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

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来看,
(1)应该使土地权属具体化,即要将现行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形式,具体落实到每块土地上;
(2)明确土地所有权主体或代表。作者认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原则上应由独立核算的地区性经济合作组织来充当;
(3)土地的集体所有者组织除应拥有比较完整的土地占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外,还应拥有比较完整的土地处分权,即出卖、出租、出包、入股、抵押等权能,以便使集体所有制的土地所有权权能能够比较充分地实现,成为名副其实的土地集体所有制,从而有利于土地的合理利用及顺畅地流动和集中。
从完善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方面看,
(1)应该明确承包经营权的性质。既不能否认农民对土地承包权的要求,也要使承包经营权变成真正的使用权;
(2)完善承包经营权的权能结构。应将承包经营权应有的买卖、转让、入股、转租、抵押等各项权利完全赋予承包经营权的内涵,使之成为一完整的土地使用权,以利于土地使用权权利的充分实现。
(3)土地承包期长期化。制定一个较长期限是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土地使用权的根本保证。
(4)使承包经营权债权物权化。
(5)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能够发挥土地市场的作用,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更多“如何完善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 ”相关问题
  • 第1题:

    如何运用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完善我国现行土地产权制度?


    参考答案:

    (1)马克思地租理论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认为,地租是直接生产者在生产中所创造的剩余生产物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实现的形式,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
    ①级差地租
    资本主义级差地租是经营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被最终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其来源是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产生的原因是土地有限而产生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级差地租包括级差地租Ⅰ(由于土地肥力差异和距离市场远近而形成)和级差地租Ⅱ(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各个连续投资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而形成)。
    ②绝对地租
    绝对地租是不管租种什么样的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其来源是产品的价值高于生产价格的差额;形成原因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形成的条件是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③垄断地租
    垄断地租是由产品的垄断价格带来的超额利用转化成的地租。其产生的原因是土地所有者拥有对这种具有特殊性质的土地所有权。随着城市土地的日益稀缺,土地私有权的垄断性不断增强,垄断地租成为建筑地段地租的主体部分。
    由此可以看出,土地所有权明确是实现土地绝对地租的必要条件。
    (2)中国现行社会主义土地产权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①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来看:
    A.应该使土地权属具体化,即要将现行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形式,具体落实到每块土地上。中国现阶段的土地所有制,从法律上看是十分清楚的,有全民(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两种形式。但是,具体到每一块土地,所有制形式和所有权归属有时比较模糊,究竟是属于国家所有还是集体所有,不很清楚。
    B.土地所有权主体或代表。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原则上应由独立核算的地区性经济合作组织来充当;
    C.的集体所有者组织除应拥有比较完整的土地占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外,还应拥有比较完整的土地处分权,即出卖、出租、出包、入股、抵押等权能,以便使集体所有制的土地所有权权能能够比较充分地实现,成为名副其实的土地集体所有制,从而有利于土地的合理利用及顺畅地流动和集中。
    ②从完善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方面看:
    A.明确承包经营权的性质。既不能否认农民对土地承包权的要求,也要使承包经营权变成真正的使用权;
    B.承包经营权的权能结构。应将承包经营权应有的买卖、转让、入股、转租、抵押等
    各项权利完全赋予承包经营权的内涵,使之成为一完整的土地使用权,以利于土地使用权权利的充分实现。
    C.承包期长期化。制定一个较长期限是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土地使用权的根本保证。
    D.包经营权债权物权化。
    E.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能够发挥土地市场的作用,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 第2题:

    我国现代产权制度的特征是什么?建立和完善现代产权制度有什么意义?


    参考答案:

    (1)产权制度就是有关产权的归属、权责、保护、流转和监管的制度。我国现代产权制度的特点是: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
    (2)建立和完善现代产权制度的意义在于,
    ①有利于维护公有财产权,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②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③有利于各类资本的流动和重组,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
    ④有利于增强企业和公众创业创新的动力,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这是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


  • 第3题:

    1、谈谈如何运用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来对我国现行土地产权制度进行完善?


