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均为吸毒人员,且关系密切。乙因买不到毒品,多次让甲将自己吸食的海洛因转让10克给乙,甲每次均以购买价转让毒品给乙,未从中牟利。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A、贩卖毒品罪必须以营利为目的,故甲的行为不成立贩卖毒品罪B、贩卖毒品罪以获利为要件,故甲的行为不成立贩卖毒品罪C、甲属于无偿转让毒品,不属于贩卖毒品,故不成立贩卖毒品罪D、甲只是帮助乙吸食毒品,《刑法》没有将吸食毒品规定为犯罪,故甲不成立犯罪

题目

甲、乙均为吸毒人员,且关系密切。乙因买不到毒品,多次让甲将自己吸食的海洛因转让10克给乙,甲每次均以购买价转让毒品给乙,未从中牟利。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贩卖毒品罪必须以营利为目的,故甲的行为不成立贩卖毒品罪

B、贩卖毒品罪以获利为要件,故甲的行为不成立贩卖毒品罪

C、甲属于无偿转让毒品,不属于贩卖毒品,故不成立贩卖毒品罪

D、甲只是帮助乙吸食毒品,《刑法》没有将吸食毒品规定为犯罪,故甲不成立犯罪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ABCD
更多“甲、乙均为吸毒人员,且关系密切。乙因买不到毒品,多次让甲将自己吸食的海洛因转让10克给乙,甲 ”相关问题
  • 第1题:

    甲想以贩养吸,要求乙以1000元1克为其联系毒品卖家,乙遂积极奔走,终于成功买到毒品交给甲,甲将50克毒品送给乙。乙将其中的10克交给丙,对丙说这是补品劝其吸食,丙吸后大为高兴,遂给乙1000元以示酬谢。在劝丙之妻丁吸食时,丁发现是毒品而不吸,乙遂提出要举报丙吸毒,丁亦同意吸食,乙见丁长得漂亮,想与其作情人,就未向丁收钱。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甲成立贩卖毒品罪
    B:就乙与丙的行为而言,乙构成贩卖毒品罪,引诱吸毒罪
    C:就乙与丁的行为而言,乙虽不成立贩卖毒品,但也构成犯罪
    D:乙成立贩卖毒品罪

    答案:C
    解析:
    A不正确,甲收买毒品后只有赠送乙50克的行为,故甲不成立贩卖毒品罪。B、D不正确,乙虽购买但没有贩卖行为。C正确,根据《刑法》第353条之规定,构成强迫他人吸毒罪。

  • 第2题:

    共用题干

    公安特警甲听说乙不仅吸毒而且有时还出售,赚点差价供其买毒品吸食(以贩养吸),就找到乙,问有没有“药”(指毒品)。乙说没有,以前做过,现在不做了。甲提出愿出300元1克的价格购买(高出市价约30%)100克,乙犹豫再三,还是经不住高价的诱惑,让甲等一两天。之后,乙从经常向其出售吸食毒品的丙、丁、戊等人处以200元1克的价格购买了100克海洛因,在向甲交货时被抓获。对乙的行为应如何定性处理?
    A:对乙以非法持有毒品罪论处
    B:对乙按照贩卖毒品罪论处
    C:对乙按照吸食毒品违反治安法论处
    D:对乙按容留吸食毒品罪论处

    答案:B
    解析:
    对乙仍应当按照贩卖毒品罪论处。对以贩养吸的,仍可认定具有贩卖毒品的性质。

  • 第3题:

    关于毒品犯罪,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毒贩乙雇请甲将毒品由A市运往B市,由于B市正大力打击毒品犯罪无法出手,乙又让刚到B市的甲将毒品运回A市,甲构成运输毒品罪
    B.甲为了吸食而买进毒品后,由于戒毒成功将手头剩余的毒品低价出卖,由于不以营利为目的,甲不构成贩卖毒品罪
    C.甲居住在A地,去B地出差期间为了自己吸食购买了10克海洛因。甲将毒品带回A地,经过安检时被发现,甲构成运输毒品罪
    D.从甲家中查获150克海洛因,甲交代是替女友乙保管的,乙供称是她所有,是前男友丙给她供吸食之用的。乙确实有毒瘾。但无法找到丙,乙的供述不能证实。甲乙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共犯


