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历分析[病历摘要]男性,3岁,发热、呕吐、腹泻2天。患儿2天前开始发热39℃,然后开始吐泻,每日呕吐2~3次,呕吐为非喷射性,吐出物为胃内容物,大便10余次/日,为黄色稀水便,蛋花汤样,无黏液及脓血,无特殊臭味,偶有轻咳。发病后食欲差,今日8小时以来无尿。急性病容,精神萎靡,烦躁,全身皮肤无黄染,未见皮疹,皮肤弹性差,眼窝明显凹陷。心率138次/分,律齐,心音低钝,肺(-),腹稍胀,肝肋下1cm,肠鸣音存在。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化验:Hb110g/L,WBC8.6×10/L,Plt250×10/L,粪便

题目

病历分析

[病历摘要]男性,3岁,发热、呕吐、腹泻2天。患儿2天前开始发热39℃,然后开始吐泻,每日呕吐2~3次,呕吐为非喷射性,吐出物为胃内容物,大便10余次/日,为黄色稀水便,蛋花汤样,无黏液及脓血,无特殊臭味,偶有轻咳。发病后食欲差,今日8小时以来无尿。急性病容,精神萎靡,烦躁,全身皮肤无黄染,未见皮疹,皮肤弹性差,眼窝明显凹陷。心率138次/分,律齐,心音低钝,肺(-),腹稍胀,肝肋下1cm,肠鸣音存在。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化验:Hb110g/L,WBC8.6×10/L,Plt250×10/L,粪便常规偶见白细胞。

要求:根据以上病史摘要,请将:诊断及诊断依据、鉴别诊断、进一步检查与治疗原则写在答题纸上。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 (总分22分) (一)诊断及诊断依据(10分) 1.诊断 (1)婴儿腹泻:小儿肠炎,轮状病毒感染。(2分) (2)重度等张性脱水。(2分) (3)代谢性酸中毒。(2分) 2.诊断依据 (1)急性起病,发热,呕吐,大便10余次/日,稀水便、蛋花汤样,镜检偶见白细胞,为轮状病毒感染的特点。(2分) (2)有明显脱水表现:少尿至无尿,皮肤弹性差,前囟和眼窝明显凹陷,哭无泪,肢端凉,皮肤略发花。(1分) (3)中-重度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深,急促,口唇樱桃红。(1分) (二)鉴别诊断(5分) 1.生理性腹泻。(2分) 2.细菌性痢疾。(1分) 3.坏死性肠炎。(1分) 4.肠套叠。(1分) (三)进一步检查(4分) 1.血气分析及血电解质检查。(2分) 2.大便找病原体(必要时)。(2分) (四)治疗原则(3分) 1.对症治疗。(1分) 2.液体疗法:累积损失补充,继续及维持补充。(2分)
更多“病历分析[病历摘要]男性,3岁,发热、呕吐、腹泻2天。患儿2天前开始发热39℃,然后开始吐泻,每日呕吐2~3 ”相关问题
  • 第1题:

    病历摘要患儿,男性,4岁,腹泻、发热2天,伴惊厥1天,急诊来院。 2天前(9月14日),开始间断性腹痛不适,伴腹泻,每日10余次,每次量不多,为黏液样便,继而发热。今日体温骤然升高,反复发生惊厥3次,惊止后昏睡,精神差,伴剧烈呕吐2次。既往史:身体健康,无特殊疾病史。查体:T 40℃,P 132次/分,R24次/分,BP 110/90mmHg,精神委靡,呈昏睡状,无明显失水征,营养状况好,四肢尚暖,双侧瞳孔等大,对光反身迟钝。双肺未闻及啰音。心率132次/分,律齐,心音稍钝,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部略膨隆,肝脾不大,肠鸣音亢进。脑膜刺激征阴性。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15.2×10/L,N 0.8,L 0.16。粪常规未查(当时无大便)。


    参考答案: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初步诊断:中毒型细菌性痢疾(脑型)诊断依据:1.病史:(1)4岁,身体健壮小儿,夏秋季节(9月14日)起病。(2)在腹泻基础上,突起高热(40℃),反复惊厥。(3)间断性腹痛,肠鸣音亢进;粪便呈黏液样,次数多(10余次/日),量不多。(4)呕吐剧烈。2.查体:(1)精神委靡,昏睡状态,双侧瞳孔等大,瞳孔对光反射迟钝。(2)血压偏高(110/90mmHg),心音稍低钝。鉴别诊断1.流行性乙型脑炎2.高热惊厥3.急性胃肠炎4.其他侵袭肠黏膜细菌所致的肠炎、结肠炎进一步检查1.监测T、P、R、BP。2.肛拭子或灌肠取粪做粪便检查(应该见到大量脓细胞或红细胞)。3.粪培养(分离出志贺菌属痢疾杆菌)。4.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血气分析和电解质。治疗原则1.降温止惊(1)物理、药物降温。(2)必要时可用冬眠疗法。(3)止惊药。2.防止脑水肿和呼吸衰竭(1)脱水药(甘露醇)。(2)利尿药和地塞米松。(3)若发生呼吸衰竭,需按呼吸衰竭救治。3.维持酸碱平衡和水、电解质平衡,改善微循环。4.抗感染治疗。

