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的一生通常被分为几个创作时期,指出这几个时期的起止年代,并结合主要作品谈谈他第二时期的创作特征。

题目

贝多芬的一生通常被分为几个创作时期,指出这几个时期的起止年代,并结合主要作品谈谈他第二时期的创作特征。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

贝多芬(LudwingvanBeethoven,1770—1827)的创作一般被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从1770年到1802年;第二个时期是从1802年到1816年,第三个时期是从1816年到1827年。
贝多芬的第二个时期是他最重要和最典型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在这个时期,贝多芬已被人们认为是欧洲第一流的钢琴家和作曲家。由于他拒绝屈从于保护人和出版商的要求,他的作品的长度在增加,个性和反叛的东西也在增长。贝多芬写了大量的作品草稿,不断地修改它们,直到他自己满意为止。这是贝多芬音乐风格完全成熟的时期,他的很多最著名的作品都是在这个时期产生的。
这个时期的主要作品有弦乐四重奏作品59号,也叫拉祖莫夫斯基四重奏,以及第74和第95号;15首钢琴奏曲(作品第22号到第90号),包括瓦尔德斯坦和热情奏鸣曲;第四和第五钢琴协奏曲;第三到第八交响曲;还有歌剧《费德里奥》。1803年创作的第三(英雄)交响曲是这个时期的一部代表作。这部作品最早是献给拿破仑•波拿巴这位法国大革命的英雄的。手稿上原来的标题是“以波拿巴为题的大交响曲”,后来改成“为波拿巴而作”。据说贝多芬得知拿破仑在1840年称帝后,愤怒地擦去了原来的标题并改写成“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个伟大而作”。
这是一首革命性的作品,是对英雄的伟大理想的一种不朽的音乐表现。贝多芬一生坚持共和主义的理想,向往法国大革命,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精神。这种思想典型地体现在第三交响曲中,并引起了音乐手法上的许多创新。例如第一乐章用两个强烈的乐队全奏的降E大三和弦作为引子,由这个大三和弦的分解构成了深沉刚毅的主部主题,它意外地到达升C音上,并引出了无穷的变奏和发展。简洁而有力的主部主题就像一部戏剧中的主人公,他被描写成一个奋斗的、被压制的,但最终取得胜利的英雄。而这个英雄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贝多芬自己。整个乐章的篇幅大为扩展,副部出现多主题,展开部比呈示部更长,突然的转调和紧张的不协和音,以及连续的切分节奏所带来的不可遏制的动力感使乐章不断达到新的高潮。第二乐章是葬礼进行曲,这种体裁与法国大革命有关,在当时有固定的格式,如中段用大调式与两端的小调式形成对比,木管乐器比较突出,表达对英雄的牺牲的深切哀悼。贝多芬的这个乐章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作曲家伐塞克等人的同类作品有相似之处。第三乐章是一首大规模的谐谑曲。末乐章则是一个大变奏曲,主题取自贝多芬的芭蕾舞音乐《普罗米修斯的创造》。贝多芬在他的一首著名的钢琴变奏曲中也使用了这同一个主题。
这个时期的其它几部交响曲创作也很值得注意。第四和第五交响曲表现了几乎是相对立的情感世界。第四是欢快而幽默的,而第五是与命运搏斗并最终获胜的巨人。第六交响曲(田园)有五个乐章,而不是通常的四个。它也是标题交响曲的一个先例。第七交响曲的规模也比较大,是以舞蹈的节奏为主导的一部杰作,而第八交响曲则比较短小,还恢复了古老的小步舞曲乐章。
贝多芬唯一的歌剧《费德里奥》是一部拯救歌剧(法国大革命期间流行的一种歌剧形式),1804年到1805年创作,1806和1814年修改。贝多芬在这部歌剧中表达了和第三交响曲类似的革命精神。英雄主义精神也体现在贝多芬这个时期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如“瓦尔德斯坦”奏鸣曲和“热情”奏鸣曲,以及献给俄国驻维也纳大使拉祖莫夫斯基的弦乐四重奏(作品第59号)和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等。


更多“贝多芬的一生通常被分为几个创作时期,指出这几个时期的起止年代,并结合主要作品谈谈他第二时期的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中国园林发展的几个时期的起止阶段及其至少三个代表作品?


