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

第一、科学是近代与中世纪的重要区别,基础由此奠定。自然科学是人文主义的重要表现。中世纪局限于哲学神学的范围,很少关心自然界和科学实验。
第二、文艺复兴运动所带来的思想解放,人们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面向现实世界,注重实践的时代精神,激励人们以科学的态度和全新的思想方式探索和解释自然现象。生产经验的积累,技术能力的提高,也为科学研究创造了条件。
第三、一大批科学家大无畏地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第四、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东方各国技术进步的启发。


更多“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相关问题
  • 第1题:

    近代自然科学是怎样产生的?


    参考答案:(1).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为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提供了基础。欧洲特定的经济条件也有利于其产生。
    (2).技术的社会应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与发展;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又促进了技术的社会应用。
    (3).航海活动和地理大发现使人们看到了一个新世界,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经验事实,推动了科学观念上的突破和新学科的建立。
    (4).文艺复兴运动为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条件。
    (5).宗教改革运动对科学摆脱神学的束缚有积极的作用。

  • 第2题: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有哪些?


    正确答案: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产生和形成的客观社会基础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熟和内在矛盾的暴露、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尖锐化、无产阶级的觉醒和道德品质的形成。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产生和形成的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的创立、对工人阶级的道德品质和行为的理论概括、对宗教伦理学和各种唯心主义伦理学的批判。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产生和形成的思想资料来源是古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精神,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以及卢克莱修建立在原子唯物主义基础上的快乐主义伦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伦理思想,近代法国唯物主义和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产生和形成的重要理论契机是与同时代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的道德理论及其在工人运动中反映出来的错误观点进行斗争和论战。

  • 第3题:

    代议制民主制产生的历史条件有?


    正确答案: 1、民族国家的形成
    2、在自己家用商品经济摧毁了封建制度的政治特权,建立了资产阶级的社会制度

  • 第4题:

    辨证自然观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有哪些?


    正确答案: 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等的科学发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自然图景,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 第5题:

    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正确答案: 第一、科学是近代与中世纪的重要区别,基础由此奠定。自然科学是人文主义的重要表现。中世纪局限于哲学神学的范围,很少关心自然界和科学实验。
    第二、文艺复兴运动所带来的思想解放,人们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面向现实世界,注重实践的时代精神,激励人们以科学的态度和全新的思想方式探索和解释自然现象。生产经验的积累,技术能力的提高,也为科学研究创造了条件。
    第三、一大批科学家大无畏地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第四、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东方各国技术进步的启发。

  • 第6题:

    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标志?


    正确答案: 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的出版,标志着自然科学开始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 第7题:

    问答题
    辨证自然观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有哪些?

    正确答案: 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等的科学发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自然图景,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社会基础是什么?

    正确答案: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在欧洲出现了航海探险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这些由资产阶级发动的经济活动和文化运动,对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是在什么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刊物?

    正确答案: I、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产生:五四运动后,一批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迅速接受马克思主义,向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在共产国际帮助下,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开始兴起。1920年5月,首先在上海成立了的共产党发起组,对外称马克思研究会。接着,北京、武汉等地的共产主义小组相继成立。在筹建中国共产党的过程当中,迫切需要有自己的新闻舆论工具来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的知识,发动和组织工人运动。于是,我国的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应运而生。
    II、代表性的刊物及其简要介绍:
    ①《新青年》(改组后的)1920年,《新》迁至上海,从第八卷第一号起,脱离原先的群益书店,成立新青年社,作为独立机构。改组后的《新》,扩充了编者作者队伍,内容上加强了社会主义的宣传,但它仍旧保持原来的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的面貌,与在北京的编者作者保持联系,照旧用他们的来稿,这样既争取了原来的民主主义作者读者逐步跟上来,同时也避免了反动当局的注目。新青年坚定地走上了新道路,成为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报刊之一。改组后,《新》向广大读者进行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启蒙教育,激烈、团结许多人从民主注意走向马克思主义,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了积极的准备。
    ②《共产党》秘密出版的刊物,由李达主编,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宣传:1)宣传有关共产党建设的知识,介绍第三国际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情况,特别是俄国的情况。2)论述中国革命的道路和党的纲领策略,论证只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才能够救中国,主张无产阶级联合起来。3)向工农兵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报道国内工人运动的发展。
    ③《劳动界》、《劳动音》等工人报刊的出现。1920年下半年,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相继创办了一批极有影响的工人刊物,主要有《劳动界》《劳动者》《劳动音》等,这是我国第一批以工人为读者对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报刊。他们的出版背景,基础,宣传总之和读者对象都基本相同,所以被称为兄弟刊物。这批工人报刊的出现,标志着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已经开始同工人运动的实际相结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正确答案: 第一、科学是近代与中世纪的重要区别,基础由此奠定。自然科学是人文主义的重要表现。中世纪局限于哲学神学的范围,很少关心自然界和科学实验。
    第二、文艺复兴运动所带来的思想解放,人们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面向现实世界,注重实践的时代精神,激励人们以科学的态度和全新的思想方式探索和解释自然现象。生产经验的积累,技术能力的提高,也为科学研究创造了条件。
    第三、一大批科学家大无畏地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第四、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东方各国技术进步的启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正确答案: (1)社会条件。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0世纪最初20年,中国社会的各阶级、各政治派别的爱国人士,均先后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展开救国救民、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道路的探索。1919年的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继而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工农革命运动的发展。所有这些,都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产生的社会条件。
    (2)思想条件。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开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蔡和森、李达等为代表的先进中国人,积极宣传社会主义,宣传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使其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扩大了唯物史观在中国学术界的影响,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3)学术条件。一方面,‚新史学‛对旧史学的冲击,使中国史学处在变革之中,对中国史学走向近代产生了积极影响;另一方面,中国古代史学的优秀思想遗产,如朴素的唯物思想传统和朴素的辩证思想传统,使唯物史观易于为中国进步学者所接受,并把它同中国历史研究结合起来,这种学术土壤,有利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产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社会基础和条件是什么?

