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15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其平立面示意如图3-16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对风荷载不敏感,房屋高度58m,首层层高5m,二~五层层高4.5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3.5m,所在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Ⅲ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假定,该结构位于非地震区,仅考虑风荷载作用,且水平风荷载沿竖向呈倒三角形分布,其最大荷载标准值q=65kN/m,已知该结构各层重力荷载设计值总和为 =1.45×105kN。试问,在上述水平风力作用下,该结构顶点质心的弹性水平位移u(mm)不超

题目
某15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其平立面示意如图3-16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对风荷载不敏感,房屋高度58m,首层层高5m,二~五层层高4.5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3.5m,所在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Ⅲ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假定,该结构位于非地震区,仅考虑风荷载作用,且水平风荷载沿竖向呈倒三角形分布,其最大荷载标准值q=65kN/m,已知该结构各层重力荷载设计值总和为 =1.45×105kN。试问,在上述水平风力作用下,该结构顶点质心的弹性水平位移u(mm)不超过下列何项数值时,方可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影响?
(A)40 (B)50 (C)60 (D)70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B
解析:
答案:(B)
解答: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 5.4.1-1条:
更多“某15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其平立面示意如图3-16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对风荷载不敏感,房屋高度58m,首层层高5m,二~五层层高4.5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3.5m,所在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Ⅲ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地上16层、地下1层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办公楼,如图所示。房屋高度为64.2m,该建筑地下室至地上第3层的层高均为4.5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3.9m,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Ⅲ类场地,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结构底层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10%但不大于50%,地下1层顶板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40





    5.假定,该建筑所在地区的基本风压为0.40kN/m2(50年一遇),地面粗糙度为B类,风向如图所示,风载沿房屋高度方向呈倒三角形分布,地面处(±0.000)为0,屋顶高度处风振系数为1.42,L形剪力墙厚度均为300mm。试问,承载力设计时,在图示风向风荷载标准值作用下,在(±0.000)处产生的倾覆力矩标准值Mwk(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提示:①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计算风荷载体型系数;
    ②假定风作用面宽度为24.3m。

    A. 42000
    B. 47000
    C. 52000
    D. 68000

    答案:C
    解析: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1)表7.2.1可知,地面粗糙度为B类,离地面高度64.2m处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由内插得: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附录B第B.0.1条,建筑物平面形状为矩形时,风荷载体形系数为:








    根据第4.2.2条及其条文说明规定,一般情况下,对于房屋高度大于60m的高层建筑,承载力设计时风荷载计算可按基本风压的1.1倍采用,由



    故:



    根据第4.2.1条规定,主体结构计算时,风荷载作用面积应取垂直于风向的最大投影面积,垂直于建筑物表面的单位面积风荷载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



    顶部:



    (风作用面宽度为24.3m);
    故风荷载标准值作用下,在(±0.000)处产生的倾覆力矩标准值为:



    由此可知,C项数值最为接近。

  • 第2题:

    某15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其平立面示意如题27~30图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对风荷载不敏感,房屋高度58m,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丙类建筑,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Ⅱ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假定,每层刚心、质心均位于建筑平面中心,仅考虑风荷载作用,且水平风荷载沿竖向呈倒三角形分布,其最大荷载标准值q=90kN/m,该结构各层重力荷载设计值总和为G=1.76×105kN。试问,弹性分析时,在上述水平风力作用下,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影响的结构顶点质心弹性水平位移u(mm),不应超过下列何项数值(  )

    A. 48
    B. 53
    C. 58
    D. 63

    答案:C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5.4.1条式(5.4.1-1),当高层建筑结构满足下列规定时,弹性计算分析时可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不利影响,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板柱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可按下式计算:



    根据《高规》条文说明第5.4.1条式(5),结构的弹性等效侧向刚度为:EJd=11qH4/(120u),弹性水平位移u为:u=11qH4/(120EJd)=(11×90×584)/(120×1.6×109)=58.35mm。
      选项中与结果最接近的是58,因此答案选C项。
      【考点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高层建筑结构重力二阶效应和结构稳定性。
      【解题思路】
      本题解题分析步骤如下:
      ①根据《高规》5.4.1条式(5.4.1-1),计算结构主轴方向的弹性等效侧向刚度EJd;
      ②根据《高规》条文说明第5.4.1条式(5),计算结构顶点质心弹性水平位移u。

