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漆、凉干、调漆、烘干等易燃易工艺过程均在密闭通风室内进行。整个涂装车间采用局部喷淋,满足国家安全法规的设计要求,在易着火的设备旁都设置了自动消防装置:调漆室、喷漆室、流平间大于75℃自动喷水。()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题目
喷漆、凉干、调漆、烘干等易燃易工艺过程均在密闭通风室内进行。整个涂装车间采用局部喷淋,满足国家安全法规的设计要求,在易着火的设备旁都设置了自动消防装置:调漆室、喷漆室、流平间大于75℃自动喷水。()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相似考题

1.共用题干 D汽车制造厂对载货汽车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改造内容为:冲压车间新增冲压设备5台(套);焊装车间新增车身焊接生产线1条、车架焊接生产线1条;涂装车间改造车身涂装生产线、车架涂装生产线;新建污水处理站1座;新增总装配线1条。技术改造过程中使用的原辅材料主要包括:钢材、煤炭、油料、碳酸钠脱脂剂、磷化剂、钛盐钝化剂、PVC聚氯乙烯底漆胶、丙烯酸树脂汽车漆、电泳漆(溶剂主要为丁醇、丁醚等,用于底漆)、苯乙烯腻子等。车身焊接包括自动化焊接和手工电弧焊。手工电弧焊采用碱性焊条,焊条中含锰、碳、铬等成分。车身涂装生产包括:车身涂装、底漆、面漆等工艺。车身涂装工艺采用三涂层三烘干涂装工艺,底漆采用高泳透力、高耐蚀阴极电泳工艺,面涂采用湿碰湿两遍涂装工艺。涂装传输过程全部实现自动化,漆前表面处理、电泳采用悬挂运输方式,中间涂层和面漆涂装线采用地面传输方式。前处理设备采用密封型结构以防止灰尘侵入。烘干室采用热风循环对流烘干方式。生产线设中央控制室监控设备运行状况。车身涂装工艺生产过程包括:漆前处理(脱脂、磷化、钝化、去离子水洗、除锈)、阴极电泳涂底漆、电泳底漆烘干、打磨、PVC底涂、PVC烘干、喷中涂漆、中涂烘干、喷涂面漆、面漆烘干、检查、修饰等。前处理所用的原料为:含有表面活性剂碳酸钠的脱脂剂,含有磷酸、磷酸二氧锌、磷酸二氧镍的磷化剂,含有钛盐的钝化剂,含有丁醇、丁醚的电泳漆溶剂,PVC聚氯乙烯底漆胶,含有丙烯酸树脂、氨基树脂、二甲苯、丁醇的车身漆,含有苯乙烯的打磨腻子等。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 6分,每题2分,1~3题为单选题,4~8题为多选题):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10),涂装车间具有其特定的微小气候,针对微小气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涂装车间应保持稳定的温度,确保风速的内部需求B:涂装车间的风来自机械通风C:涂装车间应保障人均通风量大于4m3/hD:涂装车间设计的夏季温度应为2 2℃~3 0℃E:涂装工艺应全部实现自动化

2.D汽车制造厂对载货汽车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改造内容为:冲压车间新增冲压设备5台(套);焊装车间新增车身焊接生产线1条、车架焊接生产线1条;涂装车间改造车身涂装生产线、车架涂装生产线;新建污水处理站1座;新增总装配线1条。 技术改造过程中使用的原辅材料主要包括:钢材、煤炭、油料、碳酸钠脱脂剂、磷化剂、钛盐钝化剂、PVC聚氯乙烯底漆胶、丙烯酸树脂汽车漆、电泳漆(溶剂主要为丁醇、丁醚等,用于底漆)、苯乙烯腻子等。 车身焊接包括自动化焊接和手工电弧焊。手工电弧焊采用碱性焊条,焊条中含锰、碳、铬等成分。 车身涂装生产包括:车身涂装、底漆、面漆等工艺。车身涂装工艺采用三涂层三烘干涂装工艺,底漆采用高泳透力、高耐蚀阴极电泳工艺,面涂采用湿碰湿两遍涂装工艺。涂装传输过程全部实现自动化,漆前表面处理、电泳采用悬挂运输方式,中间涂层和面漆涂装线采用地面传输方式。前处理设备采用密封型结构以防止灰尘侵入。烘干室采用热风循环对流烘干方式。生产线设中央控制室监控设备运行状况。 车身涂装工艺生产过程包括:漆前处理(脱脂、磷化、钝化、去离子水洗、除锈)、阴极电泳涂底漆、电泳底漆烘干、打磨、PVC底涂、PVC烘干、喷中涂漆、中涂烘干、喷涂面漆、面漆烘干、检查、修饰等。 前处理所用的原料为:含有表面活性剂碳酸的脱脂剂,含有磷酸、磷酸二氧锌、磷酸二氧镍的磷化剂,含有钛盐的钝化剂,含有丁醇、丁醚的电泳漆溶剂,PVC聚氯乙烯底漆胶,含有丙烯酸树脂、氨基树脂、二甲苯、丁醇的车身漆,含有苯乙烯的打磨腻子等。 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涂装车间属于微小气候,针对微小气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涂装车间封闭式车间人均新风量宜设计为20m3/h B.涂装车间生产过程应对产尘设备采取循环措施 C.涂装车间应保障人均通风量大于4m3/h D.涂装车间设计的夏季温度应为22℃~30℃ E.涂装工艺应全部实现自动化