    正确答案:第一阶段:园林生成期夏商秦汉(公元前11世纪—公元220年),代表作品为姑苏台、上林苑、建章宫。
    第二阶段: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589年)代表作品有华林园、金谷园、兰亭。
    第三阶段:园林全盛期隋唐五代(公元589年—960年),代表作品有西苑、平泉庄、辋川别业。
    第四阶段:园林成熟前期两宋(公元960年—1279年),代表作品有艮岳、富郑公园、西湖。
    第五阶段:园林成熟中期元明清初(公元1279年—1736年),代表作品有西苑、拙政园、畅春园。
    第六阶段:园林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公元1736—1911年),代表作品有颐和园、留园、余荫山房。

  • 第2题:

    何谓软件生存周期?其可以划分为几个时期?每个时期又可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正确答案: 一个软件从定义到开发、使用和维护,直到最终被弃用,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时期,通常把软件经历的这个漫长的时期称为生存周期。
    软件生存期也可以分为三个时期:计划时期、开发时期和运行时期。
    软件生存周期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问题定义问题定义阶段必须回答的关键问题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正确理解用户的真正需求。2)可行性研究这个阶段要回答的关键问题是:对于上一个阶段所确定的问题“有行得通的解决办法吗?”,可行性研究阶段应该导出系统的高层逻辑模型(通常用数据流图表示),准确地估计系统的成本和效益。
    3.需求分析需求分析阶段的任务,主要是确定目标系统必须具备的功能,得出经用户确认的系统逻辑模型。根据该系统逻辑模型,准确地回答“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目标系统必须做什么”。
    4.总体设计也叫概要设计或初步设计。这个阶段必须回答的是“概括地说,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总体设计的目标是将需求分析阶段定义的系统模型转换成相应的软件结构,以规定软件的形态及各成分间的层次关系、界面及接口要求。
    5.详细设计详细设计阶段的任务是把解法具体化,也就是回答“应该怎样具体地实现这个系统”。详细设计亦即模块设计。它是在算法设计和结构设计的基础上,针对每个模块的功能、接口和算法定义,设计模块内部的算法过程及程序的逻辑结构,并编写模块设计说明。
    6.编码这个阶段的任务,是根据详细设计的结果,选择一种适合的程序设计语言,把详细设计的结果翻译成程序的源代码。
    7.测试以便尽早发现程序中的错误和缺陷而进行的一个过程,有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和系统测试4种。
    8.运行与维护通过各种必要的维护措施支持软件系统能持久地满足用户的需要。

  • 第3题:

    高粱一生分为哪几个生育时期?


    正确答案: 分为苗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开花期和成熟期五个生育期。

  • 第4题:

    德彪西的创作经历了几个发展时期?典型代表他印象主义风格特征的有哪些作品?


    正确答案: 德彪西的创作分期及代表作:
    早期的创作以钢琴作品为主。代表作有《两首阿拉伯风格曲》、《贝加莫组曲》。
    成熟时期代表作: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是法国歌剧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式的作品。前奏曲《牧神午后》(单乐章管弦乐作品)是受到象征派诗人马拉美的同名诗的启发而创作的。另外还有交响素描《大海》、交响三联画《夜曲》、管弦乐《意象集》、钢琴曲《版画集》、《意象集》、《前奏曲》。这些都是印象主义风格的代表作。
    晚期:由于疾病和战争的困扰,这一时期德彪西的创作大大减少,主要作品有《十二首钢琴练习曲》等。

  • 第5题:

    什么是职业?人一生职业历程可分为哪几个时期?


    正确答案: 职业是指人们从事相对稳定的、有收入的、专门类别的社会劳动。
    人一生职业历程可分为四个时期:职业选择期、职业适应期、职业稳定期、职业衰退期。

  • 第6题:

    闻一多的诗歌创作可分为几个时期?各个时期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闻一多的诗歌创作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闻一多在清华读书期间的诗歌创作。(1920年至1922年),表达了诗人对“金钱底买卖”的厌恶,而渴求永恒的真善美的世界。诗中弥漫着唯美的、感伤的、神秘的色彩。诗行也较散漫,缺乏一种节制能力。
    第二时期是诗人留学美国时期(1922年至1925年)。本时期诗作表露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袒露诗人一片赤子之情。主要倾向是浪漫主义的,采用的是自由体诗。
    第三个时期是诗人归国之后(1925年至928年)。诗人的爱国情怀已由的赞美文明古国转变到诅咒黑暗的现实。此时,诗歌倾向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格律诗是主体,诗风沉郁深厚、典丽凝重。

  • 第7题:

    古代埃及美术史通常被划分为哪几个时期?


