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3月3日,王大珩、王淦昌等科学家上书中共中央,提出发展高科技的建议。这一建议后来被称为()。此项计划的实施,为我国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奠定了坚实基础。A、“星火计划”B、“火炬计划”C、“八六三计划”

题目

1986年3月3日,王大珩、王淦昌等科学家上书中共中央,提出发展高科技的建议。这一建议后来被称为()。此项计划的实施,为我国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A、“星火计划”

B、“火炬计划”

C、“八六三计划”


相似考题
更多“1986年3月3日,王大珩、王淦昌等科学家上书中共中央,提出发展高科技的建议。这一建议后来被称为( ”相关问题
  • 第1题:

    :1986年3月,在我国四位老科学家王大珩、王淦昌等的积极倡议下,我国制定了( )。

    A.211 工程

    B.星火计划

    C.863计划

    D.十五计划


    正确答案:C
    因为是在1986年3月制定的该计划,故称为“863计划”。正确答案为C。

  • 第2题:

    20世纪80年代,为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许多国家纷纷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把发展 高技术列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1983年美国提出的“战略防御倡议”(即星球大 战计划)、欧共体的“尤里卡”计划和日本的“今后10年科学技术振兴政策”等。
    面对形势,中国的科学家们开始对高科技发展的问题进行思索。1986年初,陈芳允找到王 大珩、王淦昌、杨嘉墀等科学家,经过将近一个月的反复讨论、修改、形成了一份《关于跟踪研究 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建议》分析了形势,陈述了发展髙技术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 迫性。并且提出了对策设想。四位科学家决定将《建议》上交给最高领导人邓小平,他们还联名写了一封信。
    1986年3月3日,《建议》和信递交给邓小平。3月5日,邓小平批示这个建议十分重要……。 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批示引起中央领导层的重视。
    从1986年3月到8月,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组织了 200多位各个领域的专家,分成12个 小组,对计划进行了反复探讨和论证,后来又经过三轮极其严格的科学的技术论证后,最终形成 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纲要》从世界高技术发展趋势和中国的需要与世界可能出发,坚持“有限目标,突出重点”的方针,确定了总体目标,共选择了 7个领域的15个主题项目。
    1986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纲要》。呈送给邓小平后,他当即批示:“我建议,可以 这样定下来,并立即组织实施。”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批准了《纲要》,中央政治局还决定拨款100个亿,推动这个计划的顺利实施。11月,国务院正式颁布了《纲要》。1987年2月, 计划开始组织实施,成立了国家科委高技术计划联合办公室,国务院高技术计划协调指导小组 等,负责决策指挥、协调管理、评估监督等工作。
    因四位科学家提出《建议》和邓小平批示的时间都是1986年3月,所以这个《国家高技术 研究发展计划纲要》也被称为“863”计划。
    从公共政策类型看,“863计划”属 于_。

    A.政策战略
    B.元政策
    C.基本政策
    D.科技政策

    答案:D
    解析:
    科技政策是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科技任务而规定的基本行动准则,是确定科技 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科技事业的战略和策略原则。故本题答案选D

  • 第3题:

    2、在三十五年前,我国四位科学家()倡导的“863计划”,在此基础上开始“973计划”,其中提到的光电子产业是这两个高科技计划的重点之一。

    A.杨振宁、李振道、杨嘉墀和陈芳允

    B.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和陈芳允

    C.钱学森、母国光、王之江和陈芳允

    D.赵梓森、干福熹、王淦昌和杨嘉墀


    C

  • 第4题:

