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德对待自己的侵略历史态度迥异。日本拒不彻底反省侵略历史的原因不正确的是()A.美国占领日本期间对日本的民主化改造不彻底B.战后日本右翼势力的膨胀C.日德之间矛盾尖锐,日本不愿意在外交领域步德国后尘D.日本以当今世界”第二经济体”自居,不满足“经济上的巨人,政治上的矮子”

题目

日、德对待自己的侵略历史态度迥异。日本拒不彻底反省侵略历史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A.美国占领日本期间对日本的民主化改造不彻底

B.战后日本右翼势力的膨胀

C.日德之间矛盾尖锐,日本不愿意在外交领域步德国后尘

D.日本以当今世界”第二经济体”自居,不满足“经济上的巨人,政治上的矮子”


相似考题
更多“日、德对待自己的侵略历史态度迥异。日本拒不彻底反省侵略历史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相关问题
  • 第1题:

    在战争问题上,日本政府一直采取蒙混过关的态度,不去正视历史,还声称日本没有像希特勒那样的战争狂人,企图将某个民族像犹太人那样灭绝掉。在面对二战造成的灾难时,也往往一味强调日本受到的伤害,俨然以二战的受害者自居,尤其是一些右翼政客,置周边国家人民的强烈反对于不顾,屡次三番地去靖国神社参拜;相反,却对被侵略国家人民遭受的创伤轻描淡写,根本就不提对战争罪行谢罪之事。

    这段话表明:
    A日本人侵略成性,是彻头彻底的法西斯
    B日本坚持扩张之路,至今仍未放弃这样的军国主义道路,有朝一日仍将完成征服周边国家的计划
    C日本已彻底转右,否认和歪曲历史,是为新的扩张找借口
    D日本政府某些政客丧失了良知,缺乏与周边国家友好的诚意


    答案:D
    解析:
    据提问“表明”可知此题为隐含主旨题。

    通读材料,根据关键词“尤其是”可知材料重点在后半部分,意思是:“一些右翼政客”,歪曲历史,不顾周边国家人民反对参拜靖国神社,并且不对战争罪行谢罪。

    引申可以看出,D选项最符合此种意思。

    A选项说法不符文意,应把日本民众与日本政府区分开来,日本民众也是战争的受害者;B选项中“征服周边国家”并没有提到;C选项“日本已彻底转右”、“新的扩张”,从文中并不可以看出来。

    故正确答案为D。

  • 第2题:

    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历史根源在于()

    A.美国太平洋舰队对日本威胁太大
    B.一战后美日间积怨多,矛盾不断激化
    C.英美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
    D.德、意、日已经结成军事侵略同盟

    答案:B
    解析:
    一战后美日间积怨多,矛盾不断激化,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威胁到了美国的根本利益。

  • 第3题:

    日本政治右倾化,在一系列问题上的错误行径,主要原因还是日本政府对军国主义侵略罪行缺乏认识和反省。


    正确答案:正确

  • 第4题:

    日本美化侵略历史和逆流及其原因有哪些?


    正确答案: 美国扶日反共,对日军国主义清算极不彻底;
    “皇国史观”根深蒂固,对下一代放松教育;
    战争遗族不愿正视过去侵略罪行;
    日本选举制度,组阁规划的漏洞;
    “大国主义思潮”抬头,想美化历史,重振雄威;
    保守势力占上风,“皇国史观”蔓延;
    社会和法律容忍右翼势力活动。

  • 第5题: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抗战、随着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1945年中国取得抗战全面胜利。1972年中日建立外史交关系。1995年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发表谈话,承认侵略并道歉。2013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提出,“侵略”的定义在学术界或国际上都没有定论,在国与国的关系中,从不同角度看这一问题的结论也不同。安倍晋三的言论旨在为日本的侵略历史翻案,体现了其()

    • A、否认历史客观性的唯心主义观点
    • B、历史认识中的主现能动性思想
    • C、关于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思想
    • D、英雄创造历史的唯意志主义观点

    正确答案:A

  • 第6题: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遭受侵略历史,也是一部人民反抗侵略的历史。台湾人民曾经多次反抗外来侵略,有()

