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网络结构如图2-7所示,图中网络设备均为Cisco设备,请回答以下有关问题。使用IP地址59.67.148.64/26划分3个子网。其中,第1个子网能容纳13台主机,第2个子网能容纳12台主机,第3个子网容纳30台主机。请写出子网掩码、各子网网络地址及可用的IP地址段(注:请按子网序号顺序分配网络地址)。

题目

某网络结构如图2-7所示,图中网络设备均为Cisco设备,请回答以下有关问题。

使用IP地址59.67.148.64/26划分3个子网。其中,第1个子网能容纳13台主机,第2个子网能容纳12台主机,第3个子网容纳30台主机。请写出子网掩码、各子网网络地址及可用的IP地址段(注:请按子网序号顺序分配网络地址)。


相似考题
更多“ 某网络结构如图2-7所示,图中网络设备均为Cisco设备,请回答以下有关问题。使用IP地址59.67.148.64/26划分3个子网。其中,第1个子网能容纳13台主机,第2个子网能容纳12台主机,第3个子网容纳3”相关问题
  • 第1题:

    128/25划分3个子网,其中第一个子网能够容纳60台主机,另外两个子网分别能够容纳25台主机,请写出子网掩码及可用的IP地址段(注:请按子网序号顺序分配网络地址)。


    正确答案:子网 子网掩码 可用的IP地址段 子网1 255.255.255.192 59.67.59.129~59.67.59.190 子网2 255.255.255.224 59.67.59.193~59.67.59.222 子网3 255.255.255.224 59.67.59.225~59.67.59.254
    子网 子网掩码 可用的IP地址段 子网1 255.255.255.192 59.67.59.129~59.67.59.190 子网2 255.255.255.224 59.67.59.193~59.67.59.222 子网3 255.255.255.224 59.67.59.225~59.67.59.254 解析:IP地址块59.67.59.128/25中的“/25”表示子网掩码为25个1比特的掩码,即255.255.255.128。它是在C类IP地址标准子网掩码255.255.255.0的基础上扩展了一个比特位。由于第1个子网要求能够容纳60台主机,26-2=62>60>25-2=30,其中,“-2”表示全0的地址被保留标志子网本身,全1的地址被保留用做该子网的广播地址,因此第1个子网表示主机号的比特位至少需要6位。当主机号的比特位为6位时,所对应的子网掩码为255.255.255.192。若按子网序号顺序分配网络地址,则第1个子网网络地址及可用的IP地址范围求解过程如表1-10所示。

    由表1-10可知,第1个子网的网络地址为59.67.59.128/26,可实际分配的主机地址范围为 59.67.59.129~59.67.59.190。 由于另外两个子网只要求分别能够容纳25台主机,25-2=30>25>24-2=14,因此另外两个子网表示主机号的比特位至少需要5位。当主机号的比特位为5位时,所对应的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24。如果将子网掩码从255.255.255.128变更为255.255.255.224,则可以产生4个子网(新子网号分别为00、01、10、11)。但第1个子网已占用了其中的子网号00、01,则第2个子网所使用的子网号为10,第3个子网所使用的子网号为11。第2个、第3个子网网络地址及可用的IP地址范围求解过程分别如表1-11、表1-12所示。

    由表1-11可知,第2个子网的网络地址为59.67.59.192/27,可实际分配的主机地址范围为 59.67.59.193~59.67.59.222。由表1-12可知,第3个子网的网络地址为59.67.59.240/28,可实际分配的主机地址范围为59.67.59.225~59.67.59.254。

  • 第2题:

    如果将172.19.52.128/26划分3个子网,其中前2个子网分别能容纳10台主机,第3个子网能容纳20台主机。请写出子网掩码及可用的IP地址段。(注:请按子网顺序号分配网络地址)。


