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用题干) 男,54岁。20天内呕血2次,每次约,之后大便发黑。乙肝病史30年。,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未触及,皮肤蜘蛛痣和出血点。腹软,肝未触及,腹水征(+)。肾功能正常。胃镜检查见食管静脉曲张。 最适宜的治疗方法是A.远端脾肾静脉分流术’B.脾切除、胃底食管下端周围血管离断术C.脾切除、脾肾静脉分流术D.门腔静脉侧吻合分流术E.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题目

(共用题干) 男,54岁。20天内呕血2次,每次约,之后大便发黑。乙肝病史30年。,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未触及,皮肤蜘蛛痣和出血点。腹软,肝未触及,腹水征(+)。肾功能正常。胃镜检查见食管静脉曲张。 最适宜的治疗方法是

A.远端脾肾静脉分流术’

B.脾切除、胃底食管下端周围血管离断术

C.脾切除、脾肾静脉分流术

D.门腔静脉侧吻合分流术

E.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B
门脉高压导致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主要治疗方法为脾切除+胃底食管下端周围血管离断术(断流术),但是要注意的是,这种术式不能够降低门脉高压,治疗后发生大出血最易发生肝性脑病。
更多“(共用题干) 男,54岁。20天内呕血2次,每次约,之后大便发黑。乙肝病史30年。,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未触 ”相关问题
  • 第1题:

    慢粒最突出的体征为

    A、贫血貌

    B、浅表淋巴结肿大

    C、皮肤瘀斑

    D、肝大

    E、脾大


    参考答案:E

  • 第2题:

    女性,29岁,贫血病史l年,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肝脾未触及,血象呈现全血细胞减少,若诊断再障,意义最大的是( )。


    正确答案:B

  • 第3题:

    (59~60题共用题干)

    女性,56岁,间歇上腹痛2年。近2个月来症状加重,食欲下降,体重下降。贫血貌,上腹部轻压痛,肝脏肋下约1.5cm,脾脏未触及。血红蛋白75g/L,大便潜血阴性

    本病例可能的诊断是

    A.胃癌

    B.胃溃疡

    C.慢性浅表性胃炎

    D.慢性萎缩性胃体胃炎

    E.慢性萎缩性胃窦胃炎


    正确答案:D
    D。此患者主要表现是间歇上腹痛,食欲下降,体重下降和贫血,但大便潜血阴性,胃癌可能性不大。考虑慢性萎缩性胃体胃炎。

  • 第4题:

    男,54岁。20天内呕血2次,每次约,之后大便发黑。乙肝病史30年。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未触及,皮肤蜘蛛痣和出血点。腹软,肝未触及,腹水征(+)。肾功能正常胃镜检查见食管静脉曲张如果治疗后又发生大出血,最易发生的并发症是

    A.肝性脑病

    B.急性左心衰竭

    C.重度腹水

    D.急性肾衰竭

    E.急性肝坏死


    正确答案:A
    1.患者症状符合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应选择脾切除,胃底食管下端周围血管离断术,防止消化道出血。2.消化道大出血致肠道内大量积血,易引起肝性脑病。

  • 第5题:

    (59~60题共用题干) 女性,56岁,间歇上腹痛2年。近2个月来症状加重,食欲下降,体重下降。贫血貌,上腹部轻压痛,肝脏肋下约l.5era,脾脏未触及。血红蛋白759/L,大便潜血阴性 本病例可能的诊断是

    A.胃癌

    B.胃溃疡

    C.慢性浅表性胃炎

    D.慢性萎缩性胃体胃炎

    E.慢性萎缩性胃窦胃炎


    正确答案:B
    蛛网膜下腔出血确诊最主要的检查是腰穿脑脊液检查为血性脑脊液。对头颅CT正常情况下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最有价值。

  • 第6题:

    共用题干
    男性,22岁。饥饿性上腹痛伴反酸1月余。2小时前呕血1次,暗红色,量约200ml。体重无明显变化。否认慢性肝病史。查体:贫血貌,腹软,上腹部有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

    应首先考虑的出血原因是
    A:消化性溃疡
    B:急性糜烂性胃炎
    C:胃黏膜脱垂
    D: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E:胃癌

    答案:A
    解析:
    因为有贫血貌,所以排除B项,因为年龄轻,加上腹软,无反跳痛,所以首先考虑消化性溃疡出血。胃镜检查及胃黏膜活组织检查:确诊消化性溃疡的首选方法。

  • 第7题:

