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海顿的创作及艺术成就?

题目

简述海顿的创作及艺术成就?


相似考题
更多“简述海顿的创作及艺术成就? ”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巴托克的音乐创作和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1、人物简介巴托克(BélaBartók,1881-1945),匈牙利民俗学家、钢琴家、教育家和作曲家,是继斯特拉文斯基和勋伯格之后,一位以自己独特新颖的音乐语言,根植于民间音乐创作而赢得世界声誉的20世纪音乐大师,其音乐思维观在世界音乐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创作分期及代表作品总结巴托克四十多年的音乐创作生涯,其风格的主线属于民族主义音乐,但在整个过程中也渗透着其它风格的因素,通常我们认为他的创作历经了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1889-1907):受浪漫主义音乐的影响,缺乏个性,作有《柯树特》(1903)等。第二个时期(1908-1924):民间音乐风格形成期。他不模仿任何一种当时已被接受的音乐创作倾向,而采取借鉴、吸收的态度形成了个性创作风格。代表作:钢琴曲《献给孩子们》(1909)、《粗野的快板》(1911),歌剧《蓝胡子公爵的城堡》,舞剧《神奇的满大人》(1919),管弦乐《舞蹈组曲》。第三个时期(1926-1940):创作上受到新古典主义音乐风格的影响,尤其是斯特拉文斯基的影响。代表作品:《弦乐、打击乐和钢片琴音乐》(1936),《二架钢琴和两件打击乐器奏鸣曲》(1937),第三、四、五、六《弦乐四重奏》(1927、1928、1934、1939),《对比》(小提琴,单簧管,钢琴(1938),44首两把小提琴重奏曲(1931)。第四个时期(1940-1945):美国创作时期。音乐风格具有民族特色,旋律流畅,代表作品:《管弦乐协奏曲》(1943)和《第三钢琴协奏曲》(1945)等。
    3、艺术成就(1)作为民俗学家,巴托克是民族音乐学最早的奠基人之一。他与科达伊一起深入乡村边塞进行采风,一生收集了九千多首民歌。他们通过对这些民歌的整理研究,发现真正的匈牙利民间音乐是农民音乐,而在此之前,人们一直把吉卜赛音乐当作匈牙利的民间音乐。(2)作为教育家,在钢琴教学领域做出了最要贡献。他编订了体系化的钢琴教材《小宇宙》和《献给孩子们》,这些练习曲篇幅短小,节奏简练,旋律语汇儿童化,和声色彩新颖,充分考虑到儿童在学习中注意力短暂和思维单纯的特点。(3)作为作曲家,他创建了巴托克音阶、和弦拱形结构、不规则的节奏组合等特有的音乐形式,把西方作曲技术的最高成就与匈牙利民间音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的音乐语言。《管弦乐协奏曲》、《第三钢琴协奏曲》和六首《弦乐四重奏》等独具特点的作品成为20世纪民族音乐新风格的典范。

  • 第2题:

    简述《堂吉诃德》的主题及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主题:这部小说通过堂吉诃德主仆二人的游侠经历,辛辣讽刺和嘲笑了游侠骑士的荒谬行径,展示了16世纪末、17世纪初西班牙城镇乡村的时代风貌,描绘了政治、经济、宗教、道德、风俗等各方面的情况,写出了封建政权、天主教会的黑暗腐败和广大人民备受剥削压迫的实情,揭露了西班牙王国表面强大而实际已衰落的本质,表达了反对封建专制、向往自由幸福的人文主义思想。艺术成就《堂吉诃德》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1.在创作手法上,作品巧妙运用讽刺艺术,采取对比、夸张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人物个性。
    2.作者利用骑士小说的模式,进行了巧妙的替换,将骑士小说的训诫改造成人文主义思想的宣传,用堂吉诃德种种荒唐的行侠冒险行为戏拟骑士小说中骑士的“壮举”,特别是对骑士们行侠的目的进行了彻底的置换,更为重要的,是作者借用骑士小说通过骑士们各处游走而构成情节展开的基本线索,将西班牙社会生活得方方面面串联起来,再吸取流浪汉小说的结构方式,以主仆二人的游侠历程为主线,辅之以各自独立又与主题联系密切的故事,从而加深了作品主题的深度和广度。
    3.在欧洲近代小说中《堂吉诃德》首次塑造了人物典型。它标志着西班牙古典艺术的高峰,塞万提斯也成为欧洲近代现实主义小说的先驱。

  • 第3题:

    简述《金瓶梅》的创作经验、艺术成就对以前章回小说的突破。


    正确答案: 首先,《金瓶梅》的出现,使得中国长篇小说的题材类别趋于完备,形成了封闭的题材圈环。第二,长篇小说的创作从《金瓶梅》开始,进入了文人独立创作的时代。而《金瓶梅》在创作经验、创作艺术上的一些突破尤其具有里程碑意义。一、故事生活化。二、结构网络化。三、人物立体化。四、语言俚俗化。

  • 第4题:

    简述秦代兵马俑出土地点、规模、创作主题思想,艺术成就,历史价值?