3.B汽车制造厂对载货汽车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改造内容为:冲压车间新增冲压设备5台(套);焊装车间新增车身焊接生产线1条、车架焊接生产线 1条:涂装车间改造车身涂装生产线、车架涂装生产线;新建污水处理站1座:新增总装配线1条。 技术改造过程中使用的原辅材料主要包括:钢材、煤炭、油料、碳酸钠脱脂剂、磷化剂、钛盐钝化剂、PVC聚氯乙烯底漆胶、丙烯酸树脂汽车漆、电泳漆(溶剂主要为丁醇、丁醚等,用于底漆)、苯乙烯腻子等。 车身焊接包括自动化焊接和手工电弧焊。手工电弧焊采用碱性焊条,焊条中含锰、碳、铬等成分。 车身涂装生产包括:车身涂装、底漆、面漆等工艺。车身涂装工艺采用三涂层三烘干涂装工艺,底漆采用高泳透力、高耐蚀阴极电泳工艺,面涂采用湿碰湿两遍涂装工艺。涂装传输过程全部实现自动化,漆前表面处理、电泳采用悬挂运输方式,中间涂层和面漆涂装线采用地面传输方式。前处理设备采用密封型结构以防止灰尘侵入。烘干室采用热风循环对流烘干方式。生产线设中央控制室监控设备运行状况。 车身涂装工艺生产过程包括:漆前处理(脱脂、磷化、钝化、去离子水洗、除锈)、阴极电泳涂底漆、电泳底漆烘干、打磨、PVC底涂、PVC烘干、喷中涂漆、中涂烘干、喷涂面漆、面漆烘干、检查、修饰等。 前处理所用的原料为:含有表面活性剂碳酸钠的脱脂剂,含有磷酸、磷酸二氧锌、磷酸二氧镍的磷化剂,含有钛盐的钝化剂,含有丁醇、丁醚的电泳漆溶剂.PVC聚氯乙烯底漆胶,丙烯酸树脂、氨基树脂、二甲苯、丁醇的车身漆,苯乙烯的打磨腻子等。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1~3题为单选题,4~5题为多选题): 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涂装车间具有其特定的微小气候,针对微小气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涂装车间应保持稳定的温度,确保风速的内部需求 B.涂装车间的风来自机械通风 C.涂装车间应保障人均通风量大于4 m3/h D.涂装车间设计的夏季温度应为22~30 ℃ E.涂装工艺应全部实现自动化