    正确答案:子网一的掩码:255.255.255.240可用的IP地址段为172.19.52.129~172.19.52.142。 子网二的掩码:255.255.255.240可用的IP地址段为172.19.52.145~172.19.52.158。 子网三的掩码:255.255.255.224可用的IP地址段为172.19.52.161~172.19.52.190。
    子网一的掩码:255.255.255.240,可用的IP地址段为172.19.52.129~172.19.52.142。 子网二的掩码:255.255.255.240,可用的IP地址段为172.19.52.145~172.19.52.158。 子网三的掩码:255.255.255.224,可用的IP地址段为172.19.52.161~172.19.52.190。 解析:该地址是B类地址,子网数量为3,可取子网号的长度为2,前2个子网分别能容纳10台主机,主机号位数可取4,第3个能容纳20台主机,主机号位数可取5,因此前2个子网的后4位置0,即前28位全为1,可得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40:第3个子网的后5位置0,前27位全为1,可得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24。由于子网号和主机号不能使用全0或全1,故前2个子网只能容纳14台主机,大于10台,符合;第3个子网只能容纳30台主机,大于20。故子网1的可用IP段为172.19.52.129~172.19.52.142,子网2的可用IP段为172.19.52.145~172.19.52.158,子网3的可用IP段为172.19.52.161~172.19.52.190

  • 第3题:

    如果将59.67.149.128/25划分3个子网,其中前两个子网分别能容纳25台主机,第三个子网能容纳55台主机,请写出子网掩码及可用的IP地址段。


    D 在本题中,我们关键要了解IP地址斜杠后面的20和26表示的含义,这个数字是说明该IP地址网络号的位数,那么子网172.6.32.0/20变成172.6.32.0/26,又多出了6位网络号,即可以划分出2的6次方个子网,即64个子网,而172.6.32.0/26中还有32-26=6位的主机号,因此每个子网可以有26-2=62个主机地址(主机号部分全0和全1的除外)。因此本题答案选D。

  • 第4题:

    阅读以下技术说明,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问题5。

    [说明]

    某园区网的部分拓扑结构如图6-15所示。

    使用可变长子网掩码技术将IP地址块172.30.160.128/25划分出3个子网,分别用于图6-15中的单位 A、单位B和服务器群。其中,第1个子网(即单位A)要求能容纳60台主机,第2个子网(即单位B)要求能容纳28台主机,第3个子网(即服务器群)要求至少能容纳的服务器数量为12台。请按子网序号顺序分配网络地址,将表6-9中(1)~(9)空缺处的内容填写完整。


    正确答案:(1) 255.255.255.192 (2) 255.255.255.224 (3) 255.255.255.224 (4) 172.30.160.128 (5) 172.30.160.192 (6) 172.30.160.224 (7) 172.30.160.129~172.30.160.190 (8) 172.30.160.193~172.30.160.222 (9) 172.30.160.225~172.30.160.254
    (1) 255.255.255.192 (2) 255.255.255.224 (3) 255.255.255.224 (4) 172.30.160.128 (5) 172.30.160.192 (6) 172.30.160.224 (7) 172.30.160.129~172.30.160.190 (8) 172.30.160.193~172.30.160.222 (9) 172.30.160.225~172.30.160.254 解析:地址172.30.160.0是一个B类IP地址。IP地址块172.30.160.128/25中的“/25”表示子网掩码为25个“1”比特的掩码,即255.255.255.128。它在B类IP地址标准子网掩码255.255.0.0的基础上扩展了9个比特位。第2个子网要求能够容纳60台主机,由于26-2=64-2=62>60>25-2=32-2=30,因此第2个子网表示主机号的比特位也至少需要6位。当主机号的比特位为6位时,其所对应的子网掩码为255.255.255.192。如果将子网掩码从255.255.255.128扩展为255.255.255.192,则可以产生2个子网(新子网号分别为0、1)。若按子网序号顺序分配网络地址,则第1个子网所使用的新子网号为0,其网络地址及可用的IP地址范围求解过程如表6-12所示。

