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后至甲午战争前外国资本在华的规模和特点是()。A.创办银行、航运公司、工厂企业,进行早期资本输出B.非法工厂已达100多家C.外国在华投资总计在2-3亿美元左右D.利用在华所获得的利润进行再投资E.不是直接投资

题目

鸦片战争后至甲午战争前外国资本在华的规模和特点是()。

A.创办银行、航运公司、工厂企业,进行早期资本输出

B.非法工厂已达100多家

C.外国在华投资总计在2-3亿美元左右

D.利用在华所获得的利润进行再投资

E.不是直接投资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A, B, C, D, E
更多“鸦片战争后至甲午战争前外国资本在华的规模和特点是()。 ”相关问题
  • 第1题:

    规定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合法地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的不平等条约签订于(??)

    A.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战争时期
    D.义和团运动时期

    答案:B
    解析:
    点拨:本题考查《天津条约》签订的时间。应试解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中,俄、美、英、法四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条约内容包括:外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等。

  • 第2题:

    甲午战争前,()是当时在华投资最多的国家。
    英国

  • 第3题:

    甲午战争后,外国资本先后在华创办面粉厂43家,主要集中在上海、汉口和()

    • A、哈尔滨
    • B、天津
    • C、北京
    • D、广州

    正确答案:A

  • 第4题:

    外国在华的直接投资结构为()。

    • A、企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
    • B、企业整体集中在金融、商贸、运输和工矿等行业
    • C、甲午战争前,以商贸和金融业为主
    • D、甲午战争后,工矿运输行业的投资有了明显的增长
    • E、20世纪30年代,中国政府提高进口关税后,外国在华工业的投资有所增长

    正确答案:A,B,C,D,E

  • 第5题:

    简述并评价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外国人在华办报活动。


    正确答案: (1)外国人在华办报活动是一种殖民主义文化侵略活动。
    (2)外报的出现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
    (3)外报的实践有助于中国民族报业的发展

  • 第6题:

    中国在鸦片战争前的中外贸易中长期处于出超地位,其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
    • B、外国商品只能行销一口
    • C、外国商品在华市场狭小
    • D、中国商品技术含量高

    正确答案:C

  • 第7题:

    外国在华投资的地理分布是()。

    • A、集中在沿海地区
    • B、利用特权修建的铁路沿线
    • C、甲午战争前,半数集中在上海
    • D、日本的投资集中在东北地区
    • E、法国资本集中在云南,英国资本集中在长江沿岸,一战前德国资本集中在山东

    正确答案:A,B,C,D,E

  • 第8题:

    《辛丑条约》签订后,外国在华投资规模极速扩张其投资项目包括()、争夺铁路利权、扩大设厂规模、给清政府大量高息贷款


    正确答案:争夺矿山利权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并评价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外国人在华办报活动。

    正确答案: (1)外国人在华办报活动是一种殖民主义文化侵略活动。
    (2)外报的出现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
    (3)外报的实践有助于中国民族报业的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鸦片战争后至甲午战争前外国资本在华的规模和特点是()。
    A

    创办银行、航运公司、工厂企业,进行早期资本输出

    B

    非法工厂已达100多家

    C

    外国在华投资总计在2-3亿美元左右

    D

    利用在华所获得的利润进行再投资

    E

    不是直接投资


    正确答案: A,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外国在华的直接投资结构为()。
    A

    企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

    B

    企业整体集中在金融、商贸、运输和工矿等行业

    C

    甲午战争前,以商贸和金融业为主

    D

    甲午战争后,工矿运输行业的投资有了明显的增长

    E

    20世纪30年代,中国政府提高进口关税后,外国在华工业的投资有所增长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鸦片战争后在华外报网的形成?

    正确答案: 1、教会报刊的发展:《万国公报》,原名《教会新报》,1868~1907,林乐知名义上是教会报纸,但有关教会的新闻和阐释教义的文章不多,实际上是个综合性的时事刊物,热衷于介绍“西学”,在维新运动中,发表过许多关于维新变法的文章。
    2、外文报刊的发展:《字林西报》,1850~1951,初名《北华捷报》,上海反映在华英国资本家的观点和要求。
    3、外商中文报刊的发展:《上海新报》,1861~1872,主要为商业贸易服务,1870采用新闻标题;《申报》,全称《申江新报》,1872~1949,以赢利为目的,中国新闻史上第一家商业性报纸。申报改革:改革言论;增加新闻量;重视文艺稿件和广告;作为企业来办,商业经营原则应用于报纸管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外国列强对近代中国进行资本输出最早出现在()