    正确答案:1974年在陕西临潼秦始皇陵东1.5公里处发现了大型的陶兵马俑从葬坑,从此揭开了秦代雕塑艺术宝库;春秋兵马俑阵容庞大组织严整巨大的规模和恢弘的气势是秦王朝国力和武工强盛的象征;是对秦始皇统一伟业的歌颂。

  • 第5题:

    试论聂耳歌曲创作的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聂耳的群众歌曲主要特征有:
    1.非方整体性的曲体结构.
    2.丰富多变的句式.
    3.突出地使用短句.
    4.巧用休止.
    这些群众歌曲不仅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巨大的社会现实斗争的意义,也对中国歌曲艺术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贡献.尤其是在歌曲创作方法,艺术形式的创造,对新时代的反映,群众歌曲体裁的发展等方面,有许多独到的创造.此外,为了增强歌曲的艺术感染力而在其中加入短暂,有力的说白,为了处理好歌词中连续出现的短词句而连续配之以多个短促的曲调,都是神来之笔,既恰到好处,又令音乐顿生光彩,极富创造性.

  • 第6题:

    简述巴赫的创作和他的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1、人物简介巴赫(JohannSebastianBach,1685~1750),德国著名的作曲家、管风琴家。
    2、创作分期一般而言,巴赫的生平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阶段,魏玛时期:1708年,巴赫前往穆尔豪森担任圣布拉修斯教堂的风琴师,次年娶玛丽亚·巴巴拉为妻,后返回魏玛,出任安斯达公爵宫廷乐队的风琴师兼小提琴师,在这里供职达十年之久。他从魏玛时期开始就被推崇为大师。第二阶段,柯登时期:1717年,巴赫前往柯登,出任雷奥博亲王的乐长并获得亲王的宠信,他的许多名作在这个时期写成,如《勃兰登堡协奏曲》、《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册等。1720年在卡尔斯巴德旅行期间,爱妻不幸去世。第三阶段,莱比锡时期:1724年,巴赫获得莱比锡市立托马斯学校乐监和托马斯教堂等四个教堂的工作,此后27年一直在莱比锡工作,直到逝世,这期间创作了清唱剧、神剧、受难曲及众多的管风琴曲,同时还为每星期的礼拜提供新的宗教曲目,著名的《马太受难曲》、《约翰受难曲》和《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二册在此时写成。
    3、代表作品巴赫作品浩如烟海,除了歌剧以外,各种声乐和器乐体裁无不涉猎。
    (1)声乐作品以宗教音乐为主,大多是路德派新教的宗教音乐。创作的近300部教堂康塔塔现存195部,5部受难曲中完整保存了两部:《马太受难曲》和《约翰受难曲》。
    (2)器乐作品方面,作有大量各种体裁的管风琴曲,包括众赞歌幻想曲、前奏曲、变奏曲、赋格曲、托卡塔、帕萨卡利亚等。他还把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改编成管风琴协奏曲和古钢琴协奏曲。巴赫著名的器乐作品为两卷《平均律钢琴曲集》(TheWell-TemperedClavier)、《法国组曲》(6首)、《英国组曲》(6首)、《帕蒂塔》(6首)、《六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和帕蒂塔》、《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独奏长笛奏鸣曲》以及重要的乐队作品:4部《乐队组曲》和6部《勃兰登堡协奏曲》等。他最后的作品《戈德堡变奏曲》、《音乐的奉献》和《赋格的艺术》是300年来复调技术的总结性作品。
    4、艺术成就
    (1)《平均律钢琴曲集》首次将十二平均律全面系统地运用到音乐创作实践中,有力地证明了平均律的优越性,开辟了欧洲音乐的新天地。
    (2)把复调音乐的技巧发展到登峰造极的程度,《音乐的奉献》和《赋格的艺术》总结了中世纪以来的复调音乐写作技术。
    (3)高度的复调思维与新颖生动的主调手法并用,使巴赫成为音乐史上一个继往开来的关键人物。
    (4)他是钢琴协奏曲的奠基者,并为钢琴演奏中大拇指的解放作出重要的贡献。
    (5)使巴罗克时期的器乐发展到巅峰,如古钢琴作品《法国组曲》、《英国组曲》、《帕蒂塔》,小提琴作品《六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和帕蒂塔》,乐队作品《勃兰登堡协奏曲》等。
    5、巴赫音乐的意义巴赫是位虔诚的基督教徒,他的音乐表达的更多的是对上帝的信仰,表现的是世界和谐存在的意义。巴赫认为,世界万物都是上帝恩赐的,音乐也是上帝赐予的圣物,因此音乐是与上帝对话,通往天堂的云梯,所以音乐的全部意义在于对上帝的赞美、感恩,通过这种隐蔽的理性方式来感觉上帝的存在。

  • 第7题:

    简述贝多芬的创作、艺术成就及音乐中的人文主义思想?