    • A、1867年,反抗美国海军人侵,击毙马肯基
    • B、1874年,高山族人民痛击西乡从道率领的日本侵略者
    • C、1895年,台湾人民和黑旗军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誓死保台
    • D、1985年6月到10月,对抗日军两个师团和海军舰队,使日军死伤惨重

    正确答案:A,B,C,D

  • 第7题:

    日本否认侵略中国历史的表现包括()。

    • A、篡改教科书
    • B、参拜晋国神社
    • C、扩大自卫权限
    • D、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D

  • 第8题:

    简析《十年一梦》反省历史的方式及反省历史的基本态度和立足点。


    正确答案:①作品反省历史的方式。从解剖自己开始,正视个人在历史的非常时期的复杂体验。这其中的一个关键性的悖论是:作为人类理性和社会良知代表的“知识分子”,文革中怎么会成为“奴在心者”的“精神奴隶”。文章在面对这一悖论时,呈现自己的心灵痛苦和逐渐“觉醒”的精神历程。
    ②作品在反省历史时所采取的基本态度和立足点。即不是简单地把自己看作历史的“受害者”,而是对社会负有责任的“文化英雄”。这一点决定了文章的写作动机、关注的主要内容以及行文风格。
    ③文章中提到的“用‘造反派’的训话思考,却得出了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结论”这样一种知识分子独立思考的要求和“受难”意识之间的困境。对这一层次的思考,将揭示出了“梦”之所以成立的内在逻辑,以及作者在反省历史时无法解脱的矛盾。

  • 第9题:

    填空题
    朝鲜历史上发生于1592—1598年的抵抗日本侵略的卫国战争称为()

    正确答案: “壬辰卫国战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日本否认侵略中国历史的表现包括()。
    A

    篡改教科书

    B

    参拜晋国神社

    C

    扩大自卫权限

    D

    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析《十年一梦》反省历史的方式及反省历史的基本态度和立足点。

    正确答案: ①作品反省历史的方式。从解剖自己开始,正视个人在历史的非常时期的复杂体验。这其中的一个关键性的悖论是:作为人类理性和社会良知代表的“知识分子”,文革中怎么会成为“奴在心者”的“精神奴隶”。文章在面对这一悖论时,呈现自己的心灵痛苦和逐渐“觉醒”的精神历程。
    ②作品在反省历史时所采取的基本态度和立足点。即不是简单地把自己看作历史的“受害者”,而是对社会负有责任的“文化英雄”。这一点决定了文章的写作动机、关注的主要内容以及行文风格。
    ③文章中提到的“用‘造反派’的训话思考,却得出了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结论”这样一种知识分子独立思考的要求和“受难”意识之间的困境。对这一层次的思考,将揭示出了“梦”之所以成立的内在逻辑,以及作者在反省历史时无法解脱的矛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日本发动了对朝鲜的侵略战争,明朝应邀出兵援朝。这场战争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战争?

    正确答案: 壬辰战争因在农历壬辰年(1592年)爆发而得名。这场战争以日本关白丰臣秀吉在1592年派兵侵略李氏朝鲜为开始。当时朝鲜向其宗主国——中国明朝朝廷求援,明朝万历皇帝应请求派遣大军救援。明朝和朝鲜陆军及水师多次并肩作战,扭转了战局,使朝鲜转危为安。丰臣秀吉死后,日本军队全部撤离朝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近年来,日本政要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否认侵略战争的历史,原因有:()

    A.战后初期美国占领当局未对日本的侵略罪行进行彻底清算
    B.日本国内右翼势力日益猖獗
    C.日本政府言行不一,不能正确认识历史
    D.周边国家的对日政策发生重大调整
    E.日本人民普遍支持政府的上述行为

    答案:A,B,C
    解析:

  • 第14题:

    1860年洗劫和烧毁圆明园的外国侵略军是()。

    • A、1894年日本侵略军
    • B、英法联军
    • C、1858年俄国侵略军
    • D、1900年八国联军

    正确答案:B

  • 第15题:

    日本发动了对朝鲜的侵略战争,明朝应邀出兵援朝。这场战争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战争?