    由表6-12可知,第1个子网所使用的子网掩码为255.255.255.192,网络地址为172.30.160.128/26,可实际分配的主机地址范围为172.30.160.129~172.30.160.190。
    第2个子网要求能够容纳28台主机,由于25-2=32-2=30>28>24-2=14,因此第2个子网表示主机号的比特位至少需要5位。当主机号的比特位为5位时,所对应的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24。如果将子网掩码从255.255.255.128扩展为255.255.255.224,则可以产生4个子网(新子网号分别为00、01、10、11)。但其中新子网号00、01已被第1个子网占用,因此按子网序号顺序分配网络地址,第2个子网所使用的新子网号为10,第3个子网所使用的新子网号为11。第2个子网的网络地址及可用的IP地址范围求解过程如表6-13所示。第3个子网的网络地址及可用的IP地址范围求解过程如表6-14所示。

    由表6-13可知,第2个子网使用的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24,网络地址为172.30.160.192/27,可实际分配的主机地址范围为172.30.160.193-172.30.160.222。
    由表6-14可知,第3个子网使用的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24,网络地址为172.30.160.224/27,可实际分配的主机地址范围为172.30.160.225-172.30.160.254。第3个子网可实际分配的IP地址共有30个,能够满足试题中“至少能容纳的服务器数量为12台”的要求。

  • 第5题:

    请根据下图所示网络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路由器RG的路由表项(每空2分,共12分)。

    2.如果在不改变路由表项的前提下,在路由器RE和RF最多总共可再接入的路由器数量是

    __________(2分)。

    3.如果想将图中网络通过防火墙CiscoPIX525接入Intemet,并且部分内网需要访问外网,需要使用的两个配置命令依次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2分)。

    4.如果将10.10.33.128/25划分3个子网,其中第一个子网能容纳62台主机,另外两个子网分别能容纳16台主机,第1个子网掩码是__________,第3个子网掩码是__________,第1个子网的第1个可用IP地址是__________,第2个子网的最后一个可用IP地址是__________(4分)。

    (注:请按子网顺序号分配网络地址)