    正确答案:1、人物简介贝多芬(LudwigvanBeethoven,1770-1827)生于德国波恩,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重要代表。一般把贝多芬的生平划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波恩时期;第二,维也纳时期;第三,创作成熟时期;第四,创作晚期。
    2、代表作品9部交响曲、1部歌剧、32部钢琴奏鸣曲、5部钢琴协奏曲、2部弥撒曲、11首序曲、1部小提琴协奏曲、16部弦乐四重奏、10首小提琴奏鸣曲及其他数量众多的作品。代表作分别为:
    (1)交响曲: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第九交响曲《合唱》。
    (2)歌剧《菲岱里奥》。
    (3)奏鸣曲:钢琴作品有第八奏鸣曲《悲怆》,第十四奏鸣曲《月光》,第十七奏鸣曲《暴风雨》,第二十一奏鸣曲《黎明》,第二十三奏鸣曲《热情》,第二十五奏鸣曲《杜鹃》,第二十六奏鸣曲《告别》。小提琴作品有第五奏鸣曲《春天》,第九奏鸣曲《克莱采》。
    (4)协奏曲:b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小提琴、大提琴、钢琴三重协奏曲。
    (5)室内乐:16部弦乐四重奏(其中后五部最重要)。
    (6)声乐作品:D大调弥撒,庄严弥撒,声乐套曲“致远方的爱”。
    (7)其他作品:《艾格蒙特序曲》等。
    3、艺术成就
    (1)在交响曲的发展和创新方面:将高度浓缩的音乐动机进行扩展,又保持全曲的严谨统一;扩充了展开部,使它成为烘托作品内在矛盾、动力性张扬和戏剧性冲突的重心;他从《第三交响乐》开始,将谐谑曲(Scherzo)引入交响曲的第三乐章,取代了具有宫廷典雅气质的小步舞曲;在《第九交响乐》中,将人声加入交响曲中,扩大了作品的表现力。
    (2)在钢琴奏鸣曲方面:他的32首钢琴奏鸣曲在奏鸣曲结构上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还在钢琴力度对比、戏剧化因素、不同音区的色彩变化上做出了重大发展,使之成为与巴赫《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齐名、在音乐史上有突出贡献的作品。
    (3)在音乐表现方面:解放了音乐艺术,表达了他那个时代的精神实质,作品展现了从斗争到胜利,从黑暗到光明,从苦难到欢乐的精神历程。他的旋律继承了海顿式动机展开的手法,吸收了莫扎特旋律的深情,形成简洁、粗犷、质朴、热情的特征。
    (4)节奏上频繁的变换,切分和休止所造成的动力性、不平衡感,和声的不谐和与调性的不稳定等因素的范围逐渐扩大,力度也形成大幅度起伏;配器上重视发挥铜管、木管的作用。这些手法造就了贝多芬音乐强烈的感染力和鸿篇巨制的气魄。其音乐中的革命性因素,自由冲动的戏剧效果,使他成为古典主义音乐的集大成者,同时,他又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开路先锋,启迪了19世纪的浪漫主义作曲家。
    4、音乐中的人文主义思想:贝多芬将人文主义思想融入其创作中的各个领域,并以此为基点,将古典主义音乐推向了巅峰,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他用仅有的一部歌剧《菲岱里奥》撼动了歌剧艺术舞台,其余晖直射瓦格纳;是他,在奏鸣曲式上进行了一次彻底的革命,以《热情》、《悲怆》和《月光》为代表的32首钢琴奏鸣曲,用一种前所未有的音乐结构和调性处理使世人震惊,被誉为音乐中的“新约全书”,成为划时代的音乐蓝本;是他,把交响音乐发展到让人叹为观止的地步,将慢乐章发展成具有史诗般磅礴气势的篇章,把典雅的小步舞曲乐章换成了具有强烈动力的谐谑曲乐章,使它达到为人类精神纵情高歌的境界,他还将终曲扩展为壮观的高潮,使音乐在凯旋中结束。这种结构的改变,使交响乐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地,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精髓。1827年在维也纳,这位孤独的长者被病魔夺去了生命,他在行将就木时,最终选择弦乐四重奏作为唯一的创作方式来表达情感,用利刃一样的笔墨写下了16首弦乐四重奏的最后5首,这些作品包含了他最高的艺术理念、最精致的音乐结构和最丰富的人类情感,体现了刚劲的气质、哲理的深思、质朴的世俗,犹如一位哲人,在深渊的边缘,为世人献上的一曲曲讴歌人类灵魂的“圣歌”。他用音乐形式编织出的意味深长的乐思,是他对生命与艺术真谛的领悟,更是他用音乐表达的人文主义关怀。

  • 第8题:

    问答题
    为什么称海顿是“交响曲之父”?他的创作主要有哪些?其艺术特征及贡献有哪些?

    正确答案: 海顿确立的奏鸣交响套曲的四乐章结构、奏鸣曲式原则、及新型器乐化的动力性音乐语言,成为莫扎特和贝多芬交响音乐的发源地。从这个意义上,他被称为“交响乐之父”。
    海顿的主要作品有交响曲、弦乐四重奏、清唱剧。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已经达到了初步成熟。
    海顿的早期代表作是《昼夜》三首交响曲,分别为《早晨》、《中午》、《晚上》。
    海顿的中期代表作是《告别交响曲》以及六首交响曲组成的套曲《巴黎交响曲》(去法国演出而创作的,作品之间没有联系)。弦乐四重奏有“俄罗斯”和“云雀”。海顿的中期创作,已确定了奏鸣交响套曲、弦乐四重奏的套曲结构和乐队编制,创作上也逐渐走向成熟。
    海顿的晚期作品主要有清唱剧《创世纪》和《四季》;交响曲《惊愕》,十二首交响曲组成的套曲《伦敦交响曲》;弦乐四重奏的“皇帝”。
    海顿作品的特征为:创作平民化。具有典型的古典主义倾向,避免过度的情感表达。
    海顿的主要贡献是:
    (1)确立了奏鸣交响套曲的形式结构。
    (2)确立了弦乐四重奏的结构。
    (3)确立了奏鸣曲式原则。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荷兰风格派的创作主张和主要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荷兰风格派是1917年在荷兰出现的几何抽象主义画派,以《风格》杂志为中心,因此得名。
    风格派拒绝使用任何的具象元素,主张用纯粹抽象的几何图形来表现纯粹的精神。在抽象化和单纯化的口号下,风格派提倡数学精神。其主要画家有杜斯伯格和蒙德里安。蒙德里安创作的《红与黑》、《百老汇爵士乐》是这一画派较有影响的作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金瓶梅》的创作经验、艺术成就对以前章回小说的突破。

