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公安局为查明张某是否与他人打架斗殴,将其关押20天后释放,但当地对张某传言纷纷。张某申请行政复议,某县公安局的行为被确认违法,张某请求国家赔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市公安局应为复议机关B.张某申请复议的期限为90日C.张某申请复议时不能一并提出赔偿请求D.张某可以要求某县公安局为自己恢复名誉

题目

某县公安局为查明张某是否与他人打架斗殴,将其关押20天后释放,但当地对张某传言纷纷。张某申请行政复议,某县公安局的行为被确认违法,张某请求国家赔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市公安局应为复议机关B.张某申请复议的期限为90日C.张某申请复议时不能一并提出赔偿请求D.张某可以要求某县公安局为自己恢复名誉


相似考题
更多“某县公安局为查明张某是否与他人打架斗殴,将其关押20天后释放,但当地对张某传言纷纷。张某申请行 ”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公安派出所对张某作出罚款200元的行政处罚决定,张某不服。张某向县人民政府和县公安局同时申请行

    某公安派出所对张某作出罚款200元的行政处罚决定,张某不服。张某向县人民政府和县公安局同时申请行政复议,但两机关超过复议期限后均未做出任何决定。张某遂决定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销派出所的处罚决定。本案的适格被告应当是谁?

    A.公安派出所

    B.县公安局

    C.市公安局

    D.县人民政府


    答案:A 
      解析:公安局派出所是县公安局的派出机构,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33条第2款规定:“警告、50元以下罚款,可以由公安派出所裁决;在农村,没有公安派出所的地方,可以由公安机关委托乡(镇)人民政府裁决。”可见根据法律法规的授权,公安派出所享有50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权。又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0条第3款规定:“法律、法规或者规章授权行使行政职权的行政机关内设机构、派出机构或者其他组织,超出法定授权范围实施行政行为,当事人不服提起诉讼的,应当以实施该行为的机构或者组织为被告。”本案公安派出所对张某罚款200元,已超出法定授权范围,张某起诉依法应以派出所为被告,因此选A. 

  • 第2题:

    某县公安局为查明张某是否与他人打架斗殴,将其关押20天后释放,但当地对张某传言纷纷。张某申请行政复议,某县公安局的行为被确认违法。张某请求国家赔偿。下列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 )

    A.市公安局应为复议机关
    B.张某申请复议的期限为90日
    C.张某申请复议时不能一并提出赔偿请求
    D.张某可以要求某县公安局为自己恢复名誉

    答案:D
    解析:
    考查国家赔偿的方式。根据《国家赔偿法》第35条的规定,赔偿义务机关非法拘禁或以其他方法限制或剥夺公民人身自由并造成受害人名誉权损害的,应当在侵权行为影响的范围内为受害人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故D正确。

  • 第3题:

    张某旅游时抱着当地一小女孩拍摄了一张照片,并将照片放在自己的博客中,后来发现该照片被用在某杂志的封面,并配以“母女情深”的文字说明。张某并未结婚,朋友看到杂志后纷纷询问张某,熟人对此也议论纷纷,张某深受困扰。 问题: (1)杂志社是否侵犯张某的肖像权?为什么? (2)杂志社是否侵犯张某的名誉权?为什么? (3)杂志社是否侵犯张某的隐私权?为什么


    ABD

  • 第4题:

    根据案例,回答5~8题:张某在甲县居住并在当地经营个体粮油店。一日,张某从乙市刘某处购得面粉500公斤。后张某发现所购面粉发霉变质,即与刘某交涉退换货并拒绝支付全部货款。双方因此发生纠纷,刘某向乙市丙区公安分局告发。丙区公安分局以张某涉嫌诈骗将其拘传,并将张某已购货物没收。两天后丙区公安分局释放了张某,但未返还已没收货物。如果对公安机关处罚不服,则张某( )。A.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B.可以申请复议C.只能申请复议,不能提起诉讼D.可以先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再起诉


    正确答案:ABD
    本题考查的考点是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关系。本案中,丙区公安分局对张某的违法拘传和没收货物行为侵犯了张某的人身和财产权利,属于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因此张某既可以申请复议,也可以提起诉讼。正确答案是ABD。

  • 第5题:

    ★ 某县公安局为查明张某是否与他人打架斗殴,将其关押20天后释放,但当地对张某传言纷纷。张某申请行政复议,某县公安局的行为被确认违法。张某请求国家赔偿。下列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
    A.市公安局应为复议机关
    B.张某申请复议的期限为90日
    C.张某申请复议时不能一并梃出赔偿请求
    D.张某可以要求某县公安局为自己恢复名誉


    答案:D
    解析:
    。根据《国家赔偿法》第35条的规定,赔偿义务机关非法拘禁或其他方法限制或剥夺公民人身自由并造成受害人名誉权损害的,应当在侵权行为影响的范围内,为受害人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故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