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4)上海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外交发展的历程。结合三则材料,谈谈你从这一发展历程中得到的认识。 ”相关问题
  • 第1题: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展望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光明前景。其中,多次强调我们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解析:
    总书记强调的八个字“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言简意赅,贯穿了历史,现实和未来,铭记于心。柴静在《看见》中说过一句经典的话,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了我们当初为什么出发。保持初心,就是要时刻反省自己,学会吾日三省吾身,做到坚持不懈,保持善始善终。我认为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要做到:
      
      第一,我们要不忘初心,是不忘记自己从哪里来,为什么来。洗尽铅华不忘本,中国共产党成立于中华民族苦难深重的1921年,中华民族经历抗战八年,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其成立目的是为了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为了中华民族能够自立、自强。共产党员们身经百战,爬山涉水,浴血拼搏,才换来我们中华名族伟大的今天!
      
      第二,我们要坚守初心,这是每一个共产党人所要面临的精神考验,对党员干部来讲甚至是人生决择。如何面对考验,做为共产党人,要把好精神世界的“总开关”,做到心中有尺,心中有戒,心中有爱,常存善念。守住初心,通过不断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始终保持一个共产党员的纯洁性,先进性。我们一刻也不能忘记,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要坚持一切为了还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方针不动摇,坚定当初的理想信念。
      
      第三,我们继续前进。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不进步就等于是在退步。只有不断强大,不断在前进的路上充分的“补钙”,汲取营养,才能避免出现“软骨病”,避免在前进道路上的萎靡不振!同时,我们也要怀有赤子之心,擦亮眼睛,不被畸形利益所迷惑,受到利益的驱使和迷失了最初的方向。习总书记最后谈话中引用《离骚》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更是向我们指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还很漫长,还面临了很多考验和挫折,但中国共产党都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做为党的一分子,我们都要牢记初心、忠于初心、守住初心,用行动践行入党誓言,将自己融入到伟大“中国梦” 实践中,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而奋斗终身!

  • 第2题:

    结合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谈谈你对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的理解。
    ①真正实现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属性和鲜明特征,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最高目标。正如党的十六大报告所强调指出的:“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正确理解和深刻把握党的十六大报告的这一精神,对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②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否定了少数人对多数人的政治压迫,建立了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人民从政治上争得了自由,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我国实行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本质上都是为了实现和保障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也否定了社会经济生活中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经济剥削,建立了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这就使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广大人民能够以平等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参与政治生活。因此,能否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根本*区别。
    ③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全国各族人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能否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是检验党的领导是否正确和执政能力的根本标准,也是检验社会主义民主实现程度的根本标准。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是通过党的领导体制实现的,集中反映在党与国家以及人民群众关系的具体形式上。党也只有领导人民创造各种有效的当家作主的民主形式,坚持依法治国,才能充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巩固和发展党的执政地位。

  • 第3题:

    在中国近现代印刷业的发展历程中,()是最早使用的平版印刷术。

    • A、石版印刷
    • B、珂罗版印刷
    • C、雕刻铜版印刷
    • D、照相锌版印刷

    正确答案:A

  • 第4题:

    在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伟大民族精神。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这种民族精神得到丰富和发展,积极促进了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有人认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就是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结合材料,请谈谈你对这观点的看法。


    正确答案: ①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的精神动力,因此,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必须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还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永葆文化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28.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他的诗句流传至今几千年,影响了几十代中国人。为了纪念他,形成了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点雄黄、对诗歌等风俗,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多地体现了民族文化的传承。过端午节应着重对民族精神的弘扬,然而,现在除了吃粽子,其他的风俗已被风蚀殆尽。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 第5题:

