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

措施:以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作用: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更多“(1)据材料一,指出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措施,概括新经济政策的作用。 ”相关问题
  • 第1题:

    1919年列宁倡导在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题:

    苏联建立后的主要政策是()。

    • A、结束“新经济政策”,推行“战时共产主义”
    • B、建立共产主义
    • C、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推行“新经济政策”
    • D、推行新政策

    正确答案:C

  • 第3题:

    苏俄新经济政策出台后,曾有人认为,新经济政策的缩写“耐普”一词源于“无产阶级的新剥削”(此词与新经济政策的缩写词相同)。这些人对待新经济政策的态度与下面哪种观点类似()。

    • A、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市场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 B、新经济政策将导致资本主义在俄国的复辟
    • C、无产阶级应以暴力方式反对军事共产主义
    • D、新经济政策是资本主义同社会主义的斗争

    正确答案:B

  • 第4题:

    1921年通过了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定。从此,苏俄开始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渡。结合上述材料和相关知识回答: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在内容上有哪些变化?


    正确答案: ①在农业方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新经济政策实行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②在工业方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全部工矿企业收归国有,新经济政策在保证企业所有权属于国家的前提下,苏维埃政府把一些企业租给国内外资本家或私人经营;③在商业方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国家垄断经营,禁止所有生活必需品的私人交易,实行主要消费品的配给制度,新经济政策实行以自由贸易代替贸易国有化和实物配给制。

  • 第5题:

    联共(布)十五大后,新经济政策被逐步取消。按苏联当时的国情,你认为新经济政策()

    • A、应该取消,因为它完成了历史使命
    • B、应适当调整后,继续实行
    • C、应据当时情况的发展来定是否取消
    • D、可以取消,也可以继续实行

    正确答案:C

  • 第6题:

    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充满了开创性,艰巨性和曲折性,其探索过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新经济政策—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成立“苏联”
    •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成立“苏联”—十月革命
    • C、十月革命—成立“苏联”—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D、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成立“苏联”

    正确答案:D

  • 第7题: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资本主义经济活跃起来,党内有人认为这是“倒退到资本主义”,是对十月革命的背叛,列宁指出:“如果我们不能实行退却„„那我们就有灭亡的危险。我们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以上材料表明()

    • A、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权宜之计
    • B、列宁这样做是要使俄国倒退到资本主义
    •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为了恢复资本主义
    • D、新经济政策延缓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

    正确答案:A

  • 第8题:

    什么是新经济政策?


    正确答案:主要内容:
    (1)农业方面:推行粮食税,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自己支配;有限度地允许农民租佃土地和雇用劳工。
    (2)工业方面: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厂矿企业仍归国有,由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
    (3)流通方面:允许自由贸易。
    (4)分配原则:按劳分配。
    作用:
    (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1921年春天的危机迅速消失,生产逐步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使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
    (2)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列宁找到了一条小农占优势的落后的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实践表明,新经济政策可以作为在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不发达,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时期内行之有效的经济发展战略。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四)评价:
    (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俄共(布)放弃了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
    (2)这是列宁对在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一步探索的结果。
    (3)他找到了一条使落后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这就是确立与落后的生产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4)新经济政策受到工人和农民的支持,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 第9题:

    毛泽东提出的“新经济政策”是什么?


    正确答案: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毛泽东针对当时国营企业和公私合营企业不能满足社会需要的情况,提出“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私人可以开厂、开大厂,华侨可以投资、开投资公司,毛泽东称之为“新经济政策”。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开始时间、领导者、内容及作用。

    正确答案: ①开始时间:1921年。
    ②领导者:列宁。
    ③内容: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④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名词解释题
    新经济政策

    正确答案: 苏俄在1921年开始实行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按国家规定交纳一定的粮食税,超过税额的余粮归个人所有,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1922年,政府通过《土地法令大纲》,允许农民自由使用土地和在苏维埃监督下出租土地和雇佣工人。在流通方面,1921年5月,苏维埃政权通过关于交换的法令,宣布实行产品交换。国家通过合作社组织工业品同农民手中余粮直接交换。同时,允许私人在地方范围内进行商业往来。在工业方面,一切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厂矿企业仍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经营。而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则允许私人经营。1920年11月,人民委员会发布租让法令,允许外国资本家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国家组织合营股份公司。新经济政策的实行,重新建立了工业与农业之间正常的经济联系,巩固了工人阶级同农民的联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受到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的欢迎,使1921年的危机迅速得到克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苏维埃政权在新经济政策时期对报刊政策的调整?

    正确答案: 1921年起布尔什维克党和苏维埃政权结束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把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在为时3年左右的新经济政策时期,党和政府对报刊方针作了重大调整,主要是把宣传中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要求“报纸刊物应当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工具”。根据这一要求,各家报刊、特别是从事经济宣传的中央级报纸《消息报》、《经济生活报》等,在这方面作出了可喜的成绩。它们注重反映经济领域的情况,收集和分析具体的数据资料,为领导部门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和决策的依据,并且有效地指导着经济和生产实践。与此同时,政府还放宽了报业政策,允许部分民办报纸存在,共同为国家建设服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列宁在谈判新经济政策时,曾说过“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这表明列宁认为()

    • A、新经济政策是一种倒退
    •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适合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
    • C、俄国要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必须部分恢复资本主义
    • D、新经济政策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政策

    正确答案:C

  • 第14题:

    苏俄新经济政策实施有何意义?


