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考古学通论两个版本的问题我打算考考古学的研究生,现在手上有旧版的张之恒主编的《中国考古学通论》,,请问还有没有必要再买新版的这个书?新版好像比旧版内容增加了……

题目
关于中国考古学通论两个版本的问题

我打算考考古学的研究生,现在手上有旧版的张之恒主编的《中国考古学通论》,,请问还有没有必要再买新版的这个书?新版好像比旧版内容增加了……


相似考题
更多“关于中国考古学通论两个版本的问题 ”相关问题
  • 第1题:

    20世纪初期有两个瑞典考古学家来到中国,为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做出了最大贡献。一个是(),他成功组建了中瑞合作的();另一个是(),他对中国考古最大的贡献是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等。


    参考答案:斯文·赫定;西北科考团;安特生;周口店遗址

  • 第2题:

    20世纪初期哪两个瑞典考古学家来到中国,并为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做出了最大贡献。


    参考答案:1、一个是斯文·赫定,他成功组建了中瑞合作的西北科考团;
    2、另一个是安特生,他对中国考古最大的贡献是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周口店遗址等。

  • 第3题:

    材料:
    我国某版本生物教材中关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内容如下:




    问题:
    (1)比较两个版本教材中实验的主要差异。
    (2)根据上述比较,分析该实验教学应注意的要点。


    答案:
    解析:
    (1)我国与国外教材中实验的区别有以下几点:
    ①实验内容不同。国外版本只是做了绿叶中色素的分离实验,我国版本先做了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实验,然后做了分离实验。
    ②实验材料用具不同。我国版本中此实验材料是新鲜的绿叶,国外版本中实验材料是提前制备好的植物悬液;我国版本中实验试剂较多,包括二氧化硅、碳酸钙、无水乙醇、层析液,国外版本只是无水乙醇;我国版本中实验用具包括定性滤纸、试管、棉塞、试管架、研钵、尼龙布、剪刀等用具,而国外版本只有滤纸和烧杯。
    ③分离原理、方法相同——纸层析法,但层析液成分不同。我国版本中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酒精中,绿叶中的色素在层析液(由20份在60~90 ℃分馏出来的石油醚、2份丙酮和1份苯混合而成,93号汽油也可代用);而国外版本选择无水乙醇分离植物叶中的各种色素。
    ④实验方法不同。我国版本中首先从新鲜绿叶中提取色素,然后制备滤纸条,画绿叶细线。而国外版本直接在滤纸上滴植物悬液,并且只滴一次。
    ⑤分析和讨论的内容不同。我国讨论的问题更加详细,国外版本描述较为简单,注重实验原理和实验过程,而我国版本不仅注重原理和过程还比较注意关键操作步骤。
    (2)根据上述比较,我认为该实验教学中应注意的要点包括以下几点:
    ①明确实验目的。同一个实验在不同版本中有不同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归因于最初的实验目的不同,所以实验开始之前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这样才更加具有针对性。
    ②让学生理解实验原理。在内容开始之前,要给学生讲解清楚实验原理,这样才可以解释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③注意实验操作规范。如提取叶绿素时加入碳酸钙和二氧化硅的作用,研磨要迅速充分;绿叶细线不仅要求细、直、均匀,而且要求含有较多的色素(可以重复画二至三次);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否则色素溶解到层析液中,将得不到清晰的色素带;制备滤纸条时,要剪去两角,这样可以减小边缘效应,使色素在滤纸上扩散均匀,便于观察实验结果;收集滤液后,要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紧,防止滤液挥发。
    ④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实验安全。本实验中涉及挥发性的有机试剂,为避免学生吸收较多的有害气体,建议在通风橱中进行。
    ⑤实验过程实事求是。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如实记录实验现象,不要随意改动实验结果。

  • 第4题:

    中国学者从文献记载和考古学发展两个方面基本认定夏朝是确实存在过的。


    参考答案:对

  • 第5题:

    简述近代考古学传入中国和中国考古学的萌芽。


    参考答案: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清王朝行将崩溃,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侵略和瓜分中国。一些帝国主义国家纷纷派遣考察队潜入中国边疆地区,以考古研究为名,掠夺中国珍贵文物。他们以非科学的方法进行调查和发掘,致使许多古代遗迹和遗物遭到破坏,造成中国文化遗产的极大损失。1921年瑞典人安特生发现河南渑池县仰韶村以彩陶和磨制石器共存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并与奥地利人师丹斯基、中国人袁复礼进行发掘,提出“仰韶文化”命名。同年又发掘辽宁锦西沙锅屯遗址。1923—1924年又去甘肃、青海调查发掘。1926年从美国学习人类学回国的李济主持发掘山西夏县西阴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这是首次由中国学者主持田野考古工作。1922年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成立考古学研究室,马衡被聘为主任。1927年中国学者徐旭生与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为首组成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