    请从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历程出发,谈谈你对“社会学的社会学研究”的理解。


    正确答案: ⑴简要论述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历程。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传入、发轫、萌芽、成长、取消、恢复、重建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同时,社会学在中国曲折发展的历程为开展社会学的社会学研究提供了相当完整的案例。
    ⑵所谓社会学的社会学研究指的是运用社会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对作为一种的学科实践的社会学学科活动在中国发展、演变的历史进行研究。
    ⑶进行社会学的社会学研究对于理解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学术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广泛的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认识社会学的学科性质与学科地位等问题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第6题:

    从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历程来谈谈杜甫的地位。


    正确答案: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不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而且充溢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因之自唐以来,他的诗就被公认为“诗史”。从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历程来看,杜甫占有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
    1.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发展历程: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是最早从周代民歌就开始的,如《诗经》中的《七月》、《伐檀》等都是优秀的代表。到两汉乐府民歌,现实主义精神和表现手法更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缘事而发”的叙事诗,如《孔雀东南飞》。汉末建安时期,文人们开始写一些现实主义的诗,建安后转入低潮,至初唐陈子昂倡导汉魏风骨,现实主义诗歌才又略见起色。李白虽也写了一些现实主义的诗歌,但他的成就主要在浪漫主义方面。杜甫总结并发扬了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使现实主义诗歌创作达到了顶峰,并把现实主义推向了一个新的更高更成熟的阶段。
    2.杜甫在现实主义诗歌发展历程中展现的重要历史地位:作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多方面的。首先,这突出的表现在那些反映现实的乐府叙事诗上。他没有遵循建安以来沿袭乐府古题的老一套办法,而是本着汉乐府“缘事而发”的精神自创新题,即所谓“即事名篇”,或者“因事命题”。中唐的新乐府运动,正是由杜甫直接开导的。这一影响,一直贯穿到清末黄遵宪等诗人的创作体中。其次,高度的爱国精神,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一大特色,这不仅在文学史上而且在历史上起着积极地教育作用。爱国诗人陆游和民族英雄文天祥就深受杜甫的影响,得到莫大的鼓舞。第三,杜甫的诗体现实现的复杂性。为了全面的反映现实,杜甫掌握了利用当时所有的一切诗体,为各种诗体树立了典范。比如他用诗写游记、自传等,他也用诗来表现散文,这方面影响也很大。第四,为了生动而真实的反映社会生活,在表现手法上,杜甫也为后人开示不少法门。他的诗更接近生活,接近人民群众。在新闻学发展过程中,杜诗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总之,随着现实主义诗歌对杜甫的影响,他也在与时俱进中发扬和改善,树立了自己独树一帜的现实主义诗歌之风,从而对后世诗人乃至诗歌的发展,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不愧是一代“诗圣”。

  • 第7题:

    从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发展历程,结合实际,谈谈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 (1)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主要有3次:
    ①20年代至3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上世纪初,我国的幼儿园教育主要照搬外国的教青模式。"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我国的一些教青家一方面接受并引进了来自西方的教育思想,另一方面也提出了幼儿园教育科学化、本土化的主张。20年代至30年代,幼儿园课程改革在理论上确认了儿童的主体性,认定了课程应来源于儿童的生活,课程应包括儿童在幼儿园的一切活动,提出了课程的编制应依据儿童的心理水平。
    ②5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50年代,学前教育全盘接受前苏联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即把课程看作是学科,通过幼儿园各科的教学对幼儿实施教育。形成的学科课程体系,教育目标明确,教育、教学内容系统,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容易操作。
    ③80年代以来的幼儿园课程改革。80年代初开始的幼儿园课程改革针对的问题是学科课程过分强调系统的单科知识和技能,忽视各学科间的内在联系,忽视儿童的实际活动和直接经验。这场改革最具影响力的举措是国家教委1989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根据它的精神,幼儿园的一切活动,只要能影响儿童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都被看作是课程。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设计与实施了各种试验性课程。2001年,国家教青部颁布了《幼儿园教青指导纲要(试行)》,在国家层面上对包括幼儿园课程在内的幼儿园教育进行了宏观指导,规定了幼儿园教青总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实施原则,要求地方政府制定指导意见,而由幼儿园为主确定自己的课程。
    (2)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①幼儿园课程管理多元化、自主化。
    ②幼儿园课程改革更多地将立足点放在儿童一边。
    ③0-6岁学龄前儿童教育课程一体化。
    ④幼儿园课程与社区教育和服务相融合。
    ⑤重视教师职业水平的提高。