  • 第3题:

    某15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其平立面示意如图3-16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对风荷载不敏感,房屋高度58m,首层层高5m,二~五层层高4.5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3.5m,所在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Ⅲ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假定,在规定的水平作用下,该结构底层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为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60%,已知底层某框架柱截面为800mm×800mm,剪跨比大于2,混凝土强度等级C40(fc=19.1N/mm2)。在不采用有利于提高轴压比限值的构造措施的条件下。试问,满足规范轴压比限值要求时,该柱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kN)最大值,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作答。
    (A)7950 (B)8560 (C)9170 (D)11000


    答案:A
    解析:
    答案:(A)
    解答: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表6.1.2,6.1.3条,3.3.3条
    结构框架等级为一级,由《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表6.3.6,[μN]=0.65
    则Nmax=[μN]fcA=0.65×19.1×800×800N=7945600N=7945.6kN,故选(A)。

  • 第4题:

    某地上16层、地下1层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办公楼,如图所示。房屋高度为64.2m,该建筑地下室至地上第3层的层高均为4.5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3.9m,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Ⅲ类场地,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结构底层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10%但不大于50%,地下1层顶板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40





    4.地上第3层某L形剪力墙墙肢的截面如图所示,墙肢轴压比为0.24。试问,该剪力墙转角处边缘构件(图中阴影部分)的纵向钢筋面积



    最小取下列何项数值时才能满足规范、规程的最低构造要求?(  )
    提示:不考虑承载力计算要求。


    A. 2700
    B. 3300
    C. 3500
    D. 3800

    答案:B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3.9.2条规定,当建筑场地为Ⅲ、Ⅳ类时,对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地区,宜分别按抗震设防烈度8度和9度时各类建筑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故本题应按8度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根据表3.9.3可知,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一级;
    根据第7.1.4条第2款规定,底部两层为剪力墙加强部位,第3层为相邻的上一层;
    根据第7.2.14条第1款规定,一级抗震设计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层墙肢端部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根据第7.2.15条规定,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阴影部分的竖向钢筋的配筋率在一级时不应小于1.2%,故纵向钢筋截面面积最小为:



    由此可知,B项数值最为接近。

  • 第5题:

    某15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其平立面示意如图3-16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对风荷载不敏感,房屋高度58m,首层层高5m,二~五层层高4.5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3.5m,所在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Ⅲ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假定,该建筑物拟作为综合楼使用,二~五层为商场,六~七层为库房,其余楼层作为办公用房。设计时其楼屋面活荷载均按等效均布荷载计算而得,各层荷载标准值如下:①屋面:永久荷载8.8kN/m2,活荷载2.0kN/m2,雪荷载0.5kN/m2;②8~15层:永久荷载8.0kN/m2,活荷载2.0kN/m2;③6~7层:永久荷载8.0kN/m2,活荷载5.0kN/m2;④2~5层:永久荷载8.0kN/m2,活荷载3.5kN/m2。试问,进行地震作用计算时,该结构的总重力荷载代表值GE(kN)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1.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作答。
    2.每层面积均按850m2计算,且不考虑楼板开洞影响。

    (A)1.233X105(B)1.224x105(C)1.205x105(D)1.199x105


    答案:B
    解析:
    答案:(B)
    解答: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3.3.6条:
    GE=(8.8+8×14+0.5×0.5+2×0.5×8+5×0.8×2+3.5×0.5×4)×850=1.224x105
    故选(B)。

  • 第6题:

    某12层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住宅楼,各层结构平面布置如图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房屋高度为34.0m。首层层高为3.2m,其他各层层高均为2.8m。该房屋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其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建于III类建筑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该房屋剪力墙抗震设计时,试问,下列何项符合相关规范、规程的要求?
    (A) 符合与三级抗震等级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
    (B) 符合与二级抗震等级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
    (C) 符合与二级抗震等级相应的计算要求和与三级抗震等级相应的构造措施要求
    (D) 符合与三级抗震等级相应的计算要求和与二级抗震等级相应的构造措施要求


    答案:D
    解析:
    由《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4.8.2条、4.8.4条和表4.8.2,或由《建筑抗震设计规范》3.3.3条和表6.1.2,答案(D)正确。

