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粘釜原因:物理因素:吸附作用;化学因素:粘附作用。
危害:
(1)传热系数下降;
(2)产生“鱼眼”,使产品质量严重下降;
(3)需要清釜,非生产时间加长。
防止措施:
(1)釜内金属钝化;
(2)添加水相阻聚剂;
(3)釜内壁涂极性有机物;
(4)采用分子中有机成分高的引发剂;
(5)提高装料系数,满釜操作。
更多“简述粘釜产生原因、危害及防止措施。 ”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热裂纹产生原因?防止措施?
    (1)产生原因:
    A.焊缝金属中的低熔点共晶在快速冷却过程中,造成晶间偏析,形成液态薄膜。
    B.在结晶过程产生焊接应力。
    (2)防止措施;
    A.控制钢材和焊材中硫(S)、磷(P)、碳(C)含量;如开坡口,采用碱性焊条。
    B.加入细化晶粒元素,改善焊缝金属结晶组织,提高抗裂性。
    C.控制焊接规范,采用多层多道焊,提高焊缝形状系数,避免中心线偏析。
    D.采取各种降低焊接应力的工艺措施。

  • 第2题:

    简述常见过流故障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1)原因:
    1)设备超负荷运行。
    2)设备或电缆内部绝缘损坏,出现短路现象。
    (2)危害:
    1)控制开关过流保护装置动作,引起跳闸,造成大面积停电。
    2)烧毁电气设备,引起火灾,易造成瓦斯、煤尘爆炸。

  • 第3题:

    请简述硅酸盐水泥石腐蚀的类型、产生腐蚀的原因及防止腐蚀的措施有哪些?


    腐蚀的类型有: (1)软水侵蚀(溶出性侵蚀):软水能使水化产物中的Ca(OH)2溶解,并促使水泥石中其它水化产物发生分解; (2)盐类腐蚀:硫酸盐先与水泥石结构中的Ca(OH)2起置换反应生产硫酸钙,硫酸钙再与水化铝酸钙反应生成钙钒石,发生体积膨胀;镁盐与水泥石中的Ca(OH)2反应生成松软无胶凝能力的Mg(OH)2; (3)酸类腐蚀:CO2与水泥石中的Ca(OH)2反应生成CaCO3,再与含碳酸的水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碳酸氢钙,硫酸或盐酸能与水泥石中的Ca(OH)2反应; (4)强碱腐蚀:铝酸盐含量较高的硅酸盐水泥遇到强碱也会产生破坏。 受腐蚀原因:内因是水泥石内存在原始裂缝和孔隙,为腐蚀性介质侵入提供了通道;水泥石内有在某些腐蚀性介质下不稳定的组分,如:Ca(OH)2,水化铝酸钙等;腐蚀与毛细孔通道的共同作用加剧水泥石结构的破坏。外因:环境中的腐蚀性介质,如:软水;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 第4题:

    简述冷裂纹产生原因?防止措施?
    (1)产生原因:
    A.钢材的淬硬倾向大,产生低塑性马氏体组织。
    B.焊接接头中含氢量较高。
    C.焊后存在较大焊接应力。
    (2)防止措施:
    A.选用碱性低氢焊条。
    B.焊条要严格烘干,焊件坡口严格清理。
    C.选择合理焊接规范,合理安排焊接顺序。
    D.焊前预热、缓冷,减少高温冷却速度。
    E.焊后立即进行热处理,降低含量,消除焊接应力。

  • 第5题:

    简述粘压阻力形成的原因及减少粘压阻力的措施


    (1)阻力有两部分,一部分是由于粘性产生切向应力形成的摩擦阻力;另一部分是由于边界层分离产生压强差形成的压差阻力(形状阻力)。 (2)要减小摩擦阻力,应使层流边界层转变为紊流边界层的转捩点尽可能后移;把物体作成流线型,使分离点后移,甚至不发生分离,可减少物体后面的尾涡区,从而减小压差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