    正确答案:
    【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察路由汇聚、私有地址、NAT、子网划分及其相关知识。路由汇聚:把一组路由汇聚为一个单个的路由广播。路由汇聚的最终结果和最明显的好处是缩小网络上的路由表的尺寸,这样将减少与每一个路由跳数有关的延迟,并减少路由登录项数量,查询路由表的平均时间将加快。路由汇聚的具体方式是指是把几个小网络合并为一个大网络,主要是通过修改子网位实现(增大)。需要如下3步。第一步:将地址转换为二进制格式,并将它们对齐。第二步:找到所有地址中都相同的最后一位。第三步:计算有多少位是相同的。私有地址:IP地址分为公网IP地址和私有IP地址。公网IP是在Internet使用的IP地址,而私有IP地址则是在局域网中使用的IP地址。私有IP地址是一段保留的IP地址。只使用在局域网中,无法在Internet上使用。以下列出留用的内部寻址地址:A类10.0.0.0~10.255.255.255B类172.16.0.0~172.31.255.255C类192.168.0.0~192.168.255.255地址转换(NAT):网络地址转换属接入广域网(WAN)技术,是一种将私有(保留)地址转化为合法IP地址的转换技术,它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Internet接入方式和各种类型的网络中。NAT不仅完美地解决了lP地址不足的问题,而且还能够有效地避免来自网络外部的攻击,隐藏并保护网络内部的计算机。子网划分:通过借用IP地址的若干位主机位来充当子网地址,而将原网络划分为若干子网。【参考答案】1.【解析】①RG的s0端口对应的是10.10.13.133和10.10.13.134组成的微型网络,求网络号的方法是将两个IP地址转换成二进制,然后找相同位。不同位取0后与相同的位一起组成的IP地址即为网络号。转换成十进制得10.10.13.128,子网掩码/30,故②处汇聚后的网络为10.10.13.128/30。③第2个S0聚合的网络是由10.10.13.56、10.10.13.57、l0.10.13.58这3个网络得到。根据①处的方法将3个网络转换成二进制得:10.10.13.56转换成二进制得:00001010.00001010.00001101.0011100010.10.13.57转换成二进制得:00001010.00001010.00001101.0011100110.10.13.58转换成二进制得:00001010.00001010.00001101.00111010要想满足网络内IP地址的分配,则须满足2——n-2>3,即n=3。转换成十进制即10.10.13.56/29。而10.10.13.56被分配到RC的E2端口,因此子网掩码为/29是不合理的,即n=3不符合要求,因此n的最优值只能为4,即子网掩码为/28。故③处汇聚后的网络为l0.10.13.48/28。④第2个sl聚合的网络是由10.10.13.73,10.10.13.74,10.10.13.75这3个网络得到。根据①处的规则将3个网络转换成二进制得:10.10.13.73转换成二进制得:00001010.00001010.00001101。0100100110.10.13.74转换成二进制得:00001010.00001010.00001101.0100101010.10.13.75转换成二进制得:00001010.00001010.00001101.01001011要想满足网络内IP地址分配,则须满足2n-2>3,即n=3,因此转换后的网络地址是00001010.00001010.00001101.01001000/29,转换成十进制得l0.10.13.72/29,故④处应填入10.10.13.72/29。⑤第3个S0端口聚合的网络是由RC和RD所在的4个网络得到。根据①处的方法将4个网络转换成二进制得:转换成十进制即10.10.64.0/22,故⑤处应填入10.10.64.0/22。⑥第3个s1端口聚合的网络是由RA和RB所在的4个网络得到。根据①处的方法将4个网络转换成二进制得:转换成十进制即10.10.32.0/22,故⑥处应填人10.10.32.0/22。2.【解析】RE路由器所在的网络最多可以有23-2=6个IP地址可用,目前已经用了3个,还剩下3个。RF路由器所在的网络最多可以有24-2=14个IP地址可用,目前已经使用了3个,还剩下11个。因此路由器RE和RF最多总共可再接人3+11=14个路由器。3.【解析】本题中所使用的IP地址为私有IP地址,要想和Internet相连,必须将私有地址转换成公用地址,能实现这种功能的设备的名称叫网络地址转换或NAT。nat命令总是与global命令一起使用,因为nat命令可以指定一台主机或一段范围内的主机访问外网,访问外网时需要利用global所指定的地址池进行对外访问,因此该题中需要使用的两个配置命令依次是nat命令和global命令。4.【解析】第一个子网能容纳62台主机,加上网络号、广播地址则至少需要64个IP地址,即要满足2n>=64。其主机号长度应该占6位(26=64),则其子网号占32-6=26位。故第一个子网的子网掩码为255.255.255.192或/26。第二、第三个子网能容纳16台主机,加上网络号、广播地址则至少需要18个IP地址,即要满足2n>=18。其主机号长度应该占5位(25=32),则其子网号占32-5=27位。故第3个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24或/27。子网第一个可用的IP地址是子网号后第一个IP地址。第一个子网号是10.10.33.128,故第一个可用的IP地址为10.10.33.129。第—个子网中一共可以容纳64个IP地址(包括子网号和广播地址),有62个可用的主机位,即从128开始加上62即可得到本子网的最后—个可用的IP地址,即128+62=190。因此可以推断出本子网最后一个可用的IP地址是10.10.33.190。广播地址是子网最后一个可用IP地址的下一个地址,即第一个子网广播地址是10.10.33.191。而第二个子网的子网号是第—个子网广播地址的下一个地址(本题中IP地址分配是连续的),即10.10.33.192。第二个子网可容纳32-2=30个地址,192+30=222,即可推测出第二个子网最后一个可用的IP地址是10.10.33.222。总上所述,最终划分的网络如下表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