  • 第7题:

    某15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其平立面示意如题27~30图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对风荷载不敏感,房屋高度58m,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丙类建筑,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Ⅱ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假定,该建筑物建设场地的地面粗糙度为B类,基本风压ω0=0.65kN/m2,屋顶处的风振系数βz=1.402。试问,计算主体结构的风荷载效应时,在题27~30图所示方向的风荷载作用下,屋顶A处垂直于建筑物外墙表面的风荷载标准值ωk(kN/m2),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提示:体型系数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取值。

    A. 1.9
    B. 2.0
    C. 2.1
    D. 2.2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表8.2.1,由于建筑物高度为:H=58m,查得风压高度变化系数为:
      μz=1.62+[(58-50)/(60-50)]×(1.71-1.62)=1.692
      题中已给出风振系数为:βz=1.402。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附录B第B.0.1条,该建筑体型系数为:
      μs=μs1+μs2=0.8+0.48+0.03H/L=0.8+0.48+0.03×58/60=1.309
      根据《荷规》第8.1.1条,垂直于建筑物表面的风荷载标准值,计算主要受力结构时,应按下式计算:
      ωk=βzμsμzω0
      因此屋顶A处垂直于建筑物外墙表面的风荷载标准值为:
      ωk=1.402×1.309×1.692×0.65=2.02kN/m2
      选项中与结果最接近的是2.0,因此答案选B项。
      【考点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以下内容:
      ①风荷载取值标准计算方法;
      ②垂直于建筑物表面的风荷载标准值的简单计算;
      ③理解风荷载标准值计算的有关系数的意义及计算;
      ④正确理解并应用风荷载的体型系数。
      【解题思路】
      本题解题分析步骤如下:
      ①根据《荷规》表8.2.1,确定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
      ②根据《高规》附录B第B.0.1条,计算风荷载体型系数μs;
      ③根据《荷规》第8.1.1条,垂直于建筑物表面的风荷载标准值为:wk=βzμsμzw0。

  • 第8题:

    10层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Ⅱ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首层层高6m,2层层高4.5m,3~10层层高3.6m,总高度39.3m。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各楼层重力荷载代表值Gi如图所示。各楼层框架的Di值及剪力墙等效刚度如表6-5所列。采用侧移法计算在连续均布荷载作用下结构假想顶点位移μT=ψuqH4/100EIw,并已知当结构刚度特征值λ=1.2时位移系数ψu=8.07。结构阻尼比ζ=0.05。




    1.未考虑非结构构件刚度影响时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s),最接近于(  )项数值。

    A. 0.5
    B. 0.9
    C. 1.2
    D. 1.7

    答案:B
    解析:
    具体计算如下:
    ①框架总抗侧移刚度D值为:




    ②楼层平均高度为:



    ③框架平均总刚度为:



    ④剪力墙平均总刚度为:



    ⑤总刚度特征值为:



    ⑥结构顶点假想位移
    把各楼层重力荷载折算成连续均布荷载,有:q=∑Gi/H=89500/39.3=2277.35kN/m;
    当λ=1.20时,位移系数ψu=8.07,结构顶点假想位移为:μT=ψuqH4/100EIw=8.07×2277.35×39.34/100×1515.69×106=0.289m;
    ⑦结构基本自振周期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JGJ 3—2010)第4.3.17条及附录C式(C.0.2)计算,取自振周期折减系数为:ψT=1.0,故结构基本自振周期为:



    由此可知,B项数值最为接近。


  • 第9题:

    某12层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住宅楼,各层结构平面布置如图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房屋高度为34.0m。首层层高为3.2m,其他各层层高均为2.8m。该房屋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其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建于III类建筑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考虑水平地震作用时,需先确定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方向。试问,抗震设计时该结构必须考虑的水平地震作用方向(即与X轴正向的夹角,按逆时针旋转),应为下列何项所示?
    (A)0°、90° (B)30°、90°、150°
    (C)0°、30°、60°、90° (D)0°、30°、60°、90°、120°、150°


    答案:D
    解析:
    由《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3.3.2条第1款或《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1.1条,答案(D)正确。

  • 第10题:

    某15层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其平立面示意如图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对风荷载不敏感,房屋高度58m,首层层高5m,二~五层层高4.5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3.5m,所在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9,Ⅲ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2011年真题]