  • 第8题:

    从行业发展的历程来看,中国卷烟品牌发展经历了()个阶段。

    • A、二
    • B、三
    • C、四
    • D、五

    正确答案:B

  • 第9题:

    问答题
    请从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历程出发,谈谈你对“社会学的社会学研究”的理解。

    正确答案: ⑴简要论述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历程。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传入、发轫、萌芽、成长、取消、恢复、重建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同时,社会学在中国曲折发展的历程为开展社会学的社会学研究提供了相当完整的案例。
    ⑵所谓社会学的社会学研究指的是运用社会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对作为一种的学科实践的社会学学科活动在中国发展、演变的历史进行研究。
    ⑶进行社会学的社会学研究对于理解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学术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广泛的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认识社会学的学科性质与学科地位等问题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中国古典意境理论大体经历了怎样一个发展历程?

    正确答案: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中具有民族特色的范畴之一。《易经·系辞》云:“书不尽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玄学家王弼在《周易略例·明象》中说:“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庄子·外物篇》云:“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这是儒家和道家关于意象的最初论述,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和佛学思潮对意境范畴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不论是王弼的“言不尽意”说,还是陆机的“缘情说”,还是钟嵘的“滋味说”,还是谢赫的“以形写神”、“气韵生动”都使意象的侧重点转向了人的主观精神领域。唐代王昌龄第一次将“意境”与“物境”和“情境”并列提了出来,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将意境这一范畴具体化,认为诗的极致在于“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提出了“象外之象”,这一时期代表性的还有严羽的“镜花水月”说、范文的“情景交融”说。发展到明、清时期,其代表说法有李贽的“童心说”、三袁“独抒性灵”说、王士祯的“神韵说”、袁枚的“性灵说”。清末王国维的“境界”说,则是对意境理论发展的总结和概括。他在《人间词话》中提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这就是“意境”的一个基本发展历程,那么到底意境应该如何理解,如何表述其含义呢?关于这方面的论述可谓汗牛充栋,本人认为童庆炳在《文学理论教程》中的说法更具有代表性:“意境,就是指抒情型作品中所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分析这个定义可以知道:之所以能达到“意境”这一审美高度,有两个因素,一个是“形象系统”、一个是由这一系统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而对这一“形象系统”的要求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从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发展历程,结合实际,谈谈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 (1)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主要有3次:
    ①20年代至3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上世纪初,我国的幼儿园教育主要照搬外国的教青模式。"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我国的一些教青家一方面接受并引进了来自西方的教育思想,另一方面也提出了幼儿园教育科学化、本土化的主张。20年代至30年代,幼儿园课程改革在理论上确认了儿童的主体性,认定了课程应来源于儿童的生活,课程应包括儿童在幼儿园的一切活动,提出了课程的编制应依据儿童的心理水平。
    ②5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50年代,学前教育全盘接受前苏联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即把课程看作是学科,通过幼儿园各科的教学对幼儿实施教育。形成的学科课程体系,教育目标明确,教育、教学内容系统,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容易操作。
    ③80年代以来的幼儿园课程改革。80年代初开始的幼儿园课程改革针对的问题是学科课程过分强调系统的单科知识和技能,忽视各学科间的内在联系,忽视儿童的实际活动和直接经验。这场改革最具影响力的举措是国家教委1989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根据它的精神,幼儿园的一切活动,只要能影响儿童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都被看作是课程。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设计与实施了各种试验性课程。2001年,国家教青部颁布了《幼儿园教青指导纲要(试行)》,在国家层面上对包括幼儿园课程在内的幼儿园教育进行了宏观指导,规定了幼儿园教青总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实施原则,要求地方政府制定指导意见,而由幼儿园为主确定自己的课程。
    (2)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①幼儿园课程管理多元化、自主化。
    ②幼儿园课程改革更多地将立足点放在儿童一边。
    ③0-6岁学龄前儿童教育课程一体化。
    ④幼儿园课程与社区教育和服务相融合。
    ⑤重视教师职业水平的提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请从路易斯·沙利文、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和路易斯·康关于功能和形式的论述出发,谈谈你对美国近现代建筑发展历程的理解。