    正确答案: 首先,《金瓶梅》的出现,使得中国长篇小说的题材类别趋于完备,形成了封闭的题材圈环。第二,长篇小说的创作从《金瓶梅》开始,进入了文人独立创作的时代。而《金瓶梅》在创作经验、创作艺术上的一些突破尤其具有里程碑意义。一、故事生活化。二、结构网络化。三、人物立体化。四、语言俚俗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贝多芬的创作、艺术成就及音乐中的人文主义思想?

    正确答案: 1、人物简介贝多芬(LudwigvanBeethoven,1770-1827)生于德国波恩,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重要代表。一般把贝多芬的生平划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波恩时期;第二,维也纳时期;第三,创作成熟时期;第四,创作晚期。
    2、代表作品9部交响曲、1部歌剧、32部钢琴奏鸣曲、5部钢琴协奏曲、2部弥撒曲、11首序曲、1部小提琴协奏曲、16部弦乐四重奏、10首小提琴奏鸣曲及其他数量众多的作品。代表作分别为:
    (1)交响曲: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第九交响曲《合唱》。
    (2)歌剧《菲岱里奥》。
    (3)奏鸣曲:钢琴作品有第八奏鸣曲《悲怆》,第十四奏鸣曲《月光》,第十七奏鸣曲《暴风雨》,第二十一奏鸣曲《黎明》,第二十三奏鸣曲《热情》,第二十五奏鸣曲《杜鹃》,第二十六奏鸣曲《告别》。小提琴作品有第五奏鸣曲《春天》,第九奏鸣曲《克莱采》。
    (4)协奏曲:b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小提琴、大提琴、钢琴三重协奏曲。
    (5)室内乐:16部弦乐四重奏(其中后五部最重要)。
    (6)声乐作品:D大调弥撒,庄严弥撒,声乐套曲“致远方的爱”。
    (7)其他作品:《艾格蒙特序曲》等。
    3、艺术成就
    (1)在交响曲的发展和创新方面:将高度浓缩的音乐动机进行扩展,又保持全曲的严谨统一;扩充了展开部,使它成为烘托作品内在矛盾、动力性张扬和戏剧性冲突的重心;他从《第三交响乐》开始,将谐谑曲(Scherzo)引入交响曲的第三乐章,取代了具有宫廷典雅气质的小步舞曲;在《第九交响乐》中,将人声加入交响曲中,扩大了作品的表现力。
    (2)在钢琴奏鸣曲方面:他的32首钢琴奏鸣曲在奏鸣曲结构上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还在钢琴力度对比、戏剧化因素、不同音区的色彩变化上做出了重大发展,使之成为与巴赫《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齐名、在音乐史上有突出贡献的作品。
    (3)在音乐表现方面:解放了音乐艺术,表达了他那个时代的精神实质,作品展现了从斗争到胜利,从黑暗到光明,从苦难到欢乐的精神历程。他的旋律继承了海顿式动机展开的手法,吸收了莫扎特旋律的深情,形成简洁、粗犷、质朴、热情的特征。
    (4)节奏上频繁的变换,切分和休止所造成的动力性、不平衡感,和声的不谐和与调性的不稳定等因素的范围逐渐扩大,力度也形成大幅度起伏;配器上重视发挥铜管、木管的作用。这些手法造就了贝多芬音乐强烈的感染力和鸿篇巨制的气魄。其音乐中的革命性因素,自由冲动的戏剧效果,使他成为古典主义音乐的集大成者,同时,他又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开路先锋,启迪了19世纪的浪漫主义作曲家。
    4、音乐中的人文主义思想:贝多芬将人文主义思想融入其创作中的各个领域,并以此为基点,将古典主义音乐推向了巅峰,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他用仅有的一部歌剧《菲岱里奥》撼动了歌剧艺术舞台,其余晖直射瓦格纳;是他,在奏鸣曲式上进行了一次彻底的革命,以《热情》、《悲怆》和《月光》为代表的32首钢琴奏鸣曲,用一种前所未有的音乐结构和调性处理使世人震惊,被誉为音乐中的“新约全书”,成为划时代的音乐蓝本;是他,把交响音乐发展到让人叹为观止的地步,将慢乐章发展成具有史诗般磅礴气势的篇章,把典雅的小步舞曲乐章换成了具有强烈动力的谐谑曲乐章,使它达到为人类精神纵情高歌的境界,他还将终曲扩展为壮观的高潮,使音乐在凯旋中结束。这种结构的改变,使交响乐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地,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精髓。1827年在维也纳,这位孤独的长者被病魔夺去了生命,他在行将就木时,最终选择弦乐四重奏作为唯一的创作方式来表达情感,用利刃一样的笔墨写下了16首弦乐四重奏的最后5首,这些作品包含了他最高的艺术理念、最精致的音乐结构和最丰富的人类情感,体现了刚劲的气质、哲理的深思、质朴的世俗,犹如一位哲人,在深渊的边缘,为世人献上的一曲曲讴歌人类灵魂的“圣歌”。他用音乐形式编织出的意味深长的乐思,是他对生命与艺术真谛的领悟,更是他用音乐表达的人文主义关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海顿的音乐创作。