    正确答案:古王国美术(前3000—前2300)中王国美术(前2150—前1700)新王国美术(前1071—前332)

  • 第8题:

    问答题
    威尔第的歌剧创作可以分成几个时期?每个时期各有哪些主要作品

    正确答案: 威尔第的歌剧创作分为三个时期:
    早期,主要作品有《路易斯·米勒》、《利哥莱托》、《吟游诗人》和《茶花女》;
    中期,主要作品有《假面舞会》、《命运的力量》、《阿依达》等;
    晚期,主要是《奥赛罗》和《法尔斯塔夫》。
    他的歌剧几乎都是正歌剧,取材于浪漫主义作家的文学作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德彪西的创作经历了几个发展时期?典型代表他印象主义风格特征的有哪些作品?

    正确答案: 德彪西的创作分期及代表作:
    早期的创作以钢琴作品为主。代表作有《两首阿拉伯风格曲》、《贝加莫组曲》。
    成熟时期代表作: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是法国歌剧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式的作品。前奏曲《牧神午后》(单乐章管弦乐作品)是受到象征派诗人马拉美的同名诗的启发而创作的。另外还有交响素描《大海》、交响三联画《夜曲》、管弦乐《意象集》、钢琴曲《版画集》、《意象集》、《前奏曲》。这些都是印象主义风格的代表作。
    晚期:由于疾病和战争的困扰,这一时期德彪西的创作大大减少,主要作品有《十二首钢琴练习曲》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贝多芬的创作经历了几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各个不同时期的主要作品有哪些?贝多芬创作特征最主要体现在哪两种音乐体裁上?

    正确答案: 贝多芬的创作分期及主要作品:
    1802年以前是贝多芬创作的早期。这段时期的创作明显还留有海顿、莫扎特音乐的一些影响的痕迹,但同时更多地反映出他本人的一些创作个性。主要作品:第一、二交响曲,第一、二钢琴协奏曲,悲怆奏鸣曲,月光奏鸣曲等。
    1803-1815年是贝多芬创作的成熟时期。这个时期主要特征是英雄性与崇高性。主要作品: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皇帝钢琴协奏曲,歌剧《费德里奥》,热情奏鸣曲、黎明奏鸣曲等。
    1816-1827年是贝多芬创作的晚期(听觉完全丧失)。这个时期作品的主观的因素被加强,音乐中更多充满了内在的刻画和忧郁、徘徊,表现手法上比较自由。主要作品有合唱交响曲,D大调庄严弥撒,最后六首钢琴奏鸣曲等。
    贝多芬的总体创作特征一是强烈的要求自由、平等和博爱,二是强调对比和扩展。
    贝多芬的创作特征最主要体现在钢琴奏鸣曲和交响曲的创作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中国园林发展的几个时期的起止阶段及其至少三个代表作品?

    正确答案: 第一阶段:园林生成期夏商秦汉(公元前11世纪—公元220年),代表作品为姑苏台、上林苑、建章宫。
    第二阶段: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589年)代表作品有华林园、金谷园、兰亭。
    第三阶段:园林全盛期隋唐五代(公元589年—960年),代表作品有西苑、平泉庄、辋川别业。
    第四阶段:园林成熟前期两宋(公元960年—1279年),代表作品有艮岳、富郑公园、西湖。
    第五阶段:园林成熟中期元明清初(公元1279年—1736年),代表作品有西苑、拙政园、畅春园。
    第六阶段:园林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公元1736—1911年),代表作品有颐和园、留园、余荫山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莎士比亚的创作分为几个时期?