    答案:A,D
    解析:
    【 解析】AD。A:即使又将毒品运回来了,仍然成立运输毒品罪。该罪是开始运输就既遂的。B:贩卖毒品罪不要求以营利为目的,所以甲仍然构成贩卖毒品罪。C:甲只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运输毒品罪是指与贩卖、制造、走私毒品相关的运输行为。D正确。非法持有毒品罪也可以有共同犯罪。

  • 第4题:

    关于毒品犯罪,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A:毒贩乙雇请甲将毒品由A市运往B市,由于B市正大力打击毒品犯罪无法出手,乙又让刚到B市的甲将毒品运回A市,甲构成运输毒品罪
    B:甲为了吸食而买进毒品后,由于戒毒成功将手头剩余的毒品低价出卖,由于不以营利为目的,甲不构成贩卖毒品罪
    C:甲居住在A地,去B地出差期间为了自己吸食购买了10克海洛因,将毒品带回A地,经过安检时被发现,甲构成运输毒品罪
    D:警察从甲家中查获150克海洛因,甲交代是女友乙保管的,乙供称是她所有,是前男友丙给她供吸食之用的。乙确实有毒瘾。但无法找到丙,乙的供述不能证实。甲、乙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共犯

    答案:A,D
    解析:
    【考点】毒品犯罪。详解:A选项,从结局上看没有变更毒品所在地却使毒品的所在地曾经发生了变化的行为,也成立运输毒品罪;B选项,非法出售毒品不以营利为目的,应构成贩卖毒品罪,故B选项说法错误,不应入选;C选项,为了自用而携带不构成运输毒品罪;D选项,无法证明来源,故为非法持有毒品罪。

  • 第5题:

    甲、乙均为吸毒人员,且关系密切。乙因买不到毒品,多次让甲将自己吸食的毒品转让几克给乙,甲每次均以购买价转让毒品给乙,未从中牟利。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贩卖毒品罪必须以营利为目的,故甲的行为不成立贩卖毒品罪
    B:贩卖毒品罪以获利为要件,故甲的行为不成立贩卖毒品罪
    C:甲属于无偿转让毒品,不属于贩卖毒品,故不成立贩卖毒品罪
    D:甲只是帮助乙吸食毒品,《刑法》没有将吸食毒品规定为犯罪,故甲不成立犯罪

    答案:A,B,C,D
    解析:
    【考点】贩卖毒品罪【详解】依照《刑法》第347条的规定,贩卖毒品罪是指明知是毒品而故意实施贩卖的行为。我国刑法规定毒品犯罪的目的是为了通过打击毒品犯罪来控制和减少毒品在社会上的泛滥。首先,贩卖毒品罪不包括所有的买和卖的行为,仅仅针对处于流通环节的买和卖的行为;其次,贩卖毒品罪不要求同时实施买和卖两个行为,只要实施了流通环节中的买或卖任何一个行为均属于贩卖。将自有的毒品有偿地销售出去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贩卖,但由于其属于毒品的流通环节,同样是贩卖毒品罪打击的对象。具体来讲,对于吸毒者之间以购买价转让毒品的行为要分成几种情况来认定:(1)A应B的要求为B购买毒品,然后交付给B,并收取自己垫付的毒资。这种情况下,如果B购买毒品是为了高价卖出且A明知,那么A和B的行为都属于流通环节,A构成贩卖毒品罪的共犯;如果A不明知B的目的或者B购买毒品是为了消费,那么A的行为不属于流通环节,不构成贩卖毒品罪。(2)A购买毒品是为了高价卖出,但念及和B的关系,以购买价转让给B。那么,A购买毒品的行为即属于流通环节,已经构成了贩卖毒品罪。(3)A购买毒品是为了消费,应B的要求以购买价转让给B。那么,A购买毒品的行为不属于流通环节。但是A转让毒品给B的行为属于流通环节,而且A通过转让获得了相应的对价,有牟利目的且实现了利益,故其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因此在本案中,甲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ABCD均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