    正确答案: 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诞生;随着指南针、印刷术与火药陆续传人欧洲,同时造船业、冶金业等有了很大的发展,技术的社会应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廉价书籍的印刷出版,又使资产阶级思想革命运动有了文化武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和发展,又促进了技术的社会应用,在欧洲出现了航海探险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这些由资产阶级发动的经济活动和文化运动,形成了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社会基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正确答案: (1)社会条件。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0世纪最初20年,中国社会的各阶级、各政治派别的爱国人士,均先后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展开救国救民、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道路的探索。1919年的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继而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工农革命运动的发展。所有这些,都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产生的社会条件。
    (2)思想条件。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开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蔡和森、李达等为代表的先进中国人,积极宣传社会主义,宣传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使其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扩大了唯物史观在中国学术界的影响,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3)学术条件。一方面,‚新史学‛对旧史学的冲击,使中国史学处在变革之中,对中国史学走向近代产生了积极影响;另一方面,中国古代史学的优秀思想遗产,如朴素的唯物思想传统和朴素的辩证思想传统,使唯物史观易于为中国进步学者所接受,并把它同中国历史研究结合起来,这种学术土壤,有利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产生。

  • 第14题:

    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是在什么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刊物?


    正确答案: I、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产生:五四运动后,一批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迅速接受马克思主义,向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在共产国际帮助下,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开始兴起。1920年5月,首先在上海成立了的共产党发起组,对外称马克思研究会。接着,北京、武汉等地的共产主义小组相继成立。在筹建中国共产党的过程当中,迫切需要有自己的新闻舆论工具来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的知识,发动和组织工人运动。于是,我国的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应运而生。
    II、代表性的刊物及其简要介绍:
    ①《新青年》(改组后的)1920年,《新》迁至上海,从第八卷第一号起,脱离原先的群益书店,成立新青年社,作为独立机构。改组后的《新》,扩充了编者作者队伍,内容上加强了社会主义的宣传,但它仍旧保持原来的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的面貌,与在北京的编者作者保持联系,照旧用他们的来稿,这样既争取了原来的民主主义作者读者逐步跟上来,同时也避免了反动当局的注目。新青年坚定地走上了新道路,成为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报刊之一。改组后,《新》向广大读者进行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启蒙教育,激烈、团结许多人从民主注意走向马克思主义,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了积极的准备。
    ②《共产党》秘密出版的刊物,由李达主编,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宣传:1)宣传有关共产党建设的知识,介绍第三国际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情况,特别是俄国的情况。2)论述中国革命的道路和党的纲领策略,论证只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才能够救中国,主张无产阶级联合起来。3)向工农兵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报道国内工人运动的发展。
    ③《劳动界》、《劳动音》等工人报刊的出现。1920年下半年,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相继创办了一批极有影响的工人刊物,主要有《劳动界》《劳动者》《劳动音》等,这是我国第一批以工人为读者对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报刊。他们的出版背景,基础,宣传总之和读者对象都基本相同,所以被称为兄弟刊物。这批工人报刊的出现,标志着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已经开始同工人运动的实际相结合。