    正确答案: 形式跟随功能(沙利文);形式与功能同一(赖特);形式启发功能(康)。
    沙利文的功能概念是广义的,不是简单的使用功能问题,是美国式浪漫主义的产物。比较符合现代建筑理论所说的“功能主义”的论述,来自美国雕刻家格里诺。
    赖特继承了沙利文的主要思想,不过,在他看来,建筑是有机的整体,功能与形式,都是这个整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这个意义上,老子的东方哲学对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路易斯〃康将形式问题还原到了柏拉图哲学的层面;在柏拉图那里,“形式”是一切事物最根本的东西,相当于事物的本质,在这个意义上说,功能只是对形式的体现,设计只是将我们悟到的本质转换为具体的设计作品。由此,路易斯〃康为我们在现代主义之后开启了一条新的道路。
    由此看来,从古典建筑理论到现代主义,以及后来的(后现代主义)转向,是美国近现代建筑发展历程的主线,其核心内容之一,是对“功能与形式”这一根本问题的思考。这三个美国人的思考,正体现了关于这一思考的某种连续性和变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根据李业惠《飞机发展历程》整理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飞机的发展历程。(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飞机的发展对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6分)


    答案:
    解析:
    (1)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1911年,飞机首次应用于战争;1918年,新的工业部门——航空工业诞生;20世纪40年代,飞机成为军队的主要装备;20世纪40一50年代,喷气技术应用于飞机;20世纪50年代后,飞机逐渐应用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2)飞机在军事领域的运用,改变了战争形式;作为便捷的交通工具,飞机的使用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飞机使用范围的扩大,使社会生活更加便利;航空工业的不断发展,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 第14题:

    结合你的写作实践,谈谈你对写作能力发展规律的认识。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与其身心发展阶段性有关,一方面要注意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置吸引学生写作的题材,一方面要设置一定的阶梯,循循诱导学生不断进步。九年义务教育分为四个学段,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写作的总目标和四个学段的目标,并将第一学段(1-2年级)定名为为“写话”,第二(3-4年级)、三学段(5-6年级)定名为“习作”,第四学段(7-9年级)定名为“写作”。
    培养、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最为重要的是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认识世界
    这一目标涉及到“阶段目标(1-2年级)”的第1条、“阶段目标(3-4年级)”的第1-2条、“阶段目标(5-6年级)”的第1-2条、“阶段目标(7-9年级)”的第2-3条、“高中(必修)课程目标•表达与交流”的第1-2条。文章是客观世界的反映,要写好作文就必须准确的认识客观世界,这种认识是一种全面的、客观的认识;而所谓的“全面”,是一种辩证的“全面”。在认识过程中,只有选好自己的立足点,才能抓住所要反映的事物的关键,才能相识的占有一切相关资料;在认识过程中,要是自己的观点、看法和主张具有正确性,就要在分析事理时坚持辩证法。从某种意义上说,所谓的真切的认识世界,主要有材料的取舍来体现。
    第二:整理思路
    这一目标涉及到“阶段目标(5-6年级)”的第3条和第6条、“阶段目标(7-9年级)”的第4-7条、“高中(必修)课程目标•表达与交流“的第3条和第5条。文章不是字词句的随意堆砌,应接一定的章法排列。要使文章的条理清楚,就得注意它的开头与结尾、段落与层次、过渡与照应,这就牵涉到学生本身思路的清晰。从某种意义上说,所谓的整理思路,主要通过材料的安排以及文章的构思(及谋篇布局)来体现。
    第三:锤炼语言
    这一目标涉及到“阶段目标(1-2年级)”的第2-3条、“阶段目标(3-4年级)”的第5-7条、“阶段目标(5-6年级)”的第5-6条、“阶段目标(7-9年级)”的第8-9条。从某种意义上说,所谓的锤炼语言,主要有遣词造句(包括标点符号的运用)来体现。如有计划的多做一些造句练习,自然能“下笔如有神“了。
    1、入门写作训练:小学进行写通句子的训练;
    2、单项写作训练:又称片段写作教学、“小作文”,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为了培养某一方面的写作能力而进行的教学、训练活动;
    3、综合写作训练:也称“大作文”,写成一篇文章的教学、训练活动。
    4、强化写作训练:立论训练——提炼分论点训练——寻依据训练——列提纲训练。

