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

李大钊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奠基者之一,他关于教育本质问题、工农教育和青年教育的思想,对新民主主义教育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实际影响。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强烈党性和使命感,李大钊尝试运动历史唯物主义说明教育的本质问题,提醒人们正确认识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明确表示教育决定于经济基础且受政治制约,改造中国教育光靠教育本身的努力不行。李大钊还倡导工农大众的教育和青年教育,认为平民教育应是真正的工农劳苦大众的教育,而劳苦大众的教育权利,只有在通过阶级斗争,建立工人阶级的政权后,才能最终获得。关于青年教育问题,李大钊不仅意识到青年在社会革命中的重要作用,而且意识到青年知识分子与工农结合的意义,这也是他赋予青年教育问题的新涵义。


更多“试述李大钊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相关问题
  • 第1题:

    试述现代教育本体功能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答案要点】
    现代教育本体功能即教育自身直接具有的功能,功能即作用。教育的本体功能具体表现为:首先加速年轻一代身心发展与社会化进程,完成对人的培养,培养人是教育的最基本的职能;其次,通过对人类精神文明的传递与继承,完成社会遗传。最后,对经验和人才的选择,学校教育为培养人才而进行的人类精神文明的传递与继承不是盲目、自发进行的,而是通过严格而科学的选择完成的。

  • 第2题: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下列哪位教育家提出的()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蔡元培

    D、胡适


    参考答案:C

  • 第3题:

    简述柳宗元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第一,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贤者”(君子);第二,提倡尊师重道,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第三,所谓圣人的教育就是要青年一言一行都遵循中道,即封建礼教之“五常”;第四,学习过程中首先要立志;第五,
    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讲课要上下贯通,学生则要大量地阅读,并要持怀疑的态度。


  • 第4题:

    试论述洛克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答案:
    解析:
    (1)教育思想的基础——“白板论”。 洛克反对流行的“天赋观念”论,认为人出生后心灵如同一块白板,“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是建立在 经验之上的,而且最后是导源于经验的”。这一“白 板论"表明了他是主张经验主义的认识论的,但他 又认为“我们的心理活动是观念的另一个来源”,并 且认为五官的感觉只能了解物体的部分性质,而内心的“自我反省"则可使人了解复杂的概念。这种不彻底的经验主义认识论构成了洛克教育思想的 出发点和主要思想基础。 (2) 教育作用及目的。 洛克高度评价教育在人的形成中的巨大作用, 认为人之好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 的教育所决定的”。教育的社会意义则在于它关系 到国家的幸福与繁荣。不过洛克更注重的是教育 对个人幸福、事业、前途的影响,显现出明显的功利 主义和个人主义色彩。 洛克注重的是贵族子弟的教育,主张把他们培 养成为身体强健,举止优雅,有德行、智慧和才干的 事业家,这就是洛克的绅士教育的目的。 (3) 教育内容。 体育:《教育漫话》中把体育作为第一个问题加 以论述。他认为身体强健的主要标准是能忍耐劳 苦,而学会忍耐劳苦的原则是要从小逐步养成习惯,不要间断。洛克关于体育的见解内容十分丰 富,其新颖的系统在西方教育史上没有先例。 德育:洛克认为道德观念来自教育和生活环 境,否认了天赋观念。他把德行放在比知识更重要 的地位。洛克把听从理性的指导、克制自己的欲望 看成是一切道德与价值的重要标准及其基础。正 确处理"克制”和“精神活泼自由”之间的关系是教 育的真正秘诀。 智育:洛克在智育问题上尤其强调两点,即德 行重于学问,学问的内容必须是实际有用的广泛知 识。 除了学习有用的知识之外,洛克认为还应培养 学生的良好态度,提高他们的能力。在教学方法 上,洛克还重视兴趣、直观、循序渐进以及好奇心、 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培养等。

  • 第5题:

    试述马斯洛需要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教育启示。


    答案:
    解析:
    需要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中的体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是这一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 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人的需要层次中,最基本的是生理的需要;之后是安全的需要(如生活安定、不焦虑);这之后是归属和爱的需要,即个体要求与他人建立感情;再后来是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受他人尊重。这些低一级的需要满足后,人就进入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作为最高级的需要,有两层含义:即完整和丰满的人性的实现以及个人潜能或特性的实现。人们进行学习,就是为了自我实现,因此,可以说自我实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动机。 马斯洛认为,各种需要不仅有高低层次之分,也有先后顺序,低层次满足了,才会产生高层次需要。最后一种自我实现属于成长的需要,其特点在于永不满足。 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缺失性需要没有充分满足而引起的。如家境贫寒,温饱不能满足;父母离异归属与爱的需要不能满足;教师过于严厉,尊重的需要不能满足。这些因素会成为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所以,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以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