    共用题干
    许某,59岁,近日来大便发黑,怀疑有消化道出血,医嘱给予大便隐血试验。

    患者在试验前禁吃的食物是
    A:米饭
    B:豆腐
    C:红薯
    D:猪血
    E:蛋类

    答案:D
    解析:
    隐血试验忌食易造成隐血假阳性的食物,如绿色蔬菜、肉类、动物血、含铁丰富的食物或药物。
    隐血试验应在试验前3天控制饮食,忌食易造成隐血假阳性的食物,如绿色蔬菜、肉类、动物血、含铁丰富的食物或药物。

  • 第8题:

    共用题干
    男,55岁。腹胀、少尿1年,曾诊断为乙肝肝硬化,未系统治疗。近1日呕血2次,呕吐物为暗红色,量约500ml,排黑便1次,约100g,感头晕、心悸,于县医院急诊就诊。既往有冠心病病史2年,间断口服药物治疗。查体:血压80/50mmHg,神志清,贫血貌,巩膜轻度黄染,心率108次/分,律齐。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未触及,脾肋下2cm,腹水征(+),肠鸣音活跃。

    经治疗2天后,患者消化道出血得到控制,但出现幻觉、烦躁不安,下列处理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急查血氨
    B:检测血电解质
    C:应用支链氨基酸
    D:注射地西泮10mg
    E:进行血气分析

    答案:D
    解析:
    题1:本题属于临床应用类试题,考点在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失血性休克的治疗原则。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当消化道出血引发休克时,首先应建立静脉通路,输血、补液、扩容,故E选项是正确的;冠心病患者禁用垂体后叶素;对于消化道大出血伴休克患者进行急诊手术的危险性较高,内镜检查需在生命征稳定的情况下进行,否则危险性较大,故A、B、C项均不宜选择;普萘洛尔为非选择性β受体阻断剂,具有降低门脉压力的作用,可用于预防初次或再次出血,但在消化道出血急性期不宜应用,故D选项不正确。题2:本题属于应用类试题,考点为肝硬化并发症的处理原则。生命体征不稳定者不宜搬动;对于生命体征不稳定并治疗无效的患者,应积极调整治疗方案;对于循环血容量不足者,加大升压药剂量弊大于利。另外,一些升压药可诱发或加重心脏等重要器官的缺血缺氧;内镜治疗应在患者基本情况稳定的情况下进行,故A、B、D、E均不宜选择。三腔管压迫止血作为暂时性止血手段对药物不能控制的出血者较适宜,目的是为准备进行其他更有效的治疗措施而赢得时间,故C选项较合理。题3:消化道出血是肝性脑病的常见诱因。发病机制:消化道出血可导致肾前性氮质血症、血氨产生和吸收增加。低钾性碱中毒也是肝性脑病的常见诱因,检测电解质,进行血气分析对于明确诱因、指导治疗十分重要,故B、E项是正确的;血氨升高是诊断肝性脑病的依据之一,A项措施也是正确的;支链氨基酸能够减少或拮抗假神经递质、改善氮平衡,可用于肝性脑病患者的治疗,故C项正确;苯二氮类镇静剂有抑制大脑和呼吸中枢、诱发或加重肝性脑病的毒副作用,肝性脑病患者慎用,故答案是D项。

  • 第9题:

    共用题干
    男,55岁。腹胀、少尿1年,曾诊断为乙肝肝硬化,未系统治疗。近1日呕血2次,呕吐物为暗红色,量约500ml,排黑便1次,约100g,感头晕、心悸,于县医院急诊就诊。既往有冠心病病史2年,间断口服药物治疗。查体:血压80/50mmHg,神志清,贫血貌,巩膜轻度黄染,心率108次/分,律齐。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未触及,脾肋下2cm,腹水征(+),肠鸣音活跃。

