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

区位理论的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古典区位论。起始时间为19世纪20年,研究对象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追求目标是成本最低,理论特色以微观的静态、平衡为主,代表人物是杜能和韦伯。
(2)第二阶段:近代区位论。起始时间为20世纪30年代,研究对象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和城市,追求目标是市场最优,理论特色以宏观的静态、平衡为主,代表人物是克里斯塔勒和廖什。
(3)第三阶段:现代区位论。起始时间为20世纪50年代,研究对象为城市和区域,追求目标是优势最显,理论特色以宏观的动态、平衡为主,代表人物是俄林和哈格斯特朗。


更多“区位理论的三个阶段?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主要区位理论()

    A.农业区位理论

    B.现代区位理论

    C.“中心地”理论

    D.工业区位理论


    参考答案:ACD

  • 第2题:

    区位理论对于区位选择的三个标准是什么?


    参考答案:区位理论对于区位选择的三个标准是成本最大的选择、市场份额最大的选择和获得聚集效益的选择。

  • 第3题:

    请简述廖什区位理论与其他区位理论相比的特点。


    1、在布局过程中,克氏认为是根据商品的销售范围的上限,由上而下布局;与此相反,廖什是按照各种商品的必要运输距离,即商品销售的下限,由下而上构建中心地的市场系统。 2、克氏理论的模式是以明显的等级结构系统为特征,而廖什的模型属于非等级系统。 3、关于中心地的等级系统与所供商品的种类间的关系两者也存在差异。在克氏模型中,所有的商品都是由高级中心流向低级中心,不存在相反方向的供给。在廖什的模型中,除中央大城市外,各中心地间特别是同一等级的中心地由于中心职能的专业化,相互间可以供给商品,而且低级中心也有可能向高级中心地供货。

  • 第4题:

    请详细论述土地区位理论的各个发展阶段的内容以及区位理论对土地利用规划的指导意义。


    参考答案:区位可简单的解释为客观物质分布的地区和地点,区位理论是关于自然物质及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在空间中相互关系的学说,区位理论是土地分区利用的基本原理。1)农业区位论:杜能的《孤立国》的中心内容是: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和农业土地经营集约化程度,不仅取决于土地自然特性,更依赖于当时的经济状况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尤其是农业生产用地到农产品消费地的距离。2)工业区位论:韦伯的工业区位论核心是通过运输劳动力及集聚因素相互关系的分析与计算,找出工业产品生产成本最低点,作为工业企业的理想区位。3)城市区位论:基本内容是关于一定区域内城市和城市职能,大小及空间结构的学说,即城市的“等级——规模”学说,被概括为区域内城市等级与规模关系的六边形模型4)市场区位论:特点是把生产区位和市场结合起来进行分析。5)空间结构理论:是涉及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城镇居民点区位的综合区位论。指导意义:1)依据区位理论,合理地确定土地利用方向和结构,确定各项用地的合理配置点。2)通过制定合理的级差地价政策,调控城市区域土地利用及各种生产要素的投

  • 第5题:

    主要的区位理论包括()。

    A、农业区位理论
    B、工业区位理论
    C、城市化理论
    D、城市空间结构理论
    E、中心地理论

    答案:A,B,D,E
    解析:
    区位理论主要有农业区位理论、工业区位理论、中心地理论和城市空间结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