4.D汽车制造厂对载货汽车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改造内容为:冲压车间新增冲压设备5台;焊装车间新增车身焊接生产线1条,车架焊接生产线1条;涂装车间改造车身涂装生产线,车架涂装生产线;新建污水处理站1座;新增总装配线1条。 技术改造过程中使用的原辅材料主要包括:钢材、煤炭、油料、碳酸钠脱脂剂、磷化剂、钛盐钝化剂、PVC聚氯乙烯漆胶、丙烯酸树脂汽车漆、电泳漆(容积主要为丁醇、丁醚等,用于底漆)、苯乙烯腻子等。 车身焊接包括自动化焊接和手工电弧焊,手工电弧焊采用碱性焊条,焊条中含锰碳、铬等成分。 车身涂装生产包括:车身涂装、底漆、面漆等工艺。 车身涂装工艺采用三涂层三烘干涂装工艺,底漆采用高泳透力、高耐腐蚀阴极电泳工艺,面涂采用湿碰湿两遍涂装工艺,涂装传输过程全部实现自动化,漆前表面处理、电泳采用悬挂运输方式,中间涂层和面漆涂装线采用地面传输方式。前处理设备采用密封型结构以防止灰尘侵入。烘干室采用热风循环对流烘干方式。生产线设中央控制室监控设备运行状况。 车身涂装工艺生产过程包括:含有表面活性剂碳酸钠的脱脂剂,含有磷酸、磷酸二氧锌、磷酸二氧镍的磷化剂,含有钛盐的钝化剂,含有丁醇、丁醚的电泳漆溶剂,PVC聚氯乙烯底漆胶,含有丙烯酸树脂、氨基树脂、二甲苯、丁醇的车身漆,含有苯乙烯的打磨腻子等。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涂装车间属于微小气候。针对微小气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涂装车间应保持稳定的温度,确保风流的内部循环 B.涂装车间的新鲜风流应来自室外 C.涂装车间应保持人均风量大于4 m3/h D.涂装车间设计的夏季温度应为22~30℃ E.涂装工艺应全部实现自动化

更多“喷漆、凉干、调漆、烘干等易燃易工艺过程均在密闭通风室内进行。整个涂装车间采用局部喷淋,满足国家安全法规的设计要求,在易着火的设备旁都设置了自动消防装置:调漆室、喷漆室、流平间大于75℃自动喷水。() ”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小型喷漆企业根据国家安全风险管控的相关要求,对毛坯清洗、喷色漆、色漆烘干、罩光喷漆、罩光烘干、检验下线和包装工艺流程等喷漆工艺环节,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关于危险、有害因素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喷漆厂房的通道狭窄属于环境因素,工人长时间加班属于人的因素
    B.喷漆作业过程中管理人员指挥失误属于人的因素,用于通风系统的离心风机噪声危害属于环境因素
    C.罩光烘干后产品堆放无序属于物的因素,未明确现场管理的兼职管理人员属于管理因素
    D.动火作业产生明火易引起爆炸属于物的因素,烘箱上无警示标志属于管理因素

    答案:A
    解析:
    用于通风系统的离心风机噪声危害属于物的因素,B选项错。 罩光烘干后产品堆放无序属于环境因素,C选项错。
    烘箱上无警示标志属于物的因素,D选项错。
    故本题答案为A选项。

  • 第2题:

    涂装车间现有前处理(含脱脂、磷化工段)、电泳底漆和涂装生产线。前处理磷化工段采用镍锌锰系磷酸盐型磷化剂,生产过程中产生磷化废水、磷化废液、磷化渣以及清洗管路系统产生的废硝酸。电泳底漆生产线烘干室排放的有机废气采用1套RTO蓄热式热力燃烧装置处理,辅助燃料为天然气。
      该厂拟依托现厂区进行扩建,新增整车产能12万辆/年。拟新建冲压车间和树脂车间,在现有焊接车间和总装车间内增加部分设备,在涂装车间内新增1条中涂面漆生产线,并将涂装车间现有前处理和电泳底漆生产线生产效率提高1倍。
      拟新建的树脂车间用于塑料件的注塑成型和涂装,配套建设1套RTO装置处理挥发性有机废气。扩建工程建成后工作制度不变。
      新建树脂车间涂装工段设干式喷漆室(含流平)和烘干室,采用3喷1烘工艺,涂装所使用的底漆、色漆和罩光漆均为溶剂漆。喷漆室和烘干室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甲苯、二甲苯及其他醚酯醛酮类物质)收集后送RTO装置处理。喷漆室进入RTO装置的VOCs为32kg/h,烘干室进入RTO装置的VOCs为24kg/h,RTO装置的排风量为15000m3/h。RTO装置的VOCs去除效率为98%,处理后的废气由20m高排气筒排放。
      现有工程磷化废水预处理系统设计处理能力为30m3/h,运行稳定达到设计出水要求。扩建工程达产后,磷化废液和磷化废水的污染物浓度不变,磷化废水预处理系统收水情况如表1-1所示。
    表1-1 磷化废水预处理系统收水情况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计算树脂车间涂装工段RTO装置的VOCs排放速率及排放浓度。 指出涂装车间磷化工段产生的危险废物。 现有磷化废水预处理系统是否满足扩建工程达产后的处理需求,说明理由。 指出扩建工程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的特征因子。