    应首先采取的措施是
    A:急诊手术治疗
    B:注射垂体后叶素
    C:急诊胃镜检查
    D:口服普萘洛尔
    E:补液、扩容、输血

    答案:E
    解析:
    题1:本题属于临床应用类试题,考点在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失血性休克的治疗原则。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当消化道出血引发休克时,首先应建立静脉通路,输血、补液、扩容,故E选项是正确的;冠心病患者禁用垂体后叶素;对于消化道大出血伴休克患者进行急诊手术的危险性较高,内镜检查需在生命征稳定的情况下进行,否则危险性较大,故A、B、C项均不宜选择;普萘洛尔为非选择性β受体阻断剂,具有降低门脉压力的作用,可用于预防初次或再次出血,但在消化道出血急性期不宜应用,故D选项不正确。题2:本题属于应用类试题,考点为肝硬化并发症的处理原则。生命体征不稳定者不宜搬动;对于生命体征不稳定并治疗无效的患者,应积极调整治疗方案;对于循环血容量不足者,加大升压药剂量弊大于利。另外,一些升压药可诱发或加重心脏等重要器官的缺血缺氧;内镜治疗应在患者基本情况稳定的情况下进行,故A、B、D、E均不宜选择。三腔管压迫止血作为暂时性止血手段对药物不能控制的出血者较适宜,目的是为准备进行其他更有效的治疗措施而赢得时间,故C选项较合理。题3:消化道出血是肝性脑病的常见诱因。发病机制:消化道出血可导致肾前性氮质血症、血氨产生和吸收增加。低钾性碱中毒也是肝性脑病的常见诱因,检测电解质,进行血气分析对于明确诱因、指导治疗十分重要,故B、E项是正确的;血氨升高是诊断肝性脑病的依据之一,A项措施也是正确的;支链氨基酸能够减少或拮抗假神经递质、改善氮平衡,可用于肝性脑病患者的治疗,故C项正确;苯二氮类镇静剂有抑制大脑和呼吸中枢、诱发或加重肝性脑病的毒副作用,肝性脑病患者慎用,故答案是D项。

  • 第10题:

    共用题干
    患者女性,25岁。因乏力、面色苍白半个月前来就诊。曾在基层医院诊断为贫血并进行治疗。发病以来无发热、关节痛、脱发等,进食和睡眠稍差,大便正常。查体:T36.5℃,P96次/分,R16次/分,BP110/70mmHg,贫血貌,无皮疹和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巩膜轻度黄染,心肺无异常,腹平软,肝未及,脾肋下2cm。实验室检查:Hb70gL,RBC2.2*1012/L,Hct0.21,RDW17.8%。

    该患者诊断应首先考虑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恶性贫血
    D:巨幼细胞性贫血
    E:溶血性贫血

    答案:E
    解析:
    通过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血细胞比容可以换算出该患者MCV、MCH、MCHC为正常细胞性贫血。假设信息:WBC8.8*109/L,N75%,L22%,M3%,PLT240*109/L,外周血涂片镜检:可见10个有核红细胞/100WBC,网织红细胞18%,尿常规检查:除尿胆原(++)外均阴性。大便常规(-),隐血(-)。

    通过患者体检结果:巩膜轻度黄染、脾增大肋下2cm及实验室检查结果:Hb70g/L,RDW17.8%,外周血涂片镜检可见有核红细胞,网织红细胞18%,尿常规检查尿胆原(++)。均支持溶血性贫血的表现。该患者由于红细胞破坏增多,故胆色素代谢异常。红细胞代偿性增生故网织红细胞增高,外周血涂片可见有核红细胞。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是红细胞膜缺陷的筛查试验,对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Ham试验对诊断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有重要价值。Coombs试验对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血红蛋白电泳对异常血红蛋白病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第11题:

    患者,女,54岁。20天内呕血2次,每次约20~30分钟,之后大便发黑,乙肝病史30年,查体: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未触及,皮肤可见蜘蛛痣和出血点。腹软,肝未触及,脾肋下4cm,腹水征(+)。肾功能正常。胃镜检查见食管静脉曲张。如果治疗后又发生大出血,最易发生的并发症是()。

    • A、肝性脑病
    • B、急性左心衰竭
    • C、重度腹水
    • D、急性肾衰竭
    • E、急性肝坏死

    正确答案:A

  • 第12题:

    单选题
    患者,女,54岁。20天内呕血2次,每次约20~30分钟,之后大便发黑,乙肝病史30年,查体: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未触及,皮肤可见蜘蛛痣和出血点。腹软,肝未触及,脾肋下4cm,腹水征(+)。肾功能正常。胃镜检查见食管静脉曲张。 最适宜的治疗方法是()。
    A

    远端脾肾静脉分流术

    B

    脾切除、胃底食管下端周围血管离斯术

    C

    脾切除、脾肾静脉分流术

    D

    门腔静脉侧侧吻合分流术

    E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 104~106 题共用题干)

    患者,男性,55岁。腹胀、少尿1年,曾诊断为“乙肝,肝硬化”,未系统治疗。近1日呕血2次,呕吐物为暗红色,量约500ml,排黑便l次,约100g,感头晕、心悸,于县医院急症就诊。既往有冠心病史2年,间断口服药物治疗。查体:血压80/50mmHg,神志清,贫血貌,巩膜轻度黄染,心率108次/分,律齐。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未触及,脾肋下2cm,腹水征(+),肠鸣音活跃。

