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王派”表演艺术的特点及其对京剧(戏曲)教育的贡献。 ”相关问题
  • 第1题:

    以下对艺术家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尚长荣是京剧尚派艺术的创始人,其表演刚柔并济,别有风味
    • B、越剧表演艺术家严凤英因饰演七仙女而名扬全国
    • C、京剧表演艺术家程长庚、公文武老生、有徽班领袖、京剧鼻祖之称
    • D、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主席武生、有江南第一武生之称

    正确答案:C,D

  • 第2题:

    清末民初,有一位活跃在北京舞台上的著名京剧演员,专工老生,表演艺术有创新,自成一派,其表演艺术对后世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影响较大。他还主演了我国第一部戏曲艺术片。这位京剧演员是谁?他是何地人?由他主演的这部戏曲艺术片的片名是什么?


    正确答案: 谭鑫培;湖北省武汉市武昌(江夏)人;《定军山》。

  • 第3题:

    戏曲作品《借东风》取材于《三国演义》,是京剧表演艺术家()的杰作之一。

    • A、梅兰芳
    • B、马连良
    • C、荀慧生
    • D、程砚秋

    正确答案:B

  • 第4题:

    李渔(笠翁)在哪本书中系统地论述了戏曲文学的特点及戏曲表演艺术?


    正确答案: 李渔(笠翁)在《闲情偶寄》中系统地论述了戏曲文学的特点及戏曲表演艺术。

  • 第5题:

    中国的戏曲是一种综合性的表演艺术,不同剧种异彩纷呈,却在表演艺术方面保持着()的共同特点。


    正确答案:虚拟写意

  • 第6题:

    最能代表中国戏曲特点的剧种是()。

    • A、昆曲
    • B、京剧
    • C、话剧
    • D、越剧

    正确答案:B

  • 第7题:

    曾任中国戏曲学校校长的京剧教育家、著名丑角演员是谁?


    正确答案:萧长华。

  • 第8题:

    填空题
    京剧流派主要是指演员的表演艺术风格和艺术特点,并且这种风格特点得到师承和传播。梅派京剧,是京剧旦行中形成较早的、影响极其深远的京剧流派。()是梅派艺术的创始人。

    正确答案: 梅兰芳
    解析: 梅兰芳,中国旦角创艺立派第一人,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梅派艺术”是中国京剧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 第9题:

    问答题
    戏曲表演艺术的特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戏曲表演艺术的特点主要有:
    (1)虚拟的时空环境
    中国的戏曲,它没有固定的环境,时间和空间自由灵活,完全用虚拟的手法来表现。“虚拟”,就是以虚代实,就是想像和写意。台上摆着一张桌子和两把椅子,在演员出场以前,观众不知道是什么时间和什么地点。只有演员出场以后,由剧中人通过“唱”或“念”作出交代,观众才动用自己的想象,进入剧中的时空境界。
    (2)严格的表演程式
    中国的艺术都是虚实结合,虚中有实。戏曲的虚拟依据于一定的生活真实,而虚拟的表演又要根据规范,这个规范,就是表演程式。它是以生活为原型,经过艺术加工,逐渐形成的一种形式结构。它跟生活有距离,但有的近,有的远,有的虚,有的实。如开门关门的表演,虽然做一个开关的动作就可以,但必须是在什么地方关,就在什么地方开。
    (3)夸张的艺术形象
    戏曲的夸张主要在形象,比如脸谱就是一种极度的夸张,忠义、宽厚的人用红脸,正直、严肃的人用黑脸,稳重、正义的人用紫脸,内有心计的人用黄脸,桀骜不驯的人用蓝脸,勇猛、暴躁的人用绿脸,奸诈、多疑的人用白脸,滑稽可笑的人用丑角脸等等,但这种夸张又不能有随意性,它已经具有某种规定性,各个人物要按照一定的谱式勾画。而表演方面的夸张更为明显。舞台上的笑,不是生活中的哈哈大笑;舞台上的哭,也不是生活中的嚎啕大哭。同样,《白蛇传》中的小青杀许仙也不用真的去杀,生活中的丫环也用不着像舞台上那么蹦蹦跳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填空题
    苟慧生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荀派艺术的创始人,是四大名旦之一。代表作()等

    正确答案: 元宵迷、玉堂春、棋盘山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京剧的“四大名旦”是指哪四位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老生“麒派”的创始人是哪位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正确答案: 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周信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智者派”及其教育贡献。