    正确答案: 壬辰战争因在农历壬辰年(1592年)爆发而得名。这场战争以日本关白丰臣秀吉在1592年派兵侵略李氏朝鲜为开始。当时朝鲜向其宗主国——中国明朝朝廷求援,明朝万历皇帝应请求派遣大军救援。明朝和朝鲜陆军及水师多次并肩作战,扭转了战局,使朝鲜转危为安。丰臣秀吉死后,日本军队全部撤离朝鲜。

  • 第16题: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2014年3月3日在国会突然表示,将继承向被日本侵略国家和殖民国家谢罪的“()”。他称,“我国(日本)曾给很多国家,特别是亚洲各国人民造成了巨大损害和痛苦。关于此认识,我将继承历代内阁的立场”。他还强调,“安倍内阁从未否定过日本侵略和殖民地历史。”


    正确答案:村山谈话

  • 第17题:

    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不同是()

    • A、对待西方侵略的态度
    • B、对待西方文明的态度
    • C、代表的阶级利益
    • D、最终失败的原因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民是如何反抗外来侵略的?


    正确答案: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有两个层面。
    (1)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1841年5月,广州三元里人民起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后期,太平军曾多次重创外国侵略者;1884年,中法战争时期,香港的中国造船工人和码头工人举行罢工,拒修法国舰艇,拒送法货,商人也举行罢市;台湾人民也曾多次反抗侵略者,如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台湾人民与刘永福所率领的黑旗军共同抗击日本侵略等;1900年,义和团和部分清军与八国联军进行了殊死搏斗。
    (2)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1841年2月,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战死虎门,1842年6月,江南提督陈化成在吴淞西炮台以身殉国等。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1859年6月,英法联军进攻大沽炮台,守军沉着应战,击沉、击伤军舰多艘,战争期间,提督史荣椿、乐善(蒙古族)战死。中法战争期间,1884年8月,刘铭传的守军多次击退法军,1885年初,法舰炮轰浙江镇海炮台,也被击退,3月,冯子材率领清军和当地民众取得镇南关大捷。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左宝贵战死平壤,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经远舰管带林永升在黄海战斗中英勇牺牲,北洋舰队统帅丁汝昌、定远舰管带刘步蟾在威海卫战斗中为国捐躯。正是由于中国人民前仆后继、英勇斗争,才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历尽劫难、屡遭侵略而永不灭亡。

  • 第19题: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4月29日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通篇未就()道歉,国际舆论和专家纷纷对安倍言论提出批评。

    • A、侵略历史
    • B、二战劳工问题
    • C、侵略历史和慰安妇问题
    • D、珍珠港偷袭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单选题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4月29日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通篇未就()道歉,国际舆论和专家纷纷对安倍言论提出批评。
    A

    侵略历史

    B

    二战劳工问题

    C

    侵略历史和慰安妇问题

    D

    珍珠港偷袭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判断题
    日本政治右倾化,在一系列问题上的错误行径,主要原因还是日本政府对军国主义侵略罪行缺乏认识和反省。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日本美化侵略历史和逆流及其原因有哪些?

    正确答案: 美国扶日反共,对日军国主义清算极不彻底;
    “皇国史观”根深蒂固,对下一代放松教育;
    战争遗族不愿正视过去侵略罪行;
    日本选举制度,组阁规划的漏洞;
    “大国主义思潮”抬头,想美化历史,重振雄威;
    保守势力占上风,“皇国史观”蔓延;
    社会和法律容忍右翼势力活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遭受侵略历史,也是一部人民反抗侵略的历史。台湾人民曾经多次反抗外来侵略,有()
    A

    1867年,反抗美国海军人侵,击毙马肯基

    B

    1874年,高山族人民痛击西乡从道率领的日本侵略者

    C

    1895年,台湾人民和黑旗军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誓死保台

    D

    1985年6月到10月,对抗日军两个师团和海军舰队,使日军死伤惨重


    正确答案: D,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