    2.假定,该建筑物拟作为综合楼使用,二~五层为商场,六~七层为库房,其余楼层作为办公用房。设计时其楼屋面活荷载均按等效均布荷载计算而得,各层荷载标准值如下:①屋面:永久荷载8.8kN/m2,活荷载2.0kN/m2,雪荷载0.5kN/m2;②8~15层:永久荷载8.0kN/m2,活荷载2.0kN/m2;③6~7层:永久荷载8.0kN/m2,活荷载5.0kN/m2;④2~5层:永久荷载8.0kN/m2,活荷载3.5kN/m2。试问,进行地震作用计算时,该结构的总重力荷载代表值GE(kN)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提示:1.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作答。2.每层面积均按850m2计算,且不考虑楼板开洞影响。

    {图2}


    答案:B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4.3.6条规定,计算地震作用时,建筑结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应取永久荷载标准值和各可变荷载组合值之和,荷载的分项系数乘以设计值,可得荷载值为:GE=(8.8+8×14+0.5×0.5+2×0.5×8+5×0.8×2+3.5×0.5×4)×850=1.224×105kN。由此可知,B项数值最为接近。

  • 第11题:

    某地上38层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一核心筒办公楼,如图所示,房屋高度为155.4m,该建筑地上第1层至地上第4层的层高均为5.1m,第24层的层高6m,其余楼层的层高均为3.9m。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安全等级二级。





    答案:A
    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某12层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住宅楼,各层结构平面布置如下图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房屋高度为34.0m。首层层高为3.2m,其他各层层高均为2.8m。该房屋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其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建于Ⅲ类建筑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平面图(单位:mm) 该房屋剪力墙抗震设计时,试问,下列何项符合相关规范、规程的要求?()
    A

    符合与三级抗震等级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

    B

    符合与二级抗震等级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

    C

    符合与二级抗震等级相应的计算要求和与三级抗震等级相应的构造措施要求

    D

    符合与三级抗震等级相应的计算要求和与二级抗震等级相应的构造措施要求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某15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其平立面示意如题27~30图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对风荷载不敏感,房屋高度58m,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丙类建筑,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Ⅱ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假定,该结构方案调整后,Y向的弹性等效侧向刚度EJd大于且小于,未考虑重力二阶效应时的楼层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Δu/h=1/840。若仅增大EJd值,其他参数不变。试问,结构Y向的弹性等效侧向刚度EJd(109kN·m2)不小于下列何项数值时,考虑重力二阶效应影响的楼层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Δu/h,方能满足规范、规程要求(  )
      提示:


    A. 1.45
    B. 1.61
    C. 1.74
    D. 2.21

    答案:C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3.7.3条,本规程采用层间位移角Δu/h作为刚度控制指标,不扣除整体弯曲转角产生的侧移,即直接采用内力位移计算的位移输出值。
      根据《高规》第5.4.3条,一般可根据楼层重力和楼层在水平力作用下产生的层间位移,计算出等效的荷载向量,利用结构力学方法求解重力二阶效应。重力二阶效应可采用有限元分析计算,也可采用对未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计算结果乘以增大系数的方法近似考虑。增大系数法是一种简单近似的考虑重力P—Δ效应的方法。
      根据《高规》式(5.4.3-3),结构位移增大系数F1,对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而言,可按下式计算:
      F1×Δu/h=F1/840≤1/800,F1≤840/800=1.05
      


    即结构Y向的弹性等效侧向刚度满足:EJd≥1.74×109KN·m2。
      选项中与结果最接近的是1.74,因此答案选C项。
      【考点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重力二阶效应的基本概念及简化计算方法。
      【解题思路】
      本题解题分析步骤如下:
      ①根据《高规》第5.4.3条,确定采用增大系数法进行结构重力二阶效应的计算;
      ②根据《高规》第5.4.3条式(5.4.3-3),利用结构位移增大系数与等效侧向刚度之间的关系,计算结构Y向的弹性等效侧向刚度。

  • 第14题:

    某15层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其平立面示意如图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对风荷载不敏感,房屋高度58m,首层层高5m,二~五层层高4.5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3.5m,所在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9,Ⅲ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2011年真题]