    正确答案: 奥地利作曲家海顿1732年出生在奥匈边境,8岁进维也纳圣斯蒂芬大教堂唱诗班学音乐,16岁开始在维也纳独自创业。1761年起担任匈牙利贵族世家埃斯特哈奇亲王的宫廷乐长,主持所有音乐事务,包括创作主人要求的全部音乐、排练指挥交响乐队、指导歌手、维护乐器和管理音乐图书馆。晚年访问英国,写作12首“伦敦交响曲”和几部宗教声乐作品。1809年逝世于维也纳。
    海顿是一位古典主义音乐风格的开创者,他奠定了器乐音乐的主调风格,通过单一主题衍展音乐的发展手法,在布局结构方面保持和声与对位因素的平衡,海顿音乐洋溢着的生气勃勃、欢乐明朗、热情幽默的情趣,是作曲家对美好世俗生活的真切感受。104部交响曲,84首弦乐四重奏,是海顿卷帙浩繁的作品中最重要的部分,海顿因此赢得“交响曲之父”和“弦乐四重奏之父”的称号,事实上,这两种体裁都不是他首创的,但在他的反复磨练下,成长为成熟的、足以作为古典主义器乐形式典范的体裁。
    海顿的初期交响曲沿袭了意大利序曲的快一慢一快三乐章模式,18世纪70年代受到“狂飙突进”运动思潮的影响,音乐中出现强烈的情感表现,如《第44交响曲“哀悼”》、《第45交响曲“告别”》。80年代为巴黎圣灵音乐会而写的6首“巴黎”交响曲趋向成熟,风格受到莫扎特影响,抒情因素更为强烈,配器手法更为丰富还有风趣生动的标题,如《第83交响曲》被命名为“母鸡”,《第82交响曲》被称为“熊”交响曲。
    90年代两次访问伦敦时创作的12首“伦敦交响曲”,是海顿交响曲的最高造诣,其中大量运用民歌化或舞蹈性旋律,明快洒脱,复调处理恰如其分,配器手法灵活自如,独立使用多种木管和铜管乐器,乐队效果辉煌宏伟,代表作有《第94交响曲“惊愕”》、.《第96交响曲“奇迹”》、《第10l交响曲“时钟”》和《第103交响曲“鼓声”》等。“伦敦交响曲”显示出日渐成熟的古典交响曲的风格特征。
    在海顿的交响曲中,确立了后来成为古典交响曲标准模式的四乐章形式:第一乐章奏鸣曲式快板,第二乐章为行板,第三乐章小步舞曲,第四乐章快板。他还确立了古典交响乐队的双管编制和配器法原则,奠定了近现代交响乐队发展的基础。
    海顿在弦乐四重奏领域同样富于独创性,共创作了84首。早期的四重奏还是五乐章结构,酷似洛可可风格的舞蹈组曲或嬉游曲,但从1771年的OP.17便开始采用与交响曲一样的四乐章形式,并用“谈话原则”将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组合在一起,以娴熟的对位手法安排各声部的进行。90年代创作的14首晚期四重奏达到了他室内乐创作的顶峰,主题发展逻辑严密,和声丰富多彩,节奏富于动力。他弦乐四重奏的重要代表有《“俄罗斯”四重奏》、《“小夜曲”四重奏》、《“云雀”四重奏》和《“皇帝”四重奏》。
    海顿的器乐音乐还有52首钢琴奏鸣曲,20余部协奏曲,105首嬉游曲,约56首弦乐三重奏和30余首钢琴三重奏、变奏曲、幻想曲、遣兴曲和夜曲等。
    声乐音乐领域,海顿作有歌剧约20部、木偶剧4部、8部清唱剧、12部弥撒曲,400多部歌曲以及少量康塔塔、感恩赞等。他最出色的声乐作品出自垂暮之年。清唱剧《创世纪》和《四季》是他著名的合唱作品,前者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上帝创造日月山河、花鸟虫鱼的情景,表达了海顿虔诚的宗教信仰,后者抒写了农民在一年四季中劳动的欢乐,充满世俗情趣。晚年写的6部弥撒曲,综合了交响曲和歌剧的成就,有着海顿最为优美的咏叹调和合唱,值得一提的是《纳尔逊弥撒》和《特蕾莎弥撒》。
    海顿在技术和形式方面确立了古典交响曲和室内乐的规范,为莫扎特、贝多芬、甚至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铺平道路。但他音乐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其朝气蓬勃和乐观幽默,是18世纪音乐理想的体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莫扎特的歌剧创作成就及特色。


