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日本明治维新的时间、内容、意义。 ”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明治维新的教育改革的内容及意义。


    答案:
    解析:
    1871年明治政府开始在中央设立支部省,主管全国的文化事业,1872年颁布《学制令》,这是日本近代教育史上的第一个新学制,在确立教育领导体制的基础上,建立全国的学校教育体制。我们一般从教育的阶段性来分析明治维新教育改革的内容。(1)以小学为基础,努力普及国民教育,提高全民整体素质;(2)努力推进中高等教育的发展;中学教育十分重视基础科学知识和外语的教育:高等教育方面规定全国实行中央集权式的大学区制,鼓励兴办私立高等学校。(3)兴办女子学校。其意义为:(1)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加速了日本的工业化进程;(2)推进和促进了日本近代化教育事业的发展:(3)普及了文化,提高了整个国民的文化素质;(4)教育的普及促进了阶层的流动,打破了官员阶层唯士族所垄断的局面;(5)后期,教育与军国主义思想的结合,促使日本最终走向军国主义道路。

  • 第2题:

    日本明治维新是在什么时候?


    正确答案:日本明治维新是在1868年

  • 第3题:

    比较中国的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


    正确答案: 相同:背景相同,都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两国都面临内忧外患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实现富国强兵,挽救危机方式相同:都是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不同点:领导者不同:前者是封建地主阶级,后者是资产阶级化的中下级武士性质不同:前者是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后者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内容不同:前者主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没有改革政治制度,后者不仅涉及经济军事文化,而且进行了政治制度改革变革途径不同:前者在地方督抚的推动下进行,后者在武装推翻幕府统治,清除革命阻力后,由天皇政府进行改革。
    结果不同:前者虽然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但没有使中国真正富强,最终失败。后者使日本富国强兵,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 第4题:

    日本“大化改新”的时间、背景、内容、意义、这次改革有什么启示?


    正确答案: 646年孝德天皇实行“大化改新”。背景:7世纪时,古代日本的各种矛盾尖锐,政局混乱,646年孝德天皇实行“大化改新”。主要内容:A土地属于国家,国家每六年按人口把田地分给农民,田地不得买卖,受田者死后归还国家;B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意义: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这次改革的启示?日本仿效中国隋唐制度改革获得成功,说明隋唐文化对日本影响很大;还说明了日本善于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使国家得到发展和进步。

  • 第5题:

    中国人对日本明治维新最早评论的两本书是《日本近事记》和()

    • A、《日本事纪》
    • B、《东倭考》
    • C、《维新评论》
    • D、《明治维新考》

    正确答案:B

  • 第6题:

    日本明治维新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正确答案:内容:
    (1)、政治: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3)、文化: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努力发展教育。
    影响: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从一个落后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并强大起来,但这次改革并不彻底,保留了不少的封建残余。

  • 第7题:

    日本为什么能够实现明治维新?


    正确答案:(1)内部条件:1)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已进入手工工场阶段,有一个比较强大的资产阶级。
    2)在倒幕运动中,日本资产阶级同下级武士建立了比较紧密的、广泛的联盟。
    3)日本倒幕势力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最大限度地利用了人民的力量。
    4)日本维新派领导人在夺取政权后,自上而下地实行了一系列全方位的改革。
    (2)外部原因:1)当时各国列强主要以商品进军、掠夺原料为主,瓜分殖民地还未提上统治者议事日程。
    2)因为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是中国的近邻,当时西方列强都在集中精力争夺中国这块肥肉,这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日本的侵略。
    3)此时,西方主要列强正处于多事之秋,美国正忙于内战后的重建,俄国正在进行农奴制改革,英法主要关注德国和意大利的统一,均无暇东顾。
    4)而在伊朗、印度、中国形成了波澜壮阔的亚洲第一次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日本利用这极为有利的国际形势,成功地实行了明治维新。

  • 第8题:

    单选题
    日本小说《刺青》的时间设置在?()
    A

    平安王朝

    B

    镰仓时代

    C

    明治维新时期

    D

    江户时代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日本明治维新在法律制度方面改革的内容。

    正确答案: (1)明治维新初期,日本的司法与行政不分,行政管监理司法,叶没有独立的法院组织。
    (2)1871年成立司法省统一管辖民、刑事案件,地方则仍由地方行政官兼任司法官。
    (3)1875年制定《大审院各级法院职制章程》设立大审院作为全国最高司法机关。大审院之下设立高等法院、巡回法院、府县法院,并禁止地方官兼任府县法院的法官,从此初步建立了司法和行政分离的原则。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如何评价日本的明治维新?