    正确答案: 所谓“智者”,原指某种精神方面的能力和技巧,以及拥有这些能力和技巧的人。后期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代表人物如普罗塔格拉、高尔吉亚等。其共同思想特征:相对主义、个人主义、感觉主义和怀疑主义。
    贡献:
    (1)云游讲学,推动了文化的传播,扩大了教育对象进而促进了社会的流动。
    (2)既扩展了学术研究的领域,又扩大了教育内容的范围,使“七艺”的前三艺(即文法、修辞、辩证法)由此确定,对后世西方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3)将道德、政治知识作为教育内容,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教育——政治家的预备教育。
    (4)职业教师逐步取代了原来的“大众教师”,教师工作开始职业化。
    (5)智者们意识到教育与其他几种现象之间的联系,意识到教育对于国家生活的重要作用。从智者开始,古希腊的哲学思想开始关注人类和社会的性质。在智者的教育思想中,已经包含了全部希腊教育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方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程砚秋是我国著名京剧旦角表演艺术家,也是程派的创始人。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4题:

    京剧表演艺术家李玉茹是哪派传人?


    正确答案: 梅(兰芳)派。

  • 第15题:

    京剧“王派”的创始人是()与谭鑫培并称为“()”。


    正确答案:王瑶卿;梨园汤武

  • 第16题:

    简述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的特点。 


    正确答案: 一、虚拟的时空环境。
    西方的话剧要求真实的表现生活,因此,演员的表演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即必须有一个固定的环境,人物的表演离不开实有的环境,布景都必须跟现实生活中的一样真实。中国的戏曲不是这样,它没有固定的环境,时间和空间灵活自由,完全用虚拟的手法来表现。所谓“虚拟”,就是以虚代实,就是想象和写意。台上摆着一张桌子和两把椅子,在演员出场以前,观众不知道是什么时间和什么地点。只有演员出场以后,由剧中人通过“唱”或“念”作出交代,观众才动用自己的想象,进入剧中的时空境界。在中国戏曲中,“车非车,马非马”,都只是象征性的虚拟。如果要转换时空,也不用像话剧那样把幕拉下来,而是剧中人在舞台上走一个圆生,就算展开了一个新的环境。这种时空效果,连提倡戏剧“间隔效果”的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也惊叹不已。如闽剧《拜月亭》中写蒋世隆兄妹和瑞兰母女四人逃难失散,四人各自在不同的地点寻找亲人,他们同时在台上边唱边走着∞字形,彼此却可以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观众却完全理解剧中的情景,这正是对舞台时空无限自由的运用,没有虚拟的手法是根本不可能的。至于上楼下楼、开门关门等地点的转移,也要依靠虚拟的表演动作来表现。因此,这种高度简练、泼墨写意式的虚拟手法,是中国戏曲的最大特点。
    二、严格的表演程式。
    中国的艺术都是虚实结合,虚中有实。戏曲的虚拟依据于一定的生活真实,而虚拟的表演又不能没有规范,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这个规范,就是表演程式。它是以生活为原型,经过艺术加工,逐渐形成的一种形式结构。它跟生活有距离,但有的近,有的远,有的虚,有的实。如开门关门的表演,虽然做一个开关的动作就可以,但必须是在什么地方关,就在什么地方开;上楼下楼也一样,上时迈几步,下时也必须迈几步。这就是程式的严格性。如《三岔口》描写两个英雄在黑夜里搏斗,灯光如昼的环境是虚拟的,但演员表现的紧张心情和蹑手蹑脚的探察动作是真实的,一举一动都是程式,都是虚拟环境中的表演程式。就算姑娘穿针引线,不用真实的针和线,但必须先引后穿,不得违背生活中的真实。因此,戏曲的程式,既是严格的程式,又是虚拟的程式。它好比是一首中国古典诗词,虚拟是创造意境的手法,程式是创造韵味的格律,是互相结合的。
    三、夸张的艺术形象。
    一切艺术都有夸张,戏曲也不例外。但戏曲的夸张主要在形象。比如脸谱就是一种极度的夸张,忠义、宽厚的人用红脸,正直、严肃的人用黑脸,稳重、正义的人用紫脸,内有心计的人用黄脸,桀骜不驯的人用蓝脸,勇猛、暴躁的人用绿脸,奸诈、多疑的人用白脸,滑稽可笑的人用丑角脸,等等,但这种夸张又不能有随意性,它已经具有某种规定性,各个人物要按照一定的谱式勾画。又如髯口(假胡须),分做三(三绺胡子)、满(满口胡子)、扎(露嘴的吊口胡子)三大类别,有的有一尺来长,实际生活中怎么会有这种胡子呢?佩带髯口不光是为了表示年龄,更是为了艺术表演,如生角演员的“捋髯、甩髯”和净角演员的“撕髯”,都可表现情绪。至于表演方面的夸张更为明显。舞台上的笑,不是生活中的哈哈大笑;舞台上的哭,也不是生活中的嚎啕大哭;舞台上杀人也不是真正的杀,生活中的丫环也不必像舞台上那么蹦蹦跳跳。

