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花甲、古稀、耄耋、期颐之年各指多大岁数?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中国人对不同年龄会有不同称谓,下列年龄称谓从小到大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 弱冠之年—而立之年—耳顺之年—古稀之年
    B. 弱冠之年—而立之年—古稀之年—耳顺之年
    C. 耳顺之年—弱冠之年—而立之年—古稀之年
    D. 而立之年—耳顺之年—弱冠之年—古稀之年

    答案:A
    解析: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垂髫(tiá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弱冠是男子二十岁。而立是男子三十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知命是男子五十岁。花甲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耄(mào)耋(dié)指八十岁。鲐背之年指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因此,本题正确顺序:弱冠-而立-耳顺-古稀。本题答案为A。

  • 第2题:

    耄耋之年mào diã


    正确答案: 指的八九十岁,年纪很大的人。

  • 第3题:

    谢安在什么时候被封为太傅()。 

    • A、弱冠之年
    • B、而立之年
    • C、古稀之年
    • D、死后

    正确答案:D

  • 第4题:

    “花甲”和“古稀”分别是指的多少岁?


    正确答案: “花甲”和“古稀”分别是指六十岁和七十岁。

  • 第5题:

    “古稀之年”指的是多少岁?


    正确答案: “古稀之年”指的是70岁。

  • 第6题:

    孩提:指2——3岁的儿童及笄:指女子十五岁古稀之年:指七十岁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正确答案:正确

  • 第7题:

    花甲、古稀、耄耋、期颐之年各指多大岁数?


    正确答案: 花甲,是指人到六十岁。这与我国古代干支纪年有关。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按顺序错综搭配成六十个单位,每一干支代表一年,六十年周而复始形成一循环,故称为“六十花甲子”。《西游记》第二十回:“(老者)道:痴长六十一岁。行者道:好!好!好!花甲重逢矣。”
    古稀之年是指人到七十岁。语出自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mào)是指人八十、九十岁。《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耋(diã)则是指七十、八十岁的意思。《毛传》:“耋老也,八十曰耋。”杜预注:“七十曰耋。”今人顺应双音词的语言习惯,把两个字合在一起,用“耄耋之年”借指七十至九十岁。
    所谓“期颐之年”则是指人一百岁。《礼记·曲礼上》曰:“百岁曰期颐。”朱熹解释说:“周匝之义(即转过一圈的意思)。”“谓百年已周。”所以,期颐即人活得圆满,寿高百岁之意。

  • 第8题:

    弱冠为二十岁男子,而立(),四十(),五十(),六十花甲,七十古稀,九十耄耋。


    正确答案:三十岁;不惑;知天命

  • 第9题:

    单选题
    中国人对不同年龄有不同称谓,下列年龄称谓按从小到大排序正确的是()。
    A

    弱冠之年一而立之年一耳顺之年一古稀之年

    B

    弱冠之年一而立之年一古稀之年一耳顺之年

    C

    耳顺之年一弱冠之年一而立之年一古稀之年

    D

    而立之年一耳顺之年一弱冠之年一古稀之年


    正确答案: A
    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花甲、古稀、耄耋、期颐之年各指多大岁数?

    正确答案: 花甲,是指人到六十岁。这与我国古代干支纪年有关。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按顺序错综搭配成六十个单位,每一干支代表一年,六十年周而复始形成一循环,故称为“六十花甲子”。《西游记》第二十回:“(老者)道:痴长六十一岁。行者道:好!好!好!花甲重逢矣。”
    古稀之年是指人到七十岁。语出自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mào)是指人八十、九十岁。《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耋(diã)则是指七十、八十岁的意思。《毛传》:“耋老也,八十曰耋。”杜预注:“七十曰耋。”今人顺应双音词的语言习惯,把两个字合在一起,用“耄耋之年”借指七十至九十岁。
    所谓“期颐之年”则是指人一百岁。《礼记·曲礼上》曰:“百岁曰期颐。”朱熹解释说:“周匝之义(即转过一圈的意思)。”“谓百年已周。”所以,期颐即人活得圆满,寿高百岁之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花甲”和“古稀”分别是指的多少岁?

    正确答案: “花甲”和“古稀”分别是指六十岁和七十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判断下列对古代年龄的解释,指出正确的选项()。
    A

    我国对年龄的别称,从小到大依次排列为:孩提、弱冠、而立、不惑、知天命、古稀、耄耋

    B

    古代“垂”指代幼童,“束发”是童年或少年的代称,“加冠”表示男子已成年,“豆蔻”指代十三四岁少女

    C

    古人以60岁为下寿,70岁为中寿,80岁为上寿

    D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又多一个春秋”,这幅生日对联表述的年龄应该是141岁。

    E

    “耳顺”之年也可指代70岁


    正确答案: E,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期颐”是我国古代对多大岁数的别称?()

    • A、80岁
    • B、90岁
    • C、100岁

    正确答案:C

  • 第14题:

    耄耋之年 mào diã zhÿ nián 耄耋


    正确答案: 八九十岁。耄,音“冒”,耋,音“迭”。耄耋是指年纪很大的人。耄耋之年,年纪十分大的时候。

  • 第15题:

    我国古代对于年龄有很多独特的称呼,其中满一百岁被称为()

    • A、期颐之年
    • B、耄耋
    • C、米寿
    • D、茶寿

    正确答案:A

  • 第16题:

    对年龄的称呼中,六十为花甲,七十为古稀,那么,称为“耄耋”的年龄阶段是()

    • A、七八十岁
    • B、八九十岁
    • C、百岁以上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期颐之年”是指多大岁数()。

    • A、90岁以上
    • B、80岁以上
    • C、100岁以上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乾隆五十年,曾举行千叟宴,宴上一老者年龄最大,其自作对联云:“花甲重逢,还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此老者年龄多大?


    正确答案:此老者年龄为141岁。

  • 第19题:

    判断下列对古代年龄的解释,指出正确的选项()。

    • A、我国对年龄的别称,从小到大依次排列为:孩提、弱冠、而立、不惑、知天命、古稀、耄耋
    • B、古代“垂”指代幼童,“束发”是童年或少年的代称,“加冠”表示男子已成年,“豆蔻”指代十三四岁少女
    • C、古人以60岁为下寿,70岁为中寿,80岁为上寿
    • D、“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又多一个春秋”,这幅生日对联表述的年龄应该是141岁。
    • E、“耳顺”之年也可指代70岁

    正确答案:A,B,D

  • 第20题:

    单选题
    对年龄的称呼中,六十为花甲,七十为古稀,那么,称为“耄耋”的年龄阶段是()
    A

    七八十岁

    B

    八九十岁

    C

    百岁以上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期颐之年”是指多大岁数()。
    A

    90岁以上

    B

    80岁以上

    C

    100岁以上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名词解释题
    耄耋之年 mào diã zhÿ nián 耄耋

    正确答案: 八九十岁。耄,音“冒”,耋,音“迭”。耄耋是指年纪很大的人。耄耋之年,年纪十分大的时候。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期颐”是我国古代对多大岁数的别称?()
    A

    80岁

    B

    90岁

    C

    100岁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判断题
    孩提:指2——3岁的儿童及笄:指女子十五岁古稀之年:指七十岁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