    A.第一次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答案:B
    解析:

  • 第14题:

    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开始大规模对华资本输出,是在()。

    • A、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
    •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 C、中日甲午战争之后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正确答案:C

  • 第15题:

    甲午战争后外国资本在华投资的特点是()。

    • A、西方各国在华投资呈迅速上升趋势
    • B、资本扩张的速度加快了
    • C、对中国的经济命脉控制加深了
    • D、更注重资本输出,
    • E、不满足于经济权益的一般竞争,而是要求瓜分中国,建立自己的殖民地

    正确答案:A,B,C,D,E

  • 第16题:

    鸦片战争后在华外报网的形成?


    正确答案: 1、教会报刊的发展:《万国公报》,原名《教会新报》,1868~1907,林乐知名义上是教会报纸,但有关教会的新闻和阐释教义的文章不多,实际上是个综合性的时事刊物,热衷于介绍“西学”,在维新运动中,发表过许多关于维新变法的文章。
    2、外文报刊的发展:《字林西报》,1850~1951,初名《北华捷报》,上海反映在华英国资本家的观点和要求。
    3、外商中文报刊的发展:《上海新报》,1861~1872,主要为商业贸易服务,1870采用新闻标题;《申报》,全称《申江新报》,1872~1949,以赢利为目的,中国新闻史上第一家商业性报纸。申报改革:改革言论;增加新闻量;重视文艺稿件和广告;作为企业来办,商业经营原则应用于报纸管理。

  • 第17题:

    鸦片战争后至甲午战争前外国资本在华的规模和特点是()。

    • A、创办银行、航运公司、工厂企业,进行早期资本输出
    • B、非法工厂已达100多家
    • C、外国在华投资总计在2-3亿美元左右
    • D、利用在华所获得的利润进行再投资
    • E、不是直接投资

    正确答案:A,B,C,D,E

  • 第18题:

    鸦片战争后,钱庄的业务是()。

    • A、银钱兑换
    • B、办理存放款
    • C、签发银钱票
    • D、向进出口商提供信贷
    • E、钱庄和外国在华银行建立资金拆借业务关系

    正确答案:A,B,C,D,E

  • 第19题:

    外国侵略者劫洗并烧毁圆明园的罪行发生在()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中法战争
    • D、中日甲午战争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填空题
    甲午战争前,()是当时在华投资最多的国家。

    正确答案: 英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多选题
    鸦片战争后,钱庄的业务是()。
    A

    银钱兑换

    B

    办理存放款

    C

    签发银钱票

    D

    向进出口商提供信贷

    E

    钱庄和外国在华银行建立资金拆借业务关系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外国侵略者劫洗并烧毁圆明园的罪行发生在()
    A

    第一次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中法战争

    D

    中日甲午战争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甲午战争后,外国资本先后在华创办面粉厂43家,主要集中在上海、汉口和()
    A

    哈尔滨

    B

    天津

    C

    北京

    D

    广州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如何看待近代外国在华资本投资?

    正确答案: 西方列强在华经济扩张,使之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把中国变为它们的商品销售市场,廉价原料供应地和投资场所,并加强对中国资源和财富的掠夺,压迫和排挤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这直接阻碍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对中国国民经济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但另一方面,外国资本的投资和经济扩张,又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
    (1)铁路投资与中国交通的近代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铁路对中国经济近化化发展的促进十分明显。(2)外国资本经济扩张,与中国工矿业的近化化。首先,外国资本企业本身就构成了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次,它们掠夺性的投资又不自觉地传播和引进了外国先进的文化,对华商起了诱发和示范作用。
    (3)外国资本在华扩张和进出口贸易的增加与中国资本主义商业的发展,这种近代商业在上海发展得尤为迅速。
    (4)外国在华金融投资与中国金融业的近代化。
    (5)传统手工业的变化。中国手工业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也出现了兴办高潮,不少手工业采用了进口和仿制的改良机械,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综上所述,甲午战争后的外国资本在华投资和经济扩张,不自觉地把西方先进文化输入中国大地由通商大埠不断向中国内地扩散,刺激和诱发了中国经济近代化以及政治、思想、文化的新旧嬗递。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