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鹬蚌相争”的寓言故事出自( )。A.《国语》B.《战国策》C.《左传》D.《庄子》 ”相关问题
  • 第1题:

    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别史有()

    A.《春秋》《国语》

    B.《左传》《国语》

    C.《春秋》《左传》

    D.《国语》《战国策》


    参考答案:D

  • 第2题:

    下列成语出处依次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呆若木鸡 道路以目 积毁销骨 钩心斗角 请君入瓮

    A.《聊斋志异》《左传》《战国策》《阿房宫赋》《史记》
    B.《庄子》《国语》《史记》《战国策》《资治通鉴》
    C.《聊斋志异》《左传》《史记》《战国策》《史记》
    D.《庄子》《国语》《史记》《阿房宫赋》《资治通鉴》

    答案:D
    解析:
    《庄子?达生》里说,纪渻子替齐王驯养斗鸡,四十天才完成,训练好的鸡听见别的鸡叫时,没任何反应,“望之似木鸡矣”。后来就用“呆若木鸡”形容呆笨。“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国语?周语上》。“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史记?张仪列传》。“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唐?杜牧《阿房宫赋》。《资治通鉴?唐纪》记载,武则天时,有人告了周兴,则天命来俊臣审问。来俊臣假意同周兴喝酒,问周兴:“逼供最好用什么刑?”周兴说:“只要把犯人装进大坛子,架起炭火一烧,就什么都承认了。”来俊臣按周兴的办法准备好瓮,周围点上炭火,说:“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后来用“请君人瓮”比喻指以其人之法,还治其人之身。

  • 第3题:

    下列成语出处依次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呆若木鸡 道路以目 积毁销骨 钩心斗角 请君人瓮

    A.《聊斋志异》《左传》《战国策》《阿房宫赋》《史记》
    B.《庄子》《国语》《史记》《战国策》《资治通鉴》
    C.《聊斋志异》《左传》《史记》《战国策》《史记》
    D.《庄子》《国语》《史记》《阿房宫赋》《资治通鉴》

    答案:D
    解析:
    解析:《庄子 达生》里说,纪渚子替齐王驯养斗鸡,四十天才完成,训练好的鸡听见别的鸡叫时,没任何反应,“望之似木鸡矣”。后来就用“呆若木鸡”形容呆笨。“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国语?周语上》。“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史记?张仪列传》。“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画,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唐?杜牧《阿房宫赋》。《资治通鉴?唐纪》记载,武则天时,有人告了周兴,则天命来俊臣审问。来俊臣假意同周兴喝酒,问周兴:“逼供最好用什么刑?”周兴说:“只要把犯人装进大坛子,架起炭火一烧,就什么都承认了。”来俊臣按周兴的办法准备好瓮,周围点上炭火,说“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后来用“请君入瓮”比喻指以其人之法,还治其人之身。

  • 第4题: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出自哪一本古代典籍?( )

    A.《左传》

    B.《战国策》

    C.《孟子》

    D.《庄子》


    正确答案:C
    C [解析]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意思是站在正义一方,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正义,必陷于孤立。原文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本题答案为C。

  • 第5题:

    下列成语出处依次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呆若木鸡 道路以目 积毁销骨 钩心斗角 请君入瓮

    A.《聊斋志异》《左传》《战国策》《阿房宫赋》《史记》
    B.《庄子》《国语》《史记》《战国策》《资治通鉴》
    C.《聊斋志异》《左传》《史记》《战国策》《史记》
    D.《庄子》《国语》《史记》《阿房宫赋》《资治通鉴》

    答案:D
    解析:
    《庄子?达生》里说,纪渚子替齐王驯养斗鸡,四十天才完成,训练好的鸡听见别的鸡叫时,没任何反应,“望之似木鸡矣”。后来就用“呆若木鸡”形容呆笨。“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国语?周语上》。“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史记?张仪列传》。“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画,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唐?杜牧《阿房宫赋》。《资治通鉴?唐纪》记载,武则天时,有人告了周兴,则天命来俊臣审问。来俊臣假意同周兴喝酒,问周兴:“逼供最好用什么刑?”周兴说:“只要把犯人装进大坛子,架起炭火一烧,就什么都承认了。”来俊臣按周兴的办法准备好瓮,周围点上炭火,说“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后来用“请君入瓮”比喻指以其人之法,还治其人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