    正确答案: 莫扎特在短暂的一生中写出了600多首作品,体裁形式涉及到各个领域。包括21部歌剧、41首交响曲、27首钢琴协奏曲、6首小提琴协奏曲和很多其它乐器的协奏曲、17首钢琴奏鸣曲、35首小提琴与钢琴的奏鸣曲、23首弦乐四重奏、15首弥撒曲、27首音乐会咏叹调,以及大量的其它室内乐作品。
    莫扎特歌剧创作的特色主要有:
    首先,擅长用音乐刻画角色性格,人物个性鲜明,特别强调对角色内心的刻画,人物形象生动细致。
    其次,重唱在莫扎特歌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成为戏剧矛盾发展的重要手段,具有鲜明的戏剧性效果。
    再次,莫扎特广泛运用意大利正歌剧、喜歌剧、德国歌唱剧等多种歌剧形式,根据内容需要,将其统一在富于民族特色的歌剧里。
    第四,在乐队方面也有了新突破,开始探索写作与歌剧性格和形象有直接联系的序曲。通过一些新奇的配器法,创作了许多富于奇幻性的形象和效果。

  • 第14题:

    简述曹操诗歌思想内容及创作成就。


    正确答案: 一.曹操诗歌创作的一大成就,是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造的全盛局面。借古题写新事,如《薤露》、《蒿里》,乐府旧辞皆为挽歌,曹操却用悲凉苦恨之调。
    二.悲凉沉雄的独特艺术风格,他的诗特别能表现出他的个性,有政治领袖人物的宏大气魄,本色质朴大抒情浓郁,表现了他高远的志、坚定的信心、卓越的毅力和雄伟的气势,悲歌慷慨,气韵沉雄。如《短歌行》写得高远阔大,有君临天下之气度,与坚若盘石的信心和意志,能激发起读者积极向上的奋进精神。

  • 第15题:

    简述艾芜小说创作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思想:
    ①以对人生的执着态度,叙述下层人物的悲剧故事。
    ②抗战爆发后,由于战争环境的严酷,艾芜早年作品中的浪漫风格有所消退,明显的转向了对现实压迫与苦难的揭示,
    ③《一个女人的悲剧》、《芭蕉谷》等,把视野投向了各式各样在贫苦无告中挣扎的农村妇女。
    艺术成就:抗战之后艾芜的作品虽然失去了他宝贵的浪漫主义精神,但其所反映现实的深度与广度则大大增强,同时,在挖掘中国人民性格的美好底蕴方面,也保持了他一贯的不懈的追求。

  • 第16题:

    简述荷兰风格派的创作主张和主要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荷兰风格派是1917年在荷兰出现的几何抽象主义画派,以《风格》杂志为中心,因此得名。
    风格派拒绝使用任何的具象元素,主张用纯粹抽象的几何图形来表现纯粹的精神。在抽象化和单纯化的口号下,风格派提倡数学精神。其主要画家有杜斯伯格和蒙德里安。蒙德里安创作的《红与黑》、《百老汇爵士乐》是这一画派较有影响的作品。

  • 第17题:

    为什么称海顿是“交响曲之父”?他的创作主要有哪些?其艺术特征及贡献有哪些?


    正确答案:海顿确立的奏鸣交响套曲的四乐章结构、奏鸣曲式原则、及新型器乐化的动力性音乐语言,成为莫扎特和贝多芬交响音乐的发源地。从这个意义上,他被称为“交响乐之父”。
    海顿的主要作品有交响曲、弦乐四重奏、清唱剧。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已经达到了初步成熟。
    海顿的早期代表作是《昼夜》三首交响曲,分别为《早晨》、《中午》、《晚上》。
    海顿的中期代表作是《告别交响曲》以及六首交响曲组成的套曲《巴黎交响曲》(去法国演出而创作的,作品之间没有联系)。弦乐四重奏有“俄罗斯”和“云雀”。海顿的中期创作,已确定了奏鸣交响套曲、弦乐四重奏的套曲结构和乐队编制,创作上也逐渐走向成熟。
    海顿的晚期作品主要有清唱剧《创世纪》和《四季》;交响曲《惊愕》,十二首交响曲组成的套曲《伦敦交响曲》;弦乐四重奏的“皇帝”。
    海顿作品的特征为:创作平民化。具有典型的古典主义倾向,避免过度的情感表达。
    海顿的主要贡献是:
    (1)确立了奏鸣交响套曲的形式结构。
    (2)确立了弦乐四重奏的结构。
    (3)确立了奏鸣曲式原则。

  • 第18题:

    简述莫扎特的创作和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1、人物简介莫扎特(WolfgangAmadeusMozart,1756-1791),奥地利作曲家。他是脱离教堂、宫廷,走入“自由音乐家”行列的先行者。
    2、代表作品莫扎特的创作几乎涉及音乐的所有领域:41首交响曲,20多部歌剧,27首钢琴协奏曲,7首小提琴协奏曲,各种器乐协奏曲、奏鸣曲以及26首弦乐四重奏等。代表作分别为:
    (1)歌剧:德语歌唱剧有《后宫诱逃》、《魔笛》;意大利喜歌剧有《费加罗的婚礼》、《唐璜》(或译《唐乔瓦尼》)、《女人心》;意大利正歌剧有《伊多梅纽》等。
    (2)交响曲:最后三部最突出,它们是《降E大调交响曲》(K.543)、《g小调交响曲》(K.550)和《C大调交响曲》(K.551)。
    (3)协奏曲:钢琴协奏曲中的《d小调协奏曲》(K.466)、《c小调协奏曲》(K.491);小提琴协奏曲中的《G大调协奏曲》(K.216)、《D大调协奏曲》(K.218)、《A大调协奏曲》(K.219)以及《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K.622,1791年)等。
    (4)室内乐:在26首弦乐四重奏中,最著名的是献给海顿的6首(K.387,K.421,K.428,K.458,K.464,K.465,1782-1785年),另外,《“哈夫纳”小夜曲》(K.250)和《G大调弦乐小夜曲》也是著名作品。(5)其他作品:较著名的有《A大调钢琴奏鸣曲》(K.331)、《c小调弥撒》(K.427)和他临终前创作的《安魂曲》。
    3、艺术成就
    (1)莫扎特对音乐的最大贡献体现在歌剧领域,他继承了格鲁克歌剧改革的思想,但又与格鲁克不同,主张“诗必须服从音乐”,以音乐至上的原则创造了一部部世人为之震撼的作品,他的《魔笛》为德国歌唱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费加罗的婚礼》成为喜歌剧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2)协奏曲是莫扎特在歌剧以外成就最突出的一方面。他确立了18世纪古典协奏曲的结构范式,确定了第一乐章中“双呈示部”和“华彩段”的形式,并为当时几乎所有的乐器创作了杰出的协奏曲,为近代协奏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完善了维也纳古典乐派奏鸣曲三个乐章的套曲形式。
    (4)在交响乐中,强调奏鸣曲式中主、副部之间的强烈对比,加强展开部的不稳定因素,预示了后世交响乐发展的思路。
    (5)创造了极富个性的音乐风格特征。他的音乐是自然的流露,从不矫揉造作,具有孩童般天真烂漫的性格,同时又表现出复杂多变的戏剧性特征,其晚期作品还加入了悲剧因素。他的音乐中所蕴含的特质,使他成为维也纳古典乐派三杰之一。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艾芜小说创作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思想:
    ①以对人生的执着态度,叙述下层人物的悲剧故事。
    ②抗战爆发后,由于战争环境的严酷,艾芜早年作品中的浪漫风格有所消退,明显的转向了对现实压迫与苦难的揭示,
    ③《一个女人的悲剧》、《芭蕉谷》等,把视野投向了各式各样在贫苦无告中挣扎的农村妇女。
    艺术成就:抗战之后艾芜的作品虽然失去了他宝贵的浪漫主义精神,但其所反映现实的深度与广度则大大增强,同时,在挖掘中国人民性格的美好底蕴方面,也保持了他一贯的不懈的追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巴赫的创作和他的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1、人物简介巴赫(JohannSebastianBach,1685~1750),德国著名的作曲家、管风琴家。
    2、创作分期一般而言,巴赫的生平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阶段,魏玛时期:1708年,巴赫前往穆尔豪森担任圣布拉修斯教堂的风琴师,次年娶玛丽亚·巴巴拉为妻,后返回魏玛,出任安斯达公爵宫廷乐队的风琴师兼小提琴师,在这里供职达十年之久。他从魏玛时期开始就被推崇为大师。第二阶段,柯登时期:1717年,巴赫前往柯登,出任雷奥博亲王的乐长并获得亲王的宠信,他的许多名作在这个时期写成,如《勃兰登堡协奏曲》、《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册等。1720年在卡尔斯巴德旅行期间,爱妻不幸去世。第三阶段,莱比锡时期:1724年,巴赫获得莱比锡市立托马斯学校乐监和托马斯教堂等四个教堂的工作,此后27年一直在莱比锡工作,直到逝世,这期间创作了清唱剧、神剧、受难曲及众多的管风琴曲,同时还为每星期的礼拜提供新的宗教曲目,著名的《马太受难曲》、《约翰受难曲》和《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二册在此时写成。
    3、代表作品巴赫作品浩如烟海,除了歌剧以外,各种声乐和器乐体裁无不涉猎。
    (1)声乐作品以宗教音乐为主,大多是路德派新教的宗教音乐。创作的近300部教堂康塔塔现存195部,5部受难曲中完整保存了两部:《马太受难曲》和《约翰受难曲》。
    (2)器乐作品方面,作有大量各种体裁的管风琴曲,包括众赞歌幻想曲、前奏曲、变奏曲、赋格曲、托卡塔、帕萨卡利亚等。他还把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改编成管风琴协奏曲和古钢琴协奏曲。巴赫著名的器乐作品为两卷《平均律钢琴曲集》(TheWell-TemperedClavier)、《法国组曲》(6首)、《英国组曲》(6首)、《帕蒂塔》(6首)、《六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和帕蒂塔》、《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独奏长笛奏鸣曲》以及重要的乐队作品:4部《乐队组曲》和6部《勃兰登堡协奏曲》等。他最后的作品《戈德堡变奏曲》、《音乐的奉献》和《赋格的艺术》是300年来复调技术的总结性作品。
    4、艺术成就
    (1)《平均律钢琴曲集》首次将十二平均律全面系统地运用到音乐创作实践中,有力地证明了平均律的优越性,开辟了欧洲音乐的新天地。
    (2)把复调音乐的技巧发展到登峰造极的程度,《音乐的奉献》和《赋格的艺术》总结了中世纪以来的复调音乐写作技术。
    (3)高度的复调思维与新颖生动的主调手法并用,使巴赫成为音乐史上一个继往开来的关键人物。
    (4)他是钢琴协奏曲的奠基者,并为钢琴演奏中大拇指的解放作出重要的贡献。
    (5)使巴罗克时期的器乐发展到巅峰,如古钢琴作品《法国组曲》、《英国组曲》、《帕蒂塔》,小提琴作品《六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和帕蒂塔》,乐队作品《勃兰登堡协奏曲》等。
    5、巴赫音乐的意义巴赫是位虔诚的基督教徒,他的音乐表达的更多的是对上帝的信仰,表现的是世界和谐存在的意义。巴赫认为,世界万物都是上帝恩赐的,音乐也是上帝赐予的圣物,因此音乐是与上帝对话,通往天堂的云梯,所以音乐的全部意义在于对上帝的赞美、感恩,通过这种隐蔽的理性方式来感觉上帝的存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秦代兵马俑出土地点、规模、创作主题思想,艺术成就,历史价值?