  • 第15题:

    历次党章修改显示了中国共产党怎样的发展历程?


    正确答案: 1、展示了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三件大事的伟大历程;
    2、展示了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长期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不断推荐理论创新的伟大历程;展示了我们党不断总结党的建设的新创新、新经验,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伟大历程。

  • 第16题:

    举例论述中国动画的发展历程。


    正确答案: 早期(1920-1949年)中国动画始于20世纪20年代,动画先驱者万氏兄弟拍摄动画广告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从此开创了中国动画的先河。1941年万氏兄弟摄制了大型动画片《铁扇公主》。
    发展期(1950-1959)新中国建立了一支颇具规模的动画创作队伍,为中国美术电影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1956年,《骄傲的将军》是中国动画片在民族化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从此确立了中国动画民族化风格的发展方向。
    第一高峰期(1960-1965年)这一时期是我国动画艺术家创作群体形成,动画片创作健康发展、精品迭出的时期。这期间上海美影厂大约生产了20部动画片,大体上确定了我国动画片题材形式的基本类型,并且形成浓郁的民族气息。
    第二高峰期(1977-1989年)在这一时期,民族风格得到进一步强调,艺术样式更加丰富。同时这一时期也确立了“中国学派”在世界动画中的地位。
    转型与再创业(90年代以后)中国动画界基本上完成了从仅注重社会效益向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的观念的转变,从以电影动画制作为主向以电视动画制作为主的模式转变。

  • 第17题:

    谈谈新中国体育发展的基本历程。


    正确答案: 1949-1956年改旧建新、1956-1966年曲折发展、1966-1976年停滞倒退、1977-1992年改革发展、1993年以来的深化改革五个阶段。

  • 第18题:

    请从路易斯·沙利文、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和路易斯·康关于功能和形式的论述出发,谈谈你对美国近现代建筑发展历程的理解。


    正确答案: 形式跟随功能(沙利文);形式与功能同一(赖特);形式启发功能(康)。
    沙利文的功能概念是广义的,不是简单的使用功能问题,是美国式浪漫主义的产物。比较符合现代建筑理论所说的“功能主义”的论述,来自美国雕刻家格里诺。
    赖特继承了沙利文的主要思想,不过,在他看来,建筑是有机的整体,功能与形式,都是这个整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这个意义上,老子的东方哲学对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路易斯〃康将形式问题还原到了柏拉图哲学的层面;在柏拉图那里,“形式”是一切事物最根本的东西,相当于事物的本质,在这个意义上说,功能只是对形式的体现,设计只是将我们悟到的本质转换为具体的设计作品。由此,路易斯〃康为我们在现代主义之后开启了一条新的道路。
    由此看来,从古典建筑理论到现代主义,以及后来的(后现代主义)转向,是美国近现代建筑发展历程的主线,其核心内容之一,是对“功能与形式”这一根本问题的思考。这三个美国人的思考,正体现了关于这一思考的某种连续性和变化。

  • 第19题:

    中国卷烟品牌发展历程?