  • 第17题:

    “王派”表演艺术的特点及其对京剧(戏曲)教育的贡献。


    正确答案:“王派”表演艺术的最主要特点是勇于革新而形成的别具一格、风格清新。表现在王瑶卿大胆突破往日的陈规,把青衣、花旦、刀马旦、闺门旦的各种表演艺术揉在一起,从而大大的丰富了旦角的表演艺术。他是尝试着从体会剧情出发,以细腻的表情和做工来表演青衣角色的,而且在对每一个人物的表现上,他都有其独到之处。以念白论,他的念白是基于所表现人物的性格、感情而用的,极为生动贴切。他的韵白打破了旧有的规矩,说得自然而生动;他的京白,吸收了北京“旗话”的特点,极富生活气息;他又善于京、韵白混合的“风搅雪?的念法,以表现人物特定情态下特定的感情如《棋盘山》前用韵白,后用京白即是一列。王瑶卿同样善于对服装、扮相进行创新。他首创刀马旦不踩跷而改穿花薄底靴子,在表演上也相应地有很大的变化。《湘江会》中的钟无盐,刀马旦应工原来要开脸,他改为俊扮,再唱小嗓也没有别扭。他所做的这些革新,以后都成为了定制。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他的革新是正确的,合乎戏曲艺术规律。
    王瑶卿对京剧(戏曲)教育的贡献在于对下代的培养,特别是后来的“四大名旦”。他的教学方法讲究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条件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对于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四大名旦,他为他们说戏,便是用了不同的人说不同的戏。梅“稳”,他说《玉春堂》《长坂坡》;尚“热”,他说《乾坤福寿镜》;程外柔内刚,他说《六月雪》;荀流丽柔和,他给他说《十三妹》。他的这种教学方法对于现在的戏曲教学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他的教学主张昆乱并学、文武兼备、循序渐进、由简入繁也是很合乎戏曲教学规律的。

  • 第18题:

    简述“智者派”及其教育贡献。


    正确答案:所谓“智者”,原指某种精神方面的能力和技巧,以及拥有这些能力和技巧的人。后期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代表人物如普罗塔格拉、高尔吉亚等。其共同思想特征:相对主义、个人主义、感觉主义和怀疑主义。
    贡献:
    (1)云游讲学,推动了文化的传播,扩大了教育对象进而促进了社会的流动。
    (2)既扩展了学术研究的领域,又扩大了教育内容的范围,使“七艺”的前三艺(即文法、修辞、辩证法)由此确定,对后世西方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3)将道德、政治知识作为教育内容,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教育——政治家的预备教育。
    (4)职业教师逐步取代了原来的“大众教师”,教师工作开始职业化。
    (5)智者们意识到教育与其他几种现象之间的联系,意识到教育对于国家生活的重要作用。从智者开始,古希腊的哲学思想开始关注人类和社会的性质。在智者的教育思想中,已经包含了全部希腊教育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方向。

  • 第19题:

    京剧“王派”的创始人是王瑶卿与谭鑫培并称为“()”。


    正确答案:梨园汤武

  • 第20题:

    单选题
    戏曲作品《借东风》取材于《三国演义》,是京剧表演艺术家()的杰作之一。
    A

    梅兰芳

    B

    马连良

    C

    荀慧生

    D

    程砚秋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分析评价清代乾嘉学派中的“吴派”与“皖派”对经学的主张及其学术贡献。

    正确答案: 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惠栋与戴震,因而以他们为中心形成了吴派和皖派。
    吴派:以惠栋为代表。主张“凡汉必好,凡古必真”信古尊汉,述而不作。擅长搜辑及疏释,表现出博详的特点。
    皖派:以戴震为代表。其学风特点:通人情,致实用。考据谨严,条理缜密。研究范围长于小学。但并不局限于文字、音韵、训诂、名物,而推广到了典章、制度、声律及工艺等方面。乾嘉学派的成果还旁及史学、地理等领域,做出了显著的成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填空题
    中国的戏曲是一种综合性的表演艺术,不同剧种异彩纷呈,却在表演艺术方面保持着()的共同特点。

    正确答案: 虚拟写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李渔(笠翁)在哪本书中系统地论述了戏曲文学的特点及戏曲表演艺术?

