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独”是儒家的一个重要概念,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这个词最早出自哪本典籍?( )A.《诗经》B.《尚书》C.《礼记》D.《易经》

题目

“慎独”是儒家的一个重要概念,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这个词最早出自哪本典籍?( )

A.《诗经》

B.《尚书》

C.《礼记》

D.《易经》


相似考题
更多““慎独”是儒家的一个重要概念,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这个词最早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中国古代先贤,要求人们要进行道德修养,严于律己,即使在个人独处、无人监督时,也要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这种道德修养方法是()。


    A.养性

    B.内省

    C.慎独

    D.顿悟

    答案:C
    解析:
    在个人独处、无人监督时,也要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这种道德修养方法是慎独。

  • 第2题:

    "慎独"作为修养方法,就是

    A.在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恣意妄行

    B.一个人用谨慎的态度对待独处的自己

    C.在自我的世界孤芳自赏

    D.独自去面对自己的种种不足


    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行要求行事,不因为无人监督而肆意妄行。

  • 第3题:

    即使在个人独处、无人监督时,也要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对自己的言行小心谨慎,不做不道德的事。这说的是个人在进行自我修养时,应该()。

    A.学习榜样,积极进取

    B.虚心求教,勤于积累

    C.闭门造车,坐而论道

    D.坚持“慎独”,纯洁品质


    D

  • 第4题:

    “慎独”一词本系儒家用语,谓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时至今日,习近平同志曾强调,“慎独”仍是领导干部的必修课。下列事例符合“慎独”涵义的是:

    A、刘邦养虎遗患
    B、杨震暮夜却金
    C、韩信胯下之辱
    D、勾践卧薪尝胆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人文历史。
    A项错误,刘邦养虎遗患,讲述的是刘邦在与项羽实力相差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并未趁机消灭、不留后患,而是就此放过项羽。养虎遗患比喻纵容坏人坏事,留下后患。也比喻放过敌人后给自己造成损坏。其并未体现“慎独”。
    B项正确,杨震暮夜却金,讲述的是杨震在任荆州刺史时发现王密才华出众,便向朝廷举荐王密为昌邑县令,后王密给杨震送金子,他以“天知,神知,我知,你知”为由拒绝收下。杨震暮夜却金正是君子“慎独”的体现。
    C项错误,胯下之辱是指从胯下爬过的耻辱,意指有才能的人未显达时被人鄙视、遭受侮辱。
    D项错误,卧薪尝胆,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忍辱负重,发愤图强,最终苦尽甘来。不符合题意,排除。

  • 第5题:

    【单选题】即使在个人独处、无人监督时,也要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对自己的言行小心谨慎,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这说的是个人在进行自我修养时,应该()

    A.学习榜样,积极进取

    B.虚心求教,勤于积累

    C.闭门造车,坐而论道

    D.坚持“慎独”,纯洁品质


    No, I’ll go to 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