    正确答案: 从行业发展的历程来看,中国卷烟品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突出“两个扶持”;第二阶段突出“两个整合”;第三阶段突出“两个培育”。

  • 第20题:

    文人画作为中国绘画的重要体系,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绘画的发展,请您结合所学知识,对其发展历程加以论述。


    正确答案:(1)文人画也称“士夫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以唐代王维为其创始者。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等,标举“士气”、“逸品”,崇尚品藻,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重视文学、书法修养和画中意境的缔造。历代文人画对中国画的美学思想以及对水墨、写意画等技法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
    (2)、文人画的兴起在北宋,北宋建立了完备的画院制度,宋徽宗亲自主持画院,讲求“形似”和“法度”,致使院体画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当一种艺术风气达到顶点,便成为一种束缚,求新求发展便成为一种必然。于是,在院外的一些文人士大夫之中,兴起了一股借绘画抒发性灵的文人墨戏之风,即后来的文人画。苏轼第一个比较全面的阐明了文人画理论,对于文人画体系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两宋时期主要的文人画家有苏轼、文同、李公麟、米芾、米有仁等。
    (3)、元代由于对汉族文人的歧视政策,大批文人退隐山林,寄情书画,使在宋代主要作为仕宦文人业余文化生活的文人画,兴盛起来。主要画家有赵孟高克恭、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及朱德润等,诗书画印相结合的形式成为普遍的要求,文人山水画的典范风格至此形成。其时还兴起了象征清高坚贞人格精神的梅、兰、竹、菊、松、石等题材。
    (4)、明代文人画的兴盛在中晚期,主要有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董其昌、陈淳、徐渭等。尤以董其昌的影响为最大,他梳理的文人画体系,直接影响了清初画坛的发展
    (5)、清代到了文人画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诸多顶极文人画家,最突出的是王时敏、王鉴、王原祁、王翚、吴历、恽格、弘仁、髡残、石涛、朱耷、龚贤、扬州画派、海派等。
    (6)、近代,从创作实践看,近现代的中国绘画有三条道路,并各自产生了大师。一是完全继承传统绘画并继续探索创新的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陆俨少;二是立足于中国传统绘画,并借鉴西方绘画技巧的刘海粟、潘天寿、李可染;三是采用西方绘画技巧,并融合中西方各种流派的徐悲鸿、林风眠。
    (7)、我国当代有众多从事文人画创作并取得一定成就的画家,如:边平山、朱新建、王和平、赵蓓欣、北鱼、一然、汪为新等。

  • 第21题:

    问答题
    结合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谈谈你对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的理解。

    正确答案: ①真正实现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属性和鲜明特征,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最高目标。正如党的十六大报告所强调指出的:“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正确理解和深刻把握党的十六大报告的这一精神,对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②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否定了少数人对多数人的政治压迫,建立了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人民从政治上争得了自由,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我国实行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本质上都是为了实现和保障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也否定了社会经济生活中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经济剥削,建立了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这就使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广大人民能够以平等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参与政治生活。因此,能否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根本*区别。
    ③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全国各族人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能否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是检验党的领导是否正确和执政能力的根本标准,也是检验社会主义民主实现程度的根本标准。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是通过党的领导体制实现的,集中反映在党与国家以及人民群众关系的具体形式上。党也只有领导人民创造各种有效的当家作主的民主形式,坚持依法治国,才能充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巩固和发展党的执政地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在中国近现代印刷业的发展历程中,()是最早使用的平版印刷术。
    A

    石版印刷

    B

    珂罗版印刷

    C

    雕刻铜版印刷

    D

    照相锌版印刷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谈谈新中国体育发展的基本历程。

    正确答案: 1949-1956年改旧建新、1956-1966年曲折发展、1966-1976年停滞倒退、1977-1992年改革发展、1993年以来的深化改革五个阶段。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