成正比;水平力产生的弯矩与高度的二次方成正比;水平力产生的侧向顶点位移与高度三次方成正比
    • D、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不宜将某一部分构件超强,否则可能造成结构的相对薄弱部位。

    正确答案:C

  • 第22题:

    问答题
    某高层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三级,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回答下列有关框架梁的设计与施工构造问题:矩形梁的截面尺寸宜满足哪些要求?

    正确答案: 矩形梁的截面尺寸,宜符合下列要求:梁的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mm,截面高宽比不宜大于4,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下列有关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的一些主张中,其中何项不够准确?()[2007年真题]
    A

    框架-剪力墙结构,任一层框架部分的地震剪力,不应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的20%和按框架结构分析的框架部分各楼层地震剪力最大值1.5倍二者的较小值

    B

    抗震设计时,剪力墙结构的一般剪力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不宜小于结构总底部倾覆力矩的50%

    C

    抗震设计时,当抗震墙连梁内力由风荷载控制时,连梁刚度不宜折减

    D

    框架-核心筒结构中截面形状复杂的内筒墙体,可按应力进行配筋


    正确答案: D
    解析: A项,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8.1.4条,当任一层框架部分的地震剪力大于或等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的20%时,不需要调整,故错误;C项,根据《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6.2.13条条文说明,正确。说明:BD两项内容已被最新规范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