  • 第6题:

    试述恽代英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恽代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出色的一位教育理论的探索者和教育改革的实践者。第一,肯定“教育确是改造社会的有力的工具”,但要使教育发挥这一作用,关键在于要以社会改造的目的来办教育,要以社会的需要来决定教育。第二,批判“教育救国论”,主张把改造教育与改造社会打成一片。第三,关注儿童教育,主张实行儿童公育,设立专门机构,使儿童一坠地即受到良好的公众教育。第四,中等教育有自己的目的,理想的中学教育是使毕业生“升学就业两均便利”;中学课程要改变脱离社会实际的弊端,并依据教育的实际需要编撰教科书;中学教学方法则宜采取自学辅导法。

  • 第7题:

    罪犯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 思想教育包括以下内容:
    (1)认罪悔罪教育;
    (2)法律常识教育;
    (3)公民道德教育;
    (4)劳动常识教育;
    (5)时事政治教育。

  • 第8题:

    试述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


    正确答案:在长期职业教育实践中,黄炎培逐步形成了完整的职业教育思想体系,其要点包括职业教育的地位、目的、办学方针、教学原则和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规范等。第一,职业包含着对己谋生和对群服务的作用,并适应了社会分工制度和人的发展差异的需要;职业教育在学校教育制度上的地位应是一贯的、整个的和正统的。第二,20世纪20年代,黄氏将职业教育的目的概括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此后虽在不同场合从不同角度作过诸多说明,但总是以此语作为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第三,强调职业教育的社会化、科学化的办学方针。第四,“手脑并用”、“学做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是开展职业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坚持的原则。第五,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敬业乐群”。

  • 第9题:

