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模块设计的原则,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A.模块的内聚性高,模块之间的耦合度高B.模块的内聚性高,模块之间的耦合度低C.模块的内聚性低,模块之间的耦合度高D.模块的内聚性低,模块之间的耦合度低

题目

关于模块设计的原则,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模块的内聚性高,模块之间的耦合度高

B.模块的内聚性高,模块之间的耦合度低

C.模块的内聚性低,模块之间的耦合度高

D.模块的内聚性低,模块之间的耦合度低


相似考题
更多“关于模块设计的原则,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A.模块的内聚性高,模块之间的耦合度高B.模块的内聚性高, ”相关问题
  • 第1题:

    关于程序模块优化的启发式规则有若干条,以下规则中不符合优化原则的是(42)。如果一个模块调用下层模块时传递一个数据结构,则这种耦合属于(43)。

    A.通过模块的合并和分解,降低模块的耦合度,提高模块的内聚性

    B.提高上层模块的扇出,减少模块调用的层次

    C.将模块的作用范围限制在模块的控制范围之内

    D.降低模块之间接口的复杂性,避免“病态连接”


    正确答案:B
    解析:(42)空:关于程序模块优化的启发式规则有若干条:评估程序结构的“第一次迭代”以降低耦合并提高内聚:试图用高扇出使结构最小化:当深度增加时争取提高扇入;将模块的影响限制在模块的控制范围内;评估模块接口以降低复杂度和冗余并提高一致性:定义功能可以预测的模块,但要避免过分限制的模块;力争“受控入口”模块,避免“病态连接”;根据设计约束和可移植性需求,对软件进行打包。选项A、C、D都符合上述准则,若要减少模块调用的层次即当深度增加时,应该争取提高扇入,所以选项B不符合原则。(43)空:一个数据结构的一部分借助于模块接口被传递是标记耦合。两个模块之间的耦合方式有7种:非直接耦合、数据耦合、标记耦合、控制耦合、外部耦合、公共耦合和内容耦合。

  • 第2题:

    软件设计中划分程序模块通常遵循的原则之一是使各模块间的______。

    A.耦合度高,内聚性低

    B.耦合度高,内聚度高

    C.耦合度低,内聚度高

    D.耦合度低,内聚度低


    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模块设计原则,一般有以下几点:
      (1) 模块独立性好,模块之间没有过多的相互作用。
      (2) 模块耦合度低。
      (3) 模块内聚度高,各成分之间结合紧密。
      (4) 模块规模适中,模块大小以30到100行为宜,规模过大不宜理解。
      (5) 模块的扇入和扇出要适当。
      (6) 模块的作用域应当在控制域中。

  • 第3题:

    【多选题】软件工程中,关于程序模块优化的启发式规则有若干条,以下规则中符合优化原则的是()。

    A.通过模块的合并和分解,降低模块的耦合度,提高模块的内聚性

    B.提高上层模块的扇出,减少模块调用的层次

    C.将模块的作用范围限制在模块的控制范围之内

    D.降低模块之间接口的复杂性,避免“病态连接

    E.降低上层模块的扇出,增加模块调用的层次


    大大减轻了登记总账的工作量;可以对发生额试算平衡,及时发现错误

  • 第4题:

    以下关于程序模块优化原则的叙述中,说法错误的是(35)。

    A.提高上层模块的扇出,减少模块调用的层次

    B.通过模块的合并和分解,降低模块的耦合度,提高模块的内聚性

    C.降低模块之间接口的复杂性,避免“病态连接”

    D.将模块的作用范围限制在模块的控制范围之内


    正确答案:A
    解析:关于程序模块优化的启发式规则包含以下内容。1)评估程序结构的“第一次迭代”以降低耦合并提高内聚;2)尽量用高扇出,使结构最小化;3)当深度增加时争取提高扇入;4)将模块的影响限制在模块的控制范围内;5)评估模块接口以降低复杂度和冗余,并提高一致性;6)定义功能可以预测的模块,但要避免过分限制的模块;7)力争“受控入口”模块,避免“病态连接”:8)根据设计约束和可移植性需求,对软件进行打包。本试题选项B、C、D都符合上述规则。若要减少模块调用的层次,即当深度增加时,应该争取提高模块的扇入,所以选项A的说法不符合程序模块优化原则。

  • 第5题:

    软件设计中划分程序模块通常遵循的原则之一是使各模块间的( )。

    A.耦合度高,内聚性低
    B.耦合度高,内聚度高
    C.耦合度低,内聚度高
    D.耦合度低,内聚度低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模块设计原则,一般有以下几点:(1) 模块独立性好,模块之间没有过多的相互作用。(2) 模块耦合度低。(3) 模块内聚度高,各成分之间结合紧密。(4) 模块规模适中,模块大小以30到100行为宜,规模过大不宜理解。(5) 模块的扇入和扇出要适当。(6) 模块的作用域应当在控制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