    第 104 题 应首先采取的措施是

    A.急诊手术治疗

    B.注射垂体后叶素

    C.急诊胃镜检查

    D.口服普萘洛尔

    E.补液、扩容、输血


    正确答案:E
    本题属于临床应用类试题,考点为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失血性休克的治疗原则。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当消化道出血引发休克时,首先应建立静脉通路,输血、补液、扩容,故E选项是正确的;冠心病患者禁用垂体后叶素;对于消化道大出血伴休克患者进行急诊手术的危险性较高,内镜检查需在生命征稳定的情况下进行,否则危险性较大,故A、B、C项均不宜选择;普萘洛尔为非选择性β-受体阻断剂,具有降低门脉压力的作用,可用于预防初次或再次出血,但在消化道出血急性期不宜应用,故D选项不正确。

  • 第14题:

    根据下列题干,回答 122~123 题:

    男,45岁,乙肝后肝硬化10年,突然呕血800ml。查体;贫血貌,血压90/60mmHg,脉搏110次/分。腹软,肝未及,脾肋下3cm,血红蛋白60g/L,白细胞3.5×109/L,血小板50×109/L。

    第 122 题 患者出血的原因最可能是( )


    正确答案:E

  • 第15题:

    (62~63题共用题干)

    男,50岁,有慢性乙肝病史已30年,半天来呕血4次,量约1200ml,黑便2次,量约600g,伴头晕、心悸。入院查体:血压8/6kPa(60/45mmHg),心率180次/分,巩膜轻度黄染,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

    62.初步考虑此病人是()。

    A.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

    B.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C.胃溃疡

    D.食管静脉曲张破裂

    E.胃癌


    正确答案:D

    知识点: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病人的治疗要点

  • 第16题:

    (141~143题共用题干)

    男性,55岁.少尿、腹张1年,曾诊断为“乙肝肝硬化”,未系统诊治.近1日呕血2次,均为暗红色呕吐物,量约500ml,排黑便1次,约100g,感头晕、心悸?于县医院急诊就诊.既往有冠心病史2年,间断口服药治疗.查体:BP 80/50mmHg,神志清,贫血貌,巩膜轻度黄染,心率108次分,律齐.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无肿大,睥肋下2cm,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活跃.

    141.应首先采取下列哪项措施

    A.急诊手术治疗

    B.注射垂体后叶素

    C.急诊胃镜检查

    D.口服普萘洛尔

    E.扩容、补液、输血


    正确答案:E

  • 第17题:

    男,54岁。20天内呕血2次,每次约,之后大便发黑。乙肝病史30年。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未触及,皮肤蜘蛛痣和出血点。腹软,肝未触及,腹水征(+)。肾功能正常胃镜检查见食管静脉曲张
    最适宜的治疗方法是
    A.远端脾肾静脉分流术
    B.脾切除、胃底食管下端周囷血管离断术
    C.脾切除、脾肾静脉分流术
    D.门腔静泳側吻合分流术
    E.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答案:B
    解析:
    患者症状符合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应选择脾切除,胃底食管下端周围血管离断术,防止消化道出血。

  • 第18题:

    共用题干
    男性,22岁。饥饿性上腹痛伴反酸1月余。2小时前呕血1次,暗红色,量约200ml。体重无明显变化。否认慢性肝病史。查体:贫血貌,腹软,上腹部有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

    最有助于确诊的检查是
    A:腹腔血管造影
    B:腹部CT
    C:腹部B超
    D:胃镜
    E:腹部X线平片

    答案:D
    解析:
    因为有贫血貌,所以排除B项,因为年龄轻,加上腹软,无反跳痛,所以首先考虑消化性溃疡出血。胃镜检查及胃黏膜活组织检查:确诊消化性溃疡的首选方法。

  • 第19题:

    共用题干
    许某,59岁,近日来大便发黑,怀疑有消化道出血,医嘱给予大便隐血试验。

    该患者应该在试验前几天控制饮食
    A:1天
    B:2天
    C:3天
    D:4天
    E:5天

    答案:C
    解析:
    隐血试验忌食易造成隐血假阳性的食物,如绿色蔬菜、肉类、动物血、含铁丰富的食物或药物。
    隐血试验应在试验前3天控制饮食,忌食易造成隐血假阳性的食物,如绿色蔬菜、肉类、动物血、含铁丰富的食物或药物。

  • 第20题:

    共用题干
    男,55岁。腹胀、少尿1年,曾诊断为乙肝肝硬化,未系统治疗。近1日呕血2次,呕吐物为暗红色,量约500ml,排黑便1次,约100g,感头晕、心悸,于县医院急诊就诊。既往有冠心病病史2年,间断口服药物治疗。查体:血压80/50mmHg,神志清,贫血貌,巩膜轻度黄染,心率108次/分,律齐。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未触及,脾肋下2cm,腹水征(+),肠鸣音活跃。