    问答题
    试述李大钊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李大钊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奠基者之一,他关于教育本质问题、工农教育和青年教育的思想,对新民主主义教育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实际影响。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强烈党性和使命感,李大钊尝试运动历史唯物主义说明教育的本质问题,提醒人们正确认识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明确表示教育决定于经济基础且受政治制约,改造中国教育光靠教育本身的努力不行。李大钊还倡导工农大众的教育和青年教育,认为平民教育应是真正的工农劳苦大众的教育,而劳苦大众的教育权利,只有在通过阶级斗争,建立工人阶级的政权后,才能最终获得。关于青年教育问题,李大钊不仅意识到青年在社会革命中的重要作用,而且意识到青年知识分子与工农结合的意义,这也是他赋予青年教育问题的新涵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试述邓小平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邓小平同志是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核心根据内外形势的变化,对中国的外交政策进行了全面调整,形成了邓小平外交思想。邓小平外交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洋溢着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民族精神,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我国外交工作的指导思想。一、继承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对外政策过去外交工作是在毛主席、周总理领导下开展的。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同志多次谈到中国对外事务和政策,他重视正确的继承,强调说:“毛泽东同志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给我们开辟了道路。我们坚持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关系和经济文化往来。”这些继承下来的重大对外政策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得以丰富和完善,构成了邓小平外交思想的组成部分。二、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作出新的科学论断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来,邓小平同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综观国际风云变幻,洞察内外形势发展,把握当今时代特征,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地对战争与和平问题进行了冷静观察与科学分析,改变了原来世界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的看法,认为世界和平因素的增长超过战争因素的增长,提出新的世界大战有可能避免、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是可能的,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的科学论断。1987年邓小平再次提出:“对于总的国际局势,我的看法是,争取比较长期的和平是可能的,战争是可以避免的”。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正确判断,中国决定争取和充分利用这一较长的和平时期,一心一意集中精力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首先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实现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三、更加鲜明地坚持独立自主,奉行真正的不结盟独立自主是指国家的主权是独立的,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不受任何外来的干涉和指挥,根据国家利益和实际情况,自己作主处理一切内外事务。独立自主是中国对外政策和外交实践的根本点。邓小平同志在1982年9月举行的党的十二大上庄严宣告:“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据此,中国改变了自1973年、1974年开始执行的“一条线”、“一大片”战略,不同任何大国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对任何国际问题,根据其本身的是非曲直和中国人民及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按照是否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各国友好关系、促进共同发展的标准,独立自主地作出判断,决定自己的立场、态度和政策。进入八十年代以后,邓小平同志根据中国长期以来的外交实践经验和国际关系的发展,认为按社会制度或意识形态划分阵线、决定亲疏的做法都是靠不住的,只有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普遍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才能发展正常的国家关系,增进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四、实行对外开放,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总结了中国及其他国家的建设经验基础上,确定了以四个现代代建设为中心任务,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提出了对外开放的基本政策。在党的十二大的开幕词中,邓小平同志说:“我们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扩大对外交流。”实行对外开放,既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现阶段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是对国内形势的正确反映,目的是增强中国自力更生的能力,按照平等互利原则,积极发展对外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利用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打开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学会组织国内建设和发展对外经济技术两套本领,以加速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是一种面向全世界的全方位的开放。对外开放作为中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已载入中国宪法。中国的对外开放,不仅加快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而且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五、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亦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同志根据中国的实际,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伟大构想。1997年7月1日香港顺利回归祖国并继续保持稳定和繁荣,充分证明了这一伟大构想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一国两制”在解决香港问题的实践,为澳门问题的顺利解决提供了经验,创造了条件,我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一国两制”在解决香港问题上的成功实践,将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提供经验,铺平道路,对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具有深远的意义。“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也为国与国之间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当今国际争端提供了启示和经验。六、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国际新秩序1974年邓小平同志在联合国发言时,提出了国际经济新秩序的问题。1988年邓小平同志在会见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时再次提出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和国际政治新秩序的主张。1990年邓小平同志仍然强调说:“我们对外政策还是两条,第一条是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第二条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和国际经济新秩序。这两条要反复讲。”建立国际新秩序,就是要结束霸权主义,实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国际新秩序,是时代的要求,是各国人民的迫切愿望。七、提出冷静观察、沉着应付、稳住阵脚、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的战略方针进入90年代前后,国际形势风云突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利用中国1989年春夏之交出现的政治风波干涉中国内政,在政治、经济方面制裁中国,中国面临西方国家联合施压和制裁的威胁。在欧洲,随着苏联的解体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瓦解,世界社会主义遭到严重挫折,两极格局瓦解,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世界进入新旧格局交替的大变动时期。在此情况下,邓小平同志综观全局,对形势及时提出了“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和“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等战略方针。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外交思想的指引下,我国坚持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了国家的独立、主权和尊严,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朋友,国际威望日益提高。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推动全球和区域性经济合作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试述墨家的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墨家是先秦时期最早起来反对儒家的一个学派。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唯有墨家是代表劳动人民利益并提出系统理论学说的学派。其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是:
    (1)“兼相爱,交相利”的法律观;
    “兼相爱,交相利”是墨家法律观的根本原则。他们要求以它来衡量国家的法律制度,评价各种学说观点;进而提出自己的立法主张,即国家立法必须贯彻“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原则。
    (2)法的起源和法制统一论;
    (3)“赏当贤,罚当暴”的刑赏论;
    (4)维护劳动者权益的经济立法思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试述管仲在政治法律上革新思想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1)“修旧法,择其善而业用之”,这是管仲的法制改良思想。管仲所说的“旧法”包括西周的礼制和刑罚制度,他主张礼的作用,特别是礼的强制作用,视“礼、义、廉、耻”为“国之四维”,也坚持周礼的宗法等级原则,同时对周礼进行了改造:一是打着“尊王”即维护周天子的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尊王攘夷”和维护周礼为名,建立君主集权制。二是突破“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传统,强调“万物待礼而后定”,用礼引导民众。三是打破“亲亲”宗法原则,任用贤能。四是批判“刑不可知”和轻视法度的旧传统,主张以法令作为人们言行的准则。
    (2)“作内政而寄军令”,管仲主张以法理政,以法统军,以法治民,并在制度上将三者结合起来,这是管仲法律思想的主要表现。管仲对传统的分封采邑制进行了改造,提出了“四民分居定业”论和“三国五鄙”制度,建立了具有封建性质的行政管辖制度和军事编制制度。强调“以威治民”。
    (3)“令顺民心”、“与民分货”的方法主张。管仲主张法令的制定必须适应民众好财争利的习性,以建立和维护新的封建制度,提出“令顺民心”则威令行,“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的著名论断,视经济利益为言行表现的基础。提出“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为特征的重商主义立法思想和“均地分力”、“与民分货”、“相地而衰征”等农业政策。
    管仲在政治法律和革新思想上对后世影响很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试述《学记》的教育思想。