    4.假定,该结构位于非地震区,仅考虑风荷载作用,且水平风荷载沿竖向呈倒三角形分布,其最大荷载标准值q=65kN/m,已知该结构各层重力荷载设计值总和为



    试问,在上述水平风力作用下,该结构顶点质心的弹性水平位移u(mm)不超过下列何项数值时,方可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影响?(  )

    A. 40
    B. 50
    C. 60
    D. 70

    答案:B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式(5.4.1-1)计算,当荷载满足下列公式:



    时,可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影响。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5.4.1条及其条文说明式(5)计算,结构的弹性等效侧向刚度为



    则弹性水平位移为:

  • 第15题:

    某15层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其平立面示意如图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对风荷载不敏感,房屋高度58m,首层层高5m,二~五层层高4.5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3.5m,所在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9,Ⅲ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2011年真题]



    3.假定,该结构对应于x向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底部总剪力V0=4250kN,相应未经调整的各层框架部分所承担的地震总剪力中的最大值为620kN。试问,抗震设计时,x向地震作用下,相应的底层框架部分承担的地震总剪力(kN)为下列何项数值时符合有关规范、规程的最低要求?(  )

    A. 620
    B. 850
    C. 900
    D. 930

    答案:B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9.1.11条第3款规定,当框架部分分配的地震剪力标准值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标准值的20%,但其最大值不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标准值的10%时,应按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标准值的20%和框架部分楼层地震剪力标准值中最大值的1.5倍二者的较小值进行调整。可得:




    即取框架部分地震总剪力为:V=850kN。

  • 第16题:

    某地上16层、地下1层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办公楼,如图所示。房屋高度为64.2m,该建筑地下室至地上第3层的层高均为4.5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3.9m,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Ⅲ类场地,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结构底层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10%但不大于50%,地下1层顶板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40







    A. 1320、400
    B. 1400、400
    C. 1320、378
    D. 1680、432

    答案:A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3.9.2条规定,当建筑场地为Ⅲ、Ⅳ类时,对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的地区,宜分别按抗震设防烈度8度和9度时各类建筑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故本题应按8度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根据表3.9.3可知,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一级;
    根据第7.1.4条第2款规定,地上底部两层为该剪力墙结构的加强部位;
    根据第7.2.6条规定,8度一级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墙肢截面的剪力设计值,按V=ηvwVw计算。其中,ηvw为剪力增大系数,一级时取1.6。故V=1.6×250=400kN。弯矩可不调整,弯矩设计值M=1023kN·m。由此可知,A项数值最为接近。

  • 第17题:

    某15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其平立面示意如题27~30图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对风荷载不敏感,房屋高度58m,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丙类建筑,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Ⅱ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假定,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该结构底层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为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60%,设计计算分析时框架的抗震等级及抗震构造措施等级应为下列何项(  )

    A. 二级,一级
    B. 二级,二级
    C. 三级,二级
    D. 三级,三级

    答案:B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8.1.3-3条,当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但不大于80%时,按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设计,其最大适用高度可比框架结构适当增加,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和轴压比限值宜按框架结构的规定采用。
      根据《高规》第3.9.3条表3.9.3,可知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二级。
      答案选B项。
      【考点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框架的抗震等级及抗震构造措施等级。
      【解题思路】
      本题解题分析步骤如下:
      ①认真审题,找出题干中的关键字;
      ②根据《高规》第8.1.3-3条和表3.9.3,确定框架的等级为二级。

  • 第18题:

    某地上16层、地下1层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办公楼,如图所示。房屋高度为64.2m,该建筑地下室至地上第3层的层高均为4.5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3.9m,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Ⅲ类场地,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结构底层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10%但不大于50%,地下1层顶板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40





    A. 107
    B. 157
    C. 200
    D. 250

    答案:B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7.2.10条第2款规定,地震设计状况时,偏心受压剪力墙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满足:

  • 第19题:

    某15层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其平立面示意如图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对风荷载不敏感,房屋高度58m,首层层高5m,二~五层层高4.5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3.5m,所在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9,Ⅲ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2011年真题]



    5.假定,在规定的水平作用下,该结构底层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为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60%,已知底层某框架柱截面为800mm×800mm,剪跨比大于2,混凝土强度等级C40(fn=19.1N/mm2),在不采用有利于提高轴压比限值的构造措施的条件下。试问,满足规范轴压比限值要求时,该柱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kN)最大值,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提示: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作答。