    正确答案: 明治维新取得的积极成果主要是:
    (1)它实现了社会形态的更替,使日本社会由落后的封建历史发展阶段过渡到资本主义的阶段,并在这个基础上使日本仅用半个世纪的时间就发展成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2)它为日本摆脱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创造了条件,使日本成为亚洲唯一能够继续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因此,明治维新基本上完成了民主和民族革命的任务,扭转了日本民族的历史命运,是日本历史上具有重大进步意义的事件。
    但是,明治维新也有其消极的一面。这首先表现在,日本虽然经历了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但在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中仍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如天皇制,半封建的地主土地所有制等。因此,作为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它又是不彻底的。其次,正是由于上述原因,日本虽然通过明治维新顺利地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但却迅速地走上了侵略和压迫其他民族的道路,成为一个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这不仅给被侵略国家的人民,也给日本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日本明治维新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正确答案: 内容:
    (1)、政治: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3)、文化: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努力发展教育。
    影响: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从一个落后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并强大起来,但这次改革并不彻底,保留了不少的封建残余。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中国人对日本明治维新最早评论的两本书是《日本近事记》和()
    A

    《日本事纪》

    B

    《东倭考》

    C

    《维新评论》

    D

    《明治维新考》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下列有关明治维新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次经济和文化革命
    • B、明治维新推翻了德川幕府
    • C、明治维新使大政归还天皇
    • D、明治维新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实行大改革,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方化

    正确答案:A

  • 第14题:

    简述日本明治维新在法律制度方面改革的内容。


    正确答案: (1)明治维新初期,日本的司法与行政不分,行政管监理司法,叶没有独立的法院组织。
    (2)1871年成立司法省统一管辖民、刑事案件,地方则仍由地方行政官兼任司法官。
    (3)1875年制定《大审院各级法院职制章程》设立大审院作为全国最高司法机关。大审院之下设立高等法院、巡回法院、府县法院,并禁止地方官兼任府县法院的法官,从此初步建立了司法和行政分离的原则。

  • 第15题:

    评价日本的明治维新。


    正确答案: 进步性:明治维新是一次以农民为主力,资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化的下级武士联盟,以资产阶级化的下级武士领导的日本型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幕府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化的下级武士为代表的地主资产阶级专政;实行了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成为日本历史发展的转折点。
    消极性:是一次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保留大量封建残余。保留天皇,人民没有民主权利;宣扬“神道”“尊皇”迷信思想。成为具有明显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

  • 第16题:

    日本明治维新的时间、内容、意义。


    正确答案:明治维新:
    ①时间:1868年
    ②内容: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③意义: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但是,这次改革并不彻底,保留了不少封建残余。日本强大起来了,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 第17题:

    日本小说《刺青》的时间设置在?()

    • A、平安王朝
    • B、镰仓时代
    • C、明治维新时期
    • D、江户时代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简述明治维新的意义。


    正确答案:①是日本从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转折点。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使日本逐步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收回国家主权,摆脱民族危机。是近代亚洲唯一走上发展道路的国家,成为亚洲的强国。
    ③为亚洲国家立志改革,摆脱民族危机的人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 第19题:

    日本明治维新改革措施内容


    正确答案:总目标是实现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也是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
    (1)以小学为基础,努力普及国民教育,提高全民整体素质
    (2)努力推进中高等教育的发展
    (3)大力发展实业教育
    (4)大力兴办师范教育,努力提高教师地位和物质待遇明治维新后的教育改革内容
    一、确立教育改革的基本方针;
    二、颁布教育改革法令;
    三、积极发展师范教育;
    四、到先进的欧美国家学习考察;
    五、重视大学教育与科学研究;
    六、严格而积极地选派留学生;
    七、从欧美国家聘请教师

  • 第20题:

    问答题
    日本“大化改新”的时间、背景、内容、意义、这次改革有什么启示?

    正确答案: 646年孝德天皇实行“大化改新”。背景:7世纪时,古代日本的各种矛盾尖锐,政局混乱,646年孝德天皇实行“大化改新”。主要内容:A土地属于国家,国家每六年按人口把田地分给农民,田地不得买卖,受田者死后归还国家;B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意义: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这次改革的启示?日本仿效中国隋唐制度改革获得成功,说明隋唐文化对日本影响很大;还说明了日本善于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使国家得到发展和进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日本明治维新改革措施内容

    正确答案: 总目标是实现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也是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
    (1)以小学为基础,努力普及国民教育,提高全民整体素质
    (2)努力推进中高等教育的发展
    (3)大力发展实业教育
    (4)大力兴办师范教育,努力提高教师地位和物质待遇明治维新后的教育改革内容
    一、确立教育改革的基本方针;
    二、颁布教育改革法令;
    三、积极发展师范教育;
    四、到先进的欧美国家学习考察;
    五、重视大学教育与科学研究;
    六、严格而积极地选派留学生;
    七、从欧美国家聘请教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评价日本的明治维新。

    正确答案: 进步性:明治维新是一次以农民为主力,资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化的下级武士联盟,以资产阶级化的下级武士领导的日本型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幕府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化的下级武士为代表的地主资产阶级专政;实行了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成为日本历史发展的转折点。
    消极性:是一次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保留大量封建残余。保留天皇,人民没有民主权利;宣扬“神道”“尊皇”迷信思想。成为具有明显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日本明治维新的时间、内容、意义。

    正确答案: 明治维新:
    ①时间:1868年
    ②内容: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③意义: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但是,这次改革并不彻底,保留了不少封建残余。日本强大起来了,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下列有关明治维新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次经济和文化革命

    B

    明治维新推翻了德川幕府

    C

    明治维新使大政归还天皇

    D

    明治维新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实行大改革,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方化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