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相关问题
  • 第1题:

    请翻译以下古文: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
    【译文】管子说:“粮仓充实了,(人民)就会懂得礼节。”人民不富足而能治理好(国家),从古代到现在,不曾听说过这等事。古代的人说:“一个男子不耕作,(就)有人要挨饿;一个女子不织布,(就)有人要受冻。”生产东西有时间(的限制),但消费它却没有限度,那么(社会上的)财富一定会缺乏。古代的人治理天下,(计划)极细致周全,所以国家的积蓄足以作为依靠。现在许多人放弃农业去从事工商业,消费的人很多,这是天下的大害。淫靡奢侈的风气一天天滋长,这也是天下的大害。这两种大害公然盛行,没有谁制止它。国家的命运将要覆灭,没有谁挽救它。生产的人很少而耗费的人很多,天下的财产怎么会不用光呢?汉朝自从建立以来,近四十年了,公和私两方面的积蓄,还(少得)使人痛心。该下雨的时候不下雨,百姓就会忧心忡忡;年成不好,百姓交不了租税,(朝廷)卖官爵,(百姓)卖儿女,(这样的事)已经传入您的耳朵里了,哪有治理国家危险到这种地步而皇上不惊恐的呢?

  • 第2题: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 It mainly refers to

    A.Non-action

    B.Being and non-being

    C.Reversion

    D.N/A


    A

  • 第3题:

    4、“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若两忘而化其道”,与老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表达的是不一样的内涵


  • 第4题:

    《庄子·山木》记载:“阳子之宋,宿于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阳子问其故,逆旅人对曰:“ 其美者自美 , 吾不知其美也; 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这则寓言的两项意思是:

    A.美与丑没有绝对标准

    B.世界上不存在美与丑

    C.对美与丑的判断因人而异

    D.爱美之心乃人之常情


    美与丑没有绝对标准;对美与丑的判断因人而异

  • 第5题:

    “见其服而知贵贱,望其章而知其势”说明了什么问题?


    看见一个人的衣着打扮就知道他社会地位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