  • 第2题:

    小儿腹泻病例:
    婴儿腹泻,伴有重度等张性脱水
    病例摘要:患儿,男性,1岁,因发热、腹泻、呕吐3天来诊。
    患儿3天前无明诱因突然高热39%,半天后开始腹泻和呕吐,大便每天10次以上,为黄色稀水便,蛋花汤样,无黏液及脓血,无特殊臭味,呕吐每天3—5次,为胃内容物,非喷射性,曾用新霉素治疗无好转。病后食欲差,尿少,近10小时来无尿。
    既往无腹泻和呕吐史。个人史:第2胎第2产,足月自然分娩,母乳喂养。
    查体:T 38.9℃,P 135 次/分,R 35次/分,BP 80/50mmHg,体重9kg,身长。75cm。急性重病容,面色发灰,皮肤无黄染,未见皮疹,皮肤弹性差,心率135 次/分,律齐,心音稍低钝,肺(-),腹稍胀,肝肋下1cm,肠鸣音存在。眼窝明显凹陷,哭无泪。肢端凉,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
    实验室检查:Hb 110g/L,WBC 8.6×10/L,PLT 200×10/L;粪便常规偶见WBC。


    答案:
    解析:
    分析步骤:
    1.诊断及诊断依据 本例初步印象是:婴儿腹泻(小儿肠炎,轮状病毒性),伴有重度等张性脱水。其诊断依据是:
    (1)病史中急性起病,发热、呕吐,大便每天10次以上,稀水便,蛋花汤样,均为轮状病毒性的特点。
    (2)有明显脱水表现:少尿至无尿,皮肤弹性差,眼窝明显凹陷,哭无泪,肢端发凉。
    (3)粪便常规偶见WBC,血WBC数正常。
    2.鉴别诊断
    (1)生理性腹泻 多见于半岁内婴儿,生后不久即泻,无其他症状,食欲好。
    (2)细菌性痢疾 常有痢疾接触史,粪便培养可助鉴别。
    (3)坏死性肠炎 腹痛、腹胀明显,呕吐频繁,出现血水便。
    3.进一步检查
    (1)血电解质和二氧化碳结合力。
    (2)必要时粪便找病原体。
    4.治疗原则
    (1)对症治疗。
    (2)液体疗法 累及损失补充,继续及维持补充。

  • 第3题:

    霍乱最典型的临床表现为

    A.畏寒、发热、腹痛腹泻,伴里急后重
    B.畏寒、发热、周围循环衰竭
    C.剧烈腹痛、腹泻、呕吐,吐泻物呈水样
    D.剧烈无痛性呕吐、腹泻,吐泻物呈水样
    E.畏寒、发热、腹痛、腹泻、排黏液样便

    答案:D
    解析:
    霍乱最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剧烈无痛性呕吐、腹泻,吐泻物呈水样。

  • 第4题:

    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发生小肠结肠炎时表现主要是以下哪一项 ( )

    A、呕吐、发热、腹泻

    B、呕吐、发热、便秘

    C、腹胀、便秘、发热

    D、腹胀、腹泻、发热

    E、腹泻、发热、腹部平坦


    参考答案:D

  • 第5题:

    【病例摘要】
    患儿男性,1岁。
    主诉:发热、呕吐、腹泻4天。
    病史:患儿4天前开始发热,体温高达39℃,起病半天,即开始呕吐、腹泻,每日呕吐4~5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非喷射性,排便10次/天,为黄色稀水便,蛋花汤样,无黏液及脓血,无特殊臭味,偶有轻咳。发病后食欲差,2天来尿少,8h来无尿。个人史:第2胎,第2产,足月顺产,牛乳喂养。
    查体:T38.5℃,P138次/分,R40次/分,BP80/50mmHg,体重9kg,身长75cm。急症病容,面色发灰,精神委靡,烦躁,全身皮肤无黄染,未见皮疹,皮肤弹性差,右颈部可触及黄豆大小的淋巴结1个,心率138次/分,心律齐,心音低钝,肺(-),腹稍胀,肠鸣音存在。眼窝明显凹陷,哭无泪。肢端凉,皮肤略发花,呼吸深,急促,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
    辅助检查:Hb110g/L,WBC8.8×10/L,PLT250×10/L,粪便镜检偶见白细胞。


    答案:
    解析:
    分析
    1.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
    (1)诊断
    ①婴儿腹泻(小儿肠炎,轮状病毒感染)。
    ②重度等张性脱水。
    (2)诊断依据
    ①急性起病,发热,呕吐,排便10次/天,稀水便、蛋花汤样,粪便镜检偶见白细胞,为轮状病毒感染的特点。
    ②有明显脱水表现,如少尿至无尿,皮肤弹性差,前囟和眼窝明显凹陷,哭无泪,肢端凉,皮肤略发花。
    2.鉴别诊断(5分)
    ①生理性腹泻。
    ②细菌性痢疾。
    ③坏死性肠炎。
    3.进一步检查(4分)
    ①血电解质。
    ②粪便找病原体(必要时)。
    4.治疗原则(3分)
    ①对症治疗。
    ②液体疗法,如累积损失补充,继续及维持补充。
    ③营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