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体系中,“教育性教学”是教育的原则。()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题目
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体系中,“教育性教学”是教育的原则。()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相似考题
更多“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体系中,“教育性教学”是教育的原则。() ”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原则。


    答案:
    解析:
    赫尔巴特在西方教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概念,明确了教学是实现教 育的重要手段。他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品 格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在他看来,教学必须具有教育作用,教 师在进行教学时,不能只限于学生某种知识技能的获得,而应着眼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 但是,他把教学当做实施德育的唯一途径,视知识增长与品德提高为无条件的同步运动,没有 认识到智育和德育的相对独立性。

  • 第2题:

    述评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原则。


    答案:
    解析:
    (1)“教育性教学”原则是指通过教学来进行教育的原则。在西方教育史上,赫尔巴特第一次明确、系统地提出并论证了“教育性教学”的思想,把教学作为道德教育最基本的途径和手段。赫尔巴特认为,知识和道德有着直接和内在的联系。所以道德教育只有通过教学才能产生实际的作用,教学是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不存在无教学的教育,也不存在无教育的教学。在他看来,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因而,要通过教学传授知识,形成各种道德观念,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养成各种品德。教学的目的要与整个教育目的保持一致,教学的最高目的在于养成德行。为了这个目的,教学要培养多方面兴趣,改变个性。多方面兴趣也因此具有道德的力量。(2)在赫尔巴特以前,教育家们通常是把道德教育和教学分开进行研究的,教育和教学通常被规定了各自不同的任务和目的。在这个问题上,赫尔巴特的突出贡献在于,运用其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具体阐明了教学和教育之间存在的内在的本质联系,使道德教育获得了坚实的基础,其思想有其合理性。但是,他又把教学完全从属于教育,把教育和教学完全等同起来,具有机械论的倾向。因为除了教学之外,道德教育还有其他多种途径,尤其是道德实践。(3)我国目前的学校德育常常用思想教育课、政治教育课等直接的道德教育途径进行着一切德育。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德育将活动性、实践性、情境性很强的道德教育,变成了机械的、僵化的知识教育,课堂上教道德知识,课后学生背道德知识,最后考道德知识,其结果自然常常培养出来的有较高道德知识的人,而不一定是真正具有美德品质的人。其实,孔子早就提出,道德评价不仅要“听其言”,而且要“观其行”。可见,我国目前大部分的学校德育是不合理的,不能满足真正的德育要求和目标。所以,从我国目前道德教育实施的情况来看,要科学、合理地认识和运用“教育性教学”理论。

  • 第3题:

    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原则述评。
    赫尔巴特根据其心理学理论,确认教学是形成道德观念、培养道德品质的最基本的手段,因此,在西方教育史上,他第一个明确地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概念。他所说的“教育性教学”,就是说任何教学都必须具有教育性,教育不能离开教学。赫尔巴特写道:“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又说:“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相反,道德教育(或者品格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
    赫尔巴特强调道德教育要建立在知识教育基础之上,把教学作为道德教育的最主要的手段。与此同时,又指出,教学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形成道德观念,培养完善的品格,则是其最高目的。这样把教育与教学两者辩证地统一起来,表明赫尔巴特对寓教育于教学之中这条规律已经有了认识,并且进行了明确的论述,在教育发展史上作出了巨大贡献。教育性教学的基本思想,已为现代教育学所承认,并得到进一步发展。

  • 第4题:

    如何理解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


    答案:
    解析:
    (1)“教育性教学”的含义:教育(道德教育)是通过而且只有通过教学才能真正产生实际的作用,教学是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即"通 过教学来进行教育”。 (2) “教育性教学”的实施:首先,要求教学 的目的与整个教育的目的保持一致。正因如此, 赫尔巴特认为,教学工作的最高目的在于养成德 行。为了实现这个最终的目的,教学还必须设立 一个近期的、较为直接的目的,这个目的就是, “多方面的兴趣”。 (3) “教育性教学”的意义:赫尔巴特是教育 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性教学”概念的教育 家,他提出了革新教育学的观点,使教育和教学 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从而在教育思 想和教育实践方面树立了一个全新的范例。他 的突出贡献在于运用其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具体 阐明了教育和教学之间存在的内在的本质的联 系,使道德教育获得了坚实的基础。

  • 第5题:

    如何理解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


    答案:
    解析:
    (1) “教育性教学”的含义: 教育(道德教育)是通过而且只有通过教学才能真正产生实际的作用,教学是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即“通过教学来进行教育”。 (2) “教育性教学”的实施:首先,要求教学的目的与整个教育的目的保持一致。正因如此,赫尔巴特认为,教学工作的最高目的 在于养成德行。为了实现这个最终目的,教学还必须设立一个近期的、较为直接的目的,这个目的就是“多方面的兴趣”。 (3) “教育性教学”的意义:赫尔巴特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性教学”概念的教育家,他提出了革新教育学的观点,使教育和教学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从而在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方面树立了一个全新的范例。他的突出贡献在于运用其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具体阐明了教育和教学之间存在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使道德教育获得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