    (1)马克思地租理论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认为,地租是直接生产者在生产中所创造的剩余生产物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实现的形式,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 ①级差地租 资本主义级差地租是经营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被最终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其来源是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产生的原因是土地有限而产生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级差地租包括级差地租Ⅰ(由于土地肥力差异和距离市场远近而形成)和级差地租Ⅱ(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各个连续投资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而形成)。 ②绝对地租 绝对地租是不管租种什么样的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其来源是产品的价值高于生产价格的差额;形成原因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形成的条件是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③垄断地租 垄断地租是由产品的垄断价格带来的超额利用转化成的地租。其产生的原因是土地所有者拥有对这种具有特殊性质的土地所有权。尤其是,随着城市土地的日益稀缺,土地私有权的垄断性不断增强,垄断地租成为建筑地段地租的主体部分。 (2)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地租 ①社会主义级差地租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形成级差地租的客观物质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仍然存在着。由于其形成,有各种不同因素在起作用,因此在分配时要统筹兼顾,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一、在提及所有制条件下,级差地租Ⅰ主要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级差地租Ⅱ主要由承包农户所得;由于国家进行了投资和建设,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的一部分应归国家所有。二、在土地国有制条件下,级差地租Ⅰ因全部归国家所有;级差地租Ⅱ主要归土地使用者所有,国家也应得到一部分。 ②社会主义绝对地租 社会主义制度下,绝对地租是客观存在的。原因:农业的有机构成大大低于工业;存在着土地所有权的垄断,并要求在经济上加以实现;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3)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在我国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中的运用 ①地租范围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土地有偿使用的理论依据。由于地租的存在,即土地所有权要在经济上得到体现,因此土地必须实行有偿使用。大力推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招标拍卖或挂牌。金融、商业、房地产、娱乐、旅游等经营性、盈利性用地或其他有竞价条件的用地,都必须采取招标拍卖或挂牌出让。 ②要体现土地的级差地租,实现土地产权主体的合法利益,必须使土地产权明晰化,尤其是农村集体土地。由于目前集体土地的所有者即土地所有权主体也不够明确,甚至存在真空状态,以至于所有权收益得不到完全体现,甚至遭受侵犯。 ③区位利用效益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城市各项用地的空间安排。为促进土地向其最佳用途方向转变,以使土地获得最高的级差收益,必须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以加速土地的流转,从而可以使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不断调整与优化,进一步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 第4题: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能够强化“统”的功能,真正实现有统有分,统分结合,是什么的充实完 善和有益补充( )

    A.农村土地制度

    B.农村产权制度

    C.农业基本经营制度

    D.农村经济制度


    参考答案:C

  • 第5题:

    论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利弊?如何深化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实现土地资源合理利用?


    答案:
    解析:
    (1)当前我国农户经营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基本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农户作为基本承包单位,独立自主地在所承包的土地上进行生产经营,并有权获得超过承包数之外的所有经营收益的一种农业生产制度。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优点。a.农业生产以家庭为单位,具有独特优势。b.家庭内部凝聚力强、几乎没有交易成本、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和目标等。这些优势使得家庭作为农业生产团队的经济效率较高。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符合人多地少的中国农村的基本国情。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弊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农户经营不能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积极性。一方面,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不断飞涨;另一方面,农产品价格长期稳定,使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受到很大打击。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农户经营不便于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的实施。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农户经营方式仍然是低效率的。当前,由于人多地少的矛盾冲突,农户经营极度分散,由此造成的农户家庭经济资源和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农户不可能像企业那样扩大总投资,追求规模经济,并选择最优的生产规模,农户经营方式仍然是低效率的。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农户经营面临风险很大。与工业相比,农业对外界自然环境的依赖更强,单个农户面临着更大的经营风险。(2)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是指构成土地产权结构和产权关系的制度安排。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体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①主要缺陷: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主体虚置,权责模糊;土地使用权不稳定,土地流转制度欠缺;农户承包经营权的内涵不充分、不明确。该制度在一定时期内使农村经济获得了实质性的发展。但是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现行土地产权制度所固有的内在缺陷使得农户经营的弊端日益凸显,由此导致当前我国农户经营规模不经济,效率低下,农民收入低等问题日益严重。②改革方向:我国在未来要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权益保障、流转顺畅、分配合理的土地产权制度,实现土地资源合理利用。a.明晰土地集体所有权的主体。b.稳定和完善以土地承包权为核心的农村土地产权体系。c.依法培育和发展以农村土地使用权为基础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