  • 第15题:

    促使道教产生的客观历史条件有:


    正确答案: (1)社会危机四伏。东汉王朝前期从和帝刘肇开始,豪强地主势力迅速膨胀,官宦外戚专权,社会混乱,百姓民不聊生。早期道教提出神人下降解除人们的苦难。
    (2)儒家礼教衰微。在汉王朝的支持下,混合封建宗教神学和庸俗经学而成的“谶纬之学”。所谓“谶”,是假托神意制造的一种预言,“纬”是以神意来对儒家经典进行解释,把儒家经典宗教化,将孔子描述为神。这说明儒家经典在东汉时期已经神学化,越来越繁琐,儒家礼教失去了维系人心的力量。
    (3)外来佛教影响,起了一定催化剂作用。
    (4)汉代造神氛围浓厚。整个汉代是人们的思维从理性主义走到神秘主义的时代。统治阶级对神仙方术的提倡,推动了社会上求仙修道的风气,灵魂不死的观念在这一时期也特别流行。

  • 第16题:

    论述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社会基础和条件。


    正确答案: 1.欧洲从13世纪中叶开始,由于广泛应用新技术,手工业迅速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市场方式的萌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和发展,又促进了技术的社会应用。
    2.工商业的发展,使商人和工场主的经济实力日益雄厚。他们不仅极力扩大欧洲各国间的贸易,又再次想到东方去寻找市场和黄金。在此欲望的驱使下,开始了大规模的航海探险活动。航海活动首先科学技术的支持,同时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也推动了科学观念上的突破和新科学的建立。11
    3.14世纪,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为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文化条件。它对科学的最重要的贡献,是培养了一批富有新鲜活力并有所建树的自然科学家,还使长期以来工匠于学者之间的相互隔离的状况得以改变。
    4.资产阶级首先打起“文艺复兴”的旗帜,在思想文化领域黎展开反封建的斗争,接着又以“宗教改革”的形式,掀起了反对教会特权的运动。宗教改革运动对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有积极作用。

  • 第17题:

    近代报业出现的历史条件?


    正确答案: 1.印刷术的发明为印刷新闻传媒奠定了基础,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三座里程碑。
    2.社会信息需求的旺盛。
    3.近代邮政制度的建立。

  • 第18题:

    问答题
    论述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社会基础和条件。

    正确答案: 1.欧洲从13世纪中叶开始,由于广泛应用新技术,手工业迅速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市场方式的萌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和发展,又促进了技术的社会应用。
    2.工商业的发展,使商人和工场主的经济实力日益雄厚。他们不仅极力扩大欧洲各国间的贸易,又再次想到东方去寻找市场和黄金。在此欲望的驱使下,开始了大规模的航海探险活动。航海活动首先科学技术的支持,同时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也推动了科学观念上的突破和新科学的建立。11
    3.14世纪,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为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文化条件。它对科学的最重要的贡献,是培养了一批富有新鲜活力并有所建树的自然科学家,还使长期以来工匠于学者之间的相互隔离的状况得以改变。
    4.资产阶级首先打起“文艺复兴”的旗帜,在思想文化领域黎展开反封建的斗争,接着又以“宗教改革”的形式,掀起了反对教会特权的运动。宗教改革运动对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有积极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为什么用科学革命来表征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正确答案: 进入20世纪以来,以物理学为开端的自然科学革命,把科学技术推进到一个崭新的现代发展阶段。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从宏观领域深入到微观领域,扩展到宇观领域,使得自然科学中出现了新发现、新发明,并对自然科学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重大问题,围绕这些问题,必然孕育着新的自然科学。科学革命使得自然科学不断的向深度和广度拓展,这样,一些综合性很强的横断学科和交叉学科就相继涌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近代自然科学是怎样产生的?

    正确答案: (1).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为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提供了基础。欧洲特定的经济条件也有利于其产生。
    (2).技术的社会应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与发展;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又促进了技术的社会应用。
    (3).航海活动和地理大发现使人们看到了一个新世界,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经验事实,推动了科学观念上的突破和新学科的建立。
    (4).文艺复兴运动为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条件。
    (5).宗教改革运动对科学摆脱神学的束缚有积极的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论述近代后期自然科学成就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联系。