    答案:
    解析:
    (1)树脂车间涂装工段RTO装置的VOCs排放速率为:(32+24)×(1-98%)=1.12(kg/h)。   (2)树脂车间涂装工段RTO装置的VOCs排放浓度为:1.12×106÷15000=74.67(mg/m3)。该涂装车间磷化工段产生的危险废物包括:   (1)磷化废液;   (2)磷化渣;   (3)废硝酸。(1)现有磷化废水预处理系统可以满足扩建工程达产后的处理需求。   (2)理由:   现有工程磷化废水预处理系统设计处理能力为30m3/h。扩建工程达产后,磷化废水排放量为400m3/日,磷化废水排放速率为:400÷(8×2)=25m3/h(按双班制换算)。   而磷化废液的排放量为24m3/日(折合),磷化废液的排放速率为:24÷(8×2)=1.5m3/h(按双班制换算)。   (25+1.5)=26.5m3/h<30m3/h,故可以满足扩建工程达产后的处理需求。   但由于磷化废液是间歇排放,废液排放量波动较大,如果磷化废液的间歇排放量超过5m3/h,将超过磷化废水预处理系统的处理能力。该扩建工程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的特征因子包括:甲苯、二甲苯、非甲烷总烃、VOCs。

  • 第3题:

    B汽车制造厂对载货汽车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改造内容为:冲压车间新增冲压设备5台(套);焊装车间新增车身焊接生产线1条、车架焊接生产线1条;涂装车间改造车身涂装生产线、车架涂装生产线;新建污水处理站1座;新增总装配线1条。
    技术改造过程中使用的原辅材料主要包括:钢材、煤炭、油料、碳酸钠脱脂剂、磷化剂、钦盐钝化剂、PVC聚氯乙烯底漆胶、丙烯酸树脂汽车漆、电泳漆(溶剂主要为丁醇、丁醚等,用于底漆)、苯乙烯腻子等。
    车身焊接包括自动化焊接和手工电弧焊。手工电弧焊采用碱性焊条,焊条中含锰、碳、铬等成分。
    车身涂装生产包括:车身涂装、底漆、面漆等工艺。车身涂装工艺采用三涂层三烘干涂装工艺,底漆采用高泳透力、高耐蚀阴极电泳工艺,面涂采用湿碰湿两遍涂装工艺。涂装传输过程全部实现自动化,漆前表面处理、电泳采用悬挂运输方式,中间涂层和面漆涂装线采用地面传输方式。前处理设备采用密封型结构以防止灰尘侵人。烘干室采用热风循环对流烘干方式。生产线设中央控制室监控设备运行状况。
    车身涂装工艺生产过程包括:漆前处理(脱脂、磷化、钝化、去离子水洗、除锈)、阴极电泳涂底漆、电泳底漆烘干、打磨、PVC底涂、PVC烘干、喷中涂漆、中涂烘干、喷涂面漆、面漆烘干、检查、修饰等。
    前处理所用的原料为:含有表面活性剂碳酸钠的脱脂剂,含有磷酸、磷酸二氧锌、磷酸二氧镍的磷化剂,含有钦盐的钝化剂,含有丁醇、丁醚的电泳漆溶剂,Pvc聚氯乙烯底漆胶,丙烯酸树脂、氨基树脂、二甲苯、丁醇的车身漆,苯乙烯的打磨腻子等。

    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l),涂装车间具有其特定的微小气候,针对微小气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涂装车间应保持稳定的温度,确保风速的内部需求
    B.涂装车间的风来自机械通风
    C.涂装车间应保障人均通风量大于4m3/h
    D.涂装车间设计的夏季温度应为22~30℃
    E.涂装工艺应全部实现自动化

    答案:B
    解析:
    工作场所的新风应来自室外,新风口应设置在空气清洁区,新风量应满足下列要求:非空调工作场所人均占用容积>20m3时,应保证人均新风量〕≥20m3/h。采用空气调节的车间,应保证人均新风量〕≥30m3/h。洁净室的人均新风量应)≥40m3/h。封闭式车间人均新风量宜设计为30~50m3/h。微小气候的设计宜符合下表的要求。

  • 第4题:


    某汽车制造厂现有整车产能为1 2万辆/年,厂区设有冲压车间、焊接车间、涂装车间、总装车间、外购件库、停车场、试车跑道、空压站、天然气锅炉房、废水处理站、固体废物暂存间、综合楼等。该厂工作制度为2 5 0天/年,实行双班制。


    涂装车间现有前处理(含脱脂、磷化工段)、电泳底漆和涂装生产线。前处理磷化工段采用镍锌锰系磷酸盐型磷化剂,生产过程中产生磷化废水、磷化废液、磷化渣以及清洗管路系统产生的废硝酸。电泳底漆生产线烘干室排放的有机废气采用1套RTO蓄热式热力燃烧装置处理,辅助燃料为天然气。


    该厂拟依托现厂区进行扩建,新增整车产能1 2万辆/年。拟新建冲压车间和树脂车间,在现有焊接车间和总装车间内增加部分设备,在涂装车间内新增1条中涂面漆生产线,并将涂装车间现有前处理和电泳底漆生产线生产节拍提高1倍。


    拟新建的树脂车间用于塑料件的注塑成型和涂装,配套建设1套RTO装置处理挥发性有机废气。扩建工程建成后工作制度不变。


    新建树脂车间涂装工段设干式喷漆室(含流平)和烘干室,采用3喷1烘工艺,涂装所使用的底漆、色漆和罩光漆均为溶剂漆b喷漆室和烘干室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V OCs、含甲苯、二甲苯及其他醚酯醛酮类物质)收集后送RTO装置处理。喷漆室进入RTO装置的VOCs为32kg/h,烘干室进入RTO装置的VOCs为24kg/h,RTO装置的排风量为15 000m3/h。 RTO装置的VOCs去除效率为98%,处理后的废气由20m高排气筒排放。现有工程磷化废水预处理系统设计处理能力为30m3/h,运行稳定达到设计出水要求。扩建工程达产后,磷化废液和磷化废水的污染物浓度不变,磷化废水预处理系统收水情况如表1-1所示。



    问题:


    1.计算树脂车间涂装工段RTO装置的VOCs排放速率及排放浓度。


    2.指出涂装车间磷化工段产生的危险废物。


    3.现有磷化废水预处理系统是否满足扩建工程达产后的处理需求,说明理由。


    4.指出扩建工程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的特征因子。





    答案:
    解析:

    1.(1)树脂车间涂装工段RTO装置的VOCs排放速率为:(32+24)*(1-98%)-1. 12(kg/h)。


    (2)树脂车间涂装工段RTO装置的VOCs排放浓度为:1.12*1 000*1 000/15 000=74. 67(mg/m3)。


    2.该涂装车间磷化工段产生的危险废物包括:①磷化废水、磷化废液、磷化渣(这三者中含镍和锌);②废硝酸;③磷化废水预处理系统排放的废水处理污泥。


    3.(1)可以满足。


    (2)理由:现有工程磷化废水预处理系统设计处理能力为30m3/h。扩建工程达产后,磷化废水排放


    量为400m3/日,为2 5 m3/h(按双班制换算)。而磷化废液的排放量为2 4m3/日(折合),为1.5m3/h(按双班制换算),由于磷化废液是间歇排放,废液排放量波动较大,如果磷化废液的间歇排放量超过5 m3/h,将超过磷化废水预处理系统的处理能力。


    4.该扩建工程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的特征因子包括:甲苯、二甲苯、非甲烷总烃、VOCs 。




  • 第5题:

    某汽车制造厂现有整车产能为12万辆/年,厂区设有冲压车间、焊接车间、涂装车间、废水处理站、固体废物暂存间等。该厂工作制度为250天/年,实行双班制。
    涂装车间现有前处理(含脱脂、磷化工段)、电泳底漆和涂装生产线。前处理磷化工段采用镍锌锰系磷酸盐型磷化剂,生产过程中产生磷化废水、磷化废液、磷化渣以及清洗管路系统产生的废硝酸。电泳底漆生产线烘干室排放的有机废气采用1套RTO蓄热式热力燃烧装置处理,辅助燃料为天然气。
    该厂拟依托现厂区进行扩建,新增整车产能12万辆/年。拟新建冲压车间和树脂车间,在现有焊接车间和总装车间内增加部分设备,在涂装车间内新增1条中涂面漆生产线,并将涂装车间现有前处理和电泳底漆生产线生产节拍提高1倍。
    拟新建的树脂车间用于塑料件的注塑成型和涂装,配套建设1套RTO装置处理挥发性有机废气。扩建工程建成后工作制度不变。
    新建树脂车间涂装工段设干式喷漆室(含流平)和烘干室,采用3喷1烘工艺,涂装所使用的底漆、色漆和罩光漆均为溶剂漆。喷漆室和烘干室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甲苯、二甲苯、及其他有机类物质)收集后送入RTO装置处理。喷漆室进入RTO装置的VOCs为32kg/h,烘干室进入RTO装置的VOCs24kg/h,RTO装置的排风量为15000m3/h,RTO装置的VOCs去除效率为98%,处理后的废气由20m高排气筒排放。
    现有工程磷化废水预处理系统设计处理能力为30m3/h,运行稳定达到设计出水水质要求。扩建工程达产后,磷化废液和磷化废水的污染物浓度不变,磷化废水预处理系统收水情况如表1所示。