    正确答案: 莎士比亚的创作分三个时期:
    ①第一时期1590-1600称为历史剧、喜剧时期。代表作有历史剧《亨利四世》上下篇、《亨利五世》,喜剧《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第十二夜》。总特点:当时英国社会处于上升期间,呈现出一片繁荣富强的景象。莎对现实抱乐观态度,这一时期创作的基调是明朗和乐观。历史剧的特点:历史剧的核心是反对封建割据,主张国家统一,歌颂开明君主。喜剧的特点:基本主题是爱情和友谊,歌颂人文主义理想的胜利,人物形象的特点是性格开朗、勇敢、热情,结局往往是恶人悔悟,好人宽恕,皆大欢喜。
    ②第二时期1601-1607是悲剧时期。代表作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塞罗》《李尔王》《麦克白》。总特点:这时期英国社会陷入到一种动荡不安之中,莎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这个时期他的作品主要是悲剧,反映了时代的特点,是一种悲愤、阴郁的情调,早先对个人主义文主义理想的歌颂转变为对现实的严峻的批判。
    ③第三时期1608-1612传奇剧时期。代表作《辛白林》《冬天的故事》《暴风雨》,特点:对现实的认识越深刻,作者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也越是尖锐激烈,便从现实世界转入幻想世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水稻的一生分为哪几个生育时期?


    正确答案:水稻的一生可分为幼苗期、分蘖期、拔节孕穗期和结实期4个生育时期。

  • 第14题:

    人的一生可划分为几个时期?有什么意义?


    正确答案: 人的一生可划分为八个时期。在每个时期都有一定的特征,根据各个时期中人群的身心健康,满足不同时期的卫生保健和防治疾病的要求,适时保健。

  • 第15题:

    指出减数分裂前期I的几个时期,并简单介绍各个时期的特点?


    正确答案: 前期I分为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终变期
    ①细线期又称花束期。染色体浓缩为细长的细线。DNA完成复制。
    ②偶线期同源染色体配对。
    ③粗线期。两条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完成,细胞就进入粗线期。染色体进一步凝集。四分体清晰。在这时期可发生同源染色体片段间的互换和遗传重组。
    ④双线期。此期联会复合体解体,二价体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彼此拉开,
    ⑤终变期。交叉随着时间逐渐减少并向两端移动,简称端化。此期染色体螺旋化程度更高,表现更为粗短。核仁和核被膜消失,纺锤体开始形成,二价体开始向赤道板移动。

  • 第16题:

    贝多芬的创作经历了几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各个不同时期的主要作品有哪些?贝多芬创作特征最主要体现在哪两种音乐体裁上?


    正确答案: 贝多芬的创作分期及主要作品:
    1802年以前是贝多芬创作的早期。这段时期的创作明显还留有海顿、莫扎特音乐的一些影响的痕迹,但同时更多地反映出他本人的一些创作个性。主要作品:第一、二交响曲,第一、二钢琴协奏曲,悲怆奏鸣曲,月光奏鸣曲等。
    1803-1815年是贝多芬创作的成熟时期。这个时期主要特征是英雄性与崇高性。主要作品: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皇帝钢琴协奏曲,歌剧《费德里奥》,热情奏鸣曲、黎明奏鸣曲等。
    1816-1827年是贝多芬创作的晚期(听觉完全丧失)。这个时期作品的主观的因素被加强,音乐中更多充满了内在的刻画和忧郁、徘徊,表现手法上比较自由。主要作品有合唱交响曲,D大调庄严弥撒,最后六首钢琴奏鸣曲等。
    贝多芬的总体创作特征一是强烈的要求自由、平等和博爱,二是强调对比和扩展。
    贝多芬的创作特征最主要体现在钢琴奏鸣曲和交响曲的创作上。

  • 第17题:

    莎士比亚的创作分为几个时期?


    正确答案: 莎士比亚的创作分三个时期:
    ①第一时期1590-1600称为历史剧、喜剧时期。代表作有历史剧《亨利四世》上下篇、《亨利五世》,喜剧《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第十二夜》。总特点:当时英国社会处于上升期间,呈现出一片繁荣富强的景象。莎对现实抱乐观态度,这一时期创作的基调是明朗和乐观。历史剧的特点:历史剧的核心是反对封建割据,主张国家统一,歌颂开明君主。喜剧的特点:基本主题是爱情和友谊,歌颂人文主义理想的胜利,人物形象的特点是性格开朗、勇敢、热情,结局往往是恶人悔悟,好人宽恕,皆大欢喜。
    ②第二时期1601-1607是悲剧时期。代表作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塞罗》《李尔王》《麦克白》。总特点:这时期英国社会陷入到一种动荡不安之中,莎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这个时期他的作品主要是悲剧,反映了时代的特点,是一种悲愤、阴郁的情调,早先对个人主义文主义理想的歌颂转变为对现实的严峻的批判。
    ③第三时期1608-1612传奇剧时期。代表作《辛白林》《冬天的故事》《暴风雨》,特点:对现实的认识越深刻,作者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也越是尖锐激烈,便从现实世界转入幻想世界。

  • 第18题:

    巴赫(1685-1700)的创作经历了哪几个重要时期?各个时期的创作情况是怎样的?