    正确答案:实行新经济政策后,其中粮食税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工农联盟得到加强,苏维埃政权更加巩固。

  • 第15题:

    对新经济政策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顺应了农民的要求,巩固了工农联盟,恢复了国民经济
    • B、向新经济政策过渡的标志是以粮食税来取代余粮收集制
    •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苏俄已经从生产资料上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适应当时形势发展需要的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新经济政策


    正确答案: 随着形势的变化,1921年3月在列宁主持下召开的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作出了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渡的决定。主要内容包括:
    1.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农民缴纳税粮后自由出售自己的产品;
    2.在工业、商业领域里推行租让制、租借制,欢迎外国资本家到俄国投资设厂,或者合作经营,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3.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允许一定程度的贸易自由,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4.建立各种类型的合作社,通过发展集体经济,引导农民及城市居民逐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新经济政策”的贯彻实施,使苏俄的国民经济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

  • 第17题:

    简述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开始时间、领导者、内容及作用。


    正确答案: ①开始时间:1921年。
    ②领导者:列宁。
    ③内容: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④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 第18题:

    列宁指出“商业不完全是资本主义的邪恶,它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同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今天还不能越过商品经济的发展。”集中体现列宁这一思想的政策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C、农业集体化政策
    • D、重点发展重工业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保尔在一次会议上对自己做出剖析:“我们过去所受的教育,只知道对资产阶级要怀有刻骨的仇恨,所以新经济政策一来,我们便认为是反革命。其实党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一种形式。”保尔的这一剖析说明当时他已真正认识到()。

    • A、实行粮食税有利于农业生产恢复
    • B、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 C、恢复货币和商品流通并不是发展资本主义
    • D、新经济政策能改善工农联盟并能巩固政权

    正确答案:D

  • 第20题:

    下面是一组有关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有关材料。 背景: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在党内外引起了种种议论。有人担心新经济政策会使资本主义在俄国实现复辟。有人认为这并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策略,而是蜕化,是内部的蜕变,他们一定会走向通常的资产阶级国家,我们应当支持他们。 材料1:新经济政策使无产阶级的状况……发生了一些重大的变化。工业和运输方面的绝大部分生产资料还是掌握在无产阶级国家的手里。这种情况加上土地国有化,表明新经济政策并不改变工人国家的实质,然而却根本改变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和形式。因为新经济政策容许建设中的社会主义同力图复活的资本主义,在通过市场来满足千百万农民需要的基础上实行经济竞赛。(摘自列宁《工会在新经济政策条件下的作用和任务》1921年12月) 材料2:在最近几年,必须善于考虑那些便于由宗法制度、由小生产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我们直到现在还常常这样议论:“资本主义是祸害,社会主义是幸福。”但这种议论是不正确的,……(摘自列宁《论粮食税》1921年4月21日) 参照材料1,说明实施新经济政策为什么是可行的?这对我国有何启示?


    正确答案:只要政权和绝大部分生产资料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就不会改变工人国家的实质。 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实践证明,这种政策是符合当时的苏俄国情。邓小平同志就是在借鉴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经验和列宁晚年关于社会主义构想基础上来开展中国的改革开放的。

  • 第21题:

    下面是一组有关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有关材料。 背景: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在党内外引起了种种议论。有人担心新经济政策会使资本主义在俄国实现复辟。有人认为这并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策略,而是蜕化,是内部的蜕变,他们一定会走向通常的资产阶级国家,我们应当支持他们。 材料1:新经济政策使无产阶级的状况……发生了一些重大的变化。工业和运输方面的绝大部分生产资料还是掌握在无产阶级国家的手里。这种情况加上土地国有化,表明新经济政策并不改变工人国家的实质,然而却根本改变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和形式。因为新经济政策容许建设中的社会主义同力图复活的资本主义,在通过市场来满足千百万农民需要的基础上实行经济竞赛。(摘自列宁《工会在新经济政策条件下的作用和任务》1921年12月) 材料2:在最近几年,必须善于考虑那些便于由宗法制度、由小生产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我们直到现在还常常这样议论:“资本主义是祸害,社会主义是幸福。”但这种议论是不正确的,……(摘自列宁《论粮食税》1921年4月21日) 材料2说“资本主义是祸害,社会主义是幸福”这种议论是不正确的。对此你如何理解?


    正确答案:相对来说,资本主义制度是比宗法制度和小生产更为先进,因此,在社会主义政权建立初期,从经济相对落后的基础上过渡到较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完全可以采用资本主义,通过在社会主义政权和制度下来发展可以得到控制的资本主义可以为社会主义奠定更坚实的经济基础。所以不能简单地说“资本主义是祸害,社会主义是幸福”。

  • 第22题:

    单选题
    《大国崛起》认为:“列宁时代,国家的经济政策具有相当的弹性;而斯大林则以强硬的手段加快了国家工业化的步伐。”据此判定列宁与斯大林的经济政策分别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政策

    C

    新经济政策、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

    D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苏联建立后的主要政策是()。
    A

    结束“新经济政策”,推行“战时共产主义”

    B

    建立共产主义

    C

    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推行“新经济政策”

    D

    推行新政策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