    正确答案: 自然科学在近代后期的发展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提供了科学依据。
    (一)天文学
    1755年康德发表了《宇宙发展史概论》一书,提出了太阳系起源于星云的“星云假说”。 “星云假说”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意义:
    1、“星云假说”用宇宙的自身运动否定了神创论。
    2、“星云假说”用预展物质本身存在的引力和斥力说明宇宙物质的运动,否定了牛顿的片面引力的观点。
    3、“星云假说”论证了宇宙的生生不息。
    “星云假说”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恩格斯曾对康德所提出的“星云假说”给予了高度评价,说它是在传统僵化的自然观上打开的“第一个缺口”,而且称它“包含着一切继续进步的起点”,即为其他学科带来了方法论的启示,其他学科“如果立即沿着这个方向坚决地继续研究下去,那么自然科学现在就会进步得多。”
    (二)地质学
    1.居维叶的“灾变论”
    2.地质学研究中出现的重大突破是“地质渐变”理论的建立。
    赖尔的地质渐变论从地质学的角度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提供了依据,主要表现为:
    1、用地质自身的缓慢渐进否定了形而上学的静止的观点,取代了造物主的创造,把上帝从地质学中赶了出去。
    2、用地质自身有的“水”“火”两类因素解释地质的发展变化,把地质变化的原因归于地球内部的矛盾运动。
    (三)化学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意义
    化学在近代后期也有了巨大的发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 燃烧理论 化学原子论 人工制成尿素 元素周期律
    燃烧理论:1777年,拉瓦锡揭示了燃烧现象的本质,即燃烧是物质与氧的作用,建立了燃烧理论。全面否定了假想的燃素的存在,完成了划时代的“化学革命”。
    化学原子论:认为,一切物质都由微小的不可再分割的质点组成,这些质点就是原子;同一元素的所有原子在质量及性质上都相同;不同元素的原子,在质量及性质上都不相同;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简单数目的比例相结合,就形成化学中的化合现象,构成化合物。道尔顿的原子论合理地解释了当时的化学现象和经验定律(当量定律、定组成定律及倍比定律),实现了化学发展上的第一次综合,从物质结构组成方面揭示了自然界的物质统一性。恩格斯说:“化学中的新时代是随着原子论开始的。”
    人工制成尿素: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写成了《论尿素的人工制成》一文,总结了他在化学研究中获得的大量材料,证明用普通的化学方法,将氰酸铅和氨水反应、氯化铵溶液和氰酸银反应等可制成有机物尿素。这是个特别值得注意的事实,因为它提出了一个从无机物中人工制成有机物并确实是所谓动物体上的实物的例证。
    意义:打击了生命力论,即有机物中会有生命力,无机物中没有,有机物与无机物之间不能转化,用化学语言揭示了自然界的普遍联系和物质的相互转化。
    元素周期律:揭示了物质属性与化学结构的关系,元素周期律解释了化学元素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同时也为辩证法的质量互变规律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四)物理学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意义
    物理学在近代后期的重大成果:1.能量守恒转化定律的确立2.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提出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的意义: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是当时自然科学的整体反映。揭示了自然界中多种能的统一,揭示了多种不同运动形式之间的相互联系,例如,蒸汽机----热能和机械能的转化。电池-----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是物理学发展史上的一次大综合。揭示了自然一切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以及动植物体内变化都是物体的自身运动。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也使哲学的“运动不灭”原理有了坚固的自然科学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称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是十九世纪中叶最伟大的定律。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是物理学的重大成果。构成了整个物理学乃至整个自然界、全部自然科学的基础。
    (五)生物学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意义 1、细胞学说 2、生物进化论 细胞学说的意义:揭示了动植物界在结构上的统一性,说明了细胞是动植物有机体构造和发育的基础。这一发现为比较解剖学、生理学、胚胎学和病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生物学角度揭示了自然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内在联系。
    总结:打破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缺口。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充分证明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真理性。自然科学的一系列重大成就,从各个侧面揭示了自然界普遍联系和运动、变化、发展的辩证性质,在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上打开了一个又一个缺口,使它变得百孔千疮;同时,也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提供了一块又一块基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正确答案: 第一、科学是近代与中世纪的重要区别,基础由此奠定。自然科学是人文主义的重要表现。中世纪局限于哲学神学的范围,很少关心自然界和科学实验。
    第二、文艺复兴运动所带来的思想解放,人们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面向现实世界,注重实践的时代精神,激励人们以科学的态度和全新的思想方式探索和解释自然现象。生产经验的积累,技术能力的提高,也为科学研究创造了条件。
    第三、一大批科学家大无畏地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第四、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东方各国技术进步的启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近代报业出现的历史条件?

    正确答案: 1.印刷术的发明为印刷新闻传媒奠定了基础,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三座里程碑。
    2.社会信息需求的旺盛。
    3.近代邮政制度的建立。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