    正确答案: 《闲情偶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简述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的特点。

    正确答案: 一、虚拟的时空环境。
    西方的话剧要求真实的表现生活,因此,演员的表演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即必须有一个固定的环境,人物的表演离不开实有的环境,布景都必须跟现实生活中的一样真实。中国的戏曲不是这样,它没有固定的环境,时间和空间灵活自由,完全用虚拟的手法来表现。所谓“虚拟”,就是以虚代实,就是想象和写意。台上摆着一张桌子和两把椅子,在演员出场以前,观众不知道是什么时间和什么地点。只有演员出场以后,由剧中人通过“唱”或“念”作出交代,观众才动用自己的想象,进入剧中的时空境界。在中国戏曲中,“车非车,马非马”,都只是象征性的虚拟。如果要转换时空,也不用像话剧那样把幕拉下来,而是剧中人在舞台上走一个圆生,就算展开了一个新的环境。这种时空效果,连提倡戏剧“间隔效果”的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也惊叹不已。如闽剧《拜月亭》中写蒋世隆兄妹和瑞兰母女四人逃难失散,四人各自在不同的地点寻找亲人,他们同时在台上边唱边走着∞字形,彼此却可以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观众却完全理解剧中的情景,这正是对舞台时空无限自由的运用,没有虚拟的手法是根本不可能的。至于上楼下楼、开门关门等地点的转移,也要依靠虚拟的表演动作来表现。因此,这种高度简练、泼墨写意式的虚拟手法,是中国戏曲的最大特点。
    二、严格的表演程式。
    中国的艺术都是虚实结合,虚中有实。戏曲的虚拟依据于一定的生活真实,而虚拟的表演又不能没有规范,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这个规范,就是表演程式。它是以生活为原型,经过艺术加工,逐渐形成的一种形式结构。它跟生活有距离,但有的近,有的远,有的虚,有的实。如开门关门的表演,虽然做一个开关的动作就可以,但必须是在什么地方关,就在什么地方开;上楼下楼也一样,上时迈几步,下时也必须迈几步。这就是程式的严格性。如《三岔口》描写两个英雄在黑夜里搏斗,灯光如昼的环境是虚拟的,但演员表现的紧张心情和蹑手蹑脚的探察动作是真实的,一举一动都是程式,都是虚拟环境中的表演程式。就算姑娘穿针引线,不用真实的针和线,但必须先引后穿,不得违背生活中的真实。因此,戏曲的程式,既是严格的程式,又是虚拟的程式。它好比是一首中国古典诗词,虚拟是创造意境的手法,程式是创造韵味的格律,是互相结合的。
    三、夸张的艺术形象。
    一切艺术都有夸张,戏曲也不例外。但戏曲的夸张主要在形象。比如脸谱就是一种极度的夸张,忠义、宽厚的人用红脸,正直、严肃的人用黑脸,稳重、正义的人用紫脸,内有心计的人用黄脸,桀骜不驯的人用蓝脸,勇猛、暴躁的人用绿脸,奸诈、多疑的人用白脸,滑稽可笑的人用丑角脸,等等,但这种夸张又不能有随意性,它已经具有某种规定性,各个人物要按照一定的谱式勾画。又如髯口(假胡须),分做三(三绺胡子)、满(满口胡子)、扎(露嘴的吊口胡子)三大类别,有的有一尺来长,实际生活中怎么会有这种胡子呢?佩带髯口不光是为了表示年龄,更是为了艺术表演,如生角演员的“捋髯、甩髯”和净角演员的“撕髯”,都可表现情绪。至于表演方面的夸张更为明显。舞台上的笑,不是生活中的哈哈大笑;舞台上的哭,也不是生活中的嚎啕大哭;舞台上杀人也不是真正的杀,生活中的丫环也不必像舞台上那么蹦蹦跳跳。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