    正确答案: 1974年在陕西临潼秦始皇陵东1.5公里处发现了大型的陶兵马俑从葬坑,从此揭开了秦代雕塑艺术宝库;春秋兵马俑阵容庞大组织严整巨大的规模和恢弘的气势是秦王朝国力和武工强盛的象征;是对秦始皇统一伟业的歌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海顿的创作及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1、人物简介弗朗茨·约瑟夫·海顿(FranzJosephHaydn,1732-1809),奥地利作曲家,确立了交响曲、四重奏等体裁古典主义风格的典型范式。
    2、代表作品海顿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作有108首交响曲、84首弦乐四重奏、20多部清唱剧和其他数量众多的作品。其代表作为:
    (1)交响曲,代表作有:第31交响曲《号角》、第45交响曲《告别》、第94交响曲《惊愕》、第100交响曲《军队》、第101交响曲《时钟》、第103交响曲《鼓声》和第104交响曲《伦敦》等。
    (2)弦乐四重奏,重要的作品有Op.64之5《“云雀”四重奏》、Op.76《“皇帝”四重奏》等。
    (3)钢琴奏鸣曲,49首作品中较成熟的是第19首(D大调)和第46首(降A大调)。
    (4)声乐作品,最突出的是他的清唱剧《创世纪》(1798年)和《四季》(1801年)。
    3、艺术成就
    (1)奠定了交响曲的结构形式,他在《“伦敦”交响曲》中,将四个乐章的性质和曲式最终确立下来: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第二乐章,慢板或行板,奏鸣曲式或变奏曲;第三乐章,性格开朗幽默,带有三声中部的小步舞曲;第四乐章,快板或急板,回旋曲式、奏鸣曲式或回旋奏鸣曲式。
    (2)确立了弦乐四重奏的体裁特征,形成了与交响乐相同的四乐章模式,作品中音乐更富有变化,主题有了更大的扩展,织体摆脱了通奏低音的依赖,开始把大提琴放到旋律主奏乐器的位置,不只强调第一小提琴的作用,使四个声部更加协调平衡。
    (3)创作了一批脍炙人口的作品,如交响曲《告别》、《惊愕》、《军队》;四重奏《云雀》、《皇帝》;清唱剧《创世纪》、《四季》。
    (4)作品旋律朴素、和声明晰、结构匀称,音乐既明快、幽默、轻松,又不乏高贵的气质,呈现出古典乐派的理想境界,这些因素加上他在音乐上的贡献,使他成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莫扎特的歌剧创作成就及特色。

    正确答案: 莫扎特在短暂的一生中写出了600多首作品,体裁形式涉及到各个领域。包括21部歌剧、41首交响曲、27首钢琴协奏曲、6首小提琴协奏曲和很多其它乐器的协奏曲、17首钢琴奏鸣曲、35首小提琴与钢琴的奏鸣曲、23首弦乐四重奏、15首弥撒曲、27首音乐会咏叹调,以及大量的其它室内乐作品。
    莫扎特歌剧创作的特色主要有:
    首先,擅长用音乐刻画角色性格,人物个性鲜明,特别强调对角色内心的刻画,人物形象生动细致。
    其次,重唱在莫扎特歌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成为戏剧矛盾发展的重要手段,具有鲜明的戏剧性效果。
    再次,莫扎特广泛运用意大利正歌剧、喜歌剧、德国歌唱剧等多种歌剧形式,根据内容需要,将其统一在富于民族特色的歌剧里。
    第四,在乐队方面也有了新突破,开始探索写作与歌剧性格和形象有直接联系的序曲。通过一些新奇的配器法,创作了许多富于奇幻性的形象和效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简述海顿的创作特征?

    正确答案: (1)从思想上讲:他的作品富于深刻的乐观主义色彩和生活乐趣,但作品中缺乏真正的戏剧性,特别是没有悲剧性,所描写的对象不是英雄而是普通人。
    (2)从音乐上讲:旋律明朗、优美,结构完整,音乐形象鲜明具体,含有悦人的幽默感,像一个见识广博的老人向年青人侃侃而谈,因此,当时的人们给他的作品都命了名。
    (3)从音乐源泉上:他的创作与民间音乐保持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在他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各种民族的音调。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