    20世纪80年代,为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许多国家纷纷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把发展 高技术列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1983年美国提出的“战略防御倡议”(即星球大 战计划)、欧共体的“尤里卡”计划和日本的“今后10年科学技术振兴政策”等。
    面对形势,中国的科学家们开始对高科技发展的问题进行思索。1986年初,陈芳允找到王 大珩、王淦昌、杨嘉墀等科学家,经过将近一个月的反复讨论、修改、形成了一份《关于跟踪研究 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建议》分析了形势,陈述了发展髙技术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 迫性。并且提出了对策设想。四位科学家决定将《建议》上交给最高领导人邓小平,他们还联名写了一封信。
    1986年3月3日,《建议》和信递交给邓小平。3月5日,邓小平批示这个建议十分重要……。 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批示引起中央领导层的重视。
    从1986年3月到8月,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组织了 200多位各个领域的专家,分成12个 小组,对计划进行了反复探讨和论证,后来又经过三轮极其严格的科学的技术论证后,最终形成 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纲要》从世界高技术发展趋势和中国的需要与世界可能出发,坚持“有限目标,突出重点”的方针,确定了总体目标,共选择了 7个领域的15个主题项目。
    1986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纲要》。呈送给邓小平后,他当即批示:“我建议,可以 这样定下来,并立即组织实施。”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批准了《纲要》,中央政治局还决定拨款100个亿,推动这个计划的顺利实施。11月,国务院正式颁布了《纲要》。1987年2月, 计划开始组织实施,成立了国家科委高技术计划联合办公室,国务院高技术计划协调指导小组 等,负责决策指挥、协调管理、评估监督等工作。
    因四位科学家提出《建议》和邓小平批示的时间都是1986年3月,所以这个《国家高技术 研究发展计划纲要》也被称为“863”计划。
    政策制定包括环节有:①目标确定;②合法化;③公共政策问题确定;④方案权衡;⑤备 选方案等。“863计划”揭示政策制定的一般过程是__。

    A.①③④⑤
    B.③①②⑤④
    C.①④③⑤②
    D.③①⑤④②

    答案:D
    解析:
    公共政策制定的环节主要包括问题、目标、备选方案、方案结果、权衡和合法化。故本题 答案为D。

  • 第5题:

    20世纪80年代,为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许多国家纷纷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把发展 高技术列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1983年美国提出的“战略防御倡议”(即星球大 战计划)、欧共体的“尤里卡”计划和日本的“今后10年科学技术振兴政策”等。
    面对形势,中国的科学家们开始对高科技发展的问题进行思索。1986年初,陈芳允找到王 大珩、王淦昌、杨嘉墀等科学家,经过将近一个月的反复讨论、修改、形成了一份《关于跟踪研究 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建议》分析了形势,陈述了发展髙技术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 迫性。并且提出了对策设想。四位科学家决定将《建议》上交给最高领导人邓小平,他们还联名写了一封信。
    1986年3月3日,《建议》和信递交给邓小平。3月5日,邓小平批示这个建议十分重要……。 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批示引起中央领导层的重视。
    从1986年3月到8月,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组织了 200多位各个领域的专家,分成12个 小组,对计划进行了反复探讨和论证,后来又经过三轮极其严格的科学的技术论证后,最终形成 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纲要》从世界高技术发展趋势和中国的需要与世界可能出发,坚持“有限目标,突出重点”的方针,确定了总体目标,共选择了 7个领域的15个主题项目。
    1986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纲要》。呈送给邓小平后,他当即批示:“我建议,可以 这样定下来,并立即组织实施。”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批准了《纲要》,中央政治局还决定拨款100个亿,推动这个计划的顺利实施。11月,国务院正式颁布了《纲要》。1987年2月, 计划开始组织实施,成立了国家科委高技术计划联合办公室,国务院高技术计划协调指导小组 等,负责决策指挥、协调管理、评估监督等工作。
    因四位科学家提出《建议》和邓小平批示的时间都是1986年3月,所以这个《国家高技术 研究发展计划纲要》也被称为“863”计划。
    “863计划”进入政府政策议程的过程说 明_。

    A.具有“上书”模式特点
    B.民主集中制
    C.高层领导人批示发挥了关键作用
    D.具有外部动员模式特点

    答案:A,B,C,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四位科学家决定将《建议》上交给最高领导人邓小平,他们还联名写了一封信”体现选项A的说法。政府政策的议程是民主决策的体现,选项B正确。从材料中的《建议》得到邓小平同志的批示,可知选项C正确。“863计划”的制定,最初是由四位科学家通过分析当时形势并进行思索,最后 形成《建议》提交给最高领导人得到顺利实施,体现了选项D的说法。故本题答案选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