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农奴制改革文件规定:“在法庭尚未成立以前,由地主监督自己领地上的秩序,他们有审判和执行判决之权。”该规定反映了这次改革()A.结束了沙皇统治B.保留了封建残余C.缓和了地主与农民的矛盾D.保证了农民的民主权利

题目

俄国农奴制改革文件规定:“在„„法庭尚未成立以前,由地主监督自己领地上的秩序,他们有审判和执行判决之权。”该规定反映了这次改革()

A.结束了沙皇统治

B.保留了封建残余

C.缓和了地主与农民的矛盾

D.保证了农民的民主权利


相似考题
更多“俄国农奴制改革文件规定:“在„„法庭尚未成立以前,由地主监督自己领地上的秩序,他们有 ”相关问题
  • 第1题:

    1959年,中央政府在西藏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群众性民主改革运动,彻底废除旧西藏()制,从此,中国的土地上不再有农奴和农奴制度。

    • A、封建地主
    • B、封建宗教
    • C、封建专政
    • D、封建农奴

    正确答案:D

  • 第2题:

    俄国农奴制改革


    正确答案: 19世纪中叶,俄国资本主义关系发展,农奴制逐渐瓦解。农民起义不断,革命民主主义者宣传革命思想,鼓动人民推翻农奴制度。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的失败,暴露了农奴制的腐败,统治集团内部出现改革派。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迫于形势,宣布自上而下进行改革。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9日)沙皇签署《农民改革法令》和《改革宣言》。该《法令》由17个文件组成,包括《关于农民脱离农奴依附地位的总法令》、《关于赎买法令》、《地方法令》等。其中《总法令》最重要,共207条,规定了废除农奴制的基本条件。改革法令宣布废除农奴制,农民获得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和交换农奴、不能禁止农民结婚和干涉其家庭生活。农民可以用自己的名字订立契约,从事商业、手工业,拥有动产和不动产;农民可获得一块份地和宅旁园地。农民依法交60卢布赎金,6个月后即可获得宅旁园地所有权。农民取得份地,须经地主同意,缴付赎金。在赎取份地前,农民仍要向地主服“暂时义务”;以村社为单位实行连环保制度,未经允许农民不得随便到外地谋生。列宁指出,农奴制改革是由农奴主实行的资产阶级改革。它使数千万农奴摆脱了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为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但这场改革极不彻底。大片土地仍在贵族地主手中。农奴制残余在俄国大量保留下来了。

  • 第3题:

    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这是因为改革()

    • A、废除了沙皇专制制度
    • B、由资产阶级领导
    • C、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 D、增强了俄国的军事力量

    正确答案:C

  • 第4题:

    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这些规定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

    • A、充足的资金
    • B、自由劳动力
    • C、广阔的市场
    • D、先进的技术

    正确答案:B

  • 第5题:

    恩格斯指出:“任何一个真正的革命都是社会革命,因为它使新的阶级占据统治地位,并且让它有可能按照自己的面貌来改造社会。”能体现上述特点的是()

    • A、俄国农奴制改革
    • B、戊戌变法
    • C、阿里远征土耳其
    • D、巴黎公社成立

    正确答案:D

  • 第6题:

    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下列属于这次改革内容的是()。

    • A、废除农奴制
    • B、废除君主制度
    • C、废除贵族世袭制
    • D、废藩置县

    正确答案:A

  • 第7题:

    丙同学喜欢搜集历史材料,从中获取信息并解决问题。下面是他学习《俄国农奴制改革》后搜集的材料,请你解决他所提出的问题: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向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附属地。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因此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义务农。——《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 “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列宁材料中义务农享有哪些权利?根据材料,怎样理解列宁所说的话?


