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史摘要:男性,39岁,反复发作肛旁红、肿、痛,流脓血半年。患者半年前,左肛旁红、肿、痛约1周后,在门诊切开引流,症状缓解,伤口愈合,未再就诊。约1个月后,原处又肿痛,自行服药和坐浴,分次流出少量脓血而减轻。近半年来上述情况共发生4~5次,前来就诊。查体:发育、营养良好,心肺腹未见异常。肛门直肠检查:肛门左侧可见切口瘢痕,距肛缘约3cm瘢痕处有一红色乳头状隆起的小孔,挤压时有少量脓性分泌物排出。直肠指诊,于左侧齿状线一个肛窦处稍硬,轻度触压痛,于外口问可及条索样管状物;因患者疼痛,未作肛门镜检查。

题目

病史摘要:男性,39岁,反复发作肛旁红、肿、痛,流脓血半年。患者半年前,左肛旁红、肿、痛约1周后,在门诊切开引流,症状缓解,伤口愈合,未再就诊。约1个月后,原处又肿痛,自行服药和坐浴,分次流出少量脓血而减轻。近半年来上述情况共发生4~5次,前来就诊。查体:发育、营养良好,心肺腹未见异常。肛门直肠检查:肛门左侧可见切口瘢痕,距肛缘约3cm瘢痕处有一红色乳头状隆起的小孔,挤压时有少量脓性分泌物排出。直肠指诊,于左侧齿状线一个肛窦处稍硬,轻度触压痛,于外口问可及条索样管状物;因患者疼痛,未作肛门镜检查。


相似考题
更多“病史摘要:男性,39岁,反复发作肛旁红、肿、痛,流脓血半年。患者半年前,左肛旁红、肿、痛约1周后,在门诊 ”相关问题
  • 第1题:

    女性,39岁,半年前因肛旁脓肿切开引流,之后局部皮肤反复红肿,破溃,局部痒,应考虑为

    A、肛旁疖肿
    B、肛瘘
    C、混合痔
    D、血栓性外痔
    E、肛旁慢性肉芽肿

    答案:B
    解析:

  • 第2题:

    共用题干
    男性,45岁,半年前患肛旁脓肿,使用抗生素、肛门坐浴等非手术治疗后好转,近日发现肛旁破溃小口,经常流少量脓液,时常闭合,反复发作。

    如果患者行肛门坐浴,水温不得低于
    A:22℃
    B:25℃
    C:35℃
    D:40℃
    E:50℃

    答案:D
    解析:
    肛瘘是肛管或直肠下段与肛门皮肤之间相通的感染性瘘管,肛瘘主要表现是肛瘘的外口流脓,肛周潮湿、瘙痒,可有发热症状。
    挂线疗法是一种缓慢切开法,利用橡皮筋或有腐蚀作用的药线的机械性压迫作用,使结扎处组织发生血运障碍,逐渐坏死,断开同时基底部又在逐步愈合。
    肛门坐浴水温在40~50℃,每天2~3次,每次20~30分钟。

  • 第3题:

    A.肛裂
    B.肛瘘
    C.内痔
    D.肛周脓肿
    E.外痔

    肛旁皮下红、肿、痛,有波动感

    答案:D
    解析:

  • 第4题:

    患者,女,39岁。半年前因肛旁脓肿切开引流,之后局部皮肤反复红肿、破溃,局部痒。应考虑为

    A.慢性肛周脓肿
    B.肛周肉芽肿
    C.外痔
    D.内痔
    E.肛瘘

    答案:E
    解析:
    流脓是肛瘘主要症状,脓液多少与瘘管长短,多少有关,新生瘘管流脓较多,分泌物刺激皮肤而瘙痒不适,当外口阻塞或假性愈合,瘘管内脓液积存,局部出现肿胀疼痛,甚至发热,直至封闭的瘘口破溃,症状开始消失。

  • 第5题:

    共用题干
    男性,45岁,半年前患肛旁脓肿,使用抗生素、肛门坐浴等非手术治疗后好转,近日发现肛旁破溃小口,经常流少量脓液,时常闭合,反复发作。

    初步诊断为
    A:肛旁脓肿
    B:肛瘘
    C:肛裂
    D:骨盆直肠间隙脓肿
    E:混合痔

    答案:B
    解析:
    肛瘘是肛管或直肠下段与肛门皮肤之间相通的感染性瘘管,肛瘘主要表现是肛瘘的外口流脓,肛周潮湿、瘙痒,可有发热症状。
    挂线疗法是一种缓慢切开法,利用橡皮筋或有腐蚀作用的药线的机械性压迫作用,使结扎处组织发生血运障碍,逐渐坏死,断开同时基底部又在逐步愈合。
    肛门坐浴水温在40~50℃,每天2~3次,每次20~3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