    按常规积极治疗6小时后,患者血红蛋白继续下降,血压波动在80/50~70/40mmHg之间,下一步应采取的措施是
    A:立即转院
    B:维持原治疗方案
    C:三腔管压迫止血
    D:加大升压药剂量
    E:开腹探查

    答案:C
    解析:
    题1:本题属于临床应用类试题,考点在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失血性休克的治疗原则。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当消化道出血引发休克时,首先应建立静脉通路,输血、补液、扩容,故E选项是正确的;冠心病患者禁用垂体后叶素;对于消化道大出血伴休克患者进行急诊手术的危险性较高,内镜检查需在生命征稳定的情况下进行,否则危险性较大,故A、B、C项均不宜选择;普萘洛尔为非选择性β受体阻断剂,具有降低门脉压力的作用,可用于预防初次或再次出血,但在消化道出血急性期不宜应用,故D选项不正确。题2:本题属于应用类试题,考点为肝硬化并发症的处理原则。生命体征不稳定者不宜搬动;对于生命体征不稳定并治疗无效的患者,应积极调整治疗方案;对于循环血容量不足者,加大升压药剂量弊大于利。另外,一些升压药可诱发或加重心脏等重要器官的缺血缺氧;内镜治疗应在患者基本情况稳定的情况下进行,故A、B、D、E均不宜选择。三腔管压迫止血作为暂时性止血手段对药物不能控制的出血者较适宜,目的是为准备进行其他更有效的治疗措施而赢得时间,故C选项较合理。题3:消化道出血是肝性脑病的常见诱因。发病机制:消化道出血可导致肾前性氮质血症、血氨产生和吸收增加。低钾性碱中毒也是肝性脑病的常见诱因,检测电解质,进行血气分析对于明确诱因、指导治疗十分重要,故B、E项是正确的;血氨升高是诊断肝性脑病的依据之一,A项措施也是正确的;支链氨基酸能够减少或拮抗假神经递质、改善氮平衡,可用于肝性脑病患者的治疗,故C项正确;苯二氮类镇静剂有抑制大脑和呼吸中枢、诱发或加重肝性脑病的毒副作用,肝性脑病患者慎用,故答案是D项。

  • 第21题:

    共用题干
    男,45岁,油漆工人,平素身体健康,寒战、高热3天,伴鼻出血和口腔溃疡,体格检查:全身可见散在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胸骨无压痛,肝脾未触及;血分析Hb100g/L,WBC1.0*109/L,中性粒细胞0.15,淋巴细胞0.85,血小板12*109/L,网织红细胞0.001。诊断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此患者病史方面应补充
    A:现病史
    B:既往病史
    C:有害物质接触史
    D:生长发育史
    E:家族史

    答案:C
    解析: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一般治疗原则:对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应寻找致病原因,并立即脱离接触,积极防治出血和感染,必要时可成分血输注。故答案是C。免疫抑制剂适用于年龄大于40岁或无合适供髓者的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环孢素(CsA)由于应用方便、安全,更常用。该患者寒战、高热,外周血WBC1.0*109/L,中性粒细胞0.15,故应用抗生素。该患者全血细胞减少,故应用G-CSF。故答案是B。

  • 第22题:

    患者,女,54岁。20天内呕血2次,每次约20~30分钟,之后大便发黑,乙肝病史30年,查体: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未触及,皮肤可见蜘蛛痣和出血点。腹软,肝未触及,脾肋下4cm,腹水征(+)。肾功能正常。胃镜检查见食管静脉曲张。 最适宜的治疗方法是()。

    • A、远端脾肾静脉分流术
    • B、脾切除、胃底食管下端周围血管离斯术
    • C、脾切除、脾肾静脉分流术
    • D、门腔静脉侧侧吻合分流术
    • E、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正确答案:B

  • 第23题:

    单选题
    患者,女,54岁。20天内呕血2次,每次约20~30分钟,之后大便发黑,乙肝病史30年,查体: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未触及,皮肤可见蜘蛛痣和出血点。腹软,肝未触及,脾肋下4cm,腹水征(+)。肾功能正常。胃镜检查见食管静脉曲张。如果治疗后又发生大出血,最易发生的并发症是()。
    A

    肝性脑病

    B

    急性左心衰竭

    C

    重度腹水

    D

    急性肾衰竭

    E

    急性肝坏死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