    正确答案:权利:房屋居住权、土地及其附属地的使用权
    理解:农奴获得土地需要支付高额赎金,同时要向地主、政府尽大量义务。因此,列宁说:“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 第8题:

    名词解释题
    俄国农奴制改革

    正确答案: 19世纪中叶,俄国资本主义关系发展,农奴制逐渐瓦解。农民起义不断,革命民主主义者宣传革命思想,鼓动人民推翻农奴制度。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的失败,暴露了农奴制的腐败,统治集团内部出现改革派。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迫于形势,宣布自上而下进行改革。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9日)沙皇签署《农民改革法令》和《改革宣言》。该《法令》由17个文件组成,包括《关于农民脱离农奴依附地位的总法令》、《关于赎买法令》、《地方法令》等。其中《总法令》最重要,共207条,规定了废除农奴制的基本条件。改革法令宣布废除农奴制,农民获得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和交换农奴、不能禁止农民结婚和干涉其家庭生活。农民可以用自己的名字订立契约,从事商业、手工业,拥有动产和不动产;农民可获得一块份地和宅旁园地。农民依法交60卢布赎金,6个月后即可获得宅旁园地所有权。农民取得份地,须经地主同意,缴付赎金。在赎取份地前,农民仍要向地主服“暂时义务”;以村社为单位实行连环保制度,未经允许农民不得随便到外地谋生。列宁指出,农奴制改革是由农奴主实行的资产阶级改革。它使数千万农奴摆脱了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为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但这场改革极不彻底。大片土地仍在贵族地主手中。农奴制残余在俄国大量保留下来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这些规定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
    A

    充足的资金

    B

    自由劳动力

    C

    广阔的市场

    D

    先进的技术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下列选项中与这次改革无关的是()
    A

    农民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B

    使俄国摆脱了民族危机

    C

    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D

    农奴制残余仍大量存在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中,亚历山大二世认为“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的一切他都做到了”。因此在改革后,俄国地主有权()
    A

    自由买卖领地内的农民

    B

    保留原有土地的所有权

    C

    没收农民的私有财产

    D

    对领地上农民进行司法审判


    正确答案: B
    解析: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后,地主依然拥有土地的所有权,但农民可以高价赎买地主土地。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俄国农奴制改革内容及结果。

    正确答案: 一,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宣布农奴实现人身自由。规定全部土地仍属地祝所有,农民可也按照规定赎买一块“份地”。
    为了管理农民规定把农民组织在原来的村社中,农民落入地方行政机构管理之下。1864年,在省、县都建立了地方自治机构。1870在年城市建立杜马和自治局。1864年参西欧模式进行司法改革,建立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
    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结果。俄国农奴制改革是农奴主主持的一场自上而下的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更大的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广大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摆脱了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促进了俄国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农业方面:农民阶级出现分化——出现了少数富农和大批破产农民,农民破产后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
    工业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俄国已基本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了继英美之后的一大工业强国。
    政治上:使2100多万农民从农奴制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对政治上层建筑也做了局部调整。但是,俄国农奴制改革也有许多不足之处。
    它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主要指它保留了大量沙皇专制制度和封建土地所有制。
    农民取得的“份地”面积小、质量差,并且付出的赎金高出地价好几倍,获得“解放”的农民又在“工役制”或“对分制”的形势下,重新遭受地主的盘剥。俄国用牺牲农民利益的办法去换取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俄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致使俄国农民长期贫困,购买力低,国内市场狭小,影响了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封建专制政权的阶级实质没有改变,沙皇仍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1861年俄国改革以前,工业资本家30%是农奴身份,财产随时有可能被地主侵占。这一问题反映的本质是:()

    • A、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落后于西方
    • B、俄国农奴制度已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 C、俄国资产阶级的力量比较弱小
    • D、俄国的农奴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正确答案:B

  • 第14题:

    简述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正确答案: 推动了俄国封建经济的解体,促进了俄国资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西方资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同西方资义国家的差距,变革愿望日益强烈,推动了俄国在政治方面的改革。
    为使专制制度适应资义发展的需要,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改革,这是废除农奴制后俄国由封建君主专制向资级君主专制转变的第一步,从而为俄国资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 第15题:

    俄国农奴制改革文件规定:“在法庭尚未成立以前,由地主监督自己领地上的秩序,他们有审判和执行判决之权。”该规定反映了这次改革()

    • A、结束了沙皇统治
    • B、保留了封建残余
    • C、缓和了地主和农民的矛盾
    • D、保证了农民的民主权利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中,亚历山大二世认为“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的一切他都做到了”。因此在改革后,俄国地主有权()

