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

李斯特认为,财富的原因与财富本身是完全不同的。财富是交换价值,而财富的原因则是生产力,财富的生产力比财富本身重要许多倍。
他把“国民生产力”分为四种类型:
1、人的生产力,包括精神的生产力和肉体的生产力;
2、自然的生产力;
3、社会的生产力;
4、物的生产力。李斯特认为,人的生产力和自然的生产力是不可分离的,二者在发挥作用时,又必须在一定的社会秩序条件下,即“社会的、平民的、政治的状态和制度下”进行。物的生产力主要是指物质的农业、工业和商业资本的生产力。
他的生产力概念是一个涵盖很广的综合性概念。他说:“基督教、一夫一妻制,奴隶制度与封建领地取消,王位的继承、印刷、报纸、邮政、货币、讲师、历法、钟表、警察等等事物,制度的发明,自由保有不动产原则的实行,交通工具的采用--这些都是生产力增长的源泉。”
他认为,斯密等人把单纯的体力劳动看成是唯一的生产力。却忽视生产生产力的劳动,如教师、作曲家、医生、法官和行政官员等也是生产者。前者生产交换价值,后者的生产性比前者要高得多。一国的发展程度,不是决定于积蓄的财富,而是决定于它的生产力的发展程度。


更多“简述李斯特的生产力理论。 ”相关问题
  • 第1题:

    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又称保护幼稚工业理论,它主张对幼稚工业应无条件地进行保护,以发展本国工业生产力。

    A

    B



  • 第2题:

    简述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并加以评论。


    1)主要内容 (1)生产力论 李斯特认为创造财富的生产力比之财富本身,不晓得要重要多少倍,反对“比较优势论”关于当外国能用较低的成本生产并出口某种产品时,本国就不必生产该产品,而是通过对外贸易获得,双方都能从贸易中获益的主张。因为贸易只是既定财富的再分配,它虽使一个国家获得了短期的贸易利益——财富的交换价值,却丧失了长期的生产利益——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因此,李斯特认为生产力是决定一个国家兴衰存亡的关键问题,这里的生产力应是国家综合生产力,而国家综合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意义的是国家的工业生产力。 (2)经济发展阶段论 李斯特反对不加区别的自由贸易,主张一定条件下的保护政策。他认为,古典学派的国际贸易理论忽视了各国的历史和经济发展的特点,所宣扬的是世界主义经济学,把将来世界各国经济高度发展之后才有可能实现的经济模式作为研究现实经济问题的出发点,因而是错误的;他把各国的经济发展分为5个阶段,即“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和农、工、商业时期”。他认为,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应实行不同的对外贸易政策。 (3)国家干预论 李斯特认为,要想发展生产力,必须借助国家的力量,与将国家视为“消极警察”、只负担国家安全与公共安全的保障工作、主张实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英国自由贸易论者相反,李斯特将国家比喻为国民生活中如慈父般的有力指导者。他认为,国家的存在比个人存在更为重要,国家的存在是个人与人类全体安全、幸福、进步及文化发展的第一条件。所以个人的经济利益应从属于国家真正财富的增进与维持。因此,在培植国家生产力,尤其是发展民族工业方面,国家应当做一个理性的“植树人”,采取主动而有效的产业政策。因此,李斯特主张在国家干预下实行保护贸易政策。 2)评价 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论以生产力理论为基础,以经济发展阶段论为依据,以英国、荷兰、西班牙等国的兴衰为佐证,猛烈地抨击了古典学派的自由贸易学说,建立起了一套以保护关税为核心,以阶段保护为特点的为落后国家提供保护贸易政策依据的国际贸易理论体系。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论的许多观点是有价值的,整个理论是积极的,对经济不发达国家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有较大的借鉴意义。他的关于“创造财富的生产力比之财富本身不晓得要重要多少倍”的思想是深刻的,具有较强的理论说服力;他的关于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应实行不同的对外贸易政策的观点是科学的,为经济落后国家实行保护贸易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他的关于以保护贸易为过渡时期和仅以有发展前途的幼稚工业为保护对象,其保护也是有限度的,不是无限期的主张是积极的和正确的,说明了他对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的利益也予以承认;他对保护贸易政策的得失的分析是实事求是的,揭示了建立本国高度发达的工业是提高生产力水平的关键。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论和政策主张在德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过程中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保护政策的影响下,德国于1843年和1846年两次提高关税,有效地保护了德国工业的发展,使德国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赶上了英国和法国等国家。 该理论在逻辑和实践上都证明其是正确和有效的,但在具体操作中存在着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保护对象的选择。正确地选择保护对象是保护幼稚工业政策成败的关键,因此,许多经济学家提出了各种选择保护对象的标准和方法。例如,成本差距标准将保护对象定位于具有成本下降趋势、且国内与国际的差距越来越小的产业;要素动态禀赋标准则提出若一国对某种产业的保护,使该国的要素禀赋发生有利于该产业发展或获得比较利益的变化,则该产业是有前途的。二是保护手段的选择。保护幼稚工业的传统手段主要是征收进口关税,但很多经济学家认为,既然保护的目的是增加国内生产,而不是减少国内消费,最佳的策略应是采取生产补贴而不是关税的手段来鼓励国内生产。由于采用关税手段政府可以得到关税收入,而采取生产补贴政府既失去关税收入,又要增加财政开支,因而欠发达国家更多地倾向于采用征收关税限制进口的手段来保护本国工业。 另外,通过限制进口的手段来保护幼稚工业还可能付出一种常常不被人注意的社会代价,即推迟接受和普及先进技术和知识所造成的损失,尤其是在大多数欠发达国家处于幼稚阶段的新兴工业或高科技工业领域。 保护幼稚工业理论在世界上一些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起了积极的作用。例如,19世纪的美国和德国、20世纪的日本和东亚一些国家和地区。保护幼稚工业理论的主要问题,或者说是关键点,是贸易保护政策可以使得一些低效率、无效益的企业幸存下来。但是,它并不能保证这些企业会自然而然地成长壮大,变成高效率和有效益的企业。相反,政府的保护常常使得一些低效率和无效益的企业长期不求上进地生存下来。因此,保护幼稚工业并非万灵药,并非保护就能保证企业自然而然地成长壮大。在保护期间,幼稚企业能否成长壮大,还取决于其他许多因素,这并非保护所能解决。