    正确答案:魏玛时期1708-1717年:巴赫来到魏玛宫廷担任管风琴师,创作包括许多管风琴曲:《18首众赞歌前奏曲》和各种前奏曲、幻想曲或托卡塔与赋格的组合。在魏玛,他还结识了德国作曲家泰勒曼。(生于德国中部爱森纳赫)
    科腾时期1718-1723年:利奥波德亲王,巴赫担任乐队指挥,这个时期的创作主要集中在世俗器乐曲,创作了《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卷、《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和《勃兰登堡协奏曲》。1721年,巴赫著名的6首《勃兰登堡协奏曲》,高超的写作大协奏曲的技巧,大协奏曲这种以一组独奏乐器与乐队相抗衡的协奏曲形式通常也有三个乐章。巴赫的这部作品规模较大,使用了多种多样的独奏乐器的组合(如第二首:小提、双簧管、竖笛、高音小号),是他最早的大型器乐作品。
    莱比锡时期1723-1750年:巴赫担任了托马斯学校的乐监和莱比锡市的音乐指导。在每个主日都创作一首新的康塔塔,并为复活节等节日创作受难乐、圣母赞歌等。现存的巴赫康塔塔有两百多首,占了他作品总数的一半(其中绝大多数是宗教康塔塔),其中最有特色的是那些运用了众赞歌曲调的康塔塔。巴赫在这个时期创作的两部受难乐——《约翰受难乐》和《马太受难乐》使德国的受难清唱剧体裁的创作达到了一个辉煌的顶点。这些作品超越了宗教仪式音乐的局限,具有很强的戏剧性,集中体现了巴赫作品中深刻的人道主义精神。1733《b小调弥撒》献给德累斯顿的萨克森选帝侯。晚年三部作曲包括《戈德堡变奏曲》、《音乐的奉献》和《赋格的艺术》。以《音乐的奉献》为标题,这部作品包括两首里切卡、一首三重奏鸣曲以及10首卡农。
    巴赫的音乐风格,尽管他一生足不出德国,但他却在自己的作品中广泛吸收了18世纪初流行于欧洲各国的各种音乐风格与形式,并把它们发展到了新的高度。他使和声与复调这两种对立的因素在作品中取得了完美的平衡。他的作品数量质量都极高,十分短小简洁(意式风格)而极有个性的主题,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表现,异常完美的音乐技巧。
    家族:始祖—维特巴赫,会弹琉特琴的面包师;祖父--克利斯朵夫巴赫,乐师;父亲--约翰阿姆布罗修斯巴赫,乐正和宫廷小号手;堂叔—约翰克利斯朵夫巴赫,较重要,管风琴师和羽管键琴师。大儿子主要整理他的东西,二儿子CPE又叫柏林巴赫,羽管键琴师和键盘乐作曲家,小儿子JS又叫伦敦巴赫,叛新教皈依罗马天主教,主要写协奏曲。

  • 第19题:

    贝多芬的一生通常被分为几个创作时期,指出这几个时期的起止年代,并结合主要作品谈谈他第二时期的创作特征。


    正确答案:贝多芬(LudwingvanBeethoven,1770—1827)的创作一般被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从1770年到1802年;第二个时期是从1802年到1816年,第三个时期是从1816年到1827年。
    贝多芬的第二个时期是他最重要和最典型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在这个时期,贝多芬已被人们认为是欧洲第一流的钢琴家和作曲家。由于他拒绝屈从于保护人和出版商的要求,他的作品的长度在增加,个性和反叛的东西也在增长。贝多芬写了大量的作品草稿,不断地修改它们,直到他自己满意为止。这是贝多芬音乐风格完全成熟的时期,他的很多最著名的作品都是在这个时期产生的。
    这个时期的主要作品有弦乐四重奏作品59号,也叫拉祖莫夫斯基四重奏,以及第74和第95号;15首钢琴奏曲(作品第22号到第90号),包括瓦尔德斯坦和热情奏鸣曲;第四和第五钢琴协奏曲;第三到第八交响曲;还有歌剧《费德里奥》。1803年创作的第三(英雄)交响曲是这个时期的一部代表作。这部作品最早是献给拿破仑•波拿巴这位法国大革命的英雄的。手稿上原来的标题是“以波拿巴为题的大交响曲”,后来改成“为波拿巴而作”。据说贝多芬得知拿破仑在1840年称帝后,愤怒地擦去了原来的标题并改写成“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个伟大而作”。
    这是一首革命性的作品,是对英雄的伟大理想的一种不朽的音乐表现。贝多芬一生坚持共和主义的理想,向往法国大革命,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精神。这种思想典型地体现在第三交响曲中,并引起了音乐手法上的许多创新。例如第一乐章用两个强烈的乐队全奏的降E大三和弦作为引子,由这个大三和弦的分解构成了深沉刚毅的主部主题,它意外地到达升C音上,并引出了无穷的变奏和发展。简洁而有力的主部主题就像一部戏剧中的主人公,他被描写成一个奋斗的、被压制的,但最终取得胜利的英雄。而这个英雄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贝多芬自己。整个乐章的篇幅大为扩展,副部出现多主题,展开部比呈示部更长,突然的转调和紧张的不协和音,以及连续的切分节奏所带来的不可遏制的动力感使乐章不断达到新的高潮。第二乐章是葬礼进行曲,这种体裁与法国大革命有关,在当时有固定的格式,如中段用大调式与两端的小调式形成对比,木管乐器比较突出,表达对英雄的牺牲的深切哀悼。贝多芬的这个乐章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作曲家伐塞克等人的同类作品有相似之处。第三乐章是一首大规模的谐谑曲。末乐章则是一个大变奏曲,主题取自贝多芬的芭蕾舞音乐《普罗米修斯的创造》。贝多芬在他的一首著名的钢琴变奏曲中也使用了这同一个主题。
    这个时期的其它几部交响曲创作也很值得注意。第四和第五交响曲表现了几乎是相对立的情感世界。第四是欢快而幽默的,而第五是与命运搏斗并最终获胜的巨人。第六交响曲(田园)有五个乐章,而不是通常的四个。它也是标题交响曲的一个先例。第七交响曲的规模也比较大,是以舞蹈的节奏为主导的一部杰作,而第八交响曲则比较短小,还恢复了古老的小步舞曲乐章。
    贝多芬唯一的歌剧《费德里奥》是一部拯救歌剧(法国大革命期间流行的一种歌剧形式),1804年到1805年创作,1806和1814年修改。贝多芬在这部歌剧中表达了和第三交响曲类似的革命精神。英雄主义精神也体现在贝多芬这个时期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如“瓦尔德斯坦”奏鸣曲和“热情”奏鸣曲,以及献给俄国驻维也纳大使拉祖莫夫斯基的弦乐四重奏(作品第59号)和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等。

  • 第20题:

    问答题
    指出减数分裂前期I的几个时期,并简单介绍各个时期的特点?

    正确答案: 前期I分为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终变期
    ①细线期又称花束期。染色体浓缩为细长的细线。DNA完成复制。
    ②偶线期同源染色体配对。
    ③粗线期。两条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完成,细胞就进入粗线期。染色体进一步凝集。四分体清晰。在这时期可发生同源染色体片段间的互换和遗传重组。
    ④双线期。此期联会复合体解体,二价体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彼此拉开,
    ⑤终变期。交叉随着时间逐渐减少并向两端移动,简称端化。此期染色体螺旋化程度更高,表现更为粗短。核仁和核被膜消失,纺锤体开始形成,二价体开始向赤道板移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古代埃及美术史通常被划分为哪几个时期?

    正确答案: 古王国美术(前3000—前2300)中王国美术(前2150—前1700)新王国美术(前1071—前332)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贝多芬的一生通常被分为几个创作时期,指出这几个时期的起止年代,并结合主要作品谈谈他第二时期的创作特征。