    • A、自由买卖领地内的农民
    • B、保留原有土地的所有权
    • C、没收农民的私有财产
    • D、对领地上农民进行司法审判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下面是某教师在讲授“俄国废除农奴制”内容时的一个教学活动片段:师:俄国1861年改革的内容是什么7改革如何解决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形成一致观点:(1)法令内容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2)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为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农奴获得份地时支付的巨额赎金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大量资金,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师:关于这次改革的影响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人认为“那些获得自由的农奴,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对他们而言,这次改革没有多少好处。”你们认为应当怎样认识这个问题?(学生热烈讨论)师:这些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但都不全面。评价一个历史事件要看它对历史发展产生的客观影响,第一种观点强调农奴制改革的积极作用,第二种观点强调农奴制改革的消极作用。经过分析后我们可以看出,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那我们该怎样评价这次改革呢?(学生讨论回答)师: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变了俄国社会性质,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这次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但也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问题: (1)指出该案例中出现的问题。 (2)针对案例中出现的问题,请你提出合理建议。


    正确答案: (1)在讲授“俄国废除农奴制”内容时,其教学难点是正确认识俄国1861年改革的作用和影响。在该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时,提示学生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最后得出结论:这次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但也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但学生只是就观点说观点,并没有依据具体史实来阐述这一结论,没有达到教学目标和应有的教学效果。
    (2)针对案例中出现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深刻地理解这次改革发生的历史背景和俄国所具备的特殊条件,即工业革命的冲击、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欧美主要国家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建立及社会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文化艺术成果的丰富多彩等,都是推动俄国进行改革的强大外部力量。俄国内部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发展、资产阶级政治力量的积累、使国家摆脱贫穷落后面貌的强烈民族愿望等,则是这种变革最终发生并取得成功的内在动力和条件。从这种角度去理解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内容就会有一个较为宽阔的视野,学生在此基础上就能更好地理解,尽管这种改革不如革命彻底、迅速,但它同样是历史进步的产物和表现。同时,也应当注意到,正是由于这种自上而下变革的不彻底性,使得俄国无法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领域迅速、全面地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其历史的消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 第18题:

    简述俄国农奴制改革内容及结果。


    正确答案:一,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宣布农奴实现人身自由。规定全部土地仍属地祝所有,农民可也按照规定赎买一块“份地”。
    为了管理农民规定把农民组织在原来的村社中,农民落入地方行政机构管理之下。1864年,在省、县都建立了地方自治机构。1870在年城市建立杜马和自治局。1864年参西欧模式进行司法改革,建立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
    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结果。俄国农奴制改革是农奴主主持的一场自上而下的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更大的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广大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摆脱了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促进了俄国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农业方面:农民阶级出现分化——出现了少数富农和大批破产农民,农民破产后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
    工业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俄国已基本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了继英美之后的一大工业强国。
    政治上:使2100多万农民从农奴制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对政治上层建筑也做了局部调整。但是,俄国农奴制改革也有许多不足之处。
    它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主要指它保留了大量沙皇专制制度和封建土地所有制。
    农民取得的“份地”面积小、质量差,并且付出的赎金高出地价好几倍,获得“解放”的农民又在“工役制”或“对分制”的形势下,重新遭受地主的盘剥。俄国用牺牲农民利益的办法去换取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俄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致使俄国农民长期贫困,购买力低,国内市场狭小,影响了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封建专制政权的阶级实质没有改变,沙皇仍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 第19题:

    亚历山大二世在最后审查废除农奴制改革方案时说:“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这就注定这场改革()。

    • A、废除沙皇统治
    • B、没有任何成效
    • C、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 D、成为俄国历史的转折点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单选题
    亚历山大二世在最后审查废除农奴制改革方案时说:“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这就注定这场改革()。
    A

    废除沙皇统治

    B

    没有任何成效

    C

    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D

    成为俄国历史的转折点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1861年俄国改革以前,工业资本家30%是农奴身份,财产随时有可能被地主侵占。这一问题反映的本质是:()
    A

    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落后于西方

    B

    俄国农奴制度已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C

    俄国资产阶级的力量比较弱小

    D

    俄国的农奴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材料: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材料是俄国历史上哪次改革?

    正确答案: 1861年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这是因为改革()
    A

    废除了沙皇专制制度

    B

    由资产阶级领导

    C

    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D

    增强了俄国的军事力量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俄国农奴制改革文件规定:“在……法庭尚未成立以前,由地主监督自己领地上的秩序,他们有审判和执行判决之权。”该规定反映了这次改革()
    A

    结束了沙皇统治

    B

    保留了封建残余

    C

    缓和了地主与农民的矛盾

    D

    保证了农民的民主权利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