    正确答案:请参照解析
    《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系统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学校制度、教育目的、教学原则、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等,尤以教学原则的总结最突出。(1)论教育的功能:提出“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揭示了教育的个体功能。(2)论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学记》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教学进程和考查标准。(3)论教育教学原则:教学相长、尊师重道、藏息相辅、豫时孙摩、启发诱导、长善救失、学不躐等等。

  • 第14题:

    试述孔子的教育思想.


    正确答案:
    【答案要点】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
    (1)他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所以他注重后天的德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他大力创办私学,培养了大批人才;
    (2)他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并且把仁的思想归结到服从周礼上,强调忠孝和仁爱;
    (3)他继承了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
    (4)他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承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5)他强调学习和思考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他强调学习和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把知识运用到政治生活和道德实践中去.

  • 第15题:

    试述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的主要内容


    答案:
    解析:
    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有: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小学教育目的就其本质来说,是要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但是,由于社会制度、经济条件、文化历史 背景的不同,小学教育目的的内涵也不尽相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制定小学教育目的 的客观依据。
    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不同的社会政治制度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不同_家的文化背景也使教育培养的人各具特色。
    总之,不同的国家、不同时代的教育目的的制定,都受到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2)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小学教育阶段的教育对象是6~12岁的儿童,而儿童期是一个人一生中发展最关键的时期,这段时 期的身心发展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小学教育要适应并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客观规律,在他们身心发展的不同阶段,其生理、心理各方面的水平是不同的,他们的身心发展有其基本特征。这些发展特征在生理上主要表现在形体、骨骼系统、肌肉组 织、神经系统等,在心理上主要表现在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等方面。
    由于遗产、环境、教育及个人主观能动性的不同,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又具有个别差异性。这种个 别差异性主要表现在:①不同的少年儿童的同一方面,其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各不相同;②同一年龄阶段 少年儿童的不同方面的发展状况及其相关关系上有差异性;③不同的少年儿童具有不同的个别心理 倾向。
    制定小学教育目的,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要注意小学生年龄发展的阶段特征,尊 重他们的兴趣与需要;在考虑小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共性时,还要注意到所存在的发展差异性。

  • 第16题:

    试述杜威教育思想。


    答案:
    解析:
    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他一生都在从事教育活动和哲学、心理学及教育理论的研究,对美国乃至世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威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主要是从教育的本质论、教育目的论、课程论和教学方法观这几个方面论述的。(1)教育本质论。在杜威看来教育的本质就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①教育即生长。儿童的心理发展基本上是以本能为核心的情绪、冲动、智慧等天生机能不断开展、生长的过程。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这种本能的生长,杜威批评传统教育无视儿童内部的本能与倾向,只是从外部强迫他们学习成人的经验,教育成为一种“外来的压力”,他明确提出了以儿童为教育中心的主张。②教育即生活。在杜威看来,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人不能脱离环境,学校也不能脱离眼前的生活。因此,教育即是生活本身,而不是为未来的生活作准备。根据“教育即生活”这一原则,杜威又提出了一个基本的教育原则——“学校即社会”,明确提出应把学校创造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从而培养能够适应现实生活的人。③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经验是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和实用主义教育体系中的核心概念。他把教育视为从已知经验到未知经验的连续过程,这种过程不是教给儿童既有的科学知识,而是让他们在活动中不断增加经验。经验的获得离不开儿童的亲身活动,由此杜威又提出了另一个教育基本原则——“从做中学”,他认为这是教学的中心原则。评价:杜威的这些观点在当时教育严重脱离社会生活的情况下,有利于教育参与生活,是有积极意义的。对传统教育中只教死知识的书本教学形成了有力的冲击,但是把获得主观经验作为教学的唯一目的,忽视系统知识的传授,这是错误的。(2)教育的目的。基于教育即生长、生活,即经验不断改造的理论,杜威提出,教育是一种过程,除这一过程自身发展以外,教育是没有外在目的的。他认为由儿童的本能、冲动、兴趣所决定的具体教育过程,即“生长”就是教育的目的。评价:杜威指责“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是一种外在的、虚伪的目的。杜威不是一般的教育无目的论者。他反对那种普遍性的终极目的,而强调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中的具体目的,当然,他很难把教育的内在目的与教育的社会性目的统一起来。(3)课程与教材。①批判传统课程。他认为传统课程在智育方面极度贫乏,教材中充斥着许多呆板而枯燥无味的东西,阻滞了儿童的生长。②教材心理学化。儿童获取的知识应当符合儿童的心理水平,在课程中占中心地位的应是各种形式的活动作业,让儿童从做中学。③从做中学。杜威认为,应为学生设置适当的环境,使学生“由做事而学习”,在“做”中习得经验,从而掌握知识,发展思维能力。评价:杜威认识到传统课程的弱点,主张重视儿童的直接经验的积累,教材的编写更是要注重学生心理水平,教材心理学化进一步将教育和心理学相结合,使我们的课程编写更有科学依据。杜威强调的从做中学对于传统的静坐学习也是有启发和进步意义的,但是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只强调直接经验,却忽视了间接经验的学习。(4)思维与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课程上杜威提倡“从做中学”,在思维方法上他提倡反省思维,意思是对某个经验情境中的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肃的、持续不断的思考,其功能在于求得一个新情境,把困难解决、疑虑排除。(5)杜威认为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他反对个人至上论和社会至上论,反对将社会与个人割裂开来,认为个人的充分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社会的进步又可为个人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他反对过分强调个人自由和竞争的旧个人主义,而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强调社会责任和理智作用的新个人主义。道德教育应该是社会性的,道德教育应该在社会性的情境中进行而不是停留在口头说教。道德教育应该有社会性的情境、社会性的内容和社会性的目的。学校生活、教材、教法是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评价:杜威非常重视学校对学生优良思维习惯的培养,他认为学校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杜威强调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主动地活动、积极地思维,并注意学生的兴趣与需要,这是很有见地的,为“发现法”的教学方法奠定了基础。但是,把整个教学过程完全建立在学生带有盲目性、摸索性的“做”的基础上,这是不科学的,不符合教与学的规律。综上所述,杜威的教育思想始终是围绕着“儿童中心”,以“从做中学”的方式开展的,形成了以生长为教育目的、以活动为课程、以反省思维为基础的教学方法。这样一个实用主义的教学思想体系,提倡教育的实用性,固然有很大的积极意义,然而,上面分析中所说到的关于杜威思想的一些不足和矛盾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 第17题:

    试述墨家的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墨家是先秦时期最早起来反对儒家的一个学派。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唯有墨家是代表劳动人民利益并提出系统理论学说的学派。其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是:
    (1)“兼相爱,交相利”的法律观;
    “兼相爱,交相利”是墨家法律观的根本原则。他们要求以它来衡量国家的法律制度,评价各种学说观点;进而提出自己的立法主张,即国家立法必须贯彻“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原则。
    (2)法的起源和法制统一论;
    (3)“赏当贤,罚当暴”的刑赏论;
    (4)维护劳动者权益的经济立法思想。

  • 第18题:

    试述蒙台梭利教育思想、教育原则及其教育方法。


    正确答案: 蒙台梭利教育思想、教育原则及教育方法主要内容如下:
    (1)基本教育思想。蒙台梭利以她广博的医学、生物学、哲学、心理学、教育学、人类学和精神病学等知识为基础,在教育实践中逐步地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理论。
    ①发现儿童。蒙台梭利教育原理以“儿童生命”为其出发点,是关于“生命的原理”。她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现儿童“生命的法则”,帮助儿童发展其生命。
    ②吸收的心智。蒙台梭利提出了儿童感觉特别敏感期的理念,也就是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对于不同的事物有着不同的敏感度。她归纳出以下几个敏感期:A.秩序敏感期。幼儿对秩序的敏感从出生第一年就出现并持续到第二年,甚至在他出生后的第一个月里就可以感觉得到。这是幼儿的一种内部的感觉,以区别各种物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物体本身。B.细节的敏感期。幼儿在1~2岁时会表现出对细节的敏感。他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最细小的细节上,如鞋子放到了鞋架的旁边,而没有放在鞋架上等。C.行走的敏感期。这是在幼儿发展中最容易观察到的一个敏感期。D.手的敏感期。幼儿会朝外界伸出小手,这个动作的最初推动力代表幼儿自我要进入外部世界之中。E.语言敏感期。1岁左右幼儿开始学说话,他们所获得的语言是他们从周围环境中听到的。
    ③自由的原则。蒙台梭利认为,要建立一种合乎科学的教育,其基本原则是使儿童获得自由,使儿童的天性得以自然的表现。
    (2)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肌肉练习、日常生活训练、初步的知识教育以及文化历史教育。
    (3)教育方法。
    ①提供有准备的环境。在蒙台梭利学校中,每一个教师要根据儿童不同阶段身心发展的不同需要,设计出一个能够帮助儿童发展的“生命的、活动的、真实环境”。所以,为幼儿提供一个适当的教育、生活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②教师。在蒙台梭利学校任教的教师被称为指导员。她们的教学任务有别于其他的学校。因为在这里,教师只要做到三点就够了,即:观察指导、示范、准备。
    ③教具——活动材料。儿童的活动主要是通过教具进行的。教具是根据儿童身心特点及所需要的环境来设计的。
    总的来说,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就是通过教育引起儿童的兴趣和自由活动,在活动中,使儿童形成一个生活集体,从这个集体中培养出真正的儿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 第19题:

    试述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对历史的影响。


    正确答案:孔子在教育史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1.他首先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重视教育;
    2.他创办规模较大的私学,开私人讲学之风,改变“学在官府”的局面,成为百家争鸣的先驱;
    3.实行“有教无类”的方针,扩大受教育的范围,使文化教育下移到平民;
    4.培养从政君子,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制的政治改革准备条件;
    5.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编纂《诗》《书》《礼》《乐》《易》《春秋》作为教材,保存了中国古代文化;
    6.总结教育实践经验,对教学方法有新的创造,强调学思行结合的教学理论;
    7.首倡启发式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行因材施教,发挥个人专长,造就各类人才;
    8.他重视道德教育,以仁为最高的道德准则,鼓励人们提高道德水平;
    9.提出道德修养应遵循的重要原则,要重视立志,明确人生的前进方向,力求走在中庸之道上,要自觉进行思想检查,改过迁善;
    10.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
    11.他认真总结教育经验,提出了不少创见,成为中华民族珍贵的教育遗产,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

  • 第20题:

    试述李大钊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李大钊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奠基者之一,他关于教育本质问题、工农教育和青年教育的思想,对新民主主义教育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实际影响。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强烈党性和使命感,李大钊尝试运动历史唯物主义说明教育的本质问题,提醒人们正确认识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明确表示教育决定于经济基础且受政治制约,改造中国教育光靠教育本身的努力不行。李大钊还倡导工农大众的教育和青年教育,认为平民教育应是真正的工农劳苦大众的教育,而劳苦大众的教育权利,只有在通过阶级斗争,建立工人阶级的政权后,才能最终获得。关于青年教育问题,李大钊不仅意识到青年在社会革命中的重要作用,而且意识到青年知识分子与工农结合的意义,这也是他赋予青年教育问题的新涵义。

  • 第21题:

    问答题
    试述恽代英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恽代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出色的一位教育理论的探索者和教育改革的实践者。第一,肯定“教育确是改造社会的有力的工具”,但要使教育发挥这一作用,关键在于要以社会改造的目的来办教育,要以社会的需要来决定教育。第二,批判“教育救国论”,主张把改造教育与改造社会打成一片。第三,关注儿童教育,主张实行儿童公育,设立专门机构,使儿童一坠地即受到良好的公众教育。第四,中等教育有自己的目的,理想的中学教育是使毕业生“升学就业两均便利”;中学课程要改变脱离社会实际的弊端,并依据教育的实际需要编撰教科书;中学教学方法则宜采取自学辅导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试述卢梭的教育思想。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试述管仲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管仲的立法主张有两个特点,一是物质经济利益的地位,二是重商。
    (1)管仲认为,立法必须顺应民心,以民心向背为原则,“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物质利益的满足是遵守礼义法度的前提,他提出“仓原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的著名论断。
    (2)重视商业,力图用行政和法律的手段促进和控制经济的发展,他在农业方面有特色的思想,他主张“均地分力”“与民分货”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他还提出“相地面而衰征”的租赋分货原则,即区别土地的好坏,按不同的等级定额征税。
    解析: 暂无解析