    正确答案: 贝多芬(LudwingvanBeethoven,1770—1827)的创作一般被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从1770年到1802年;第二个时期是从1802年到1816年,第三个时期是从1816年到1827年。
    贝多芬的第二个时期是他最重要和最典型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在这个时期,贝多芬已被人们认为是欧洲第一流的钢琴家和作曲家。由于他拒绝屈从于保护人和出版商的要求,他的作品的长度在增加,个性和反叛的东西也在增长。贝多芬写了大量的作品草稿,不断地修改它们,直到他自己满意为止。这是贝多芬音乐风格完全成熟的时期,他的很多最著名的作品都是在这个时期产生的。
    这个时期的主要作品有弦乐四重奏作品59号,也叫拉祖莫夫斯基四重奏,以及第74和第95号;15首钢琴奏曲(作品第22号到第90号),包括瓦尔德斯坦和热情奏鸣曲;第四和第五钢琴协奏曲;第三到第八交响曲;还有歌剧《费德里奥》。1803年创作的第三(英雄)交响曲是这个时期的一部代表作。这部作品最早是献给拿破仑•波拿巴这位法国大革命的英雄的。手稿上原来的标题是“以波拿巴为题的大交响曲”,后来改成“为波拿巴而作”。据说贝多芬得知拿破仑在1840年称帝后,愤怒地擦去了原来的标题并改写成“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个伟大而作”。
    这是一首革命性的作品,是对英雄的伟大理想的一种不朽的音乐表现。贝多芬一生坚持共和主义的理想,向往法国大革命,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精神。这种思想典型地体现在第三交响曲中,并引起了音乐手法上的许多创新。例如第一乐章用两个强烈的乐队全奏的降E大三和弦作为引子,由这个大三和弦的分解构成了深沉刚毅的主部主题,它意外地到达升C音上,并引出了无穷的变奏和发展。简洁而有力的主部主题就像一部戏剧中的主人公,他被描写成一个奋斗的、被压制的,但最终取得胜利的英雄。而这个英雄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贝多芬自己。整个乐章的篇幅大为扩展,副部出现多主题,展开部比呈示部更长,突然的转调和紧张的不协和音,以及连续的切分节奏所带来的不可遏制的动力感使乐章不断达到新的高潮。第二乐章是葬礼进行曲,这种体裁与法国大革命有关,在当时有固定的格式,如中段用大调式与两端的小调式形成对比,木管乐器比较突出,表达对英雄的牺牲的深切哀悼。贝多芬的这个乐章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作曲家伐塞克等人的同类作品有相似之处。第三乐章是一首大规模的谐谑曲。末乐章则是一个大变奏曲,主题取自贝多芬的芭蕾舞音乐《普罗米修斯的创造》。贝多芬在他的一首著名的钢琴变奏曲中也使用了这同一个主题。
    这个时期的其它几部交响曲创作也很值得注意。第四和第五交响曲表现了几乎是相对立的情感世界。第四是欢快而幽默的,而第五是与命运搏斗并最终获胜的巨人。第六交响曲(田园)有五个乐章,而不是通常的四个。它也是标题交响曲的一个先例。第七交响曲的规模也比较大,是以舞蹈的节奏为主导的一部杰作,而第八交响曲则比较短小,还恢复了古老的小步舞曲乐章。
    贝多芬唯一的歌剧《费德里奥》是一部拯救歌剧(法国大革命期间流行的一种歌剧形式),1804年到1805年创作,1806和1814年修改。贝多芬在这部歌剧中表达了和第三交响曲类似的革命精神。英雄主义精神也体现在贝多芬这个时期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如“瓦尔德斯坦”奏鸣曲和“热情”奏鸣曲,以及献给俄国驻维也纳大使拉祖莫夫斯基的弦乐四重奏(作品第59号)和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闻一多的诗歌创作可分为几个时期?各个时期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闻一多的诗歌创作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闻一多在清华读书期间的诗歌创作。(1920年至1922年),表达了诗人对“金钱底买卖”的厌恶,而渴求永恒的真善美的世界。诗中弥漫着唯美的、感伤的、神秘的色彩。诗行也较散漫,缺乏一种节制能力。
    第二时期是诗人留学美国时期(1922年至1925年)。本时期诗作表露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袒露诗人一片赤子之情。主要倾向是浪漫主义的,采用的是自由体诗。
    第三个时期是诗人归国之后(1925年至928年)。诗人的爱国情怀已由的赞美文明古国转变到诅咒黑暗的现实。此时,诗歌倾向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格律诗是主体,诗风沉郁深厚、典丽凝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人的一生可划分为几个时期?有什么意义?

    正确答案: 人的一生可划分为八个时期。在每个时期都有一定的特征,根据各个时期中人群的身心健康,满足不同时期的卫生保健和防治疾病的要求,适时保健。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