  • 第3题:

    2.简述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并加以评论。


    D

  • 第4题:

    李斯特保护幼稚工业理论认为,财富的生产力比之于财富本身不知道要重要多少倍。


    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理论:李斯特认为,生产力是一个国家改变其落后状态最为重要的因素。各国应根据其所处的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实行不同的对外贸易政策。当一国处于农工业阶段时,应对本国的幼稚工业采取贸易保护措施,保护的时间以30年为最高期限。通过禁止输入与征收高关税的办法保护幼稚工业,以免税或征收轻微进口税的方式鼓励复杂机器的进口。当本国工业在保护贸易政策下发展起来以后,生产成本就会下降,生产力得以提高,生产力的提高会带来更多财富。

  • 第5题:

    请简述李斯特幼稚产业保护理论的内容。


    (一)主要内容: (1)对古典自由贸易理论提出批评。指出比较成本说忽视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只注重交换价值,不注重生产能力和形成,不利于德国生产力的发展,不利于国家竞争力的增强,不利于德国真正实现政治经济独立。 (2)批评古典自由贸易理论忽视了各国经济和历史的特点,认为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选择应全面考虑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取决于该国当时所具备的各种条件和所达到的经济发展水平。 (3)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认为通过政府对国民经济活动的一部分加以限制,来保证国家经济利益的实现,而国家利益的保证是持久的个人利益实现的前提。 (4)保护对象为有发展前途,有潜在发展优势的产业,经过一段时间的保护和发展之后能够成长起来,并能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以30年为最高保护时间。 (5)通过禁止输入与征收高额关税的办法来保护幼稚工业,以免税或征收少量进口关税的方式鼓励复杂机器进口。 (二)理论政策评价。 积极意义: (1)保护幼稚产业理论把经济发展看作一个规律性的历史过程来研究,强调国际贸易中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强调各国应根据各自国家的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选择对外贸易政策。 (2)认为国家生产力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而建立高度发达的工业又是提高生产力的关键,因而有必要对国家处于发展中的、有前途的,但遭遇到国外有力竞争的产业部门采取适当的保护。 (3)强调保护的过渡性和有选择性,强调贸易保护是达到发展工业、发展生产力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认为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将逐步降低保护,最终走向自由贸易。 (4)对美、德当时经济政策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 缺陷: (1)对生产力的理解比较含糊,对影响生产力的因素分析也很混乱。 (2)以经济部门作为划分经济发展阶段的基础歪曲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真实过程。 (3)保护对象的选择缺乏客观具体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