    问题:
    1、 计算树脂车间涂装工段RTO装置的VOCs排放速率及排放浓度。
    2、 指出涂装车间磷化工段产生的危险废物。
    3、 现有磷化废水预处理系统是否满足扩建工程达产后的处理需求,说明理由。
    4、 指出扩建工程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的特征因子。


    答案:
    解析:
    1、计算树脂车间涂装工段RTO装置的VOCs排放速率及排放浓度。?
    答:?(1)?VOCs排放速率为:(32+24)×(1-98%)=1.12kg/h?
    (2)VOCs排放浓度为:(1.12/15000)?×1000×1000=74.7mg/m3
    ?
    2、指出涂装车间磷化工段产生的危险废物。?
    答:磷化渣、废硝酸、磷化废水液?
    3、现有磷化废水预处理系统是否满足扩建工程达产后的处理需求,说明理由。?
    答:(1 )满足。
    (2 ) 理由: 扩建工程达产后, 磷化废水预处理系统日收集磷化废水(液) 680 m3,
    小于设计处理能力3 0 m3/h (720 m3/d ) 。
    4、?指出扩建工程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的特征因子。???????答:?
    VOCs 、甲苯、二甲苯、苯系物、漆雾、焊接烟尘。

    【考点分析】
    本案例是根据2014 年案例分析试题改编而成的。这道题目所涉及的考点很多,
    需要考生综合把握。
    1 .计算树脂车间涂装工段RTO 装置的VOCs 排放速率及排放浓度。
    《环境影响坪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二、项目分析( 1 )分析建设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环境影响的因素和途径,识别产污环节、污染因子和污染物特性,核算物耗、水耗、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源强"。
    本题类似于本书"二、化工石化及医药类案例5 园区化学原料药项目"第2题。
    2. 指出涂装车间磷化工段产生的危险废物。
    《环境影响坪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 二、项目分析( 1 ) 分析建设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环境影响的因素和途径, 识别产污环节、污染因子和污染物特性, 核算物耗、水耗、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源强"。
    把握题干信息: 前处理磷化工段采用镇辞值系磷酸盐型磷化剂, 生产过程中产生磷化废水、磷化废液、磷化渣,清洗管路系统产生废硝酸。
    注意:如果给出与涂装车间磷化工段无关的废物,如污泥,本题不得分。
    本题类似于本书"三、冶金机电类案例5 专用设备制造项目"第3 题。
    3. 现有磷化废水预处理系统是否满足扩建工程达产后的处理需求?说明理由。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 1 )分析污染控制措施的技术经济可行性"。
    该项目磷化废水排放量为400 旷/d ,即25 m3剧。磷化废液的排放量为24 m3/d(折合),由于磷化废液是间歇排放,废液排放量波动较大, 如果磷化废液的间歇排放量超过5 m3/h ,将超过磷化废水预处理系统的处理能力。根据工程经验,一般会在废水预处理系统前设一缓冲池,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
    4. 指出扩建工程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的特征因子。
    《环境影响坪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二、项目分析( 1 )分析建设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环境影响的因素和途径,识别产污环节、污染因子和污染物特性, 核算物耗、水耗、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源强"。
    本题考点是考查考生对一个行业环境影响识别的能力。考试在遇到此类问题时,要结合行业特点, 参考工艺流程图及主要原辅材料分析其特征污染物,只有进入大气中的特征污染物才可能成为环境空气现状调查中的大气特征污染因子。
    本题类似于本书"二、化工石化及医药类案例7 离子膜烧碱和聚氯乙烯项目"第5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