    A. 7950
    B. 8560
    C. 9170
    D. 11000

    答案:A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3.3.3条规定,建筑场地为Ⅲ类时,对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的地区,宜按8度(0.20g)时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根据表6.1.2、第6.1.3条可知,结构框架等级为一级,由表6.3.6及注解可知,结构的抗震等级和结构的类型有关系,轴压比指柱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值,[μn]=0.65,则考虑地震作用的轴压力设计值最大值为:Nmax=[μN]fcA=0.65×19.1×800×800=7945600N=7945.6kN。由此可知,A项数值最为接近。

  • 第20题:

    某15层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其平立面示意如图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对风荷载不敏感,房屋高度58m,首层层高5m,二~五层层高4.5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3.5m,所在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9,Ⅲ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2011年真题]



    1.已知该建筑物位于城市郊区,地面粗糙度为B类,所在地区基本风压W0=0.65kN/m2,屋顶处的风振系数βz=1.402。试问,在图6-16所示方向的风荷载作用下,屋顶lm高度范围内Y向的风荷载标准值Wk(kN/m2),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提示: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作答。

    A. 1.28
    B. 1.70
    C. 1.91
    D. 3.43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第8.2.1条规定,城市郊区地面粗糙度为B类,H=58m,根据表8.2.1可得,风压高度变化系数为:



    根据表第30项可知,该建筑体型系数如图所示。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4.2.1条规定,垂直于建筑物表面的风荷载标准值为:



    故58m高度处建筑物投影宽度范围内风荷载标准值为:



    故屋顶lm高度范围内Y向的风荷载标准值为:



    由此可知,B项数值最为接近。

  • 第21题:

    某15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其平立面示意如图3-16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对风荷载不敏感,房屋高度58m,首层层高5m,二~五层层高4.5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3.5m,所在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Ⅲ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假定,该结构对应于X向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底部总剪力V0=4250kN,相应未经调整的各层框架部分所承担的地震总剪力中的最大值为620kN。试问,抗震设计时,X向地震作用下,相应的底层框架部分承担的地震总剪力(kN)为下列何项数值时符合有关规范、规程的最低要求?
    (A)620 (B)850 (C)900 (D)930


    答案:B
    解析:
    答案:(B)
    解答: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8.1.4条,0.2V0=0.2×4250kN=850kN>Vfmax=620kN
    1.5Vfmax=1.5×620kN=930kN>850
    即取V=850kN,故选(B)。

  • 第22题:

    某15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其平立面示意如图3-16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对风荷载不敏感,房屋高度58m,首层层高5m,二~五层层高4.5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3.5m,所在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Ⅲ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已知该建筑物位于城市郊区,地面粗糙度为B类,所在地区基本风压w0=0.65kN/m2,屋顶处的风振系数βz=1.402。试问,在图3-16所示方向的风荷载作用下,屋顶1m高度范围内Y向的风荷载标准值Wk(kN/m2),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作答。
    (A)1.28 (B)1.65 (C)1.91 (D)3.43


    答案:B
    解析:
    答案:(B)
    解答: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3.2.3条,城市郊区地面粗糙度为B类,已知H=58m,T1=1.5。
    由表3.2.3査得

    βz=1.402(已作为已知条件给出)
    由《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附录A,该建筑体型系数如图题25答案所示。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
    3.2.1条,垂直于建筑物表面的风荷载标准值为:wk=βzμsμzw058m高度处建筑物投影宽度范围内风荷载标准值为wk=1.402×(24×0.7+0.4×4.012-0.55×4.012+8.512×2×0.55+0.50x15)×1.75×0.65=1.402×33.06×1.75×0.65=52.73(kN/m)
    屋面58m处垂直于建筑物表面的风荷载标准值为52.73/32.024kN/m2=1.65kN/m2,故选(B)。

  • 第23题:

    某地上38层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一核心筒办公楼,如图所示,房屋高度为155.4m,该建筑地上第1层至地上第4层的层高均为5.1m,第24层的层高6m,其余楼层的层高均为3.9m。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安全等级二级。


    A.1.7
    B.2.2
    C.2.7
    D.3.2

    答案:C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